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灼見|青花汾+竹葉青,兩張王牌打得贏“大考”麼

5月,汾酒連續對42度青花(20)與53度青花(20)的出廠價進行提價,對兩款青花(30)產品進行升級提價。這一重磅提價,引來業內對汾酒的廣泛關注。

6月,汾酒銷售公司紀委出臺《通知》,將在全公司範圍內開展市場專項整治行動,

整飭市場作風,進一步規範市場,提高服務效率,提升公司形象。

7月,汾酒方面傳來消息,公司規範了主導產品青花系列以及系列產品的開發,理順了戰略大單品市場價格。

9月,汾酒內部會議通過一項決定,公司旗下另一知名品牌“竹葉青”併入汾酒銷售公司一體化運作,不再設置單獨的銷售體系。

每個月都有大事發生,事事都有所指,這就是2017年的汾酒公司。

依次看,首先,從產品入手,汾酒聚焦了青花汾酒核心單品,理順價格讓經銷商掙錢,為市場業績拓步。

其次,汾酒一記重拳打向市場不良之風,通過開展市場專項整治行動,維護汾酒市場秩序和保護經銷商利益,煥發出了行銷團隊嚴謹而高效的作風。

接下來,汾酒停產了(青花)15年,對青花(20)、青花(30)實施控盤,同時推出青花(50)新品,成立青花汾事業部,悄然打響汾酒公司的高端之戰。

最後是竹葉青。

作為汾酒的知名商標,竹葉青酒曾因定位模糊而發展緩慢,銷售模式依賴白酒銷售模式,權力集中于省市大區,導致數次錯過發展機會。

今年春季糖酒會期間,一直不溫不火的竹葉青邁開大步伐,推出新品“葛根竹葉青”,開創行銷新模式。

現在竹葉青併入汾酒銷售公司,此舉把兩大老名酒品牌的銷售隊伍、經銷網路、運作模式等各個方面整合協調,為汾酒業績增長添加了新動力。

其後,汾酒竹葉青酒混改率先提上日程,竹葉青將走“混改—剝離—上市”的路線。

種種變化,並非無因。這麼高密度和強力度的舉措,勝過以往汾酒3年,一切都是為了什麼?

為了改革,今年2月23日,汾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簽署兩份經營目標責任書,

汾酒改革大幕開啟,當然,這更多被視為汾酒的一次“大考”:汾酒集團2017、2018、2019年收入(酒類)增長目標分別為30%、30%和20%;三年利潤(酒類)增長目標分別為25%、25%、25%。

破釜沉舟之下,汾酒一系列改革快速落地,市場增長進入“加速度”。

今年上半年,山西汾酒實現淨利潤6.02億元,同比增長67.63%,實現營業收入34.21億元,同比增長41.18%。

2017年三季報資料顯示,山西汾酒前三季度實現營收48.56億元,同比增長4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8.06億元,

同比增長79%,基本每股收益0.93元。

從曾經的一個青花汾“孤獨生長”,到握有青花汾+竹葉青兩張王牌一起打,汾酒公司的底氣硬了很多。同時,也是在今年的改革之年,汾酒才得到青花汾系列聚焦,以及重新樹立竹葉青優勢發展地位。汾酒啟動改革,改革也逼出了汾酒的潛力。

完成得怎麼樣?

據汾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常建偉表示,根據改革的目標以及進展,與國資委確定的三年目標任務預計將在兩年內完成,“三年任務兩年完”。

截至9月30日,汾酒集團已經基本完成了全年任務。

未來,“汾酒速度”有沒有可持續性?也許汾酒會打出“第三張王牌”……

文 | 華夏酒報中國酒業新聞網記者 劉保建

- THE END -

更多酒業要聞

根據改革的目標以及進展,與國資委確定的三年目標任務預計將在兩年內完成,“三年任務兩年完”。

截至9月30日,汾酒集團已經基本完成了全年任務。

未來,“汾酒速度”有沒有可持續性?也許汾酒會打出“第三張王牌”……

文 | 華夏酒報中國酒業新聞網記者 劉保建

- THE END -

更多酒業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