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山東小兒推拿李波:寶寶腹瀉的小兒推拿療法及腹瀉護理的注意事項

山東小兒推拿培訓李波老師分享腹瀉護理必須注意的幾點

一旦寶寶腹瀉了,在治療與護理過程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幾點。有些媽媽沒有很好地注意到,也有可能讓寶寶反復腹瀉。

1、不要隨意使用抗生素

小兒腹瀉病是一組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感染是主要原因,其病原有細菌,病毒,真菌等,需要抗感染治療,但是抗菌藥物尤其是廣譜抗生素的長期應用會導致腸道菌群紊亂,使腹瀉加重或遷延不愈。所以,需在診斷明確的情況下,

在醫生指導下合理、足量、規範地使用抗生素。

2、不要輕易使用止瀉藥

小兒發生腹瀉,適當用點止瀉藥,對防止體液過多損失是有益的,但由於腹瀉是多種疾病共有的症狀,因此,在治療時應該針對病因用藥,不要一見腹瀉就立即用止瀉藥,濫用止瀉藥,不僅不能治癒某些腹瀉,相反,對小兒還有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小嬰兒。

3、及時補充水分

小兒腹瀉大多起病很急,

頻繁腹瀉會使體內的水分和營養素迅速丟失,造成急性脫水。而水是維繫生命的重要物質,年齡愈小,水分占體重的比例愈大。患兒丟失相當於體重5%的水分,即可出現脫水症狀(精神委靡、口渴,煩躁、無力、尿量減少、皮膚彈性差等);超過15%就會出現抽搐、昏迷,危及生命。由此可見,家長此時應該特別要注意攝入液體。只有早期預防並及時糾正脫水,才能使患兒儘早恢復健康。

小兒推拿

腹瀉小兒最常見的一種病症。越來越多的家長知道抗生素的巨大危害,而選擇小兒推拿來治病和保健。小兒推拿的優勢在於不需要使用藥物,通過穴位和經絡的刺激達到調理胃腸功能和全身免疫能力的效果。

針對兒童常見的腹瀉,山東小兒推拿培訓李波老師向家長們介紹幾種可以在家裡給孩子做的小兒推拿方法。

小兒推拿

預防大於治療--小兒推拿,山東小兒推拿培訓李波老師分享小兒推拿療法

適用年齡:小兒推拿一般適用於0~12歲的孩子,一般年齡越小治療效果越好。

注意事項:推拿時,

需在小兒進食半小時後。

針對病症:小兒腹瀉

方法一:按揉足三裡

以膝蓋髕骨下方的凸起處為起點,向下四指寬脛骨外側,用大拇指的指肚按揉這一點100-200下。

方法二:推上七節骨

以尾椎骨為起點,向上1寸到1.5寸為七節骨。將兩手張開,四指向外固定在腰椎兩側,大拇指交替向上推七節骨200-300下。要注意的是,小兒便秘就是“下推”,千萬別弄反了。

方法三:補腎

家長按住寶寶的小拇指最外面一節的指腹,順時針旋推,150~300次。在這裡,是寶寶腎經的反應點,腎主水,所以推拿此處可以補腎水,防治寶寶因腹瀉而發生脫水的情況。

方法四:清大腸

食指橈側緣(靠近大拇指的一側)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線即是大腸穴。從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這種方法可以同時對腹瀉和便秘有調理作用。

方法五:運內八卦

攤開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至中指指根橫紋約2/3處為半徑作圓周,此圓周即內八卦。沿此圓周順時針掐摩稱“運內八卦”,作100-300次。助消化、止瀉作用。

方法六:揉龜尾

推拿方法:尾骨末端就是龜尾,用拇指按揉100-300次。

如果您想瞭解更多小兒推拿的知識與相關問題:敬請關注頭條號——“小兒推拿李波”。小兒推拿李波老師推廣小兒推拿療法,普及小兒推拿知識,呼籲學習小兒推拿,增強孩子身體素質。

順時針旋推,150~300次。在這裡,是寶寶腎經的反應點,腎主水,所以推拿此處可以補腎水,防治寶寶因腹瀉而發生脫水的情況。

方法四:清大腸

食指橈側緣(靠近大拇指的一側)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線即是大腸穴。從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這種方法可以同時對腹瀉和便秘有調理作用。

方法五:運內八卦

攤開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至中指指根橫紋約2/3處為半徑作圓周,此圓周即內八卦。沿此圓周順時針掐摩稱“運內八卦”,作100-300次。助消化、止瀉作用。

方法六:揉龜尾

推拿方法:尾骨末端就是龜尾,用拇指按揉100-300次。

如果您想瞭解更多小兒推拿的知識與相關問題:敬請關注頭條號——“小兒推拿李波”。小兒推拿李波老師推廣小兒推拿療法,普及小兒推拿知識,呼籲學習小兒推拿,增強孩子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