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血海穴的位置及功效

1

簡介

血海穴,是足太陰脾經的一個普通腧穴,但在臨床應用中,

卻有一般人意想不到的療效。《金針梅花詩鈔》血海條曰:“緣何血海動波瀾,統血無權血妄行”。可見血海穴在功能上有引血歸經,治療血分諸病的作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隆起處。《針灸甲乙經》:“在膝臏上內廉白肉際二寸半”;《千金要方》:“一作三寸”;《千金翼方》作“二寸”;《靈樞經脈翼》作“二寸中”;今皆從二寸,“半”字疑為“中”字之誤。《針方六集》:“一方以患人手按膝蓋骨上,
大指向內。餘四指向外,大指盡處是穴。”即以對側的手掌按其膝蓋,手指向上,拇指偏向大腿內側,當拇指端所止處。《循經考穴編》:“以虎口按犢鼻骨,取中指點到是。”

2

穴位釋義

血,受熱變成的紅色液體也。海,大也。該穴名意指本穴為脾經所生之血的聚集之處。本穴物質為陰陵泉穴外流水液氣化上行的水濕之氣,為較高溫度較高濃度的水濕之氣,在本穴為聚集之狀,氣血物質充斥的範圍巨大如海,

故名。

3

取穴方法

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屈膝取穴。 

簡便取穴:患者坐在椅子上,將腿繃直,在膝蓋側會出現一個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塊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頂端就是血海穴。

4

功能主治

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崩漏,功能性子宮出血、帶下,產後惡露不盡,貧血;睾丸炎,小便淋澀;氣逆,腹脹;風疹,癮疹,濕疹、皮膚瘙癢、神經性皮炎,

丹毒;股內側痛,膝關節疼痛。 

5

穴位配伍

1、配三陰☆禁☆交穴治月經不調;

2、配曲池穴治癮疹。

6

臨床運用

1)治月經不調:血海,帶脈(《針灸資生經》)。

2)治蕁麻疹:血海,三陰☆禁☆交,曲池,合穀。

3)治膝關節疼痛:血海,犢鼻,陰陵泉,陽陵泉。

4)治療陰囊濕疹和股癬:採用放血療法,配合拔罐

7

日常保健

經常按摩此穴,可以養膚潤燥,防止皮膚瘙癢;調節氣血,減輕黃褐斑、雀斑、色素沉著;還可以幫助瘦小腿。

中醫講人體內有髓海、氣海、血海、水穀之海。

血海就是這四海之一,它是氣血彙聚的海洋,是足少陰脾經上的穴位,位置在大腿內側,髕骨內上緣上2寸。血海穴是治療血症的一個要穴,具有活血化瘀、補血養血、引血歸經的作用。

用掌心蓋住膝蓋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張開,大拇指端下面便是此穴。

由於血海穴是脾經上的穴位,而脾與血關係密切,脾經統血如果出現問題,

氣血運行不暢,就會導致血不潤膚而出現皮膚乾燥;氣血瘀阻於面部就會出現黃褐斑、雀斑;按摩血海穴可以促進血液迴圈,使氣血運行通暢,皮膚血運充盈可以改善皮膚乾燥的程度,減輕黃褐斑、雀斑,在膝蓋內側上方三根手指的位置,用拇指端作揉法,或用拇指和食、中二指對稱作提拿法,拿3~5次,揉10~30次,這樣慢慢充分加以刺激,長期堅持可以説明達到瘦小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