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解鎖新技能!集美法院首次使用微信“秒送”應訴材料

現如今

微信幾乎人人在用

那大家都用它來幹啥呢

聊天?交友?曬照片?

圖樣圖森破

不久前

在一起案件的審理過程中

集美法院的法官們解鎖了一個新技能

利用微信向當事人送達應訴材料

添加微信

確認身份

發送文件

回復確認

截圖存檔

……

短短幾分鐘

一份新鮮出爐的應訴材料

就被送到了當事人手中

為案件的快捷處理打下良好基礎

這是集美法院首次運用微信的方式

進行法律文書傳送

楊某是一起民間借貸糾紛的被告方,居住、工作都在北京。由於長期在外,楊某沒時間到廈門領取法律文書,且無其他便於郵寄送達的固定位址,這使得案件應訴材料的送達成為難題。

送達不成

開庭時間也無法確定

直接影響著案件的處理進度

那該腫麼辦呢

一般情況下法院是這樣送達的:

按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及以往的送達經驗做法,法院對案件立案受理後,工作人員會通知被告領取起訴狀、證據等應訴材料。

如無法直接送達,可以通過郵寄送達將材料交給被告。被告收到應訴材料後,還有一定時間的舉證期限和答辯期限,即使是簡單的案件也會排在一兩個月之後開庭。如果被告一直無法通過直接送達、郵寄送達方式領取應訴材料,案件往往通過公告送達(即在法院公告欄、受送達人住所地張貼公告或者在報紙上刊登公告)。

考慮到楊某是一名年輕人

極有可能是微信用戶

承辦法官認為可以根據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進一步加強民事送達工作的若干意見》的新規定

嘗試通過微信進行送達

於是,在征得了楊某的同意後,承辦法官對其微信進行了添加,並根據規定核實了其身份,接著掃描並上傳應訴材料。楊某收到應訴材料後回復確認收到,並確認了開庭時間。承辦法官記錄下收發手機號、微信號,並將微信送達內容截圖存檔,留卷備查。在通過微信送達後,承辦法官還通過電話,再次與楊某進行溝通確認。

收到微信送達的應訴材料後,楊某對法院送達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在充分核實當事人身份的基礎上,微信送達極大提高了法律文書的送達效率,也減少了當事人往返法院的訴訟成本。相信隨著網路通信技術的進步,司法和科技的結合將帶給當事人更多便利。

微信送達

時髦便捷

既方便了當事人

又提高了訴訟效率

為這個創舉點個贊!

在充分核實當事人身份的基礎上,微信送達極大提高了法律文書的送達效率,也減少了當事人往返法院的訴訟成本。相信隨著網路通信技術的進步,司法和科技的結合將帶給當事人更多便利。

微信送達

時髦便捷

既方便了當事人

又提高了訴訟效率

為這個創舉點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