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千年建窯,薪火相傳——建陽建盞的浴火重生之路

2017年9月29日至10月2日,第九屆海峽論壇•首屆建窯建盞(建陽)文化博覽會將在朱熹宋慈故里、建盞建本之鄉、中國建窯建盞之都——建陽區舉行。現代建盞精品拍賣,首屆建窯建盞文化暨產業發展學術研討會,

精品建盞、茶葉瓷器、藝術作品(以建盞為主題)和臺灣瓷器等展區的精品吸引四方賓客。“保護古窯成果,共用建盞文化”龍窯開窯儀式在建陽區水吉鎮舉行,展示建盞傳統的開窯儀式及燒制工藝成果。

宋建窯遺址

跌宕起伏 盞上千年涅槃重生

翻閱史籍,千年建盞的發展跌宕起伏,從輝煌走向低谷,又再次爬坡走向繁榮……歷經坎坷,涅槃重生,磨煉出更加美麗的身軀和容顏,在中國,乃至世界煥發它獨有的風采。

建盞始於五代末至北宋初,輝煌鼎盛時代要追溯到兩宋時期,因鬥茶而聞名於世。

盞因茶而興,茶因盞而榮。宋代鬥茶文化盛行,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無不好此,並為此著書立說,社會上一些文人雅士也流行“鬥茶”生活情趣。

“鬥茶先鬥色”,宋人“鬥茶”以茶色白者為上品,因此鬥茶喜用白茶,配上黑瓷茶盞,黑白對比分明,達到出色的效果,又因為建盞胎體厚重,胎內蘊含細小氣孔,利於茶湯的保溫,適合鬥茶需求,建盞由此成為宋代最佳的“鬥茶”用具。當時,上自宮廷皇室下至布衣之家,無不視建盞為鬥茶的最佳珍品,對建盞推崇備至。

蔡襄在《茶錄》一書中,道出了鬥茶時喜愛使用建盞的原因,

“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最為要用。出他處者,火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鬥試家之不用。”

風雅皇帝宋徽宗趙佶也留下了“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兔毫連盞烹雲液,能解紅顏入醉鄉”等不朽篇章,建盞由此躋身朝廷貢品之列,風靡朝野,身價倍增。南宋時期,建窯生產的建盞大量銷往日本、朝鮮、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風靡海外,

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文化使者,在中外文化交流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風靡一時的建盞,它的黑釉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釉色變幻莫測、絢麗多彩,兔毫、油滴、鷓鴣斑、曜變等紋樣更是美不勝收,具有濃郁的藝術色彩,因此與青瓷、白瓷,形成“三分天下”之勢。

然而成也鬥茶,敗也鬥茶,建盞因鬥茶而興盛,也因鬥茶而沒落,從“聲名鵲起”變成“默默無聞”。由於南宋時期國勢一蹶不振,

“鬥茶”之風逐漸衰落,再加之建安地區連年民變,百業俱廢,建盞不再成為貢器。自元代後人們飲茶風俗從碾茶膏、茶餅注入沸水飲用改為直接飲用清茶、奶茶。昔日備受青睞的建盞茶具不能適應社會需求而風光不再,建窯爐火漸漸熄滅……

宋鷓鴣斑建盞

鷓鴣鳥

現代鷓鴣斑建盞

近些年來,由於宋代建盞挖掘和建盞技藝的興起,建盞開始備受關注,宋代建盞在國際拍賣市場的成交價屢創新高。2016年9月15日,美國紐約佳士得“臨宇山人”專場預拍會,一件宋代建盞成交價107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7800多萬元),創下建盞成交的最高價。

“天價建盞”的出現,將建盞收藏熱推向高☆禁☆潮,宋代老建盞的火熱又推動了現代建盞仿製品的發展,新品建盞因器型樸實、斑紋獨特、樣式繁多而備受現代人的喜愛,成為飲茶用具、收藏佳品。

建盞由衰落一路爬坡逐漸開始走向繁榮……

傳承創新 建盞技藝薪火相傳

建窯自宋末元初改燒青白瓷器,停止了黑瓷的生產,黑瓷工藝隨建窯的衰落而被歷史的塵土掩埋長達六百年之久……

據記載,建窯是宋代八大名窯之一,又稱水吉窯、甌甯窯、烏泥窯。宋代建窯窯址位於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水吉鎮後井、池中村旁,距建陽市區約35千米。建窯窯址分佈在蘆花坪、牛皮侖(包括庵尾山)、大路後門和營長乾(又名社長埂,包括園頭坑)等處,窯址總面積約12.6萬平方米。

走進建陽區水吉鎮,站在古老的宋代窯址前,深刻感受到建窯的魅力,現存古窯沿著山脈蜿蜒向上,與周圍山林交相輝映,氣勢恢宏,由此可以窺見其在宋代時的輝煌。窯址現場,建盞瓷片、匣體俯拾即是……

望著這座建窯,似乎穿越時空,來到宋代,看見旺盛的爐火晝夜不停燃燒著,技藝高超的建盞匠人兢兢業業,經過拉坯、修坯、素燒、上釉、裝窯、焙燒等13道工序,一爐一爐精緻絕美的建盞就這樣誕生,被送到全國乃至國外愛盞之人手中……

建國後,先後有來自國內及日本、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紐西蘭、新加坡、韓國、比利時、西班牙和馬來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德國、南非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到建窯參觀考察。1960年10月和1977年5-7月,廈門大學、省博物館和建陽縣文化館聯合對蘆花坪窯址進行了二次科學發掘。1989年12月至1992年7月,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省博物館和建陽市博物館聯合對大路後門、營長乾和庵尾山窯址進行了大規模科學發掘,並取得了重大成果,基本摸清了建窯發展的歷史脈絡。考古隊清理了晚唐五代至宋末元初的龍窯基址十座,其中90SJY3長達135.6米,為國內已知最長的古代龍窯,堪稱世界之最。

歷史輪回,隨著建窯的考古挖掘,遺失在歷史潮流中古老的建盞工藝被重新找回,建盞復興之路由此起航。

現代油滴建盞

現代鷓鴣斑油滴建盞

1979年,由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梅鍵鷹教授等主持開展建盞的恢復研製工作,攻關小組在建陽瓷廠經過兩年多的反復試驗,於1981年3月研製出仿宋兔毫盞,失傳600多年的技藝重現光彩,此後,兔毫盞逐步走入市場。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仿宋油滴盞、鷓鴣斑盞等建盞產品也相繼在建陽恢復生產,並批量上市銷售。

建盞技藝傳承與復興之路任重而道遠,如何在傳承中創新?

自從建盞工藝恢復以來,建陽的建盞非遺傳承人一直致力於建盞技藝傳承與發展,歷經艱辛,不懈探索,研究分析遺留建盞殘片的燒成規律,自己嘗試坯釉配方調試,不斷運用現代科技,改進工藝,與現代設計相結合,研究新的配方,不斷豐富建盞品種,燒制出新的器型、顏色、斑紋等,恢復建窯傳統技藝,讓建盞與現代相適應,國之瑰寶開始重放光彩。

擦亮名片 千年古邑重煥異彩

建陽作為宋代八大窯之一“建窯建盞”的原產地,一直致力打造建盞產業,使之成為一道靚麗的文化名片,進一步提升“中國建窯建盞之都”的知名度。

陶瓷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建窯建盞不僅是建陽,也是福建省的特色文化名片。建盞是古代建陽留給世界的文化財富,歷經數百年之後,重放異彩,再次吸引世人目光,建盞產品遠銷日本、韓國、美國、英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澳大利亞、南非及港、澳、台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同時,建盞也因此精彩絕倫的神秘技藝廣受國內外人士喜愛,成為中國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

漫步在建陽區建盞文化街上,仿佛走進了建盞的世界,50餘家經營建盞的商家集聚一堂,一派繁華景象。該文化街以“建盞”為主題特色,集工藝展示、藝術創作、鑒賞交流和產品經營於一體。

走進文化街上的中國建窯建盞展示館,兔毫、油滴、鷓鴣等各式各樣的精美建盞琳琅滿目,向眾人展示著建盞自然極致之美。輕輕捧起建盞,細細觀察其斑斕紋理和晶體,觀看宋代點茶表演,不僅能見到茶盞交融的美景,還能細細品味建陽當地漳墩白茶、小湖水仙茶,在沁人心脾的茶香、清甜醇爽的茶味中,感受宋代建盞文化的魅力。

在福州中國建窯建盞精品展上,區委書記楊新強(左二)指導布展

在第十屆中國海峽專案成果交易會上,區長魏敦盛(右一)建盞傳承人楊敏(左一)推介建盞創新成果

近幾年來,建陽區委、區政府始終將建盞發展擺在重要位置,精心打造“建窯建盞”這塊“金質名片”。

建陽組織成立了建窯建盞協會、建盞文化產業工作領導小組、打造建盞文化街、加快推進建盞文創園建設,努力培育一批卓有成就的工藝大師,推動“建窯建盞燒制技藝”的傳承,加大建盞文化對外宣傳推介力度,不斷推動建盞企業做大做強,努力推動建盞文化產業發展。

2017年區第三批“建窯建盞燒制技藝”傳承人評選大賽正在如火如荼進行

建盞鬥茶表演韻味無窮

2011年,建窯建盞燒制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從2013年起,啟動兩年一屆的建窯建盞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評審工作,先後評選了三批建陽區“建窯建盞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41名。2014年8月,邀請央視大型文化鑒賞欄目《尋寶》走進建陽,建盞因此大放異彩,其文化價值為全國人民乃至世界所知曉。2015年7月,“建陽建盞”正式獲得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016年12月28日,建盞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首批建窯建盞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授牌

不僅如此,建陽區還引導全區建盞企業向規模化、企業化發展。貢禦隆”“貴稀堂”建盞商標2015年被授予“南平市知名商標”,2016年建陽貴稀堂陶瓷有限公司被評選為“第九批福建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併入駐建盞文創園。建陽禦兔建盞陶瓷有限公司、鐵瓷墨瓷陶瓷建盞有限公司、華英建盞陶瓷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成功申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16年福建省建陽禦兔建窯陶瓷有限公司、南平市建陽區鐵瓷墨韻建盞陶瓷有限公司工業總產值達12185萬元……

截止到2017年8月,建陽區共有建盞企業和個體1650家,其中企業178家,個體1378家,規上企業7家,限上企業1家,從業人員1萬多人,年產值13.5億元。

通過不懈努力,建窯建盞進入蓬勃發展時期,建陽建盞持續亮相深圳文博會、廈門文博會、武夷山茶博會、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中國(莆田)海峽工藝美術博覽會等全國各級各類展會,甚至走出國門,參加義大利米蘭世博會、日本國際禮品展,同時建盞已作為禮品被贈送給斯里蘭卡、義大利、日本、南非等外國領導人,建盞已經走向世界。

今年8月29日,建陽區獲評“中國建窯建盞之都”,加強了建陽與全國各大窯口的交流聯繫,保護建陽窯口,還提升了建陽建盞品牌影響力。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在廈門金磚會議上,建盞驚豔登場,成為金磚禮品之一,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名聲大噪,閃耀世界舞臺。

“古鳥”鷓鴣斑盞,楊敏手制

“建窯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窯之一,建盞的燒制工藝精湛,凝聚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堪稱國寶。”建陽區委書記楊新強表示,當前,建盞文化產業已迎來發展的春天,建陽將著力打好建窯建盞文化牌,提升千年古邑的知名度,讓中國建窯,世界建盞享譽全球。( 建陽區委報導組供稿)

宋鷓鴣斑建盞

鷓鴣鳥

現代鷓鴣斑建盞

近些年來,由於宋代建盞挖掘和建盞技藝的興起,建盞開始備受關注,宋代建盞在國際拍賣市場的成交價屢創新高。2016年9月15日,美國紐約佳士得“臨宇山人”專場預拍會,一件宋代建盞成交價107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7800多萬元),創下建盞成交的最高價。

“天價建盞”的出現,將建盞收藏熱推向高☆禁☆潮,宋代老建盞的火熱又推動了現代建盞仿製品的發展,新品建盞因器型樸實、斑紋獨特、樣式繁多而備受現代人的喜愛,成為飲茶用具、收藏佳品。

建盞由衰落一路爬坡逐漸開始走向繁榮……

傳承創新 建盞技藝薪火相傳

建窯自宋末元初改燒青白瓷器,停止了黑瓷的生產,黑瓷工藝隨建窯的衰落而被歷史的塵土掩埋長達六百年之久……

據記載,建窯是宋代八大名窯之一,又稱水吉窯、甌甯窯、烏泥窯。宋代建窯窯址位於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水吉鎮後井、池中村旁,距建陽市區約35千米。建窯窯址分佈在蘆花坪、牛皮侖(包括庵尾山)、大路後門和營長乾(又名社長埂,包括園頭坑)等處,窯址總面積約12.6萬平方米。

走進建陽區水吉鎮,站在古老的宋代窯址前,深刻感受到建窯的魅力,現存古窯沿著山脈蜿蜒向上,與周圍山林交相輝映,氣勢恢宏,由此可以窺見其在宋代時的輝煌。窯址現場,建盞瓷片、匣體俯拾即是……

望著這座建窯,似乎穿越時空,來到宋代,看見旺盛的爐火晝夜不停燃燒著,技藝高超的建盞匠人兢兢業業,經過拉坯、修坯、素燒、上釉、裝窯、焙燒等13道工序,一爐一爐精緻絕美的建盞就這樣誕生,被送到全國乃至國外愛盞之人手中……

建國後,先後有來自國內及日本、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紐西蘭、新加坡、韓國、比利時、西班牙和馬來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德國、南非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到建窯參觀考察。1960年10月和1977年5-7月,廈門大學、省博物館和建陽縣文化館聯合對蘆花坪窯址進行了二次科學發掘。1989年12月至1992年7月,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省博物館和建陽市博物館聯合對大路後門、營長乾和庵尾山窯址進行了大規模科學發掘,並取得了重大成果,基本摸清了建窯發展的歷史脈絡。考古隊清理了晚唐五代至宋末元初的龍窯基址十座,其中90SJY3長達135.6米,為國內已知最長的古代龍窯,堪稱世界之最。

歷史輪回,隨著建窯的考古挖掘,遺失在歷史潮流中古老的建盞工藝被重新找回,建盞復興之路由此起航。

現代油滴建盞

現代鷓鴣斑油滴建盞

1979年,由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梅鍵鷹教授等主持開展建盞的恢復研製工作,攻關小組在建陽瓷廠經過兩年多的反復試驗,於1981年3月研製出仿宋兔毫盞,失傳600多年的技藝重現光彩,此後,兔毫盞逐步走入市場。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仿宋油滴盞、鷓鴣斑盞等建盞產品也相繼在建陽恢復生產,並批量上市銷售。

建盞技藝傳承與復興之路任重而道遠,如何在傳承中創新?

自從建盞工藝恢復以來,建陽的建盞非遺傳承人一直致力於建盞技藝傳承與發展,歷經艱辛,不懈探索,研究分析遺留建盞殘片的燒成規律,自己嘗試坯釉配方調試,不斷運用現代科技,改進工藝,與現代設計相結合,研究新的配方,不斷豐富建盞品種,燒制出新的器型、顏色、斑紋等,恢復建窯傳統技藝,讓建盞與現代相適應,國之瑰寶開始重放光彩。

擦亮名片 千年古邑重煥異彩

建陽作為宋代八大窯之一“建窯建盞”的原產地,一直致力打造建盞產業,使之成為一道靚麗的文化名片,進一步提升“中國建窯建盞之都”的知名度。

陶瓷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建窯建盞不僅是建陽,也是福建省的特色文化名片。建盞是古代建陽留給世界的文化財富,歷經數百年之後,重放異彩,再次吸引世人目光,建盞產品遠銷日本、韓國、美國、英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澳大利亞、南非及港、澳、台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同時,建盞也因此精彩絕倫的神秘技藝廣受國內外人士喜愛,成為中國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

漫步在建陽區建盞文化街上,仿佛走進了建盞的世界,50餘家經營建盞的商家集聚一堂,一派繁華景象。該文化街以“建盞”為主題特色,集工藝展示、藝術創作、鑒賞交流和產品經營於一體。

走進文化街上的中國建窯建盞展示館,兔毫、油滴、鷓鴣等各式各樣的精美建盞琳琅滿目,向眾人展示著建盞自然極致之美。輕輕捧起建盞,細細觀察其斑斕紋理和晶體,觀看宋代點茶表演,不僅能見到茶盞交融的美景,還能細細品味建陽當地漳墩白茶、小湖水仙茶,在沁人心脾的茶香、清甜醇爽的茶味中,感受宋代建盞文化的魅力。

在福州中國建窯建盞精品展上,區委書記楊新強(左二)指導布展

在第十屆中國海峽專案成果交易會上,區長魏敦盛(右一)建盞傳承人楊敏(左一)推介建盞創新成果

近幾年來,建陽區委、區政府始終將建盞發展擺在重要位置,精心打造“建窯建盞”這塊“金質名片”。

建陽組織成立了建窯建盞協會、建盞文化產業工作領導小組、打造建盞文化街、加快推進建盞文創園建設,努力培育一批卓有成就的工藝大師,推動“建窯建盞燒制技藝”的傳承,加大建盞文化對外宣傳推介力度,不斷推動建盞企業做大做強,努力推動建盞文化產業發展。

2017年區第三批“建窯建盞燒制技藝”傳承人評選大賽正在如火如荼進行

建盞鬥茶表演韻味無窮

2011年,建窯建盞燒制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從2013年起,啟動兩年一屆的建窯建盞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評審工作,先後評選了三批建陽區“建窯建盞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41名。2014年8月,邀請央視大型文化鑒賞欄目《尋寶》走進建陽,建盞因此大放異彩,其文化價值為全國人民乃至世界所知曉。2015年7月,“建陽建盞”正式獲得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016年12月28日,建盞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首批建窯建盞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授牌

不僅如此,建陽區還引導全區建盞企業向規模化、企業化發展。貢禦隆”“貴稀堂”建盞商標2015年被授予“南平市知名商標”,2016年建陽貴稀堂陶瓷有限公司被評選為“第九批福建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併入駐建盞文創園。建陽禦兔建盞陶瓷有限公司、鐵瓷墨瓷陶瓷建盞有限公司、華英建盞陶瓷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成功申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16年福建省建陽禦兔建窯陶瓷有限公司、南平市建陽區鐵瓷墨韻建盞陶瓷有限公司工業總產值達12185萬元……

截止到2017年8月,建陽區共有建盞企業和個體1650家,其中企業178家,個體1378家,規上企業7家,限上企業1家,從業人員1萬多人,年產值13.5億元。

通過不懈努力,建窯建盞進入蓬勃發展時期,建陽建盞持續亮相深圳文博會、廈門文博會、武夷山茶博會、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中國(莆田)海峽工藝美術博覽會等全國各級各類展會,甚至走出國門,參加義大利米蘭世博會、日本國際禮品展,同時建盞已作為禮品被贈送給斯里蘭卡、義大利、日本、南非等外國領導人,建盞已經走向世界。

今年8月29日,建陽區獲評“中國建窯建盞之都”,加強了建陽與全國各大窯口的交流聯繫,保護建陽窯口,還提升了建陽建盞品牌影響力。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在廈門金磚會議上,建盞驚豔登場,成為金磚禮品之一,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名聲大噪,閃耀世界舞臺。

“古鳥”鷓鴣斑盞,楊敏手制

“建窯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窯之一,建盞的燒制工藝精湛,凝聚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堪稱國寶。”建陽區委書記楊新強表示,當前,建盞文化產業已迎來發展的春天,建陽將著力打好建窯建盞文化牌,提升千年古邑的知名度,讓中國建窯,世界建盞享譽全球。( 建陽區委報導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