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永遠都別說“我只是個打工的”

很多人上班,覺得是在為公司打工,混口飯吃,做多做少,做好做壞,對自己意義不大,達到要求就行了。

這就是常說的打工者心態。

也有一些人,到一家公司上班,就把自己生命中最有精力最有學習力的一段時間投資在了公司,

自然會帶著投資的心態面對工作。

長期的打工心態很容易固化人的思維,淡化責任感,扼殺創新思維,最為關鍵的是,看問題的視角會越來越悲觀,總是站在受害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結果自己也就越自卑,很容易做什麼都失敗。

而以投資者心態來面對職場的人,更看重個人能力的提升以及各種社會資源的積累,所以會比較容易承認自己無知,

並且把工作當作拓展自己認知疆域的一種方法。

兩者相比,很顯然後者才是職場的最高段位。

為什麼漲工資的是別人?為什麼升職的是別人?為什麼機會從來沒有降到自己的頭上?

這是每個身在職場的人最容易問的問題,其實,根源都在心態上。

“週末不是技術人員加班嗎?”上週五,部門的專案經理小東告訴我,他週末要加班。

小東有個工作習慣,就是專案組其他成員加班,他幾乎都會陪同。

但技術人員加班,他也要陪同讓我很驚訝。

“除了能第一時間協調處理一些問題,我還可以配合研發人員做測試。”小東說,這樣他可以學習如何測試,還可以多瞭解一些技術方面的基礎知識。

巧的是,就在小東來找我之前,

團隊的另一個專案經理小劉也來找過我,是向我說明專案進度的延誤和他沒有關係,因為技術研發團隊解決一個技術難題多花了幾天時間導致的。

其實,小劉比小東來公司的時間還長,而且綜素質也比小東強一些,但這一年來,核心的項目幾乎都是小東負責。

而每一次開會討論專案經理人選,所有人都會傾向於小東,因為大家覺得他從來都是把每件事情都當成自己的事去做,

而小劉的口頭禪卻是“我只是個打工的”,最擅長推卸責任。

小劉的心態就是職場上典型的打工者心態,這樣的心態決定了他不會和公司成為不可分的一份子,也導致成長的大門被關了一扇。

因為任何一個老闆都不可能把成長的機會讓給一位有打工者心態的員工,這樣的的人,就算有才能,也只能是“只可用不可重用”。

而小東就是以投資者的心態來面對工作的,

他很清楚除了工資,他還要學習更多的知識,所以他才會在工作過程中把每件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做,自然被更多的機會光顧,也更容易被重用。

也許,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會給別人“打工”,這本身沒有褒義與貶義之分,但是,作為職場人士的心態卻有不同,最高的段位就是以投資者的心態面對工作。

2

長期抱有有打工者心態的人,不僅在職場上很難被重用,就算做了老闆,他也永遠只是個打工仔。

因為他沒有意識到,讓自己成功的心態是老闆心態或主人翁精神。

小李前幾天在微信上給我留言,說他和朋友合夥開的酒吧倒閉了,賠了很多錢,問我有沒有多餘的錢借給他?

其實,最初得知他創業,我非常支持,還借了一些錢給他。

後來,他先是開餐館失敗,做水果生意被騙,開酒吧已經是他這兩年以來的第三次生意失敗了。

仔細回憶了一下,每次生意失敗,他和我說的原因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是別人的錯,要麼是朋友不靠譜,要麼就是供應商不厚道騙了他……而從來沒有從自身找過問題。

小李是我最早帶銷售團隊時的下屬,當時我們團隊負責銷售移動互聯網端的一個產品,方式是“陌拜”,也就是沿街挨個向商戶推薦我們的產品。

客戶經理被分為幾個小組,我給每個小組劃分了區域,並且規定了每天必須要完成的數量。

小李就是其中一組的組長。

慢慢的我發現,他負責的小組每天都無法完成既定的拜訪數量,而他給我的理由也是非常“正當的”:天太熱,某個小組成員中暑了,或很多店在裝修之類的。

於是有一天我到他們小組負責的區域去抽查,發現他和團隊的幾個客戶經理在麥當勞裡玩手機。

深圳的夏天很悶熱,沿街向商鋪推薦產品確實非常辛苦,躲在麥當勞裡休息,然後再找一些完不成任務的理由彙報,看似是很高明的做法。

但小李卻也因此斷送了在我們公司的上升通路,後來他和那些始終不出單的客戶經理一起,被公司淘汰了。

離開公司後,也換了幾家公司,都不如意,再後來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創業。

這一聯想起來我發現,無論是他上班還是自己創業,其實,他始終都懷著打工者的心態。

所以他喜歡推卸責任,缺乏整體規劃,而抱有這種心態越久,就越是站在受害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看問題的視角就越悲觀,自然做任何事情都很難成功。

即使當了老闆,其實還是在“打工”。

3

電視劇《女不強大天不容》中有這樣一句臺詞:

拿兩千塊錢的薪水,要有一萬塊錢的范兒。你如果打算就錢做事,那你一輩子都是給人打工且暗無天日的命。

其實說的就是在職場上要摒棄打工者心態。

小瑩前幾天發了條微信,說她當老闆了。

我立即發了一個紅包祝賀,說你剛畢業一年就自己創業,可喜可賀。

“公司讓我單獨負責一個新產品的規劃和運營。”仔細聽完小瑩發過來的語音,才知道我誤會了。

她不是創業當老闆,而是升職了,接著她又給我發了一份2018年的全年規劃,其中包括從研發到運營,投入多少,預計什麼時候會有產出……

不知情的話,還真以為是一家公司的規劃。

老闆只是讓小瑩負責一個產品線,她卻站在老闆的角度卻把這件事情當作公司來運作,其實就是職場上的投資心態。

作為一名職業人,或許我們永遠都沒有機會成為老闆,但也要抱著投資的心態工作。

即使是打工的,也是“老闆”,因為是在為自己工作,而不是為老闆或者其他的什麼人,這樣才會每天都充滿幹勁和正能量,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老闆。

4

日本的稻盛和夫在《幹法》一書中提出了人有三種類型:

▲一種是自燃型,不點自燃,這種人不需要激勵,自己會主動找事做;

▲一種是點燃型,能通過有效的外界刺激會激發自身動力;

▲還有一種是阻燃性,就是不管怎樣都還是願意維持現狀。

這三種人放在職場上來看,自燃型的人就是懷著投資心態的人,阻燃性的人,就是懷著打工心態的人。

而據瞭解,打工一詞是80年代從香港傳到大陸的,起初的意思大概是指受雇於人,從事體力工作或文職工作,辛苦勞累,身份卑微,收入稀薄,不穩定。

經過演變,現在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凡是受制於人的工作,或者為別人服務的工作,也可以稱為打工。

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沒有投資者的心態,就算他當了老闆,他還是一個打工者,自然生意也很難長久,就像小李。

而一個擁有投資者心態的人,就算是永遠打工,她也是一個老闆,因為她始終都是以老闆的心態在處理事情,比如小瑩。

由此來看,投資者心態,才是職場的最高段位。

2

長期抱有有打工者心態的人,不僅在職場上很難被重用,就算做了老闆,他也永遠只是個打工仔。

因為他沒有意識到,讓自己成功的心態是老闆心態或主人翁精神。

小李前幾天在微信上給我留言,說他和朋友合夥開的酒吧倒閉了,賠了很多錢,問我有沒有多餘的錢借給他?

其實,最初得知他創業,我非常支持,還借了一些錢給他。

後來,他先是開餐館失敗,做水果生意被騙,開酒吧已經是他這兩年以來的第三次生意失敗了。

仔細回憶了一下,每次生意失敗,他和我說的原因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是別人的錯,要麼是朋友不靠譜,要麼就是供應商不厚道騙了他……而從來沒有從自身找過問題。

小李是我最早帶銷售團隊時的下屬,當時我們團隊負責銷售移動互聯網端的一個產品,方式是“陌拜”,也就是沿街挨個向商戶推薦我們的產品。

客戶經理被分為幾個小組,我給每個小組劃分了區域,並且規定了每天必須要完成的數量。

小李就是其中一組的組長。

慢慢的我發現,他負責的小組每天都無法完成既定的拜訪數量,而他給我的理由也是非常“正當的”:天太熱,某個小組成員中暑了,或很多店在裝修之類的。

於是有一天我到他們小組負責的區域去抽查,發現他和團隊的幾個客戶經理在麥當勞裡玩手機。

深圳的夏天很悶熱,沿街向商鋪推薦產品確實非常辛苦,躲在麥當勞裡休息,然後再找一些完不成任務的理由彙報,看似是很高明的做法。

但小李卻也因此斷送了在我們公司的上升通路,後來他和那些始終不出單的客戶經理一起,被公司淘汰了。

離開公司後,也換了幾家公司,都不如意,再後來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創業。

這一聯想起來我發現,無論是他上班還是自己創業,其實,他始終都懷著打工者的心態。

所以他喜歡推卸責任,缺乏整體規劃,而抱有這種心態越久,就越是站在受害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看問題的視角就越悲觀,自然做任何事情都很難成功。

即使當了老闆,其實還是在“打工”。

3

電視劇《女不強大天不容》中有這樣一句臺詞:

拿兩千塊錢的薪水,要有一萬塊錢的范兒。你如果打算就錢做事,那你一輩子都是給人打工且暗無天日的命。

其實說的就是在職場上要摒棄打工者心態。

小瑩前幾天發了條微信,說她當老闆了。

我立即發了一個紅包祝賀,說你剛畢業一年就自己創業,可喜可賀。

“公司讓我單獨負責一個新產品的規劃和運營。”仔細聽完小瑩發過來的語音,才知道我誤會了。

她不是創業當老闆,而是升職了,接著她又給我發了一份2018年的全年規劃,其中包括從研發到運營,投入多少,預計什麼時候會有產出……

不知情的話,還真以為是一家公司的規劃。

老闆只是讓小瑩負責一個產品線,她卻站在老闆的角度卻把這件事情當作公司來運作,其實就是職場上的投資心態。

作為一名職業人,或許我們永遠都沒有機會成為老闆,但也要抱著投資的心態工作。

即使是打工的,也是“老闆”,因為是在為自己工作,而不是為老闆或者其他的什麼人,這樣才會每天都充滿幹勁和正能量,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老闆。

4

日本的稻盛和夫在《幹法》一書中提出了人有三種類型:

▲一種是自燃型,不點自燃,這種人不需要激勵,自己會主動找事做;

▲一種是點燃型,能通過有效的外界刺激會激發自身動力;

▲還有一種是阻燃性,就是不管怎樣都還是願意維持現狀。

這三種人放在職場上來看,自燃型的人就是懷著投資心態的人,阻燃性的人,就是懷著打工心態的人。

而據瞭解,打工一詞是80年代從香港傳到大陸的,起初的意思大概是指受雇於人,從事體力工作或文職工作,辛苦勞累,身份卑微,收入稀薄,不穩定。

經過演變,現在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凡是受制於人的工作,或者為別人服務的工作,也可以稱為打工。

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沒有投資者的心態,就算他當了老闆,他還是一個打工者,自然生意也很難長久,就像小李。

而一個擁有投資者心態的人,就算是永遠打工,她也是一個老闆,因為她始終都是以老闆的心態在處理事情,比如小瑩。

由此來看,投資者心態,才是職場的最高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