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汽車越重越安全到底是不是真的?可別被騙了!

汽車越重越安全的說法,其實一直到如今都是爭論不休的,如今廠家習慣性的做法,就是增加車身材料的強度,同時又減少車重,想達到既省油又安全的目的,但就算如此還是有不少人對於車身重量耿耿於懷。

很多人都認為大塊頭的SUV最安全,因為體積大而且重量沉。不過也有人認為不能單以大小論英雄,車身潰縮技術和全面的主被動安全防護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看起來大家似乎都說的在理,那麼車身尺寸和重量到底對安全性能有多大的影響呢?別著急,今天就是要給大家一個確切的說法。

IIHS是什麼?

IIHS是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的縮寫,

是世界安全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IIHS評測項目包括:前端側角碰撞,側面撞擊、車頂強度測試和追尾對頸椎的影響。

與國內碰撞測試(如 C-NCAP)不同的是,IIHS只會選擇最低配車型進行測試,如果廠家有要求,可以對選裝後的高配車重新測試,但是成績必須與低配車型一起公佈。

也正是因此,美國的IIHS也做了一場類似的測試,除了賓士對smart以外,還有飛度對撞雅閣、雅力士對撞凱美瑞的實驗。

而在碰撞結果當中,飛度對撞雅閣,雅閣評分GOOD、飛度評分POOR

雅力士對撞凱美瑞,凱美瑞GOOD、雅力士POOR

最後的賓士C對撞smart,結果也是同樣如此,賓士C: GOOD,Smart: POOR。

(備註:GODD就是好,POOR就是不好的意思)

但是,這就能得出,車子越重越安全的結論了麼?

根據IIHS的在2009年的測試中,Smart的Fortwo、本田飛度以及豐田雅力士在碰撞測試中均有不錯的得分,

但是三款車型如果碰撞一台尺寸更大、重量更重的汽車的時候,其車體變形更為嚴重,甚至對於乘員來說有更大的傷害威脅。也就是上面的碰撞結果!

但是這是建立在重量相差極大的,比如賓士C相比smart,整備品質差別已經在半噸以上了,同時不僅僅是重量,尺寸在其中佔據的因素更加重要,相比賓士C,smart的緩衝區域和車架用料顯然少的可憐,

所以最終得出這樣的結果並不詫異。如果是同級別的車這個結論還能管用麼?舉個例子,低配的賓士C級、跟高配的賓士C級,也有較大的重量差別,但這更多體現在四驅系統、車內電氣配置等等方面,鋼架部分幾乎不會有差別,那麼這兩款車做對撞實驗,結果會有很大的差別麼?

相信只要不是車身結構真有區別,那幾十公斤甚至上百公斤的差別,就開始顯得有些微乎其微了!

更大、更重的車發生事故之後,傷亡率更低?

確實如此,在IIHS統計的資料來看,2011年的時候以上牌行駛1-3年的車輛為樣本計算,大型車輛平均每100萬台車中發生時候會有24人死亡,而微型車的死亡人數則高達65人。

車輛事故致死率圖表,X軸為車輛尺寸和重量比,Y軸為每百萬人的死亡率

而IIHS整理了比較典型的車輛事故致死率的圖示,其中X軸為車輛尺寸和重量比、Y軸則為每百萬人的死亡率。很顯然,車輛的整體安全性確實在穩步的提升,間隔十年之間的資料有著非常顯著的進步,特別是小型車和微型車的安全性進步是明顯的,但是從絕對死亡數量來看,尺寸更大、重量更大的車型事故死亡率依舊要遠低於小型車和微型車。

更大、更重的車發生事故之後,傷亡率更低?

確實如此,在IIHS統計的資料來看,2011年的時候以上牌行駛1-3年的車輛為樣本計算,大型車輛平均每100萬台車中發生時候會有24人死亡,而微型車的死亡人數則高達65人。

車輛事故致死率圖表,X軸為車輛尺寸和重量比,Y軸為每百萬人的死亡率

而IIHS整理了比較典型的車輛事故致死率的圖示,其中X軸為車輛尺寸和重量比、Y軸則為每百萬人的死亡率。很顯然,車輛的整體安全性確實在穩步的提升,間隔十年之間的資料有著非常顯著的進步,特別是小型車和微型車的安全性進步是明顯的,但是從絕對死亡數量來看,尺寸更大、重量更大的車型事故死亡率依舊要遠低於小型車和微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