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好課多磨”:看甯鄉教師如何打造優質課堂

怎麼才能把課上好?

俗話說,

好事多磨,

那麼,

好課當然也要多磨!

“引導和幫助鄉村教師把課上得更好”是今年國培送教下鄉項目的核心任務。

近日,甯鄉教師進修學校組織了小學數學國培送教下鄉之研課磨課活動。45位參培教師在橫市中小與灰湯雙盆小學兩個送教點與送教專家團隊相約,圍繞研修主題開展研課磨課活動。

整個研磨活動分為三步:

第一步:原生課課堂展示;

第二步:再生課四項研磨;

第三步:優質課校本移植。

活動啟動之初,送教專家團成員齊聚甯鄉縣進修學校。進修學校副校長黃瓊給大家詳細解讀了研磨活動流程,並作精細指導。

進修學校校長戴禮章與送教點校長交流,落實活動的每一個環節。

第一環節:原生課課堂展示

橫市中小送教點推出了25堂原生課,

雙盆小學送教點推出了20堂原生課。

課後,每位送教專家手把手指導3-4位學員。專家指出學員原生課課堂中存在的教學問題,並提出教學改進建議,協助修改教案,打磨生成再生課例。

指導過程中,專家團老師結合聽課情況對本組學員進行微講座。

專家和學員除了面對面的交流,還有線上交流。

第二環節:再生課四項研磨

10月19日,送教專家再次到達各自的送教點,對學員的再生課進行指導。

每個送教點分別推出了三堂再生課。

專家專心聽課。

專家細心指導。課後,專家老師們組織學員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評價這四項觀察再生課堂,深入剖析再生課堂中的亮點,對比兩次課堂後檢測情況,指出可以進一步改進的地方。

學員代表評課。大家對數學課堂教學形成共識。

專家團微講座。為進一步提升學員對“綜合與實踐”內容的理解和把握,送教專家團還帶來了兩堂微講座。

縣小學數學名師工作室的首席名師周賽群作了“準確定位,靈活設計——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教學之我見”的講座,從教學設計的角度為學員撥雲見霧。

金海實驗小學校長周美良作了“尊重體驗,營生活力----例談綜合與實踐課堂教學”的講座,深入淺出地說明了綜合實踐課該如何上,為學員的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

第三環節 優質課校本移植

研課磨課旨在通過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培養鄉村教師團隊教研的習慣,帶動校本研修,實現集體成長。

在優質課校本移植環節,學員從生成的7堂優質課例中選擇一堂回所在學校移植、展示,本校教研組聽課、評課、議課。送教專家團隊跟蹤觀察、指導點評課堂教學和教研活動。

11月1日,學員喻婷在所在學校進行優課移植,教研組聽課評課,送教專家點評課堂及教研活動。

11月2日,橫市中小送教點進行了優質課校本移植、展示活動,學員林碧玉老師主講了《數位與編碼》。

課後,全組老師參與進行說課、議課、評課。

本次活動歷時40多天,項目組圓滿完成各項研課磨課任務。

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黃瓊表示,通過本次研課磨課活動,學員體會到了基於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內容的教學方法並能加以靈活運用;掌握了進行“綜合與實踐”教學的有效策略,提高了課堂教學實效。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評價四項打磨中,不斷優化了教學設計,促進了學員的專業成長,指導了鄉村校本教研。

部分學員感悟:

學員朱海花

有人說:好課是“磨”出來的,我想是很有道理的。在上課之前,我已經在心中試講過,每次上過之後,都會自己反思一下,每一個問題都認真地加以分析,進一步完善。在磨課之前,我就認真備課,並且結合原生課教學模式,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在磨課過程中,指導老師和同組教師一次次指導我,幫助我,給我提出最寶貴的建議,使我感覺到每一次磨課都是一次成長,每一次磨課都是一次蛻變,我在一次次磨課中不斷進步,不斷成長。

學員林碧玉

回想學習的這段過程,多位專家的講座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注入了源頭活水,給我帶來了心智的啟迪、情感的薰陶和精神的享受,讓我飽享了高規格的“文化大餐”,我感受著新思潮、新理念的激蕩。

學員姚凱

我們一路走來,收穫頗豐。它像一縷春風,蕩滌著我們的心靈,像一股清泉,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們將以此為契機,讓"差距"成為自身發展的源動力,不斷梳理與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斷成長。

建設一支高水準教師隊伍,是教育改革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近年來,寧鄉教育不斷加大教師引進與培訓,不斷加強教師服務與管理,隊伍建設成效顯著,教育教學品質持續攀升。

專家細心指導。課後,專家老師們組織學員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評價這四項觀察再生課堂,深入剖析再生課堂中的亮點,對比兩次課堂後檢測情況,指出可以進一步改進的地方。

學員代表評課。大家對數學課堂教學形成共識。

專家團微講座。為進一步提升學員對“綜合與實踐”內容的理解和把握,送教專家團還帶來了兩堂微講座。

縣小學數學名師工作室的首席名師周賽群作了“準確定位,靈活設計——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教學之我見”的講座,從教學設計的角度為學員撥雲見霧。

金海實驗小學校長周美良作了“尊重體驗,營生活力----例談綜合與實踐課堂教學”的講座,深入淺出地說明了綜合實踐課該如何上,為學員的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

第三環節 優質課校本移植

研課磨課旨在通過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培養鄉村教師團隊教研的習慣,帶動校本研修,實現集體成長。

在優質課校本移植環節,學員從生成的7堂優質課例中選擇一堂回所在學校移植、展示,本校教研組聽課、評課、議課。送教專家團隊跟蹤觀察、指導點評課堂教學和教研活動。

11月1日,學員喻婷在所在學校進行優課移植,教研組聽課評課,送教專家點評課堂及教研活動。

11月2日,橫市中小送教點進行了優質課校本移植、展示活動,學員林碧玉老師主講了《數位與編碼》。

課後,全組老師參與進行說課、議課、評課。

本次活動歷時40多天,項目組圓滿完成各項研課磨課任務。

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黃瓊表示,通過本次研課磨課活動,學員體會到了基於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內容的教學方法並能加以靈活運用;掌握了進行“綜合與實踐”教學的有效策略,提高了課堂教學實效。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評價四項打磨中,不斷優化了教學設計,促進了學員的專業成長,指導了鄉村校本教研。

部分學員感悟:

學員朱海花

有人說:好課是“磨”出來的,我想是很有道理的。在上課之前,我已經在心中試講過,每次上過之後,都會自己反思一下,每一個問題都認真地加以分析,進一步完善。在磨課之前,我就認真備課,並且結合原生課教學模式,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在磨課過程中,指導老師和同組教師一次次指導我,幫助我,給我提出最寶貴的建議,使我感覺到每一次磨課都是一次成長,每一次磨課都是一次蛻變,我在一次次磨課中不斷進步,不斷成長。

學員林碧玉

回想學習的這段過程,多位專家的講座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注入了源頭活水,給我帶來了心智的啟迪、情感的薰陶和精神的享受,讓我飽享了高規格的“文化大餐”,我感受著新思潮、新理念的激蕩。

學員姚凱

我們一路走來,收穫頗豐。它像一縷春風,蕩滌著我們的心靈,像一股清泉,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們將以此為契機,讓"差距"成為自身發展的源動力,不斷梳理與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斷成長。

建設一支高水準教師隊伍,是教育改革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近年來,寧鄉教育不斷加大教師引進與培訓,不斷加強教師服務與管理,隊伍建設成效顯著,教育教學品質持續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