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秦帝國》最好看的還是第一部,哪怕商鞅被刻畫得過於理想化!

系列電視劇《大秦帝國》如今播出了三部,每一部都引起了極大的關注。

但要說到評價最高的,應該還是第一部《大秦帝國之裂變》。這部戲重點刻畫了商鞅這個人物,把商鞅上升到了一個“神話般的理想人物”。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且來看看商鞅在劇中的幾個故事吧。

商鞅原本在魏國國相公叔痤手下任中庶子,

後來公叔痤過世,商鞅去了齊國、韓國等地謀職,可惜都未能如願。恰在此時,商鞅的故人百里遙(午馬飾演)帶來秦孝公頒佈秦國求賢令的消息。這對商鞅來說自然是個好機會,商鞅也決定立刻前去秦國。百里遙表示祖上百里奚是秦國名人,而且百里遙跟現在的秦公也有過交情。如今,他可以向秦公舉薦一下商鞅。不料,商鞅卻表示不想因為人情而獲得機會。而是要跟所有去謀職的人一樣,
憑自己的本事去應試。商鞅的做法,讓百里遙都讚歎不已。

在秦國伏案數月後,商鞅理清治國細略,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應該變法才行。在之後的朝堂上,秦公問滿朝文武要不要支持變法。秦國的很多老貴族因為牽扯到自己的利益,

所以幾乎都是持反對意見,還說以前的法律已經很好,根本沒有必要變。面對咄咄逼人的滿朝大臣,商鞅痛陳秦國祖制弊端:“秦國因為遵循祖制,導致秦國這麼些年來過的越來越窮困,讓秦國被山東六國瞧不起。”很多大臣都氣憤不已,說商鞅這是在侮辱祖宗,是不尊重老秦人。但商鞅卻無畏無懼。而秦公表示話雖不中聽,卻如拔刺。最終下定了變法的決心,並當朝拜商鞅為左庶長,
推行變法。

我們現在經常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而這句話最早就是出自商鞅。當時,太子贏駟在封地因為一場誤會,濫殺了一個無辜者。本來,在那個時代,太子就算殺人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但商鞅卻不這樣認為,他覺得太子殺人就是犯罪,

太子跟常人一樣,必須伏法。儘管很多人對此提出了反對意見,但商鞅卻堅持法不容情。最終,商鞅仍然嚴厲處罰了太子和輔佐太子的一干人等。

商鞅是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他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大秦帝國之裂變》的熱播,讓大家更深刻地認識了商鞅,哪怕商鞅被過度地理想化了。像這樣的歷史劇非常優質,希望多拍一些吧。

《大秦帝國之裂變》的熱播,讓大家更深刻地認識了商鞅,哪怕商鞅被過度地理想化了。像這樣的歷史劇非常優質,希望多拍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