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讀圖︱珠穆朗瑪峰何以聞名寰宇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舉世聞名。這座山峰是如何進入世人的視野之中的?近日,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珠峰簡史》即通俗地對珠峰進行了全面的介紹。本書作者徐永清是國家測繪地理資訊局測繪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曾親歷珠峰複測全程,從專業角度講述了從地質新生代到21世紀人類社會的珠峰山峰史。私家歷史選取本書中部分圖片,以期有興趣的讀者對20世紀地圖中的珠穆朗瑪峰有所瞭解。

英國皇家地理學會1900年版《西藏及周邊地區》,

美國國會圖書館藏。

1900年,英國皇家地理學會出版《西藏及周邊地區》地圖,圖上標明系根據最新的資料彙編。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了這幅地圖,彩印,單幅,尺寸44釐米×65釐米,比例尺1∶3800000,由英國皇家地理學會亨利貢獻。

1893年,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曾編制了一幅比例尺三百八十萬分之一的地圖《西藏及周邊地區》,此圖發表於1894年7月份英國《地理雜誌》,以後又略加修改,

作為1906年賀地石(Thomas Holdich)《神秘的西藏》(Tibet the mysterious)一書的附圖。這幅圖在歐洲影響很大,它被認為是當時歐人實測的最好的西藏地圖。

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編制的這幅《西藏及周邊地區》,根據最新的測量資料,即當時英國人在西藏遊歷測繪的資料,準確標繪珠穆朗瑪峰,用MT.EVEREST標名。

英國皇家地理學會1900年版《西藏及周邊地區》珠峰部分,以MT.EVEREST標名。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西藏全圖》面世,胡惟德編譯。1大張,分為3幅,全圖154釐米×79釐米,每幅85釐米×60釐米。胡惟德(1863~1933),字馨吾,浙江吳興人,外交家。1896年任駐俄國使館參贊。1902年7月任駐俄公使。

1904年《西藏全圖》

1893年6月,法國人竇脫勒依測量繪製了青藏高原東北麓地區的詳細地圖——《西藏全圖》。

胡惟德編譯的《西藏全圖》圖左下角附有圖說:“按衛藏輿圖向無精本,各國官私圖籍不下數十種,而以法人竇脫勒依所著之圖為最詳備。茲就此譯漢,姑從原例,仍待親歷者之考證增修。地名悉從中國舊籍,以免紛歧。舊籍所無者,譯其土音。圖中碼數為高出海面之邁當數,每邁當合工部營造尺三尺二寸。有奇河名則順水流之方向書之。
部落省會土司用紅字,河名湖名用藍字,藏語山曰拉、河曰楚、湖曰錯,蒙古語河曰烏蘇、湖曰淖爾、橋曰多罕,均名從主人。又英國新刊藏案官書所載藏印通道圖附列上方以備參考焉。光緒三十年七月歸安胡惟德識於駐俄使署。鐵嶺世增譯名並校定。”胡惟德的圖說,清晰說明了1904年《西藏全圖》的來龍去脈。《西藏全圖》繪製於1904年7月,地圖左下角有圖示和摘要。《西藏全圖》在珠穆朗瑪峰地區,以漢字標繪珠穆朗馬山。

1904年《西藏全圖》標繪珠穆朗馬山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大清帝國全圖》,光緒三十四年再版,宣統元年第三版,宣統末年出版第四版。《大清帝國全圖》,完全採用鄒代鈞《中外輿地全圖》的地圖為底本,對於珠穆朗瑪峰的處理,也完全依照鄒代鈞圖,改從當時歐洲流行的“高裡三喀即額非爾士”。

上海商務印書館《大清帝國全圖》之《青海西藏》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出版的《二十世紀中外大地圖》,清朝學者周世裳、孫海環編輯,新學會社總發行。該地圖全冊總計地圖七十幅。中國地圖部分有“中國全圖”一幅,另盛京、吉林、黑龍江、直隸等二十四個分省地圖各一幅,餘為世界各大洲及主要國家地圖三十九幅。對於珠穆朗瑪峰的處理,《二十世紀中外大地圖》完全採用高裡三喀的名稱。

《二十世紀中外大地圖》之《中國全圖》

1910年出版的德文版地圖《西藏高原》,介紹了斯文•赫定在西藏的探險路徑。斯文•赫定(1865~1952)在中亞的四次探險考察中,探查了喜馬拉雅山脈,雅魯藏布江、印度河和象泉河的發源地,羅布泊及塔里木盆地沙漠中的樓蘭城市遺跡,墓穴和長城。

1907年3月27日,斯文•赫定離開西藏日喀則,沿途曾在岡底斯山和雅魯藏布江從事考察,涉獵了珠峰地區,勘察了昆侖山、唐古喇山,描述了岡底斯山的地質特徵,調查了雅魯藏布江和印度河的源頭,測量了高原上星羅棋佈的湖泊,對西藏部分山川地形繪製了地圖。

1908年8月,赫定取道印度回國,途中在印度、日本、朝鮮、俄國多次講演西藏探險的經歷。他通過實地考察,弄清楚了外喜馬拉雅山一帶的地理狀況,填補了“地圖(歐洲版)上的空白”。他的西藏探險成果以《橫越喜馬拉雅》為名,於1917年到1922年出版。這幅比例尺為1∶37000000的德語地圖,也準確標注了珠穆朗瑪峰。圖中珠峰的名字是M.t Everest,其上注明山峰高度8848米。

1910年德文版地圖《西藏高原》

《西藏高原》圖中的珠峰部分截圖,圖中以M.t Everest注明珠峰,並注明山峰高度8848米。

1921年,英國珠峰登山探險隊第一次到達珠峰北側,由查理斯•霍華德•伯裡中校(Lt. Colonel Charles HowardˉBury)率領。這是一次考察性的遠征,喬治•馬婁裡(George Mallory)和其他隊員到達了北坳(海拔7007米)。從那裡,馬婁裡看到了通往頂峰的道路。在此期間,登山探險隊員莫斯海德(Morshead)和惠勒(Wheeler),在原來未曾調查過的廣大珠峰地區,測繪製作了31000平方千米(12000平方英里)的地形圖,1∶250000的比例尺。同時惠勒還攝影測量繪製了1600平方千米(600平方英里)的珠峰地形圖,比例尺為1∶63360。莫斯海德進行了超過21000平方千米(8000平方英里)的地質調查,並且繪製了地質圖。

英國珠峰登山探險隊1921使用的珠穆朗瑪峰探險地圖

珠峰部分截圖

1921年這次攀登珠峰,英國珠峰登山探險隊使用了珠穆朗瑪峰探險地圖,圖上以MT. Everest的地名標繪了珠穆朗瑪峰,並且在地名之下標明珠穆朗瑪峰高度29002(英尺)。

1932年5月,參謀本部陸地測量局繪製出版《西藏西康全圖》,比例尺為一百八十萬七千分之一,在地圖的右下側有《備考》:“本圖系就蒙藏委員會制印之西藏西康全圖稍為修改複製而成。”蒙藏委員會, 1929年成立于南京,為中央主管蒙藏政務的最高機關。

1932年印製的這幅《西藏西康全圖》,以“額非爾士峰”的名稱,標繪了珠穆朗瑪峰,地名之上還注記了珠峰的高度29002(英尺)。

1932年5月,參謀本部陸地測量局繪製出版《西藏西康全圖》局部,以“額非爾士峰”標繪珠穆朗瑪峰。

1942年1月,軍事委員會軍令部陸地測量總局翻印出版《西藏》地圖,單幅,彩色印刷,比例尺為二百五十萬分之一。

軍事委員會軍令部陸地測量總局1942年翻印出版《西藏》地圖中的珠峰部分截圖

軍事委員會軍令部陸地測量總局1942年出版的這幅地圖《西藏》,以“額非爾斯峰”名稱標注珠穆朗瑪峰,地名之下注記了珠峰的高度29002(英尺)。

1950年1月,亞光輿地學社出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圖》。製圖金竹安、陳志方和楊柏如,校訂金擎宇。《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圖》是中國第一幅正式公開出版的大地圖,同時出版了1∶4000000(兩全張大小)和1∶6000000(一全張大小)兩個品種。亞光輿地學社1950年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圖》,圖中標繪珠穆朗瑪峰,使用“埃佛勒斯峰”名稱,地名上方標注的珠峰高度為“8882”(米)。

1950年1月亞光輿地學社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圖》中的珠峰部分截圖。

1953年地圖出版社出版《新中國分省圖》,在西藏地形圖說中介紹了珠穆朗瑪峰:“與西康、青海合稱世界第一大高原,南有喜馬拉雅山脈,最高峰珠穆朗瑪,高達八千九百公尺,是世界第一高峰。”《新中國分省圖》第31頁有兩圖,上為《寧夏省》下為《西藏》。在《西藏》地圖中,使用“珠穆朗瑪峰”名稱標繪,地名上方標注的珠峰高度為“8900”。

此前的1952年5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發出通報指出,“額非爾士峰”應正名“珠穆朗瑪峰”,“外喜馬拉雅山”應正名為“岡底斯山”。通報要求,此後無論教科書、輿圖或其他著作,凡用到珠穆朗瑪峰或者岡底斯山時,都不得再誤稱為“額非爾士峰”或者“外喜馬拉雅山”。《新中國分省圖》正是按照政府要求出版的地圖集。此後,中國出版的所有地圖,都使用珠穆朗瑪峰名稱。

1953年《新中國分省圖》西藏圖說和《西藏》地圖

1968年,中國測繪的第一張珠穆朗瑪峰地區地形圖完成,由中國科學院、國家測繪總局測制。1966~1968年,珠峰登山科考工作全面展開。珠峰科考隊分為五個專題組,此次考察設置的專題組任務是測量珠峰高度和測繪珠峰北側絨布冰川的地形圖,科考隊在珠峰北側絨布冰川上連續工作了50天。1967年春季,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進行了珠峰地面立體攝影,在陝西測繪局進行地圖的清繪及製版,去野外檢查地圖品質和補攝遠東絨布冰川立體相對,再進行業內成圖。到1967年底,兩幅小全張珠峰北坡絨布冰川地形圖清繪完畢。1968年該圖送廠印刷,同年7月1日將該地圖呈送北京。

該地圖圖題《珠穆朗瑪峰地形圖•無限風光在險峰》,比例尺1∶25000,由兩幅全開地圖拼接而成,上南下北,地圖上珠峰高程標記為8846米,與1972年珠峰高程測定報告中的數字不一樣。該地圖為中國繪製的第一張珠峰地區專題地圖,時任中國科學院蘭州旱區寒區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米德生參與了地圖繪製。

1968年的《珠穆朗瑪峰地形圖•無限風光在險峰》

1979年,中國、尼泊爾共同測繪、簽訂了兩國邊界第一次聯合檢查議定書附圖。尼泊爾地質勘探局後來公佈了《尼中邊界第一次聯合檢查議定書附圖》。

1979年11月,中國外交部長黃華訪問尼泊爾,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尼泊爾國王陛下政府關於中尼邊界第一次聯合檢查的議定書》及《中尼邊界第一次聯合檢查議定書附圖》。1978年至1979年進行了中尼邊界第一次聯合檢查,測定中尼邊界全長1414.88千米,對界樁進行了維護,對中尼邊界全線進行了航攝,繪製了新的邊界地圖。1988年進行了中尼邊界第二次聯檢,涉及界樁15棵,補樹了第33號樁,對1幅圖(41號圖)進行了修測。目前,中尼邊界全線共有79個號、實樹96棵樁。2005年,開展第三次中尼邊界聯檢。其中議定書附圖修測工作為聯檢工作的一部分,利用衛星影像,對與第三次聯檢外業成果有較大套合誤差的13幅圖進行重測,對12幅進行修編,並對中尼邊界所有圖幅進行製圖印刷。

尼泊爾地質勘探局提供的《尼中邊界第一次聯合檢查議定書附圖》地圖,為1∶50000比例尺,圖上標明了1979~1980年中尼聯合勘探所得的兩國邊界,邊界線跨越珠穆朗瑪峰頂,喜馬拉雅山脈也被兩國沿山脊平分。此圖以中尼兩國文字同時標注珠穆朗瑪峰和薩伽瑪塔地名,並標注珠穆朗瑪峰高度為8848.13(米)。

《尼中邊界第一次聯合檢查議定書附圖》(1979)

1988年,Bradford Washbum和妻子Barbara駕駛一架噴氣飛機環行380平方英里測繪珠峰地圖。他們得到9個國家的合作,其中包括中國和尼泊爾的飛行許可。在許多專家機構的支持下,所繪地圖成為甚為詳細的珠峰地圖。1988年11月,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發佈珠穆朗瑪峰地圖。這是一張影像地圖,依靠哥倫比亞太空梭上的高解析度相機,由160張航攝圖像重疊而成。據稱,飛機飛到了12200米的高空,才拍下這些圖像,最終順利完成了這一984平方千米區域的繪製。整個繪製時間長達4年。值得一提的是,此圖的珠穆朗瑪峰地名,採用了中國、尼泊爾和西方三種稱呼和文字。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1988年發佈的珠穆朗瑪峰地圖

《西藏全圖》在珠穆朗瑪峰地區,以漢字標繪珠穆朗馬山。

1904年《西藏全圖》標繪珠穆朗馬山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大清帝國全圖》,光緒三十四年再版,宣統元年第三版,宣統末年出版第四版。《大清帝國全圖》,完全採用鄒代鈞《中外輿地全圖》的地圖為底本,對於珠穆朗瑪峰的處理,也完全依照鄒代鈞圖,改從當時歐洲流行的“高裡三喀即額非爾士”。

上海商務印書館《大清帝國全圖》之《青海西藏》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出版的《二十世紀中外大地圖》,清朝學者周世裳、孫海環編輯,新學會社總發行。該地圖全冊總計地圖七十幅。中國地圖部分有“中國全圖”一幅,另盛京、吉林、黑龍江、直隸等二十四個分省地圖各一幅,餘為世界各大洲及主要國家地圖三十九幅。對於珠穆朗瑪峰的處理,《二十世紀中外大地圖》完全採用高裡三喀的名稱。

《二十世紀中外大地圖》之《中國全圖》

1910年出版的德文版地圖《西藏高原》,介紹了斯文•赫定在西藏的探險路徑。斯文•赫定(1865~1952)在中亞的四次探險考察中,探查了喜馬拉雅山脈,雅魯藏布江、印度河和象泉河的發源地,羅布泊及塔里木盆地沙漠中的樓蘭城市遺跡,墓穴和長城。

1907年3月27日,斯文•赫定離開西藏日喀則,沿途曾在岡底斯山和雅魯藏布江從事考察,涉獵了珠峰地區,勘察了昆侖山、唐古喇山,描述了岡底斯山的地質特徵,調查了雅魯藏布江和印度河的源頭,測量了高原上星羅棋佈的湖泊,對西藏部分山川地形繪製了地圖。

1908年8月,赫定取道印度回國,途中在印度、日本、朝鮮、俄國多次講演西藏探險的經歷。他通過實地考察,弄清楚了外喜馬拉雅山一帶的地理狀況,填補了“地圖(歐洲版)上的空白”。他的西藏探險成果以《橫越喜馬拉雅》為名,於1917年到1922年出版。這幅比例尺為1∶37000000的德語地圖,也準確標注了珠穆朗瑪峰。圖中珠峰的名字是M.t Everest,其上注明山峰高度8848米。

1910年德文版地圖《西藏高原》

《西藏高原》圖中的珠峰部分截圖,圖中以M.t Everest注明珠峰,並注明山峰高度8848米。

1921年,英國珠峰登山探險隊第一次到達珠峰北側,由查理斯•霍華德•伯裡中校(Lt. Colonel Charles HowardˉBury)率領。這是一次考察性的遠征,喬治•馬婁裡(George Mallory)和其他隊員到達了北坳(海拔7007米)。從那裡,馬婁裡看到了通往頂峰的道路。在此期間,登山探險隊員莫斯海德(Morshead)和惠勒(Wheeler),在原來未曾調查過的廣大珠峰地區,測繪製作了31000平方千米(12000平方英里)的地形圖,1∶250000的比例尺。同時惠勒還攝影測量繪製了1600平方千米(600平方英里)的珠峰地形圖,比例尺為1∶63360。莫斯海德進行了超過21000平方千米(8000平方英里)的地質調查,並且繪製了地質圖。

英國珠峰登山探險隊1921使用的珠穆朗瑪峰探險地圖

珠峰部分截圖

1921年這次攀登珠峰,英國珠峰登山探險隊使用了珠穆朗瑪峰探險地圖,圖上以MT. Everest的地名標繪了珠穆朗瑪峰,並且在地名之下標明珠穆朗瑪峰高度29002(英尺)。

1932年5月,參謀本部陸地測量局繪製出版《西藏西康全圖》,比例尺為一百八十萬七千分之一,在地圖的右下側有《備考》:“本圖系就蒙藏委員會制印之西藏西康全圖稍為修改複製而成。”蒙藏委員會, 1929年成立于南京,為中央主管蒙藏政務的最高機關。

1932年印製的這幅《西藏西康全圖》,以“額非爾士峰”的名稱,標繪了珠穆朗瑪峰,地名之上還注記了珠峰的高度29002(英尺)。

1932年5月,參謀本部陸地測量局繪製出版《西藏西康全圖》局部,以“額非爾士峰”標繪珠穆朗瑪峰。

1942年1月,軍事委員會軍令部陸地測量總局翻印出版《西藏》地圖,單幅,彩色印刷,比例尺為二百五十萬分之一。

軍事委員會軍令部陸地測量總局1942年翻印出版《西藏》地圖中的珠峰部分截圖

軍事委員會軍令部陸地測量總局1942年出版的這幅地圖《西藏》,以“額非爾斯峰”名稱標注珠穆朗瑪峰,地名之下注記了珠峰的高度29002(英尺)。

1950年1月,亞光輿地學社出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圖》。製圖金竹安、陳志方和楊柏如,校訂金擎宇。《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圖》是中國第一幅正式公開出版的大地圖,同時出版了1∶4000000(兩全張大小)和1∶6000000(一全張大小)兩個品種。亞光輿地學社1950年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圖》,圖中標繪珠穆朗瑪峰,使用“埃佛勒斯峰”名稱,地名上方標注的珠峰高度為“8882”(米)。

1950年1月亞光輿地學社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圖》中的珠峰部分截圖。

1953年地圖出版社出版《新中國分省圖》,在西藏地形圖說中介紹了珠穆朗瑪峰:“與西康、青海合稱世界第一大高原,南有喜馬拉雅山脈,最高峰珠穆朗瑪,高達八千九百公尺,是世界第一高峰。”《新中國分省圖》第31頁有兩圖,上為《寧夏省》下為《西藏》。在《西藏》地圖中,使用“珠穆朗瑪峰”名稱標繪,地名上方標注的珠峰高度為“8900”。

此前的1952年5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發出通報指出,“額非爾士峰”應正名“珠穆朗瑪峰”,“外喜馬拉雅山”應正名為“岡底斯山”。通報要求,此後無論教科書、輿圖或其他著作,凡用到珠穆朗瑪峰或者岡底斯山時,都不得再誤稱為“額非爾士峰”或者“外喜馬拉雅山”。《新中國分省圖》正是按照政府要求出版的地圖集。此後,中國出版的所有地圖,都使用珠穆朗瑪峰名稱。

1953年《新中國分省圖》西藏圖說和《西藏》地圖

1968年,中國測繪的第一張珠穆朗瑪峰地區地形圖完成,由中國科學院、國家測繪總局測制。1966~1968年,珠峰登山科考工作全面展開。珠峰科考隊分為五個專題組,此次考察設置的專題組任務是測量珠峰高度和測繪珠峰北側絨布冰川的地形圖,科考隊在珠峰北側絨布冰川上連續工作了50天。1967年春季,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進行了珠峰地面立體攝影,在陝西測繪局進行地圖的清繪及製版,去野外檢查地圖品質和補攝遠東絨布冰川立體相對,再進行業內成圖。到1967年底,兩幅小全張珠峰北坡絨布冰川地形圖清繪完畢。1968年該圖送廠印刷,同年7月1日將該地圖呈送北京。

該地圖圖題《珠穆朗瑪峰地形圖•無限風光在險峰》,比例尺1∶25000,由兩幅全開地圖拼接而成,上南下北,地圖上珠峰高程標記為8846米,與1972年珠峰高程測定報告中的數字不一樣。該地圖為中國繪製的第一張珠峰地區專題地圖,時任中國科學院蘭州旱區寒區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米德生參與了地圖繪製。

1968年的《珠穆朗瑪峰地形圖•無限風光在險峰》

1979年,中國、尼泊爾共同測繪、簽訂了兩國邊界第一次聯合檢查議定書附圖。尼泊爾地質勘探局後來公佈了《尼中邊界第一次聯合檢查議定書附圖》。

1979年11月,中國外交部長黃華訪問尼泊爾,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尼泊爾國王陛下政府關於中尼邊界第一次聯合檢查的議定書》及《中尼邊界第一次聯合檢查議定書附圖》。1978年至1979年進行了中尼邊界第一次聯合檢查,測定中尼邊界全長1414.88千米,對界樁進行了維護,對中尼邊界全線進行了航攝,繪製了新的邊界地圖。1988年進行了中尼邊界第二次聯檢,涉及界樁15棵,補樹了第33號樁,對1幅圖(41號圖)進行了修測。目前,中尼邊界全線共有79個號、實樹96棵樁。2005年,開展第三次中尼邊界聯檢。其中議定書附圖修測工作為聯檢工作的一部分,利用衛星影像,對與第三次聯檢外業成果有較大套合誤差的13幅圖進行重測,對12幅進行修編,並對中尼邊界所有圖幅進行製圖印刷。

尼泊爾地質勘探局提供的《尼中邊界第一次聯合檢查議定書附圖》地圖,為1∶50000比例尺,圖上標明了1979~1980年中尼聯合勘探所得的兩國邊界,邊界線跨越珠穆朗瑪峰頂,喜馬拉雅山脈也被兩國沿山脊平分。此圖以中尼兩國文字同時標注珠穆朗瑪峰和薩伽瑪塔地名,並標注珠穆朗瑪峰高度為8848.13(米)。

《尼中邊界第一次聯合檢查議定書附圖》(1979)

1988年,Bradford Washbum和妻子Barbara駕駛一架噴氣飛機環行380平方英里測繪珠峰地圖。他們得到9個國家的合作,其中包括中國和尼泊爾的飛行許可。在許多專家機構的支持下,所繪地圖成為甚為詳細的珠峰地圖。1988年11月,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發佈珠穆朗瑪峰地圖。這是一張影像地圖,依靠哥倫比亞太空梭上的高解析度相機,由160張航攝圖像重疊而成。據稱,飛機飛到了12200米的高空,才拍下這些圖像,最終順利完成了這一984平方千米區域的繪製。整個繪製時間長達4年。值得一提的是,此圖的珠穆朗瑪峰地名,採用了中國、尼泊爾和西方三種稱呼和文字。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1988年發佈的珠穆朗瑪峰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