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坐擁5億用戶被微信打敗!中移動怒砸8400萬復興飛信,這事不靠譜

你還記得飛信嗎?

有人在大學期間用飛信接收了4年的班級群消息;有人用飛信談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戀愛;有人為了用飛信,甚至將手機網路從聯通、電信轉成了中國移動。

在大約10年前的2G網路時代,

飛信註冊用戶最高時達到了5億,高峰時擁有近1億的活躍用戶。

有人說,飛信是80後使用時間最長的即時通信軟體。現在,第一批80後已經被“清退”了,飛信也漸漸淡出人們視野。

然而,最近中國移動搞了幾個大動作,將飛信硬生生地拉進了我們的視線。

今年9月和10月,中國移動先後發佈了兩則招標公告:一是中移互聯網有限公司2017-2018年“和飛信”用戶端技術實施與支撐專案,

二是2017-2018年“和飛信”業務運營支撐服務專案。

所謂“和飛信”,指的是2016年飛信更名後主攻企業級IM(即時通信)的業務。

去年,中國移動在飛信的招標上投了1385萬元。今年,這一數額變成了8400萬。

一時間,吃瓜群眾紛紛猜測,飛信要回歸個人市場了?!

通信業專家項立剛對此付諸一笑。

“這8000多萬僅僅是中國移動付給飛信的維護費。若中國移動真的要重振飛信,沒有個十幾億做不來。”

2016年,中國移動獲得了1087億元的利潤。相比之下,8400萬只是一筆小錢。項立剛告訴週刊君,在微信獨大的今天,中國移動並沒有動力去復興飛信。

曇花一現

2007年5月,北京移動與一家名為易通無線的公司合作推出了飛信。

飛信曾經非常風靡。因為,在智慧機還未普及的年代,

飛信是一種相對靠譜的社交工具。

通過飛信用戶端,我們可以直接把資訊以短信的方式發送到對方的手機上,這個過程完全是免費的。

在智能手機還未普及的年代,飛信的這一點可謂是殺手鐧。對此,有網友在博客寫道:

在那個年代,你用QQ找人是一件不靠譜的事,很多人不經常線上,他們看到消息可能都是一個月後的事了。所以大家都發短信,一毛錢一條,一條最多七十個字。

有的時候班長的要通知件事兒,群發一次長短信,十來塊錢就沒了。

在大學校園,不使用飛信的人一度站在了鄙視鏈的底端。他們為了社交,不得不將手機運營商換成中國移動。

飛信甚至曾有機會徹底擊敗QQ。

2010年11月,3Q大戰進入白熱化階段。馬華騰和周鴻禕要求用戶必須在360安全衛士與QQ之間作出選擇。

彼時,神州泰嶽——中國移動飛信業務的運行維護商站出來說,這對公司是一個利好事件。

2010年360的用戶數超過了3億。這3億用戶中,若有人選擇了360,就意味著放棄了QQ。那麼,這些人就要重新選擇即時聊天工具,飛信無疑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果不其然,那段時間飛信的用戶註冊量激增,神州泰岳股價一度暴漲。

飛信的神話沒有延續下去。2011年,張小龍攜微信橫空出世,飛信猶如中了一記九陰白骨掌,日漸衰落。現在,國內飛信的活躍用戶數不足百萬;而微信的最新註冊用戶已突破9.63億。

固步自封

飛信為什麼衰落?個中的原因有很多,但總逃不過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這兩個點。

先說內因。

飛信最大的BUG就是它封閉的運營模式。

用過飛信的人都知道,起初飛信可以給任意手機號發送資訊,只要你的電腦或手機安裝了飛信用戶端。

但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國移動選擇了遮罩其他運營商的封閉運營模式。只有移動的手機號碼才能免費使用飛信,對於聯通、電信用戶則要收費。

僅憑這一點,飛信讓用戶難以再愛。

再說外因。

移動互聯網時代迅速到來了,人們更傾向於在娛樂中搭建起資訊交流的平臺。

2011年,微信剛剛面世之時,用戶量並不多。然而,僅用了一年時間,微信憑藉QQ用戶的關係鏈,迅速將飛信擊敗。

在週刊君讀大學時,周圍許多小夥伴都有轉向微信的趨勢。原因是微信更加簡單,方便。

在2012年後,飛信漸漸被人遺忘。特別是2015年,手機飛信人均業務量從42條降至29條,零消息率從55%增長到了83%。

對於飛信回歸一事,網友似乎並不好看。有知乎網友爆料,他曾和飛信談過合作,用一塌糊塗這個詞來形容飛信也不過分。飛信不僅業務技術混亂,領導管理複雜,還時刻想著不要國有資產流失。

中國移動就是太想躺著賺錢了,最後的結局就是一點錢都賺不到。

我們不妨做一個大膽的設想,如果當年中國移動不遮罩其他運營商,以更加開放的思路去做飛信,他們也許不會被微信打敗。

在互聯網領域,郵政輸給了順豐、銀聯輸給了支付寶、計程車輸給了滴滴……時代在變,人們的需求也在變,沒有誰會永遠是一個領域的領先者。

即便中國移動有錢,想要復活飛信,依然是一件難度很高的事。

文:《中國新聞週刊記者》陶小草

固步自封

飛信為什麼衰落?個中的原因有很多,但總逃不過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這兩個點。

先說內因。

飛信最大的BUG就是它封閉的運營模式。

用過飛信的人都知道,起初飛信可以給任意手機號發送資訊,只要你的電腦或手機安裝了飛信用戶端。

但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國移動選擇了遮罩其他運營商的封閉運營模式。只有移動的手機號碼才能免費使用飛信,對於聯通、電信用戶則要收費。

僅憑這一點,飛信讓用戶難以再愛。

再說外因。

移動互聯網時代迅速到來了,人們更傾向於在娛樂中搭建起資訊交流的平臺。

2011年,微信剛剛面世之時,用戶量並不多。然而,僅用了一年時間,微信憑藉QQ用戶的關係鏈,迅速將飛信擊敗。

在週刊君讀大學時,周圍許多小夥伴都有轉向微信的趨勢。原因是微信更加簡單,方便。

在2012年後,飛信漸漸被人遺忘。特別是2015年,手機飛信人均業務量從42條降至29條,零消息率從55%增長到了83%。

對於飛信回歸一事,網友似乎並不好看。有知乎網友爆料,他曾和飛信談過合作,用一塌糊塗這個詞來形容飛信也不過分。飛信不僅業務技術混亂,領導管理複雜,還時刻想著不要國有資產流失。

中國移動就是太想躺著賺錢了,最後的結局就是一點錢都賺不到。

我們不妨做一個大膽的設想,如果當年中國移動不遮罩其他運營商,以更加開放的思路去做飛信,他們也許不會被微信打敗。

在互聯網領域,郵政輸給了順豐、銀聯輸給了支付寶、計程車輸給了滴滴……時代在變,人們的需求也在變,沒有誰會永遠是一個領域的領先者。

即便中國移動有錢,想要復活飛信,依然是一件難度很高的事。

文:《中國新聞週刊記者》陶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