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本企業為什麼能成為全球一流企業?

古語雲:得人心者得天下,只有真正能夠厚獲員工的心的企業,才能夠實現讓員工為企業發展死心塌地工作的目的。讓自己在企業管理中多一些人情味,少一些銅臭味、管家婆味,

有利於培養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與忠誠度,有了這些,企業便可以在競爭中無往不勝。

日本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極為重視感情投入與人情味,力求使員工感受到家庭般的情感撫慰。日本之所以能夠保持高經濟效益,根本原因就在於日本企業本身就如同一個大家庭般。輕鬆化、親切化,正是日本企業管理層一直盡力追求的境界。

日本著名企業家島川三部曾經自豪地說“我進行經營管理的最大特色便是將工作家庭化、娛樂化。

”索尼公司董事長盛田昭夫也曾經說道“一個日本公司所擔負的最重要使命,是不斷培養它與雇員之間的關係,在公司中竭力創造出種家庭式的情感,即管理人員與所有的員工同甘苦、共命運的情感。”

其實,日本企業的內部管理制度極為嚴格,但是日本企業家對“剛柔相濟”有著極深層的理解。在嚴格執行管理制度的同時,

他們又在最大限度上對員工表達他們的尊重與愛護。平日裡,日本公司不僅會為員工過生日、關心他們的家庭成員,更會普遍實行內部福利制度。一系列的舉動都使員工認為,企業並不僅僅是自己出賣勞力的場所,更是滿足自我溫暖需求的大家庭。

相比於日本企業中濃厚的人情味而言,中國各種類型的大小組織中普遍缺乏這種人情味。在很多情況下,企業與員工結成的並不僅僅是利益的共同體,

更是情感共同體,也只有通過這種情感上的認同,才能使組織內部成員對組織保持高度的忠誠。

日本企業的做法是“南風法則”的典型運用:寒冷的北風吹得再猛,都只會讓人將自己包裹得更嚴;而輕柔溫暖的南風,卻可以讓行人自覺地將大衣脫下。管理正需要順從這種效應的原理——遵循人的內在需要,讓人的行為變成自覺,以啟發自我反省、滿足自我需求來達到“北風式”管理無法達到的目的。

“南風法則”又被稱為“溫暖法則”,這一源自于法國作家拉·封丹所寫寓言的心理效應讓我們明白:溫暖永遠勝於嚴寒。在管理實踐中,管理者是否能夠真正地做到關心、尊重下屬,時刻以下屬為本,

讓自己多出一些人情味,是能否調動員工積極性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