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當孩子東西被搶,你會怎麼做?父母最不應該做的就是勸孩子“讓”

先問個問題,如果你家孩子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搶了,你會怎麼辦呢?相信很多家長都會勸自己的小孩要讓著玩,東西要學會分享.....似乎這並沒有什麼毛病,但這對孩子造成傷害是無法彌補的,

不信看看下面兩個故事吧!

故事一

毛毛三歲了,奶奶帶她在社區裡玩,在樹下,她撿了一根上頭綴滿了有些枯黃的小花樹枝,很是漂亮,毛毛很喜歡,玩著正高興的時候,一個差不多年紀的小女孩走過來,一把奪走他手裡的樹枝。毛毛立馬憋嘴哭起來,

奶奶立馬安慰毛毛說,姐姐拿過去玩一下,大方點,沒事。奶奶礙于情面,同時也是覺得一根樹枝的確太微不足道,於是忙著安慰自家孫子,去地上重新又撿了一把樹枝。然而看著奶奶手裡的成果,毛毛一直搖頭。他只想要回被奪走的那一根。女孩媽媽開始批評女孩:快還給弟弟,你這樣不乖啊!女孩不聽,她還一本正經地對毛毛說:你別難過了,我就玩一下,
好朋友要分享啊!這話一出口,旁邊的大人都聽樂了,甚至還有人誇這個孩子聰明。

就在這時候,毛毛媽從外面回來了,看到自己的孩子一臉委屈,想哭又不敢的樣子,瞭解情況後,毛毛媽微笑的走到女孩身邊,輕鬆的從女孩手中拿回那根樹枝,說寶貝這是弟弟的東西,

不是你的。女孩愣了一下,哇哇大哭起來,女孩媽媽面露怨色,手忙腳亂地去哄孩子。旁邊的人也傻眼了,不說話,奶奶有些尷尬的打圓場,同時責怪自己的兒媳婦,說她不懂事。毛毛媽說,對不住啊,我只是想讓孩子們明白,該是誰的東西,就是誰的,這是個基本法則。如果誰力氣大東西就歸誰,誰弱小誰活該,那這個世界不就黑白顛倒啦?然後就帶著兒子揚長而去。

面對這樣的事情,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會像毛毛奶奶一樣打圓場,然而當大人輕描淡寫的說沒事沒事的時候,對孩子以為著什麼?這其實就是對孩子說,你這根本不算事,你不該這麼難受,你難受只說明你太小氣了。簡言之,你生氣是不合理的。說到底,這是在教孩子:被侵犯時,你得忍著。這是人為製造的權利的不平等。總是這樣被對待的孩子,他們很容易在人際衝突中失去反擊的勇氣。

故事二

一家四口去遊樂場玩,父母離開一會回來後發現妹妹哭的稀裡嘩啦,臉上和手臂上都是指甲的都是指甲的撓痕,還有破皮、流血處。打人的小孩已經走了,孩子爸也就索性帶孩子回家了。媽媽問哥哥,為什麼不保護妹妹?哥哥說,弟弟也很小,我去推他,他也會哭的。媽媽提高嗓門說道:不管他是不是小,他打妹妹就是不對的,你應該幫妹妹把他推開。哥哥一臉委屈地回答:可是打人是不對的,玩具就是要分享的……說完哇地哭了起來。

媽媽傻眼了,這不是自己平日裡經常跟他說的話嗎?每次妹妹搶哥哥玩具,哥哥不樂意的時候,媽媽都會教育他說,妹妹那麼小,你要讓著她呀。不能打妹妹!打人不是好孩子。這個玩具妹妹只是玩一下下,馬上就還你,你要做個愛分享的好孩子啊!

是的,是他親自教會了孩子,東西被搶,被欺負了,有情緒發脾氣是不對的。所以在遇到衝突的時候,小孩都會可以的壓制自己,他往往最委屈也忍得最辛苦。

如果你家孩子的東西被搶了(孩子還很小,5歲以內),你會怎麼辦呢?看他可憐兮兮的看著你,你會礙于面子安慰孩子?還是幫孩子要回來呢?首先,可以教會搶東西的孩子,誰的東西歸誰,物歸原主,這是人際關係中最起碼的界限。其次,更要教會被搶東西的孩子,我們其實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保護我們自己的權益。

如果家有兩個娃,在二寶搶大寶玩具玩,大寶不樂意的時候,父母最好的做法,不是教訓老大,逼他分享,而是抱走小的,轉移小的注意力。如果一直要求孩子忍讓,孩子在父母的權威強壓之下,早早習慣了隱忍和服從,甚至討好,那麼當他遭遇霸淩之時,他的概念裡是沒有“反抗”二字的,甚至連求助可能都不會有。他會下意識地認定:表達是沒有用的,反抗也是沒有用的,我只能默默承受。

家庭中應該怎麼做?

1、不強迫孩子分享

2、不隨意處置孩子的所有物

3、鼓勵孩子用語言說出自己的需要

4、允許他理直氣壯地說“不”

5、接納孩子的壞脾氣

6、不害怕孩子的負面情緒和感受

謙讓是美德,但並不是所有時候都適用。當孩子的東西被同伴搶走時,我們最不應該做的就是勸孩子“讓”。因為,這一刻的孩子最脆弱。尊重孩子的界限;不以愛的名義要求孩子絕對服從自己。保有父母自己的底線;不因為愛的緣故,一味服從孩子。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引用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玩具就是要分享的……說完哇地哭了起來。

媽媽傻眼了,這不是自己平日裡經常跟他說的話嗎?每次妹妹搶哥哥玩具,哥哥不樂意的時候,媽媽都會教育他說,妹妹那麼小,你要讓著她呀。不能打妹妹!打人不是好孩子。這個玩具妹妹只是玩一下下,馬上就還你,你要做個愛分享的好孩子啊!

是的,是他親自教會了孩子,東西被搶,被欺負了,有情緒發脾氣是不對的。所以在遇到衝突的時候,小孩都會可以的壓制自己,他往往最委屈也忍得最辛苦。

如果你家孩子的東西被搶了(孩子還很小,5歲以內),你會怎麼辦呢?看他可憐兮兮的看著你,你會礙于面子安慰孩子?還是幫孩子要回來呢?首先,可以教會搶東西的孩子,誰的東西歸誰,物歸原主,這是人際關係中最起碼的界限。其次,更要教會被搶東西的孩子,我們其實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保護我們自己的權益。

如果家有兩個娃,在二寶搶大寶玩具玩,大寶不樂意的時候,父母最好的做法,不是教訓老大,逼他分享,而是抱走小的,轉移小的注意力。如果一直要求孩子忍讓,孩子在父母的權威強壓之下,早早習慣了隱忍和服從,甚至討好,那麼當他遭遇霸淩之時,他的概念裡是沒有“反抗”二字的,甚至連求助可能都不會有。他會下意識地認定:表達是沒有用的,反抗也是沒有用的,我只能默默承受。

家庭中應該怎麼做?

1、不強迫孩子分享

2、不隨意處置孩子的所有物

3、鼓勵孩子用語言說出自己的需要

4、允許他理直氣壯地說“不”

5、接納孩子的壞脾氣

6、不害怕孩子的負面情緒和感受

謙讓是美德,但並不是所有時候都適用。當孩子的東西被同伴搶走時,我們最不應該做的就是勸孩子“讓”。因為,這一刻的孩子最脆弱。尊重孩子的界限;不以愛的名義要求孩子絕對服從自己。保有父母自己的底線;不因為愛的緣故,一味服從孩子。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引用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