華文網

古代人相親方式有哪些?清末民初聊城婚俗是啥?這裡告訴你答案

紅蓋頭、大花轎、鬧洞房……這些都是古代婚娶的重要禮節。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對人生大事之一的婚娶更是重視,因此形成了體系完整、內容豐富的婚姻禮俗。

聊城婚俗博物館通過展覽百年婚照、百年婚房、陪嫁用品等婚俗用品,

展現了民國時期到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婚俗變遷,同時也反映了時代變遷中人民生活的變化。

近日,聊城晚報現場雲直播“逛遍博物館”欄目走進了聊城婚俗博物館,為您直播呈現了館內場景。

古代相親方式有三種,多數在集市和廟會上

聊城婚俗博物館位於聊城古城區樓北大街路東,仿古建築,上下兩層,四合院型制,

由政府無償提供。聊城婚俗博物館陳列內容共分三大部分,分別是婚前禮俗、正婚禮俗、婚後禮俗等,系統介紹和展示魯西地區,特別是聊城一帶清末民初人們的婚姻習俗。

走進一樓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面金黃色質感的雕塑牆體,上面刻畫著古代婚俗的一個場景,分迎親、拜堂和鬧洞房三個部分。

拜堂

館內工作人員陳甯寧帶著直播記者參觀了展廳,並對館內的各種婚俗禮節及婚俗用品進行了詳細講解。

迎親

首先是婚前禮俗。婚前禮俗是在正式舉行婚禮前,必須完成納采、合婚、相親、納征、請期、催妝、送嫁妝等準備工作的習俗,

婚前禮俗雖不是婚娶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但是在古代重視禮節思想觀念的影響下,婚前的各項程式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一處相親場景,陳甯寧介紹,古代人相親和現代人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古代人相親的方式有三種。

第一種是男方的父母或者姑、嬸等長輩帶著禮物走訪女家。男方的禮物不在乎有多貴重,但要深得女方的喜好,不能觸犯女方的禁忌。

到達女方家後,女方家長一般都會讓女兒出來倒茶、點煙,以便男方家人對女子的容貌、體型、舉止、靈巧程度和賢淑程度作出判斷。

第二種是男子本人由媒人或尊長帶到女家,在觀察女方的同時,也接受女方的觀察。男方登門相親時,女子先偷偷在屏風後面窺視,如果滿意便會親自現身倒茶。此時,男子可看一眼女子,若表示同意,就接過茶水一口喝完;若喝下半碗,

則表示尚需媒人商議,留有進退周旋的餘地;若只是象徵性地沾一沾嘴唇,就是出於禮貌,表示不同意該門親事。同樣,女方也可以串門的形式直接到男方的家裡相看女婿。

另外一種,男女相親除了在女方或男方家裡舉行外,相當一部分是在集市和廟會上。男女雙方當事人各自由媒人或父母帶到集市、廟會上,由媒人指引著讓男女雙方隔著人群遠遠看一下對方。無論相親的方式如何,男方如果感到滿意都會有所表示,一般是送給女子一個裝有禮物或錢財的小紅包。

在經過合婚、相親之後,如果男女雙方都覺得對方很好,那麼媒人在男方的委託下就會選擇一個好日子帶著男方家人到女方家裡下聘禮,以示婚約的完全確立。

在婚前禮俗部分,還展示著古代聘禮演變圖以及帶有各種精美圖案的古代瓷枕、瓷盤等,現在都很難見到了。

百年婚俗用品,反映婚俗和時代變遷

花轎

古代婚禮婚前儀式多,正婚禮俗更有多項程式。

進門

舉行婚禮時,新郎、新娘按照親迎、進門、拜堂、喜宴、進洞房、鬧洞房等程式,是男女雙方正式結合成夫妻的嫁娶習俗。正婚禮俗是婚娶過程中最為關鍵和隆重的環節,新郎按照正婚禮俗迎娶新娘,是對新娘身份地位的肯定。同時,由於舉行婚禮時的賓客眾多,場面也極其歡慶和熱鬧。

婚後還有很多禮俗。男女結為夫妻之後,拜公婆、廟見、祭灶、回門等儀式。婚後禮俗是對婚禮當天不能及時舉行的儀式的一種補充,使得婚姻嫁娶更加完備。新婚夫婦完成婚後禮俗,便宣告了新婚夫婦婚後生活的正式開始。

1968年的結婚證

在二樓展廳還展示著百年婚房、陪嫁用品以及百餘年來的各式結婚證明等,展現了民國時期到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婚俗變遷,同時也反映了時代變遷中人民生活的變化。

記者 梁營營 李小芹

無論相親的方式如何,男方如果感到滿意都會有所表示,一般是送給女子一個裝有禮物或錢財的小紅包。

在經過合婚、相親之後,如果男女雙方都覺得對方很好,那麼媒人在男方的委託下就會選擇一個好日子帶著男方家人到女方家裡下聘禮,以示婚約的完全確立。

在婚前禮俗部分,還展示著古代聘禮演變圖以及帶有各種精美圖案的古代瓷枕、瓷盤等,現在都很難見到了。

百年婚俗用品,反映婚俗和時代變遷

花轎

古代婚禮婚前儀式多,正婚禮俗更有多項程式。

進門

舉行婚禮時,新郎、新娘按照親迎、進門、拜堂、喜宴、進洞房、鬧洞房等程式,是男女雙方正式結合成夫妻的嫁娶習俗。正婚禮俗是婚娶過程中最為關鍵和隆重的環節,新郎按照正婚禮俗迎娶新娘,是對新娘身份地位的肯定。同時,由於舉行婚禮時的賓客眾多,場面也極其歡慶和熱鬧。

婚後還有很多禮俗。男女結為夫妻之後,拜公婆、廟見、祭灶、回門等儀式。婚後禮俗是對婚禮當天不能及時舉行的儀式的一種補充,使得婚姻嫁娶更加完備。新婚夫婦完成婚後禮俗,便宣告了新婚夫婦婚後生活的正式開始。

1968年的結婚證

在二樓展廳還展示著百年婚房、陪嫁用品以及百餘年來的各式結婚證明等,展現了民國時期到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婚俗變遷,同時也反映了時代變遷中人民生活的變化。

記者 梁營營 李小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