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是一名90後寶媽,有一個兩歲多的寶寶,我算是新石首人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摘自餘光中鄉愁

我是一名90後寶媽,有一個兩歲多的寶寶,我算是新石首人。出門在外的遊子對於家鄉總有道不出的鄉愁,

而這種鄉愁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在食物上,外面的食物再怎麼吃也吃不出家的味道,這是很多遊子經常會說的一句話。

為什麼會做石首老味道?最直接觸動點是今年十一假期快結束的時候,有三位年輕人來餐廳吃飯,他們點了很多菜,最後特意強調要魚糕,

那時候餐廳裡面的魚糕已經用完了,而且是下午將近兩點的時候,菜市場也都在休息,我就直接告訴他魚糕沒有了,讓他換成其他菜品。他很為難的樣子說,我們下午四點多的車趕到外地去工作,這是我的兩位外地朋友,我特意帶他們一起過來嘗嘗我們的正宗老味道的。

老公聽他們講完二話不說就騎著電動車出去了,跑了幾個攤位幫他們買到了魚糕,我們也在外地待過,

這種感情不言而喻。當即我就問老公,你在外面有沒有特別想吃的家鄉味,老公說刁子魚和蒲辣椒。我說既然我們現在在家裡,可以去找一些純手工的石首老味道,讓外地的遊子都能吃到正宗的石首老味道。於是石首老味道吃的是鄉愁就在腦海裡紮根了。

前期的準備工作是比較繁瑣的,我是一個有點文藝氣息的小憤青,我想要這些特產能文藝些,小到每個標籤的設計大到產品的選擇都必須親力親為,

只有經過自己手的東西才是最放心的。前期標籤的選擇前前後後跟廣告公司溝通了有差不多兩個星期,所有的產品都是問過不下十個親朋好友後選擇出來的,而且必須保證是純手工製作的。

拿芍皮為例,石首比較特色的小吃之一。我第一次看到芍皮的製作簡直可以用震驚兩個字來形容。五十斤的紅薯經過蒸煮人工打碎晾曬最後成品可能10斤芍皮都不到。

而把50斤熟紅薯碾壓成泥就需要一上午的時間,看到我震驚的表情,做芍皮的大媽說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自己動手做了,步驟都很簡單,只是太耗精力了。但手工的相比機打的,口感要厚重很多。現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往往不願意在一件事上花費過多的時間,我仿佛看到了傳統手工工藝正在慢慢消失,
再過十年我們還能吃到純手工製作的芍皮嗎?

很慶倖我現在正在做的這份工作,它是我的興趣亦是我的愛好。我會走遍石首的各個鄉鎮,去尋找那些純正的即將消失的石首老味道,把這些手工工藝展現給大家,石首老味道,吃的是鄉愁,傳承的是一代代手工人對食物對家鄉一種美好的情懷。

石首

真好

石首

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