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關注」來了!這些新的增長極、增長帶正在形成

導讀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新的增長極增長帶加快形成。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的持續推進,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和東部率先發展“四大板塊”持續發力,

以及各地城市群的崛起,區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和增長帶正在形成。

三大戰略見成效

201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要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

三大戰略的形成在時間上雖有先後,近兩年的發展成效卻有目共睹。

來自少數民族界別的全國政協委員海麗曼告訴記者,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推進,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明水至哈密高速公路等一批帶動新疆飛速發展的基礎設施項目先後啟動。這些專案對新疆經濟騰飛,打造區域交通樞紐,打造東聯西出國際大通道和我國向西開放的前沿陣地,維護新疆社會穩定長治久安都具有深遠意義。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旅遊局原局長邵琪偉認為,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旅遊產業需要制定相關總體性、綜合性的發展規劃,進一步密切沿線國家和地區人財物的交流和往來。

談及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持續推進,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承德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張富民認為,3年多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最突出成果體現在交通領域。如,京港澳、京昆、首都地區環線等“斷頭路”先後打通,

連接三地之間的普通幹線、縣鄉村道瓶頸路陸續通車,三地之間的城際公交也隨之開通。“從發展趨勢看,很快就能實現‘一卡在手,京津冀任走’。”張富民代表說。

長遠來看,區域協同發展絕不僅僅是“軌道上的京津冀”那麼簡單。統計資料顯示,去年河北接待國內外遊客4.7億人次,旅遊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14.6%。張富民代表建議,在交通設施完善的基礎上,

應加快建設旅遊目的地城市,把旅遊與交通結合,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再添一份力。

中央提出,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對此,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表示,要把“綠色+”的理念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讓綠色給百姓創造更多的紅利。全國人大代表、貴安新區党工委書記馬長青告訴記者,貴州搶抓機遇,大力發展大資料產業,增添了轉型升級的“數字動力”。自成立以來,貴安新區先後引進了3大運營商資料中心、華為資料中心等一批資料中心資源,建設了6個園區,大資料產業風生水起。

四大板塊添活力

就全國而言,西部地區目前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陳敏爾代表認為,國家要更加重視西部地區的發展,如果西部地區能成為新經濟增長極,我國經濟的迴旋餘地將更大,區域發展不協調的問題也將得到有效解決。

常年關注西部高等教育發展的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大學校長鄭強表示,希望國家建設規劃更加重視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縮小西部高校和東部高校之間的差距,使西部高校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援和人才保障。

對西部地區而言,加快區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現代交通體系的建設。據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交通運輸廳廳長王秉清介紹,近年來,貴州省全面啟動水陸空交通體系建設,並初見成效。貴州80%的交通投資是投向貧困地區,隨著一條條高速公路、國省道及農村公路的建成,打開了貴州的“山門”,“黔貨出山”更加便利。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朱之鑫表示,我國東北地區資源稟賦優異、產業基礎較好,擁有廣袤的平原作為商品糧產地,人口相對來說不密集,具備沿海區位優勢,又有港口、原材料、能源等發展的“抓手”。“目前,很重要的一條是要進一步深化改革,調動廣大幹部和群眾的積極性,調整產業結構、適應市場需求。”朱之鑫委員認為,在具體做法上要因地制宜,鼓勵各地落實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各項政策措施。同時,調動學校、科研院所等各方力量,發揮東北地區優勢,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把創新能力建設與東北發展實際相結合。

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6省在內的中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裝備製造業基地。來自山西、江西的代表,提出了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開展大氣污染區域聯防聯控的建議;來自河南、安徽的代表,則更多地關注發展現代農業、保障糧食安全等問題;來自湖南和湖北的代表,在高新區建設、新興產業發展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意見和建議。

城市群成新引擎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發展,推動一批具備條件的縣和特大鎮有序設市,發揮城市群輻射帶動作用。事實上,無論是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國家級城市群,還是長株潭、遼中南、呼包鄂這樣的地區性城市群,都已經對區域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不小的輻射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畢節市委書記周建琨說,要結合主體功能區建設,支援建設一批中心龍頭城市,有效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希望國家能支持貴陽—貴安城市建設,推動黔中城市群做大做強。

目前,在西部地區已經形成了成渝、滇中、黔中等多個城市群,成為各自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和發動機。去年底,貴州省批復《黔中城市群發展規劃》,要求把黔中城市群培育成為西部地區經濟充滿活力、生活品質優良、生態環境優美的新興增長極。

來自人大河北代表團的多位代表表示,隨著交通一體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北京、天津等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有了新的體現,而隨著產業的轉移,天津武清、河北廊坊和滄州等城市聚集效應日益凸顯,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加速聚集,相關城市的特色愈加鮮明。

來自浙江的薛少仙等4名代表聯合向大會提交《關於科學謀劃甬台溫沿海先進製造業產業帶規劃建設的建議》。他們在建議中提出,長三角城市群發展規劃已將甬台溫三市作為南北向沿海發展帶的南翼。寧波都市圈和溫台城市群發展效應正在疊加,寧波、台州、溫州三市的市域軌道交通已在謀劃互聯互通。可以預見,在原有城市群的基礎上,一批中小城市正在興起。

新聞多一點

兩會熱詞之三大戰略

丨繪就“共商共建共用共贏”藍圖

“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黨的十八大以來,“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從醞釀到落地實施,標誌著我國區域新的發展格局正在逐漸形成。在今年的兩會上,廣大代表、委員圍繞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積極為推進三大戰略發展加油鼓勁、獻計獻策—

“一帶一路”建設藍圖正在漸次展開,逐步構建世界上最壯美的經濟走廊。目前,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回應支援“一帶一路”建設,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合作協定,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投資達到500多億美元。

如果說,2016年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早期收穫年,那麼2017年就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扎實推進年。世界經濟的大海,你要還是不要,都在那兒,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同樣也是紅利與挑戰並存。

全國人大代表、華峰集團董事局主席尤小平表示,一些具有產業優勢的企業,正以積極的態度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並實現了優勢互補,成長為行業領跑者。“企業在獲得“紅利”的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尤小平代表建議:完善法律體系,加強制度保障;可設立國家“一帶一路”發展促進機構,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指導和支援;政府有關部門聯合境外使館、境內外協會、商會等機構,建立健全應急回應工作機制,及時解決“走出去”企業的重大、突發問題;在沿線國家建立海外園區,並有序組織優勢企業抱團“走出去”。

“一帶一路”建設為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內陸省份也在搶抓機遇、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為寧夏從開放腹地走向開放前沿提供了可能。”全國人大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建華介紹說,寧夏主要從搭建開放平臺、構建開放通道和建設開放載體3方面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用原則,要讓“一帶一路”建設造福沿線各國人民。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董事長賀同新認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時必須實現與當地社會、文化、法治的良性融合,必須與國際產能加強合作。合作要處理好5個關係: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發揮好政府作用的同時,尊重市場規律和企業市場主體地位;處理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係,企業要自覺踐行“親誠惠容”理念和“共商共建共用”原則;處理好銳意進取與防範風險的關係;處理好不同商業模式的選擇與組合的關係,根據各種商業模式的優缺點和適用性,因國別、行業、企業、項目制宜。最後還要處理好中國企業之間的競爭和合作關係,企業“走出去”一定要走聯盟、聯合、聯動的道路。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張小濟表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能只看重對沿線國家的出口和資源開發,既要打開當地市場,又要著眼長遠幫助當地發展所需產業,增加當地民眾收入,夯實合作基礎。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僅僅是產業合作,人文合作、文化交融也是應有之義。全國政協委員、華潤集團董事長傅育甯表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更加注重發揮文化“軟實力”作用,以設立民生企業“打頭陣”,更加注重產品品質和品質,打開當地市場,並引導當地認同我們的文化。

丨打破區域發展“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3年來,京津冀三地調整優化城市佈局,構建現代化交通網路系統,推進產業升級轉移成效顯著。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如何深化?還有哪些領域有待破局?這些都成為了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產業項目落地生根,軌道上的京津冀加緊構建。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市長王東峰說,2016年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新突破,天津與北京簽署了建設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合作協定,共同推進未來科技城等一批承接平臺建設;與河北省簽署“1+4”合作協定,啟動實施對口幫扶工作。2017年,天津市將全面推進重點領域協同合作,推進京濱、京唐鐵路等重點工程,加快津石高速等前期工作,加強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積極發展海鐵聯運、海空聯運;設立京津冀協同發展基金,加快建設京津冀大資料綜合試驗區,推動一批大專案落地開工。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滄州市委書記楊慧說:“我們將繼續深入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並在這一過程中加快自身發展。”滄州目前與京津合作項目達1050個、總投資3355億元,中國一重、北京現代等一批項目已先後落地。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工業和資訊化委員會主任李朝興表示,京津冀地區要加快推進面向行業產業發展的協同創新,以培育新興產業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為重點,解決產業整體實力提升問題。目前,天津已規劃建設了武清、寶坻、北辰、東麗和濱海新區5個協同創新社區,已引進聚集來自北京的科技型企業1000多家。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政府黨組成員劉玉順說,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在重視交通等“硬體”設施建設的同時,破解政策協同、社會管理協同、服務協同、政務協同等“軟體”方面的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石家莊市僑聯原主席胡翎建議,鼓勵京津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通過掛職兼職、技術諮詢、週末工程師等方式,柔性支援河北建設,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撐。

前不久,在河北燕郊居住的北京社保參保人員可在河北燕達醫院持社保卡直接結算。在全國人大代表、燕達集團董事長李懷看來,這是京津冀一體化的重要成果。實現京津冀醫療衛生一體化,不僅能夠有效緩解河北居民進京就醫壓力,還能緩解交通擁堵、社會治安等一系列問題。李懷代表建議,下一步在燕郊、大廠等地可以建設醫養結合的示範基地,既能服務三地居民,更有利於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從基礎設施到政策支撐、從人才戰略到醫保養老、從產業調整到霧霾治理……多位代表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希望京津冀的系統發展能夠從交通、產業等領域擴展到環保、醫療、旅遊等多個領域,形成可借鑒、可複製的經驗,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樣本。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濱海新區區委書記宗國英表示,天津自貿區將進一步完善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機制,推動京津冀制度創新經驗共用共用。推出第二批在天津市範圍內可複製推廣的創新經驗,促進本地區轉型發展。

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們在討論如何抓住長江經濟帶發展機遇的同時,更強調“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隨著長江經濟帶等重大政策的推進和實施,給湖北帶來了重大的發展機遇。”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恩施州委書記李建明表示,尤其是對脫貧攻堅工作來說,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可以更好地破解恩施等貧困地區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方面的一些短板和瓶頸制約,為未來的發展奠定更好的基礎。

在經貿方面,李建明代表認為,促進長江經濟帶發展,要持續深化經貿“大合作”。為加快對接國家長江經濟帶規劃,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應加快推進檢驗檢疫基礎設施建設和海關籌建等一系列工作,加快對外開放口岸建設力度,積極構建對外開放的大通關體系。

在談到“抓機遇”的同時,李建明代表也在反復強調綠色發展的重要性,他認為,長江經濟帶要實現持續發展,必須加強水環境保護,同時進一步進行土壤修復,特別是在長江流域和長江一級支流流域。

嘉陵江是長江的重要支流,在各支流中流域面積最大。如何確保嘉陵江流域水生態安全,是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廣元市委書記王菲最關注的話題。今年是他連續第二年建議國家層面出臺嘉陵江上游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規劃。

王菲代表介紹,廣元作為千里嘉陵第一城,上游電站洩洪、泄沙對廣元群眾飲水安全影響巨大。“作為國家第二批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嘉陵江流域水體安全形勢緊迫,政策、資金的支援力度都需要持續加大。”王菲代表說。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環保廳巡視員鐘勤建對長江有著深厚的感情,早在幾年前他就已經走遍了四川沿江的所有城市,今年鐘勤建代表將自己的目光再次聚焦長江上游生態保護。

“從在四川和鄰近省市調研的情況來看,長江流域生態形勢十分嚴峻。我們國家43%的合成氨、81%的磷氨、72%的印染布、40%的燒鹼產能都聚集在該流域。”鐘勤建代表說。

鐘勤建代表介紹,2017年四川將增加2000萬元水環境防治激勵金,全年共計投入1.2億元用於水污染防治考核激勵。鐘勤建代表注意到,自2016年《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獲批後,成渝之間就生態環境共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保護、水資源安全保障等多方面已經開始編制相關方案,這也是環保聯防聯治的基礎。“四川省廣安市和重慶市合川區早在2012年就簽訂了環境治理合作協定。從目前長江上游的情況來看,還需要更多城市加入進來,共同保護水資源。”

“我還會繼續為長江保護奔走努力。”鐘勤建代表介紹,連續兩年,環保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委都對他提出的建議給予了答覆。目前,研究制定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建議已被採納,設立長江流域水環境補償資金、長江流域上下游資金補償辦法即將被相關部門重點推進。作為一名環保“老將”,接下來,鐘勤建代表還將繼續奔走在保護長江之路上。

其他人都在看

主編/萬政

國家要更加重視西部地區的發展,如果西部地區能成為新經濟增長極,我國經濟的迴旋餘地將更大,區域發展不協調的問題也將得到有效解決。

常年關注西部高等教育發展的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大學校長鄭強表示,希望國家建設規劃更加重視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縮小西部高校和東部高校之間的差距,使西部高校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援和人才保障。

對西部地區而言,加快區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現代交通體系的建設。據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交通運輸廳廳長王秉清介紹,近年來,貴州省全面啟動水陸空交通體系建設,並初見成效。貴州80%的交通投資是投向貧困地區,隨著一條條高速公路、國省道及農村公路的建成,打開了貴州的“山門”,“黔貨出山”更加便利。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朱之鑫表示,我國東北地區資源稟賦優異、產業基礎較好,擁有廣袤的平原作為商品糧產地,人口相對來說不密集,具備沿海區位優勢,又有港口、原材料、能源等發展的“抓手”。“目前,很重要的一條是要進一步深化改革,調動廣大幹部和群眾的積極性,調整產業結構、適應市場需求。”朱之鑫委員認為,在具體做法上要因地制宜,鼓勵各地落實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各項政策措施。同時,調動學校、科研院所等各方力量,發揮東北地區優勢,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把創新能力建設與東北發展實際相結合。

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6省在內的中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裝備製造業基地。來自山西、江西的代表,提出了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開展大氣污染區域聯防聯控的建議;來自河南、安徽的代表,則更多地關注發展現代農業、保障糧食安全等問題;來自湖南和湖北的代表,在高新區建設、新興產業發展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意見和建議。

城市群成新引擎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發展,推動一批具備條件的縣和特大鎮有序設市,發揮城市群輻射帶動作用。事實上,無論是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國家級城市群,還是長株潭、遼中南、呼包鄂這樣的地區性城市群,都已經對區域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不小的輻射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畢節市委書記周建琨說,要結合主體功能區建設,支援建設一批中心龍頭城市,有效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希望國家能支持貴陽—貴安城市建設,推動黔中城市群做大做強。

目前,在西部地區已經形成了成渝、滇中、黔中等多個城市群,成為各自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和發動機。去年底,貴州省批復《黔中城市群發展規劃》,要求把黔中城市群培育成為西部地區經濟充滿活力、生活品質優良、生態環境優美的新興增長極。

來自人大河北代表團的多位代表表示,隨著交通一體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北京、天津等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有了新的體現,而隨著產業的轉移,天津武清、河北廊坊和滄州等城市聚集效應日益凸顯,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加速聚集,相關城市的特色愈加鮮明。

來自浙江的薛少仙等4名代表聯合向大會提交《關於科學謀劃甬台溫沿海先進製造業產業帶規劃建設的建議》。他們在建議中提出,長三角城市群發展規劃已將甬台溫三市作為南北向沿海發展帶的南翼。寧波都市圈和溫台城市群發展效應正在疊加,寧波、台州、溫州三市的市域軌道交通已在謀劃互聯互通。可以預見,在原有城市群的基礎上,一批中小城市正在興起。

新聞多一點

兩會熱詞之三大戰略

丨繪就“共商共建共用共贏”藍圖

“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黨的十八大以來,“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從醞釀到落地實施,標誌著我國區域新的發展格局正在逐漸形成。在今年的兩會上,廣大代表、委員圍繞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積極為推進三大戰略發展加油鼓勁、獻計獻策—

“一帶一路”建設藍圖正在漸次展開,逐步構建世界上最壯美的經濟走廊。目前,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回應支援“一帶一路”建設,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合作協定,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投資達到500多億美元。

如果說,2016年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早期收穫年,那麼2017年就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扎實推進年。世界經濟的大海,你要還是不要,都在那兒,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同樣也是紅利與挑戰並存。

全國人大代表、華峰集團董事局主席尤小平表示,一些具有產業優勢的企業,正以積極的態度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並實現了優勢互補,成長為行業領跑者。“企業在獲得“紅利”的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尤小平代表建議:完善法律體系,加強制度保障;可設立國家“一帶一路”發展促進機構,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指導和支援;政府有關部門聯合境外使館、境內外協會、商會等機構,建立健全應急回應工作機制,及時解決“走出去”企業的重大、突發問題;在沿線國家建立海外園區,並有序組織優勢企業抱團“走出去”。

“一帶一路”建設為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內陸省份也在搶抓機遇、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為寧夏從開放腹地走向開放前沿提供了可能。”全國人大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建華介紹說,寧夏主要從搭建開放平臺、構建開放通道和建設開放載體3方面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用原則,要讓“一帶一路”建設造福沿線各國人民。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董事長賀同新認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時必須實現與當地社會、文化、法治的良性融合,必須與國際產能加強合作。合作要處理好5個關係: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發揮好政府作用的同時,尊重市場規律和企業市場主體地位;處理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係,企業要自覺踐行“親誠惠容”理念和“共商共建共用”原則;處理好銳意進取與防範風險的關係;處理好不同商業模式的選擇與組合的關係,根據各種商業模式的優缺點和適用性,因國別、行業、企業、項目制宜。最後還要處理好中國企業之間的競爭和合作關係,企業“走出去”一定要走聯盟、聯合、聯動的道路。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張小濟表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能只看重對沿線國家的出口和資源開發,既要打開當地市場,又要著眼長遠幫助當地發展所需產業,增加當地民眾收入,夯實合作基礎。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僅僅是產業合作,人文合作、文化交融也是應有之義。全國政協委員、華潤集團董事長傅育甯表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更加注重發揮文化“軟實力”作用,以設立民生企業“打頭陣”,更加注重產品品質和品質,打開當地市場,並引導當地認同我們的文化。

丨打破區域發展“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3年來,京津冀三地調整優化城市佈局,構建現代化交通網路系統,推進產業升級轉移成效顯著。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如何深化?還有哪些領域有待破局?這些都成為了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產業項目落地生根,軌道上的京津冀加緊構建。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市長王東峰說,2016年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新突破,天津與北京簽署了建設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合作協定,共同推進未來科技城等一批承接平臺建設;與河北省簽署“1+4”合作協定,啟動實施對口幫扶工作。2017年,天津市將全面推進重點領域協同合作,推進京濱、京唐鐵路等重點工程,加快津石高速等前期工作,加強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積極發展海鐵聯運、海空聯運;設立京津冀協同發展基金,加快建設京津冀大資料綜合試驗區,推動一批大專案落地開工。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滄州市委書記楊慧說:“我們將繼續深入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並在這一過程中加快自身發展。”滄州目前與京津合作項目達1050個、總投資3355億元,中國一重、北京現代等一批項目已先後落地。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工業和資訊化委員會主任李朝興表示,京津冀地區要加快推進面向行業產業發展的協同創新,以培育新興產業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為重點,解決產業整體實力提升問題。目前,天津已規劃建設了武清、寶坻、北辰、東麗和濱海新區5個協同創新社區,已引進聚集來自北京的科技型企業1000多家。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政府黨組成員劉玉順說,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在重視交通等“硬體”設施建設的同時,破解政策協同、社會管理協同、服務協同、政務協同等“軟體”方面的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石家莊市僑聯原主席胡翎建議,鼓勵京津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通過掛職兼職、技術諮詢、週末工程師等方式,柔性支援河北建設,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撐。

前不久,在河北燕郊居住的北京社保參保人員可在河北燕達醫院持社保卡直接結算。在全國人大代表、燕達集團董事長李懷看來,這是京津冀一體化的重要成果。實現京津冀醫療衛生一體化,不僅能夠有效緩解河北居民進京就醫壓力,還能緩解交通擁堵、社會治安等一系列問題。李懷代表建議,下一步在燕郊、大廠等地可以建設醫養結合的示範基地,既能服務三地居民,更有利於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從基礎設施到政策支撐、從人才戰略到醫保養老、從產業調整到霧霾治理……多位代表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希望京津冀的系統發展能夠從交通、產業等領域擴展到環保、醫療、旅遊等多個領域,形成可借鑒、可複製的經驗,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樣本。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濱海新區區委書記宗國英表示,天津自貿區將進一步完善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機制,推動京津冀制度創新經驗共用共用。推出第二批在天津市範圍內可複製推廣的創新經驗,促進本地區轉型發展。

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們在討論如何抓住長江經濟帶發展機遇的同時,更強調“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隨著長江經濟帶等重大政策的推進和實施,給湖北帶來了重大的發展機遇。”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恩施州委書記李建明表示,尤其是對脫貧攻堅工作來說,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可以更好地破解恩施等貧困地區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方面的一些短板和瓶頸制約,為未來的發展奠定更好的基礎。

在經貿方面,李建明代表認為,促進長江經濟帶發展,要持續深化經貿“大合作”。為加快對接國家長江經濟帶規劃,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應加快推進檢驗檢疫基礎設施建設和海關籌建等一系列工作,加快對外開放口岸建設力度,積極構建對外開放的大通關體系。

在談到“抓機遇”的同時,李建明代表也在反復強調綠色發展的重要性,他認為,長江經濟帶要實現持續發展,必須加強水環境保護,同時進一步進行土壤修復,特別是在長江流域和長江一級支流流域。

嘉陵江是長江的重要支流,在各支流中流域面積最大。如何確保嘉陵江流域水生態安全,是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廣元市委書記王菲最關注的話題。今年是他連續第二年建議國家層面出臺嘉陵江上游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規劃。

王菲代表介紹,廣元作為千里嘉陵第一城,上游電站洩洪、泄沙對廣元群眾飲水安全影響巨大。“作為國家第二批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嘉陵江流域水體安全形勢緊迫,政策、資金的支援力度都需要持續加大。”王菲代表說。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環保廳巡視員鐘勤建對長江有著深厚的感情,早在幾年前他就已經走遍了四川沿江的所有城市,今年鐘勤建代表將自己的目光再次聚焦長江上游生態保護。

“從在四川和鄰近省市調研的情況來看,長江流域生態形勢十分嚴峻。我們國家43%的合成氨、81%的磷氨、72%的印染布、40%的燒鹼產能都聚集在該流域。”鐘勤建代表說。

鐘勤建代表介紹,2017年四川將增加2000萬元水環境防治激勵金,全年共計投入1.2億元用於水污染防治考核激勵。鐘勤建代表注意到,自2016年《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獲批後,成渝之間就生態環境共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保護、水資源安全保障等多方面已經開始編制相關方案,這也是環保聯防聯治的基礎。“四川省廣安市和重慶市合川區早在2012年就簽訂了環境治理合作協定。從目前長江上游的情況來看,還需要更多城市加入進來,共同保護水資源。”

“我還會繼續為長江保護奔走努力。”鐘勤建代表介紹,連續兩年,環保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委都對他提出的建議給予了答覆。目前,研究制定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建議已被採納,設立長江流域水環境補償資金、長江流域上下游資金補償辦法即將被相關部門重點推進。作為一名環保“老將”,接下來,鐘勤建代表還將繼續奔走在保護長江之路上。

其他人都在看

主編/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