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此人是清朝名臣,兒子奪回五萬領土,孫女嫁給開國元帥!

曾國藩是我國近代史上毀譽參半的人物,他憑一己之力,打敗太平天國,讓風雨飄搖中的清朝苟延殘喘,他締造了我國榜首艘輪船,建立了我國榜首所兵工書院,印刷翻譯了我國榜首批西方書本,

組織了榜首批赴美留學生。但他也被認為是出賣民族的奸細。身居高位的他上有老下有小,中心還有四個弟弟。作為兒子,他每年都要從京城給家裡的爸爸媽媽寄去很多生活用品,從衣服、耳帽到阿膠、膏藥、高麗參等,無所不有;作為長兄,他對幾個弟弟關懷備至,不但在學習上幫助和輔導,而且大多數膏火和生活費也是出自他之手,而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關於兩個兒子的教育,曾國藩抓得很緊。教子,在曾氏的家庭教育中,佔有極重要的位置。他對兒子的教育與期盼,首要在此:做讀書懂事的正人,曾氏不期盼後代做大官,做高人一等者,他只希望後代能通過讀書懂事這個途徑做品行傑出的人。

曾氏常對家人說:“絕大學識即在家庭日用之間。”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要輕看了家庭中的日常小事,這中心就包含著處事待人的絕大學識。家庭中大事不多,多的是小事。從小事做起,養成傑出的習氣,便能夠走出家門做大事。

長子曾紀澤自幼受父嚴教、家風薰染,

苦讀詩書,性情堅韌,外柔內剛。成年今後在科場不遂意,即絕意科名,但愈加勤勉治學,廣泛涉獵。 1880年,曾紀澤被委任出使俄國,開端了他一生中最為艱巨的任務對俄商洽回收伊犁。通過近一年的交際奮鬥,他憑藉自己的勇氣、膽略和靈活戰略,迫使沙俄贊同修正前一年簽定的《裡瓦幾亞公約》,回收了該公約割讓給俄國的半數以上的國土,奪回大約五萬疆域,取得了晚清交際史上罕見的一次成功。

曾憲植,是曾國藩親弟弟曾國奎的孫女,在曾國藩的教育之下,曾憲植的父親曾昭和也自幼喜愛讀書,中了秀才,在父親的影響下,曾憲植自幼也非常喜愛讀書,從小就接受了西方的教育。後來她曲折到了香港,在作業期間認識了葉劍英,

兩人很快就結了婚,成了葉帥的第三任妻子。儘管最終離婚,卻為婦女解放運動作出了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