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互金專委會吳震:現金貸平臺達2693家 多頭借貸用戶超百萬

中國網財經11月17日訊 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委會)秘書長吳震在華夏時報、北京洞見傳媒聯合主辦的“2017互聯網金融合規與創新論壇”上表示,

技術監測發現,當前從事現金貸業務的平臺有2693家。其中,利用網站從事現金貸業務平臺最多,數量為1366家。從事現金貸業務平臺主要分佈在廣東、北京、上海三個地區。現金貸突出的一個多頭借的問題,目前上百萬的用戶存在著多頭借的情況。

吳震認為,互聯網金融風險主要是有四個:

第一,巨額資金去向不明,存在著危及國家經濟和金融秩序的資金隱患。這些錢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不是很清晰,所以存在著風險隱患。

第二,大量非傳統金融進入傳統行業,沒有應急風控的能力。

第三,互聯網金融巨頭已發展到“大而不能倒”階段,一旦出現問題,可能會引發比較大的危機,涉及面比較廣。

第四,像虛擬貨幣、微盤等新技術、新業務層出不窮,

包括人工智慧。需要一個國家級的技術平臺來長期應對互聯網金融新技術、新業務的長期挑戰。

第五,網路安全問題或者是系統安全問題。互聯網金融根據我們的檢測,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漏洞數量是一般網站漏洞數量的兩倍,遭受攻擊可能性是一般網站的三倍。

吳震同時強調,全國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開展以來,新增互聯網金融平臺明顯遞減,同時消亡平臺穩步遞增,

專項整治工作成效顯著。

經技術平臺檢測,自2016年6月份以來,P2P網路信貸平臺累計新增758家,累計消亡2658家。現在基本上整治辦也是採用我們的資料。同時為了規避監管,部分新增的P2P平臺科技公司等名義進行P2P業務,近兩個月新上市22家。

吳震指出,在校園貸在銀監會發佈了關於校園貸的通知以後,技術平臺發現,部分平臺仍然在開展校園貸業務,或者採取更為隱蔽的方式違規開展業務。

從今年的5月份到現在,累計發現在網站和APP上公開進行校園貸的平臺有60多家。“可以看出有明顯的向學生進行銷售產品,另外在現金貸等等也存在著由於審核不嚴,實際上是向這些學生進行借貸的情況。但我們認為不屬於典型的校園貸,但是進行一些比較明顯的產品,還有6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