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曾瘋狂追星劉德華 致父親死亡的楊麗娟 十年贖罪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這樣一個女孩,楊麗娟和她的父親楊勤冀。10年前的3月26日,因為女兒楊麗娟沒能單獨見上劉德華,楊勤冀在香港投海自盡。此前為了助女追星,這位父親賣房、舉債,

甚至企圖賣腎。

楊麗娟的瘋狂追星行為曾引發各界廣泛關注,事情正處於風口浪尖時,她走到哪裡有人指指點點,責駡、嘲笑和侮辱聲不絕於耳

這場悲劇為楊麗娟打下一個幾乎不可能磨滅的烙印——她成了那個為了追星,害死父親的人。

時隔多年,每每誕生新的狂熱粉絲,楊麗娟這個名字總會出現,被人拿出來比較一番。她曾經上過兩回電視,以脫胎換骨的勵志姿態勸解人們,

要理智追星。但在網路輿論中,她依然擺脫不了瘋狂、偏執的標籤。 可以肯定的是,這十年絕非易事。她和母親搬了許多次家,也曾捱過“一天崩潰數次”的日子。所幸,她沒有放棄找回生活的能力和尊嚴。

現在的楊麗娟是蘭州一處基督教堂唱詩班的一員,因為每次訓練總是準時認真,她被指派擔任女聲低音部部長。

大約幾年前,她經人介紹到唱詩班。教堂的負責人很照顧她,

不僅耐心教她識譜,還為她在教堂安排了一間宿舍,每月為她提供300元補貼。

唱詩班的成員都知道楊麗娟的過往,但從不過問。他們常常以自身經歷勸解他人,但楊麗娟從不這麼做,父親與她的追星往事,是她的世界中不可觸碰的隱秘地帶。 

在楊麗娟的少女時代,某一天她早晨醒來,對父親描述自己做了一個夢:牆壁上有張畫,畫像上的人頭兩邊寫著“你特別走近我,

你與我真情相遇”。父親聽後表示,他也做了一個一模一樣的夢。據楊麗娟的說法,後來經同學介紹,她才知自己一直以來“夢到”的人,就是劉德華。

從這個夢出發,楊家人開始了漫長的追星之路。他們執著地相信:楊麗娟與劉德華一定有著某種緣分,

只要劉德華見到楊麗娟,某種感應必將發生,楊家的命運會就此改變。

2007年3月26日淩晨,蘭州男人楊勤冀因女兒楊麗娟未能單獨與劉德華見面,留下早已準備好的7頁遺書,跳海自盡。此後,楊麗娟淡出公眾視野多年,再次出現時,她登上一檔電視節目,聲淚俱下地表示“對當年的事很後悔”。

“不斷有記者找我,最近就有好幾個,但我已經決定,不會再接受任何採訪了。”她現在的話語填滿禮貌用詞,眼神堅定,時刻不忘“感謝上帝”。

教會是她獲取精神撫慰的途徑之一。現在的她能夠擁有口中所說的“喜樂”,與教會身邊人互動得自然、活潑,也很開心啊!

為了生存楊麗娟還在蘭州一家大型超市做促銷員,她很想要一份“穩定點”的工作,但要求也頗多:要離教堂近,教堂的工作是第一位的,每週3天,會準時出現在唱詩班的排練室,結束後趕去上班,有時去晚了,她便不吃午餐,以彌補遲到的工作時間;不能太辛苦,超市的店員倒是穩定,但負責上貨太累。

曾經有一家公益組織西北地方負責人主動聯繫楊麗娟,願意為她提供一份帶薪志願者的工作,轉正後每月薪水3000元,她很是心動,可猶豫不決,

最早,她常在街上被人認出。指責、嘲笑甚至侮辱,會直接躥入她的耳朵。這些令她出現神經衰弱的症狀:失眠、緊張、心悸、焦,早有心理學專家指出,楊家人需要進行及時的心理干預和治療。

但她認為自己現在“挺好”,只要“能有平靜的生活”,“一切都還過得去”。也“不再對別人的幫助抱有期望了”。她只想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如果有真心想幫助我的人,上帝會帶他們到我面前來。否則,我只有過好自己的生活”。

教堂的工作是第一位的,每週3天,會準時出現在唱詩班的排練室,結束後趕去上班,有時去晚了,她便不吃午餐,以彌補遲到的工作時間;不能太辛苦,超市的店員倒是穩定,但負責上貨太累。

曾經有一家公益組織西北地方負責人主動聯繫楊麗娟,願意為她提供一份帶薪志願者的工作,轉正後每月薪水3000元,她很是心動,可猶豫不決,

最早,她常在街上被人認出。指責、嘲笑甚至侮辱,會直接躥入她的耳朵。這些令她出現神經衰弱的症狀:失眠、緊張、心悸、焦,早有心理學專家指出,楊家人需要進行及時的心理干預和治療。

但她認為自己現在“挺好”,只要“能有平靜的生活”,“一切都還過得去”。也“不再對別人的幫助抱有期望了”。她只想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如果有真心想幫助我的人,上帝會帶他們到我面前來。否則,我只有過好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