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超越美國,中國已獲全球半壁江山!發達國家就再難攆上中國了?

又一次壟斷了冠亞軍!

這不是乒乓球,而是超級電腦500強榜單!

據媒體報導,新一期全球超級電腦500強榜單近日發佈,中國超算“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號”連續第四次分列冠亞軍,

是中國連續第十次獲得冠軍。注意,這是第四次冠亞軍、第十次冠軍。這一結果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中國在超級電腦領域,已經確立了世界領先地位。

如果僅僅是這樣,相信消息並不會令大家太興奮,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超級電腦排名中獲得冠軍。

但是,在 今年的資料裡,中國又實現了一個偉大超越,中國在超算榜單TOP500中的總數量對美國實現了,奪得世界第一。

據媒體報導,這次超級電腦TOP500榜單中,中國有202台超級電腦上榜,美國則僅有143台入選,中國第一次超過美國成為TOP500中占比最大的國家,已經接近了全世界TOP500的半壁江山,估計再過半年一年就會達到TOP500一半的數量甚至更高。

超級電腦TOP500的含金量有多高?中美兩國就占了345台,

第三名的日本只有35台,而德國名列第四只有20台。前4名加在一起就400台,世界上其它國家加在一起只占世界超算TOP500的 20% 的比例。技術含金量高不高?

超級電腦通常性能以千萬億次浮點運算(每秒千萬億次)來衡量。目前中國最快的超級電腦——神威太湖光——以93千萬億次的速度保持著世界最快的速度,而曾經蟬聯數次冠軍的“天河二號”速度也高達每秒33.9千萬億次。至於美國,最快的超級電腦泰坦,

已經落到了世界排名第五,最大性能為17.63千萬億次浮點運算。

可能還會有人指責中國CPU不行云云,事實上世界排名第一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電腦,安裝的就是國產眾核處理器,一共安裝了40960個中國自主研發的“申威26010”眾核處理器。所以,我們的神威·太湖之光已經不再受制於人了!

所以,中國在超級電腦領域取得的成績是實打實的,而且是完全可以突破西方國家封鎖的自主技術,

是實現了對西方的真正意義上的超越,是連美國都追不上的。

可能有人對此不服,美國怎麼可能追不上呢?事實上,超級電腦是一個系統工程,並非一朝一夕的積累,美國的確追不上了,這一點有奧巴馬2015年的總統令佐證。

2015年7月,在權威機構國際TOP500組織發佈的全球已安裝超級電腦排行榜時,奧巴馬發現美國雖然有很多超級電腦上榜,然而早在幾年前中國就已經取代美國開發出世界上最快的超計電腦,

這讓一直擁有超級優越感的美國總統奧巴馬非常不爽,想立刻改變這種情況,於是在7月底簽署了總統行政命令,推出了“國家戰略計算計畫”(NSCI)。這一計畫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擴展世界上最快的超級電腦建造首台百億億次(exascale)超級電腦,美國能源部(DOE)、國防部(DOD)以及國家科學基金會(NSF)都要參加“國家戰略計算計畫”。

當時,刺激了奧巴馬的還是連續5次獲得冠軍的“天河二號”,計算速度每秒達17.6千萬億次、共有38400個處理器的美國泰坦超級電腦還能排在世界第二位。與現在相比,那個時候美國在TOP500中還佔據233台的席位,中國則只有37台,歐洲有141台。然而,僅僅兩年後,中國已經擁有了202台,美國只剩下了143台,歐洲現在恐怕連100台都沒有了。

根據當時奧巴馬的行政計畫,如果NSCI完成,新落成的超級電腦的計算速度將達到天河二號的30倍甚至更高水準——也即,計算能力達到每秒百億億次浮點計算(exaflop)級別,奧巴馬實現的目標時間是2025年。然而,可能令奧巴馬失望的是,中國在不到兩年後就實現了十億億次浮點計算的超級電腦運用,神威·太湖之光已經連續獲得兩屆TOP500的冠軍。而根據計畫,中國將在2020年前後實現百億億次浮點計算的超級電腦目標,這比奧巴馬行政命令中的2025年計畫整整提前5年。按照美國的效率,中國2020年前後實現百億億次浮點計算的超級電腦目標是大概率的事,美國2025年卻並不一定。

以現在的節奏,除非美國在量子電腦領域率先實現實際應用,否則美國再在超級電腦領域追趕中國已經非常困難了。而且,在未來兩三年的時間裡,中國在TOP500中的超級電腦數量將可能達到美國的兩倍,後發優勢將越發顯現。

誠然,中國在很多高新技術領域與世界上最發達國家美國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但如果大家注意會發現,無論任何領域,中國一旦實現對西方發達國家的超越,對方就幾乎不太可能再超過中國。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中國能有後發優勢,在取得超越後把對方甩開讓其再無法超越,這背後有什麼神秘力量呢?在占豪看來,中國之所以能夠後發制人,在獲得領先後很難再被超越,根本原因有五個:

一、中國的體制機制。

與西方相比,中國的中央集權體制擁有將資源快速集中辦大事的優勢,這讓中國能夠由國家從戰略層面決策,由國家稅收支撐進行研發投入,從而帶動國家科技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譬如,著名“863計畫”、“973計畫”、國家科技支撐計畫等。2016年,中國又將包括“863計畫”、“973計畫”等在內的相關計畫整合成了“國家重點研發計畫”,並最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體系。每年,國家都會根據世界科技發展和社會需求進行有針對的大筆投入,推動國家科技的快速發展與反覆運算。

國家從戰略層面去考量,由整個國家投入人力、物理去進行技術攻關,如此發展豈能不快速?這種發展速度豈是企業可以相比的?相比西方,政府根本沒有那麼多資源供調動和組織,又怎麼可能有這麼高的投入產出效率?

所以,在占豪(微信公眾號:占豪)看來,中國的體制機制決定了,中國能夠將後發優勢充分發揮,並且在取得突破後加速發展,一旦實現對西方發達國家實現超越,對方由於沒有這樣的體制機制,在重要技術領域的研發就很難再跟上中國的速度。

二、中國的市場規模。

技術的進步速度除了國家體制機制外,最重要的推動力來自於市場需求。中國擁有近14億人,是世界上潛力最大的單一市場,這種市場規模催生了巨量的需求,這些需求會刺激技術研發反覆運算的速度。

以超級電腦為例,由於中國人口多、機構多,市場需求和反覆運算速速都要求非常快。在有巨大市場規模支撐的情況下,機構就有更快的研發反覆運算需求,如此使用超級電腦的成本會被分攤到整個市場頭上,平均下來這個成本就不高了。當市場需求越來越多,中國的超級電腦的投入也就越來越大,技術上的後發優勢也就越發凸顯。像美國,沒有那麼多需求,現在的超級電腦夠用,不能產生經濟效益,那麼誰來投資搞這樣的項目?

所以,對中國來說,14億人的市場給了中國在技術領域的快速反覆運算進步的巨大源動力,這一點是任何國家都不可比擬的。當中國14億人口的市場隨著消費水準不斷提高,會迸發出更大的能量,這也是其它國家所不具備的。

三、中國的人才優勢。

中國現在每年700萬大學生要畢業,其中大部分學的是理科,這些理科生中將會有數百萬成為工程師,有這樣基礎理科生作為基礎,中國擁有非常豐富的科研基礎人才儲備。這種優勢,是任何國家都不具備的。而且,中國這種優勢,隨著中國教育水準的繼續提高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這種差距是其它國家所無法彌補的,因為沒有那麼多人口。

四、中國的全產業鏈優勢。

在這個世界上,在工業上有全產業鏈的只有中國,包括美日歐這些發達國家,在工業上已經不是全產業鏈。全產業鏈有什麼好處呢?就是整個工業鏈非常完整,要啥有啥,這就能形成從研發、設計到生產的全產業鏈優勢,這種優勢讓中國製造成本更低、品質更優。有了強大的製造能力,那麼必然反過來為研發提供支撐,所以中國從原來的全球代工廠變成了現在的工業強國。

五、中國的可持續投入能力和潛力。

中國人口多、市場大、擁有人才基數優勢和產業鏈優勢,這一切就決定了中國政府、企業、研究機構有可持續的能力和潛力,這些力量在良性迴圈的推動下會不斷發酵,並最終形成澎湃之勢。

雖然,中國還有很多落後的領域,但中國在體制機制、市場規模、人才基礎、產業鏈都很多方面已經完成了對西方的超越。在占豪(微信公眾號:占豪)看來,在中國實現運行體系方面超越西方的情況下,各個領域實現對西方發達國家全面超越只是時間問題。對此,占豪有足夠的信心!

中國雄起之路漫漫,但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這一大勢!

另:

給戰友們說聲抱歉,由於家裡老人有恙,這兩天花了大量時間照顧老人,導致發帖都比較晚。不過,通過這兩天在中醫朋友指導下處理老爺子病情,又有了新的感受和心得,找個時間與戰友們分享一下。

計算速度每秒達17.6千萬億次、共有38400個處理器的美國泰坦超級電腦還能排在世界第二位。與現在相比,那個時候美國在TOP500中還佔據233台的席位,中國則只有37台,歐洲有141台。然而,僅僅兩年後,中國已經擁有了202台,美國只剩下了143台,歐洲現在恐怕連100台都沒有了。

根據當時奧巴馬的行政計畫,如果NSCI完成,新落成的超級電腦的計算速度將達到天河二號的30倍甚至更高水準——也即,計算能力達到每秒百億億次浮點計算(exaflop)級別,奧巴馬實現的目標時間是2025年。然而,可能令奧巴馬失望的是,中國在不到兩年後就實現了十億億次浮點計算的超級電腦運用,神威·太湖之光已經連續獲得兩屆TOP500的冠軍。而根據計畫,中國將在2020年前後實現百億億次浮點計算的超級電腦目標,這比奧巴馬行政命令中的2025年計畫整整提前5年。按照美國的效率,中國2020年前後實現百億億次浮點計算的超級電腦目標是大概率的事,美國2025年卻並不一定。

以現在的節奏,除非美國在量子電腦領域率先實現實際應用,否則美國再在超級電腦領域追趕中國已經非常困難了。而且,在未來兩三年的時間裡,中國在TOP500中的超級電腦數量將可能達到美國的兩倍,後發優勢將越發顯現。

誠然,中國在很多高新技術領域與世界上最發達國家美國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但如果大家注意會發現,無論任何領域,中國一旦實現對西方發達國家的超越,對方就幾乎不太可能再超過中國。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中國能有後發優勢,在取得超越後把對方甩開讓其再無法超越,這背後有什麼神秘力量呢?在占豪看來,中國之所以能夠後發制人,在獲得領先後很難再被超越,根本原因有五個:

一、中國的體制機制。

與西方相比,中國的中央集權體制擁有將資源快速集中辦大事的優勢,這讓中國能夠由國家從戰略層面決策,由國家稅收支撐進行研發投入,從而帶動國家科技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譬如,著名“863計畫”、“973計畫”、國家科技支撐計畫等。2016年,中國又將包括“863計畫”、“973計畫”等在內的相關計畫整合成了“國家重點研發計畫”,並最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體系。每年,國家都會根據世界科技發展和社會需求進行有針對的大筆投入,推動國家科技的快速發展與反覆運算。

國家從戰略層面去考量,由整個國家投入人力、物理去進行技術攻關,如此發展豈能不快速?這種發展速度豈是企業可以相比的?相比西方,政府根本沒有那麼多資源供調動和組織,又怎麼可能有這麼高的投入產出效率?

所以,在占豪(微信公眾號:占豪)看來,中國的體制機制決定了,中國能夠將後發優勢充分發揮,並且在取得突破後加速發展,一旦實現對西方發達國家實現超越,對方由於沒有這樣的體制機制,在重要技術領域的研發就很難再跟上中國的速度。

二、中國的市場規模。

技術的進步速度除了國家體制機制外,最重要的推動力來自於市場需求。中國擁有近14億人,是世界上潛力最大的單一市場,這種市場規模催生了巨量的需求,這些需求會刺激技術研發反覆運算的速度。

以超級電腦為例,由於中國人口多、機構多,市場需求和反覆運算速速都要求非常快。在有巨大市場規模支撐的情況下,機構就有更快的研發反覆運算需求,如此使用超級電腦的成本會被分攤到整個市場頭上,平均下來這個成本就不高了。當市場需求越來越多,中國的超級電腦的投入也就越來越大,技術上的後發優勢也就越發凸顯。像美國,沒有那麼多需求,現在的超級電腦夠用,不能產生經濟效益,那麼誰來投資搞這樣的項目?

所以,對中國來說,14億人的市場給了中國在技術領域的快速反覆運算進步的巨大源動力,這一點是任何國家都不可比擬的。當中國14億人口的市場隨著消費水準不斷提高,會迸發出更大的能量,這也是其它國家所不具備的。

三、中國的人才優勢。

中國現在每年700萬大學生要畢業,其中大部分學的是理科,這些理科生中將會有數百萬成為工程師,有這樣基礎理科生作為基礎,中國擁有非常豐富的科研基礎人才儲備。這種優勢,是任何國家都不具備的。而且,中國這種優勢,隨著中國教育水準的繼續提高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這種差距是其它國家所無法彌補的,因為沒有那麼多人口。

四、中國的全產業鏈優勢。

在這個世界上,在工業上有全產業鏈的只有中國,包括美日歐這些發達國家,在工業上已經不是全產業鏈。全產業鏈有什麼好處呢?就是整個工業鏈非常完整,要啥有啥,這就能形成從研發、設計到生產的全產業鏈優勢,這種優勢讓中國製造成本更低、品質更優。有了強大的製造能力,那麼必然反過來為研發提供支撐,所以中國從原來的全球代工廠變成了現在的工業強國。

五、中國的可持續投入能力和潛力。

中國人口多、市場大、擁有人才基數優勢和產業鏈優勢,這一切就決定了中國政府、企業、研究機構有可持續的能力和潛力,這些力量在良性迴圈的推動下會不斷發酵,並最終形成澎湃之勢。

雖然,中國還有很多落後的領域,但中國在體制機制、市場規模、人才基礎、產業鏈都很多方面已經完成了對西方的超越。在占豪(微信公眾號:占豪)看來,在中國實現運行體系方面超越西方的情況下,各個領域實現對西方發達國家全面超越只是時間問題。對此,占豪有足夠的信心!

中國雄起之路漫漫,但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這一大勢!

另:

給戰友們說聲抱歉,由於家裡老人有恙,這兩天花了大量時間照顧老人,導致發帖都比較晚。不過,通過這兩天在中醫朋友指導下處理老爺子病情,又有了新的感受和心得,找個時間與戰友們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