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果當初馬奇諾防線延長到大西洋邊上,二戰會如何發展?

從普法戰爭結束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法軍17個計畫當中,其中16個是防禦計畫。儘管防禦思想流行,但不代表二戰爆發前法國人有能力完成這樣的一條防線。更別說在這麼長的防線上每個地段都部署大量兵力。

德國如何應對這個問題換句話說:就是德軍從哪裡突破?一旦法方預判失誤,那麼下面就是毀滅打擊。然而預判失誤法方一直都存在著。儘管法國人猜測過德軍有可能會從那裡突破···

法國統帥部一直認為德法的主要方向在邊境一線(特別是阿爾薩斯-洛林地區),

因為沒有足夠的力量進行攻勢作戰,所以選擇了防禦這一措施。基於這個方針法國人在貝爾福—凡爾登一線進行築壘,並且在此部署了他的主要兵力。後來國際形勢的轉變,法俄同盟的建立,法軍認為在東線的俄羅斯可以牽制一部分德軍,所以法國人可以採取稍微激進一些的計畫。這就促成了1908年的第16號作戰計畫,
第16號作戰計畫依託防線進行防禦,視戰局變化進行反攻,以期奪回失地。後來由於經濟、軍事勢力的增長、復仇主義的崛起。第16號作戰計畫在1911年便被取消。

法國內部啟用蜜雪兒來制定新的方針。(蜜雪兒被內定為法軍戰時最高統帥),而蜜雪兒決定沿用第16號作戰計畫。

按照德軍從比法邊境突破的設想來進行部署。但法國的資本家擔心自己的東部鐵礦區受到威脅,便讓霞飛取代了蜜雪兒的位置。由於1912年英法條約的簽訂,讓法軍擺脫了傳統的選擇困境。法軍的焦點成了對德的陸軍問題上。第17號作戰計畫便出現了,一個崇尚進攻的作死計畫。值得一提的是,一開始法軍內部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戰略意圖。

到底是從比利時側擊德國,還是從正面懟過去?由於政治因素(儘管可以無情懟上去,但法國政府不敢這麼做),從比利時側擊肯定不存在的,那麼法軍的選擇只剩下一個正面懟上去。在這個情況下,法軍的五個集群在德法正面部署了3個。1個部署在東北,還有一個作為救火隊來使用。

而法比中西段的疏忽被德國利用了起來。結局嘛emmmmmm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法軍指望遏制德軍進攻之後展開反擊。法軍由於自身的戰略指導,戰略思想,備戰情況,軍事編制均不佳,在這個情況下已經不是一個擴大版馬奇諾防線可以解決得了的。主要方向的預測失誤讓他們陷入了混亂。消極保守與現實的碰撞,厭戰情緒與綏靖政策。面對一個籌備已久的德國。能怎麼辦呢?

主要方向的預測失誤讓他們陷入了混亂。消極保守與現實的碰撞,厭戰情緒與綏靖政策。面對一個籌備已久的德國。能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