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梁宏達果真欠天水一個道歉嗎?

這幾日,梁宏達成了天水的新“網紅”,被一些天水人罵了個“尻子啃羊頭——沒弄清方向”。

按網上的說法,主要是梁宏達在電視上說“伏羲出生於平涼”,於是,他被罵了!

雖然俺沒看梁宏達的電視節目,但昨日也蹭熱度寫了個《從梁宏達失口說伏羲是平涼的惹毛天水人說開去》的文字,主要意思是想說對梁宏達之說沒必要爭論,觀點是:“你沏了一壺熱茶要喝,但梁宏達信誓旦旦說這杯茶是隔壁老王的,這時,理智的做法是你只管喝,

不要等與他爭論明白時卻發現茶已經涼了。因為你心裡明白,茶就是你的,你有足夠的底氣不跟他急!”

結論是:鄧公連姓社姓資都不爭論,其目的就是要你崛起尻子先幹實事。說白了,作為天水人,當下做的應是少忽悠多幹事,幹實事!

文字發出後,反應不一,褒貶不一。好聽的咱不說,擇一些不好聽的吧。

一網友說:“貌似理性包容,實質耍滑頭無底線。有點事情可以不在乎,可是有的事情就不是那麼回事。

就像爹娘不是亂叫的,媳婦不是亂送的,伏羲老祖宗一樣,這是天水人的共識和底線”。看後,我笑了。

第一笑:他說准了,是有些耍滑頭。因為我也希望伏羲只是天水人的老祖宗,所以只說幹實事,不爭論,沒有說是不是。

第二笑:“爹娘不是亂叫的,媳婦不是亂送的”,這話很有生活,樸實無華。但伏羲老祖宗是中華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如果不讓平涼人認祖宗就顯得天水人太小氣了,

如同老大聽見老二把爺爺叫爺爺就上前一巴掌一樣,你憑什麼呀?

當然,俺再提此話題不是想回顧寫一篇文字時如何心血來潮,如何有成就感,而是想複製一段資料給各位看官——

根據史學家馮繩武先生考證,認為“作為縣治的成紀,從漢以來至少遷移過三次”:一是“治平成紀”,位於今靜寧縣西南葫蘆河西岸支流南河上游的治平鄉;二是“顯親成紀”,位於今秦安城北葫蘆河西岸支流郭嘉河谷地的金城裡;三是“秦州成紀”,

成紀縣治南遷倚州(《甘肅地理概論·甘肅地名的初步研究》,甘肅教育出版社,1989年)。清道光年間纂修的《秦安縣誌》中也指出“成紀縣治初在今靜寧州西南八十裡之治平川,繼在今秦安北三十裡之顯親川,最後入於今秦州”(清道光《秦安縣誌》“建置”)。所以,天水說自己是羲皇故里也可以,靜寧說自己是羲皇故里也可以,
秦安說自己是羲皇故里也可以,均屬於一種文化的不同時間段而已。

這只是眾多“成紀古城”說中的一說,但這與梁宏達沒關係,人家依此而說也不算有錯,在這一點上,相信天水人還是講道理的。畢竟伏羲出生時各位不在跟前,沒人敢跳出來說自己就是目擊證人吧?

說又說回來,古代地廣人稀,“成紀”所轄自然要大過現在的天水、平涼,且恰如席慕容詩句“奪了焉支又還了焉支”,洪水、瘟疫、戰爭……諸多因素之下,數千年間“成紀古城”遷他幾回也不是個希罕之事。試問如今天水城中人,三輩之前可居於天水否?

綜上,用如今的天水所轄定“古成紀”之所轄難免有些“井底”了。要知道中國面積最大時不止960萬平方公里,有人說曾達1400多萬平方公里,其時我不在,所以不敢妄論是否真有如此之大,但如此一想,天水平涼爭伏羲又有什麼意義呢?為何不能有一個“大成紀”的共識呢?

各位可以想一想,寶雞沒來爭伏羲,但寶雞就比天水窮了嗎?

洪水、瘟疫、戰爭……諸多因素之下,數千年間“成紀古城”遷他幾回也不是個希罕之事。試問如今天水城中人,三輩之前可居於天水否?

綜上,用如今的天水所轄定“古成紀”之所轄難免有些“井底”了。要知道中國面積最大時不止960萬平方公里,有人說曾達1400多萬平方公里,其時我不在,所以不敢妄論是否真有如此之大,但如此一想,天水平涼爭伏羲又有什麼意義呢?為何不能有一個“大成紀”的共識呢?

各位可以想一想,寶雞沒來爭伏羲,但寶雞就比天水窮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