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互聯網灰色地帶的卡商,雙十一期間賺得盆滿缽滿,還能走多遠?

“雙十一”是剁手黨的狂歡盛宴,於此同時,在一條黑色產業鏈上的人也在這場狂歡盛宴中賺得盆滿缽滿,這就是潛伏在各個電商平臺中的“卡商”。他們通過技術手段,利用平臺的漏洞,

瘋狂的進行刷信譽和騙取商家的優惠,雙11期間,一個卡商通常就可以賺幾十萬。讓生活觀察家帶你走進這個群體背後的故事。

卡商手中持有大量電話卡,他們有這些電話卡註冊各個電商平臺的帳號,然後利用下面的兩種方式賺錢:首先他們利用很多商家對首次購物的賣家的優惠,

低價買到優惠商品後然後通過商家回收賺取中間的差額;其次是利用各個電商平臺中的商家急於提高信譽等級的心理,提供刷單服務,賺取傭金等。後者居多,像這樣的群體在互聯網上比比揭示,只要在互聯網搜素“補人氣,補流量”就會跳出很多此類平臺,進行著灰色交易。

如今這種“卡商”的運營模式已經形成了規模,出現了專門用於養卡的“貓池”,把電話卡插入貓池中,就可以隨時保持連通狀態,通過電腦自動接收驗證碼,甚至有的貓池可以識別語音驗證碼。通過上面說的刷信譽和騙取商家優惠兩種手段,在雙十一期間可以獲利幾十萬甚至更多。

卡商這個群體的工作方式,現在基本全部自動化,通過專用的搶貨軟體在電商平臺下單,“貓池”中的電話卡接到驗證資訊後自動傳給電腦。交易基本上都是自動完成。各大電商平臺都加大了對騙取優惠和刷單的打擊力度,卡商他們的行為越來越隱蔽,他們的“搶貨軟體”可以模仿真實賣家的購物行為,

規避平臺對刷單的打擊。隨著電商平臺對各種違規行為打擊力度的加大,這些卡商開始出現聯合起來的趨勢,比如通過遠端控制軟體共用“貓池”,把一個“卡商”的訂單分散到多地的多個手機號上面,加大電商平臺的打擊難度。

卡商這個黑色產業的日益蔓延,給電商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他們用虛假的身份開通電商帳戶騙取優惠,把原本商家急於賣家的優惠變成了自己的利潤,這是明顯的詐騙行為。而刷單更是對電商的信用管理造成了衝擊。眾所周知,國內的個人征信業務和國外相比非常薄弱,電商平臺是少數的擁有完備的個人和商家信用記錄的行業之一,而刷單製造的虛假交易記錄和好評破壞了這個信用體系的可靠性,任其發展無疑會影響國內電子商務的發展。你們怎麼看待這個群體?這個群體還能走多遠?

任其發展無疑會影響國內電子商務的發展。你們怎麼看待這個群體?這個群體還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