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翻了!清宮舊藏十大絕美蓋碗 從粉彩瓷器到翡翠琉璃

蓋碗,愛喝茶的人再熟悉不過的茶席伴侶。我們今天的泡茶方式(熱水泡過茶葉後,將茶湯倒出,隔離茶葉)始于明朝,不過,蓋碗的歷史相當久遠,目前認為,蓋碗起源于唐代。如今,

作為具有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蓋碗留存下來的傳世文物,多來自于清宮。在工藝、技法、顏料等各方面都已成熟完善的清代,留下了大量精品。

今天我們挑選出十個絕美的清宮舊藏蓋碗,一睹它們的風采。看看當年清宮皇帝們手中的蓋碗,哪款符合您的審美呢?

【No.1 珊瑚紅地白梅花紋蓋碗】

【珊瑚紅地白梅花紋蓋碗】

在我精心挑選的10個蓋碗中,這款正紅色、描繪梅花的瓷碗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無論是其端莊的器形、極正的珊瑚紅釉彩、清雅的白色梅花蘭草,無不在散發著“典雅、高貴”的氣質。

此蓋碗附傘形蓋,蓋鈕為經典的環形抓鈕,並非常細心的設計了略向外突出的一圈,不僅用起來適手,圓鼓的造型與蓋子的傘形弧度也很呼應。

蓋碗口沿細節

內施白釉,外壁及蓋面均以珊瑚紅地拔白蘭草、梅花紋裝飾。圈足、抓鈕內均施白釉,均署有礬紅彩楷體“慎德堂制”(道光年間)四字雙行款。此蓋碗造型規整,紅彩勻淨呈珊瑚紅色。白色的梅樹和蘭草圖案在珊瑚紅地的襯托下格外醒目。

在花紋的色彩上,此碗並沒有採用珊瑚紅以外的任何其他顏色,僅用同樣釉彩細緻描繪了梅花的枝幹紋理、花蕊細節以及飽滿生動的蘭草線條,簡單而不失靈動,整體呈現出相當高的審美品味。

花紋及圈足細節

這款蓋碗的精妙不僅在於外觀色彩和器形,

從細節處我們更注意到工藝的精湛。如此濃厚有質感的釉彩,在人工上釉的前提下,竟能如此均勻純淨,幾乎沒有積釉現象。在底部圈足細微露胎處可以看到,釉層其實並不薄,如此工藝,實為上上佳品。

【No.2 綠地粉彩花鳥紋蓋碗】

【綠地粉彩花鳥紋蓋碗】

碗圓蓋,抓鈕,口微撇,弧腹,圈足。以粉彩為飾,蓋口沿塗金線一周,碗內壁施白釉,蓋面及碗外壁施綠釉,其上繪飛鳥和花卉紋。蓋鈕裡及碗外底以紅彩書“大清光緒年制”六字楷書款。

左為底款右為蓋鈕

這是一款色彩清秀的典型粉彩瓷碗,“粉彩”是清宮創燒的彩瓷藝術中最重要的釉上彩之一,畫面往往清雅恬淡。除了有在白釉底基礎上繪畫外,更有許多以某一色鋪滿器表,進而描繪花紋的設計。此碗是在翠綠色地上用紫、黃、草綠、深綠色描繪花紋,十分別致。圖案與光緒元年(1875年)和二年(1876年)生產的大雅齋款瓷器圖案風格相近,或為同一時期的產品。

蓋碗細節

這是什麼鳥?當看到這只略顯呆萌、表情愣愣的鳥在這番清新的畫布上“翱翔”時,著實嚇了我一跳。此蓋碗從花紋和器形上來說,不及第一款蓋碗格調高雅,不過清雅恬淡的色彩所呈現出的宮廷審美仍使它成為了一款傳世佳品。

在用料上,宮廷作品向來不遺餘力,一隻蓋碗從鈕至碗底,共描繪了四圈金線。金線——以純金粉為顏料,經常用於器表裝飾,彰顯華貴的皇家氣息。不過,要論金線,下面這款可是塗滿了金粉、“皇家趣味”表現至極。

【No.3黃地粉彩五蝠捧壽字蓋碗】

【黃地粉彩五蝠捧壽字蓋碗】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蓋拱形帶環行抓鈕,裡施白釉。蓋面和腹壁外均施黃釉為地,均勻分佈4組五福捧壽紋,圖案空間上下各繪4組折枝桃,每組空間繪4個結帶“卍”字。抓鈕及足內施白釉,均署紅彩“同治年制”4字雙行楷書款。

圖案帶有如此明晰的祝福寓意,十有八九是跟什麼大事件、大慶典有關聯,而這款蓋碗也正是如此——同治時期禦窯廠專門為慈禧太后祝壽所訂燒的瓷器。蝙蝠,音通“福”,有祝福之意;壽桃和壽字紋當然是最常見的祝壽元素,卍(萬)字紋則象徵富貴綿長,永不斷頭。

蓋碗的每個口沿、邊沿處都塗了一層金線

此蓋碗造型規整,釉面瑩潤亮澤,紋飾排列疏密有致。作為慈禧太后的祝壽之物,整器都大量使用了金粉,仔細觀察上面的紋飾,可以發現所有的圖案邊緣都以金線描邊,而壽字紋的筆劃線條則以金粉作為上色顏料,塗滿了每一處。

這,的確很慈禧!

【No.4墨彩籟瓜紋蓋碗】

【墨彩籟瓜紋蓋碗】

蓋碗內外均繪有墨彩圖案

蓋面隆起,合於碗口內。碗敞口,深腹,圈足,蓋頂及足內均有紅彩 “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器內外均以墨彩飾過枝籟瓜、蝴蝶、竹紋。胎體較輕薄。

同樣使用金線,這一款明顯低調的多,但精巧、細膩的藝術設計仍然令人印象深刻。最大的特色當然在於,這款蓋碗從裡到外、甚至蓋子的內面都繪滿了紋飾,並且是少見的水墨彩。

碗內細節

蓋子裡面

不同于大部分傳世佳品的彩瓷,這款蓋碗的墨彩表面暗澀無光,紋飾筆觸較為拘謹。而口沿和蓋鈕的兩圈金線,則為暗淡的器表增添了一絲靈動和亮彩。整器的造型相當飽滿,籟瓜紋為晚清瓷器的常見紋飾,此器紋飾、造型均顯示了晚清瓷器的裝飾特徵。

【No. 5仿朱漆菊瓣式蓋碗】

【仿朱漆菊瓣式蓋碗】

頂蓋及底部

這是一件仿照漆器釉色的蓋碗。碗呈菊瓣式,圓口,深弧腹,圈足外撇。蓋為覆碗式,菊瓣形口,蓋面隆起,上置圈形抓紐。蓋內金彩書乾隆禦題詩一首:“制是菊花式,把比菊花輕。啜茗合陶句,浥露掇其英。”碗內外通施仿朱漆釉,色質逼真。外底署金彩篆書“乾隆年制”雙行四字款。

“用陶瓷釉仿製其他材質效果”是中國陶瓷工藝中一個別具一格的領域,這件瓷器仿的是“漆器”的效果,除此之外,景德鎮還出過不少仿“金屬”表面效果的瓷器,逼真程度幾乎可以以假亂真。

細觀釉色仍覺逼真生動

清宮陶瓷工藝之精湛不得不令人讚歎!為達到“以假亂真”朱漆器的效果,整個蓋碗裡外全部施滿了釉,光澤和質感都猶如真實的“漆器”!菊瓣碗與蓋子剛好扣合在一起,宛若一體,渾然天成。

接下來我們看看另外五款材質和造型比較特殊的清宮蓋碗:

【No.6 “慎德堂制”款粉彩梅花紋蓋碗】

【“慎德堂制”款粉彩梅花紋蓋碗】

碗直口,圈足。蓋為覆盤式。內壁施白釉,外壁以粉彩裝飾。碗與蓋的主題紋樣為折枝梅花,輔以如意雲頭紋做邊飾。圈足內施白釉,外底及蓋頂抓紐內均署紅彩楷書“慎德堂制”雙行四字款。

底款

又是一款“慎德堂制”,它是什麼來頭呢? “慎德堂”是道光皇帝在圓明園內的行宮,署“慎德堂制”款的瓷器是道光皇帝的御用品。我們看的第一款珊瑚紅底梅花蓋碗就是慎德堂制,不過這個蓋碗看起來實在不像我們印象中的“蓋碗”,更像是一個普通的飯碗扣上了蓋子。不過實際上,在清宮,蓋碗的使用也並不是我們今天泡茶的用法,而就是一隻“碗”——直接捧在手裡喝熱湯、熱茶,或者一碗上好的補身子的參羹。所以見到這樣的造型也就不足為奇了。

梅花紋與祥雲紋

依然是粉彩的清淡色調,粉色梅花與白色梅花相間,邊緣處以淺綠色為底,描繪典型的祥雲花邊。整器端莊、寧靜。

【No.7 畫琺瑯蓋碗】

【畫琺瑯蓋碗】

清康熙的這款華麗麗的畫琺瑯蓋碗,又是一個看起來不像蓋碗的作品,少有的球狀抓鈕,蓋子同樣是罩在碗的外緣。這樣的蓋子明顯更加保溫,不讓熱氣溢出去,想來康熙皇帝也許拿它喝熱熱的煲湯?或者在炎熱的夏季,愛妃奉上的一碗蓮子粥?

在明亮的黃色底上滿飾花卉與枝條

金色的底,滿繪花朵與枝幹,如此寫實、強調枝條的紋飾並不多見,再配上蓋碗中很少有的黃金抓鈕,鈕底端精雕細琢,這碗若不是給皇帝自己用的,那就一定是給皇后用的了。

【No.8翠蓋碗】

【翠蓋碗】

碗為翠玉質地,有綹。圓形,撇口,圈足,有蓋。蓋及碗皆光素。

翡翠硬度很高,此蓋碗口沿薄而均勻,工藝難度相當大

製作這樣一個翠玉蓋碗需要使用很大的一塊翠料。此碗所用料綠白相間,色澤鮮豔。器壁很薄,並帶有優美的弧度,做工精緻,當出自治玉高手。

像這樣的蓋碗,與其說是為了實用,莫不如說是作為擺件、賞玩的好物。捧著一件翡翠蓋碗喝茶的感覺,會有怎樣的茶香?

【No.9芙蓉石蓋碗】

【芙蓉石蓋碗】

碗為粉紅色芙蓉石製成,圓形,撇口,有蓋。通體光素。

此碗器薄色豔,造型端莊,做工精緻。芙蓉石最顯著的特徵是它鮮明濃豔的緋紅色和半透明的棉絮狀包體,蓋碗有意不飾花紋,方可盡顯其材質之美。

似有一條裂痕

芙蓉石自身的棉絮狀紋理天然形成了花紋的作用。似透不透的質感充滿神秘與浪漫色彩。

遺憾的是,有一處很長的裂痕。

【No.10透明玻璃戧金蓋碗】

【透明玻璃戧金蓋碗】

碗圓形,平底,有蓋。通體由無色透明玻璃製成,蓋及碗外壁紋飾相同,均陰刻戧金如意雲頭紋和蕉葉紋。

玻璃戧金為清乾隆朝出現的玻璃工藝新品種。與此蓋碗配套的還有盤和小碗,且數量較多,應為皇家御用生活品。此蓋碗質地潤潔,光澤度較好,加以金彩奕奕的紋飾,愈顯明淨而華麗。

玻璃質地明淨戧金紋飾華麗

從細節圖可以清晰看到手工戧金的每一個筆觸,精雕細刻的蕉葉紋在碗底圍聚著蓋碗,口沿一排相當華麗的如意雲頭紋,彰顯了皇室的富貴感。

今天我們也有很多茶友嘗試顏色繽紛的琉璃蓋碗,或者無色的全透明玻璃蓋碗,從外部看茶湯的感覺,給茶席增添了一份樂趣。

“粉彩”是清宮創燒的彩瓷藝術中最重要的釉上彩之一,畫面往往清雅恬淡。除了有在白釉底基礎上繪畫外,更有許多以某一色鋪滿器表,進而描繪花紋的設計。此碗是在翠綠色地上用紫、黃、草綠、深綠色描繪花紋,十分別致。圖案與光緒元年(1875年)和二年(1876年)生產的大雅齋款瓷器圖案風格相近,或為同一時期的產品。

蓋碗細節

這是什麼鳥?當看到這只略顯呆萌、表情愣愣的鳥在這番清新的畫布上“翱翔”時,著實嚇了我一跳。此蓋碗從花紋和器形上來說,不及第一款蓋碗格調高雅,不過清雅恬淡的色彩所呈現出的宮廷審美仍使它成為了一款傳世佳品。

在用料上,宮廷作品向來不遺餘力,一隻蓋碗從鈕至碗底,共描繪了四圈金線。金線——以純金粉為顏料,經常用於器表裝飾,彰顯華貴的皇家氣息。不過,要論金線,下面這款可是塗滿了金粉、“皇家趣味”表現至極。

【No.3黃地粉彩五蝠捧壽字蓋碗】

【黃地粉彩五蝠捧壽字蓋碗】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蓋拱形帶環行抓鈕,裡施白釉。蓋面和腹壁外均施黃釉為地,均勻分佈4組五福捧壽紋,圖案空間上下各繪4組折枝桃,每組空間繪4個結帶“卍”字。抓鈕及足內施白釉,均署紅彩“同治年制”4字雙行楷書款。

圖案帶有如此明晰的祝福寓意,十有八九是跟什麼大事件、大慶典有關聯,而這款蓋碗也正是如此——同治時期禦窯廠專門為慈禧太后祝壽所訂燒的瓷器。蝙蝠,音通“福”,有祝福之意;壽桃和壽字紋當然是最常見的祝壽元素,卍(萬)字紋則象徵富貴綿長,永不斷頭。

蓋碗的每個口沿、邊沿處都塗了一層金線

此蓋碗造型規整,釉面瑩潤亮澤,紋飾排列疏密有致。作為慈禧太后的祝壽之物,整器都大量使用了金粉,仔細觀察上面的紋飾,可以發現所有的圖案邊緣都以金線描邊,而壽字紋的筆劃線條則以金粉作為上色顏料,塗滿了每一處。

這,的確很慈禧!

【No.4墨彩籟瓜紋蓋碗】

【墨彩籟瓜紋蓋碗】

蓋碗內外均繪有墨彩圖案

蓋面隆起,合於碗口內。碗敞口,深腹,圈足,蓋頂及足內均有紅彩 “同治年制”4字楷書款。器內外均以墨彩飾過枝籟瓜、蝴蝶、竹紋。胎體較輕薄。

同樣使用金線,這一款明顯低調的多,但精巧、細膩的藝術設計仍然令人印象深刻。最大的特色當然在於,這款蓋碗從裡到外、甚至蓋子的內面都繪滿了紋飾,並且是少見的水墨彩。

碗內細節

蓋子裡面

不同于大部分傳世佳品的彩瓷,這款蓋碗的墨彩表面暗澀無光,紋飾筆觸較為拘謹。而口沿和蓋鈕的兩圈金線,則為暗淡的器表增添了一絲靈動和亮彩。整器的造型相當飽滿,籟瓜紋為晚清瓷器的常見紋飾,此器紋飾、造型均顯示了晚清瓷器的裝飾特徵。

【No. 5仿朱漆菊瓣式蓋碗】

【仿朱漆菊瓣式蓋碗】

頂蓋及底部

這是一件仿照漆器釉色的蓋碗。碗呈菊瓣式,圓口,深弧腹,圈足外撇。蓋為覆碗式,菊瓣形口,蓋面隆起,上置圈形抓紐。蓋內金彩書乾隆禦題詩一首:“制是菊花式,把比菊花輕。啜茗合陶句,浥露掇其英。”碗內外通施仿朱漆釉,色質逼真。外底署金彩篆書“乾隆年制”雙行四字款。

“用陶瓷釉仿製其他材質效果”是中國陶瓷工藝中一個別具一格的領域,這件瓷器仿的是“漆器”的效果,除此之外,景德鎮還出過不少仿“金屬”表面效果的瓷器,逼真程度幾乎可以以假亂真。

細觀釉色仍覺逼真生動

清宮陶瓷工藝之精湛不得不令人讚歎!為達到“以假亂真”朱漆器的效果,整個蓋碗裡外全部施滿了釉,光澤和質感都猶如真實的“漆器”!菊瓣碗與蓋子剛好扣合在一起,宛若一體,渾然天成。

接下來我們看看另外五款材質和造型比較特殊的清宮蓋碗:

【No.6 “慎德堂制”款粉彩梅花紋蓋碗】

【“慎德堂制”款粉彩梅花紋蓋碗】

碗直口,圈足。蓋為覆盤式。內壁施白釉,外壁以粉彩裝飾。碗與蓋的主題紋樣為折枝梅花,輔以如意雲頭紋做邊飾。圈足內施白釉,外底及蓋頂抓紐內均署紅彩楷書“慎德堂制”雙行四字款。

底款

又是一款“慎德堂制”,它是什麼來頭呢? “慎德堂”是道光皇帝在圓明園內的行宮,署“慎德堂制”款的瓷器是道光皇帝的御用品。我們看的第一款珊瑚紅底梅花蓋碗就是慎德堂制,不過這個蓋碗看起來實在不像我們印象中的“蓋碗”,更像是一個普通的飯碗扣上了蓋子。不過實際上,在清宮,蓋碗的使用也並不是我們今天泡茶的用法,而就是一隻“碗”——直接捧在手裡喝熱湯、熱茶,或者一碗上好的補身子的參羹。所以見到這樣的造型也就不足為奇了。

梅花紋與祥雲紋

依然是粉彩的清淡色調,粉色梅花與白色梅花相間,邊緣處以淺綠色為底,描繪典型的祥雲花邊。整器端莊、寧靜。

【No.7 畫琺瑯蓋碗】

【畫琺瑯蓋碗】

清康熙的這款華麗麗的畫琺瑯蓋碗,又是一個看起來不像蓋碗的作品,少有的球狀抓鈕,蓋子同樣是罩在碗的外緣。這樣的蓋子明顯更加保溫,不讓熱氣溢出去,想來康熙皇帝也許拿它喝熱熱的煲湯?或者在炎熱的夏季,愛妃奉上的一碗蓮子粥?

在明亮的黃色底上滿飾花卉與枝條

金色的底,滿繪花朵與枝幹,如此寫實、強調枝條的紋飾並不多見,再配上蓋碗中很少有的黃金抓鈕,鈕底端精雕細琢,這碗若不是給皇帝自己用的,那就一定是給皇后用的了。

【No.8翠蓋碗】

【翠蓋碗】

碗為翠玉質地,有綹。圓形,撇口,圈足,有蓋。蓋及碗皆光素。

翡翠硬度很高,此蓋碗口沿薄而均勻,工藝難度相當大

製作這樣一個翠玉蓋碗需要使用很大的一塊翠料。此碗所用料綠白相間,色澤鮮豔。器壁很薄,並帶有優美的弧度,做工精緻,當出自治玉高手。

像這樣的蓋碗,與其說是為了實用,莫不如說是作為擺件、賞玩的好物。捧著一件翡翠蓋碗喝茶的感覺,會有怎樣的茶香?

【No.9芙蓉石蓋碗】

【芙蓉石蓋碗】

碗為粉紅色芙蓉石製成,圓形,撇口,有蓋。通體光素。

此碗器薄色豔,造型端莊,做工精緻。芙蓉石最顯著的特徵是它鮮明濃豔的緋紅色和半透明的棉絮狀包體,蓋碗有意不飾花紋,方可盡顯其材質之美。

似有一條裂痕

芙蓉石自身的棉絮狀紋理天然形成了花紋的作用。似透不透的質感充滿神秘與浪漫色彩。

遺憾的是,有一處很長的裂痕。

【No.10透明玻璃戧金蓋碗】

【透明玻璃戧金蓋碗】

碗圓形,平底,有蓋。通體由無色透明玻璃製成,蓋及碗外壁紋飾相同,均陰刻戧金如意雲頭紋和蕉葉紋。

玻璃戧金為清乾隆朝出現的玻璃工藝新品種。與此蓋碗配套的還有盤和小碗,且數量較多,應為皇家御用生活品。此蓋碗質地潤潔,光澤度較好,加以金彩奕奕的紋飾,愈顯明淨而華麗。

玻璃質地明淨戧金紋飾華麗

從細節圖可以清晰看到手工戧金的每一個筆觸,精雕細刻的蕉葉紋在碗底圍聚著蓋碗,口沿一排相當華麗的如意雲頭紋,彰顯了皇室的富貴感。

今天我們也有很多茶友嘗試顏色繽紛的琉璃蓋碗,或者無色的全透明玻璃蓋碗,從外部看茶湯的感覺,給茶席增添了一份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