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The Golden Age 巴黎的流金歲月【血淚安全TIPS、景點測評、集美博物館小眾特展】【完結】

巴黎是一個渾身散發著“過去”氣息的城市。

在伍迪艾倫的電影《午夜巴黎》中,男主角迷戀著上個世紀的巴黎,那個有著海明威畢卡索的巴黎,並沉醉於一次次回到過去的穿越;而作為上個世紀生人的女主角阿德里亞娜,

卻嚮往著此前的那個屬於梵古和高更們的時代。他們把那段令人著迷的過去叫做,the golden age. 巴黎的流金歲月。

漫步巴黎,你會感受到時間深處層疊的身影交錯。屬於過去的故事太多,以至於讓人覺得眼前那些悠悠生活的當代巴黎人,仿佛也屬於某部復古電影的慢鏡頭。

巴黎之旅,是浸沐流金歲月中,在時間與空間兩個維度裡跌宕搖擺的一場漫舞。

此次巴黎8日,除了一天去蘭斯,一天半去盧瓦爾河谷,其他時間都在大巴黎轉悠。巴黎的遊記攻略在窮遊上已經很多很多了,因此我也不打算按行程來逐日寫,而是會先提供一些此行的心得攻略(乾貨),然後按照我比較感興趣的幾個主題,寫一寫對巴黎的心情感悟。

國際慣例,先上一組圖

——————————————廣告分割線—————————————————

journey_of_lianna(夢游少女李安娜)

旅行時間

一般而言,夏季(6-8月)是歐洲旅行旺季,巴黎這種大熱目的地,估計就是人人人人人。而冬季呢,歐洲大部分地方都是冷+陰天+蕭瑟,旅遊體驗大打折扣。因此這回我選擇9月底、10月初的秋季,9月24日-10月1日。

從實際體驗來看,我去了8天,一半以上日子都是大晴天,萬里無雲、天空湛藍,非常怡人。此前4月底去阿姆斯特丹,被當地一會太陽一會冰雹的天氣生生整成重感冒,一直對歐洲春秋天氣心有餘悸,但這回巴黎之行天氣很舒服,基本T恤+薄外套即可。

此外,秋天的巴黎真的很美,在金黃落葉中漫步香榭麗舍、漫步盧森堡公園,是一種別樣的浪漫。而且巴黎的人也沒那麼多,雖然熱門景點依然熙熙攘攘,但是此行除了盧浮宮和凡爾賽排隊略長——略長也就是半小時以內——其他景點的排隊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聖母院鐘樓和埃菲爾登頂這兩個排長隊的地方我沒去,沒有發言權。)

機票

出行計畫醞釀很久,因此會在沒事時順手刷刷機票價格。座標魔都。基本上我看到上海-巴黎往返的正常(最低)價格在7000左右。因此,某個周日早上,我躺在被窩順手一刷阿裡旅行(現在改名叫飛豬了...囧),看到5500塊的往返機票,立刻不顧簽證還沒簽的風險、果斷下單。

去程:CA833 9月24日00:15浦東 - 9月24日06:40戴高樂(直飛)

返程:CA934 10月1日20:00 戴高樂 - 10月2日16:40虹橋 (在北京轉機)

這裡插點題外話,其他前往歐洲比較便宜的航班基本都是俄羅斯航空,一直聽人說俄航怎麼怎麼不好,我之前去阿姆斯特丹就是坐的俄航,和此次國航對比之下,不得不說,我覺得俄航還要好一些...對我來說,長途飛機上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是洗手間的清潔程度,俄航完勝。至於飛機餐啦,座位空間啦,服務態度啦,我覺得俄航和國航差不多,作為一個經常乘坐國內航班出差的人,覺得完全OK。至於飛行安全,作為一個相信科學的人,我覺得飛機總體而言都挺安全的,出事故都是小概率事件。俄航唯一噁心的是在莫斯科機場轉機,這個機場給人的感覺就是竭盡所能地塞滿了免稅店,而各種資訊提示、服務設施卻毫不用心,以至於轉機體驗非常之差。

住宿

此次在巴黎住了6晚,都在15區的一家叫做“Hostel Efiffel"的青旅,房間乾淨、設施比較新,包早餐,交通方便,周圍有水果店、麵包房、便宜小餐館、比較好的咖啡館和餐廳,比較推薦。而且,重點是,真的出門就可以看到埃菲爾鐵塔哦。

唯一不爽的是,我之前在booking上訂是35歐左右一晚,住了幾天之後發現少訂了一晚,現場加訂,老闆只收我23歐......這差價,心碎啊。巴黎的住宿真的蠻貴的,青旅也沒有比這個便宜很多了。所以如果是兩人及以上出行,推薦直接Airbnb,會划算很多。

青旅門外的街道,真的可以望見鐵塔。

飲食

去巴黎之前看到鋪天蓋地各種美食推薦,去了之後才發現......呃......這次沒有去吃正經的法餐,覺得一個人去吃實在是太虐心(其實還不是因為窮?!),各種甜點、街邊小吃到是嘗試了不少,簡單做個點評,供後來者參考。

法棍:很香脆,很抗餓(我會說我有一天吃了一根法棍度過了十小時完全不餓麼),但是,真的很硬啊!而且沒有味道啊!酒店早餐會有現烤的法棍,我一定要配黃油或者乳酪或者果醬才能吃下去。不過據我一位曾去過巴黎很多次的同事說,他覺得法棍特別特別好吃。所以......眾口難調這種事,是存在的吧。

馬卡龍:火的不能再火,少女的酥☆禁☆胸!好有逼格!可是......真的沒有特別好吃啊。當然也不難吃就是了。我嘗過Angelina的1.5歐一個的馬卡龍,也嘗過羅丹花園裡小推車上2歐4個的馬卡龍,不得不說,完全沒有吃出區別來,當然了,和麥當勞裡馬卡龍還是有區別的......在Angelina時,懷著期待的心情一口咬下去,頓時覺得好失望;但在羅丹花園曬著太陽賞著花,隨意地吃著馬卡龍,還覺得蠻愜意的。所以,這就是一平常點心,在你餓了、想歇腳了的時候懷著平常心去吃就好了,犯不著朝聖似的排著長隊去吃。

Angelina下午茶:我是去的凡爾賽宮那一家。點了馬卡龍(上面已評價)和一壺摩洛哥&¥#茶。不得不說,都很一般。相反,我以前去過上海連卡佛的Angelina,記得當時的一壺可哥茶香味別致、令人難忘。而且環境比起巴黎的那些店,不知高到哪裡去了,所以,座標魔都的同志們,去連卡佛好了呀。

可麗餅:終於寫到一樣值得推薦的了!這次吃了兩三回可麗餅,鹹口的、甜口的都很好吃,隨便哪條街上的小攤子也很好吃!有一種黑麥的可麗餅,餅身咬下去濃濃的麥香,那叫一個贊!

Falafel:猶太小吃,是一種炸的素丸子。在瑪萊區有很多做Falafel的店。便宜,量足,而且真的很好吃。對於我這種素食者來說,就是天堂呀。

閃電泡芙:我吃的是L'eclair de Genie這家,在瑪萊區附近,點了店員推薦的香草和焦糖松子口味。確實很好吃,甜而不膩、恰到好處。

葡萄酒:在巴黎沒有嘗試,不過在蘭斯喝了一次香檳,在盧瓦爾河谷買了當地的桃紅葡萄酒。香檳口感馥鬱、複雜微妙,而且那種綿密的氣泡在口腔中會產生一種難以言傳的味覺影響,確實名不虛傳。盧瓦爾的桃紅葡萄酒則是非常直白的酸甜可口,價格也十分可愛,值得嘗試。

那麼在巴黎這個揮金如土的城市,怎麼吃的便宜呢?以我這幾天的經驗來看,有以下幾種選擇:Kebab, Falafel, 亞洲人開的那種自選菜、按分量算錢的小店、麵包房、熟食店,還有,自己做。是不是瞬間被這殘酷的現實擊倒了?

交通

巴黎的交通我要推薦兩樣東西:一個是RATP(大巴黎地鐵官方APP),一個是Navigo(巴黎交通周票)。

RATP可以幫你查詢大巴黎範圍內的交通方案、轉乘路線、班次時間等資訊,非常方便。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迷路了。

Navigo可以用於大巴黎範圍內(zone 1 - zone 5)的任何交通,生效時間固定是週一到周日的7天,價格22.25歐,辦卡需要5歐工本費,另外需要一張1寸照片。要知道,從戴高樂到市區,單程票價將近10歐,而且是不能用天票(Mobilis)的;去一趟凡爾賽,來回將近10歐;去一趟楓丹白露,來回16歐。所以,hin值得啊!而且有了它,地鐵隨便坐啊!唯一要注意的是,生效日期固定是某一周的週一到周日這7天,所以,如果你的行程很不幸地是週六-週二這種,Navigo就幫不了你了。

很多人說巴黎的交通系統複雜,其實我覺得還好。雖然大多數站只有法文標記,但是你只要認得Entree(入口)、Sortie(出口)、Billet(車票),然後其他方面和在上海坐地鐵沒區別,就是認清你要坐的線路(阿拉伯數字)、方向(一般是用終點站來表示,雖然法文不認識,但是認准那幾個字母就好)、目的站(同樣,認准那幾個字母,而且法文和英文在語法上還是有點像的,看多了就摸出規律來,沒那麼難記)。有些站雖然比較大、轉乘多,但是標記都很清楚啊,而且不像上海的人民廣場、上海火車站、靜安寺、徐家匯這種有茫茫多的人讓你暈頭轉向,基本是easy模式。

然後就是大家口口相傳的老式地鐵車廂門。我這次體驗到的車廂門有三種。一種是和國內一樣的自動門,到站即開;一種是門上有個按鈕,到站後如果你要上下車,就按按鈕;還有一種是門上有個把手,把把手向上轉動一下,門就開了。剛開始緊張,可以跟著別人上下車,乘機觀察一下。

人身及財產安全

這一部分我要著重提醒大家啊!因為這次巴黎簡直是我最驚心動魄的一次出遊!遭遇搶劫未遂+偷竊!

之前去的歐洲是荷蘭和北歐,特別是北歐,簡直就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這次巴黎之行,差異簡直太大了。此次在巴黎發生了兩起安全事故,是我“旅遊生涯”中性質最為惡劣的。

巴黎的安全隱患其實網上總結很到位了,大致是:綁紅繩的黑人(這個我沒遇到,此次遇見的黑人都只是上來推銷自拍杆...囧),做調研的吉普賽女孩,交通工具上偷竊。

我遇到的第一次安全事故是在從奧賽美術館走去橘園美術館的路上,走到靠近橘園美術館背面的一個拐角處,人比較少,迎面走來一群大概五六個吉普賽女孩,圍著我讓我在她們的板子上簽名。我想走開,她們有人拉住我的胳膊,有人直接就來拉我背包的拉鍊,幸好我發現的快,立刻很凶地大喊,遠處兩個坐在長椅上的遊客轉頭過來,她們才撒手。雙方糾纏時,我包外側的拉鍊被拉開,外面口袋裡的零碎東西散落在地上。其中有個女生還拿了我的一支口紅,仔細看了看牌子,結果恰好是超平價的露華濃,我當時不知哪來的氣勢,一把就從她手上奪過來,她們也就散了。然後我趕緊收拾了地上的東西,一路跑進橘園美術館。這才驚魂稍定。

事後回想還是很後怕的。第一,如果我背包外側口袋有什麼貴重物品,她們拿了就跑,我肯定很難追回。第二,當時我一個人對她們五六個,雖然我表現得很凶,如果她們強勢一點硬搶,估計我也不是對手。

這裡要提醒大家,這些吉普賽女孩通常在景點周邊出現,所以大家在景點周邊儘量跟著其他遊客附近一起走,不要落單。如果孤身一人,看到成群的吉普賽女孩,儘量躲避。另外,最好把貴重物品放在不那麼容易拿到的地方。

第二次安全事故是在從巴黎去圖爾的火車上。當時懷著離開了巴黎、終於安全了的心情,在火車上灰常輕鬆,把行李箱直接放在了大件行李處,過程中也沒怎麼關注。結果等我下車時候,發現行李箱不見了,好在貴重物品都是隨身的。事後去報案,也是然並卵。

後來反思,過程中有幾點大意了:第一,事實上很多法國本地人也不會把行李放在大件行李處、而是放在自己頭頂或腳邊、除非真的很大件,所以遊客最好還是把箱包放在視線範圍內;第二,如果在大件行李處放了東西,每次火車到站時候,一定要去看一眼自己的箱子,不要覺得這樣很傻,很多小偷都是這時候下手;第三,行李箱上的登機牌務必撕掉,否則就是宣揚我是遊客快來偷;第四,貴重物品一定一定隨身攜帶。另外,如果火車上有詭異的人和你搭訕,一定要提高警覺啊,看看行李啊、隨身包啊是否有問題,我這次回想起來,半路確實有個後座的男人問了我一句法語,我直接回答“我不會法語”,說不定就是小偷試探來的,也是蠢啊。

不過好在,這種不安全更多是財產安全問題,只要在遊客區域內通常不涉及人身安全。所以即使是單身妹子,提高警惕,去巴黎還是可行的。倒是成群結隊的小夥伴,反而更要注意,很多案例都是聊得開心時財物被盜。

巴黎街頭的騎士,不知是否能抓小偷?

景點測評

這部分我會把我去過的景點簡單點評一下,並附上用時參考(網上遊記裡,同一個地方有人2小時,有人7小時,我去之前真是茫然無措啊)。至於具體的路線安排,我不會做任何推薦,只是提醒一下除了考慮天氣(晴天逛街陰天博物館)方位遠近、以及最大化利用各種pass之外,記得還要考慮審美疲勞的問題,盡可能穿插安排各種不同類型的景點。如果從方位和最大化利用pass來看,你大可以逛完奧賽逛橘園,逛完橘園進盧浮宮,但是......你真的會在一幅幅油畫面前崩潰的呀少年。

出行前安排景點時可以參考窮遊錦囊的景點地圖和軌道交通圖,非常夠用了。到了巴黎之後可以在機場拿一份巴黎軌道交通圖。

關於各種PASS,大家出行前可以研究一下,我知道比較常用的是Paris Museum Pass和Paris Pass。博物館通票還是很好用的,如果你行程裡面博物館數量比較多,絕對推薦,除了省錢、減少排隊,還方便多次進出啊,還方便路過哪個地方進去隨便看看也不心疼門票錢啊!

儘量先上純文字乾貨

埃菲爾鐵塔

還能說什麼呢,經典中的經典。觀賞它的角度很多,如遊記中所說,在巴黎很多地方不經意間一抬頭,就能看到鐵塔的身影。最經典的觀賞位置是戰神公園和夏約宮,戰神公園適合上午、仰觀細節,夏約宮適合黃昏和晚上、平視落日與夜色裡的鐵塔。

推薦指數:5

用時參考:如果只是拍張照片10分鐘即可,如果想在戰神公園曬曬太陽、或在夏約宮平臺上小坐,大概可以待1-2小時不等

凱旋門

又一經典。凱旋門登頂還是很值得一去的,你會看到奧斯曼的巴黎,像花朵一樣圍繞著你綻放。需要注意的是樓梯陡而窄,如果是老人或者小朋友要特別當心。

推薦指數:5

用時參考:登頂+俯瞰半小時

香榭麗舍大街

其實香榭麗舍大街很長,靠近協和廣場的一段,兩側都是草坪、公園,非常寧靜美麗,我在早晨(8點多的樣子)走過這裡,秋日晨光下那種安逸靜謐讓人心醉。靠近凱旋門的一段,則完全是一條(毫無特色的)商業街,不推薦在這裡花時間,除非你要購物(但又不高級又沒特色又不便宜,圖啥),但是中國人嘛(我也是),往往會陷入一個魔咒,叫做“來都來了”。

推薦指數:協和廣場段4,凱旋門段1

用時參考:兩邊都只需要稍微走一段體驗一下,全走下來沒必要,大概兩側各花1小時足夠了。

協和廣場

有帝政時代的雕塑,有大革命時期已被拆除的斷頭臺的幽靈,有傷痕撫平後突兀聳立的方尖碑。當看到晨光在兩座普通的噴泉噴出的水珠上熠熠生輝時,我還是有一瞬間的感動。協和廣場並不美,但足夠引人深思。來這裡要趁早上,否則會被旅行團佔領。

推薦指數:3

用時參考:半小時

塞納河

遊覽塞納河要趁天氣晴朗的時候,倒映著藍天白雲的塞納河水格外美麗。不必執著於要看某某橋,甚至不必特意安排遊覽哪一段,塞納河蜿蜒綿長,你從某個協和廣場、聖母院、盧浮宮出來都會看到它,任何一段都值得駐足。如果一定要特意安排,推薦聖母院附近有箱式書攤的那段,太有巴黎的味道。

推薦指數:5

用時參考:箱式書攤的那段,大概半小時到1小時

盧森堡公園

記得當初下定決心秋天來巴黎,是被對盧森堡公園的一句話勾引,“一葉落而知巴黎秋”。這是個愜意的地方,曬太陽的本地人,蔥蘢的樹木,美麗的雕像,還有秋天金黃金黃的陽光。如果你的行程有些時間需要打發,這是一個好地方。如果你想要在這裡尋找something to see,那麼你恐怕要失望了。

推薦指數:3

用時參考:半小時到1小時

巴黎聖母院

決不可錯過之地。巴黎聖母院值得你入內參觀(只看教堂排隊很快),也值得你繞行一圈,仔細欣賞它的外立面。去之前建議稍微百度或者穀歌一下巴黎聖母院的介紹,尤其關於外立面上那些雕塑背後的故事。

推薦指數:5

用時參考:1-2小時

皇家禮拜堂

在西岱島上,隱藏在法院旁邊。比起聖母院,這裡人氣沒那麼旺。剛進門時,你覺得平平無奇,可當你上到二樓,那鋪天蓋地的彩繪玻璃一定會讓你當場石化。如果要仔細欣賞,推薦帶一副微型望遠鏡。

推薦指數:5

用時參考:半小時(普通參觀),2小時(仔細看彩繪)

孚日廣場

號稱巴黎最美的廣場。不知為何。這是一個四面被建築物包圍的小廣場,有樹,有噴泉,有孩子玩的沙坑。很多本地人在這裡度週末。很舒適的地方,但若沖著“最美”而來,恐怕會有些失望。

推薦指數:3

用時參考:半小時(簡單感受),半天(像本地人一樣野餐)

蒙馬特高地

有可能是我的玩法不對,也有可能是剛落地比較疲憊,反正呢,我對蒙馬特高地的印象一般般。當然了,聖心教堂還是很美的,仰望見的第一眼也有震撼的感覺。至於俯瞰巴黎、教堂前的藝人等等,感覺就很普通了。整個區域商業化很厲害。

推薦指數:2

用時參考:1小時

老佛爺和巴黎春天

我去這兩個地方的初衷是為了打發掉天黑前的一段時光以便去看鐵塔亮燈。簡單逛了逛感覺和一切大商場沒啥分別,還特別擁擠。老佛爺那個知名的穹頂不過如此,反倒是巴黎春天沿街的櫥窗佈置頗有點時尚之都的風範。

推薦指數:2(沖著不錯的櫥窗給2分)

用時參考:半小時(到此一遊),半天(買買買)

瑪萊區

根據我過往的旅遊經驗,凡是攻略上大推的“文藝街區”,我逛下來都是不大感冒的。但瑪萊區真的是例外。老街老房子,有學校、教堂、商店、餐廳、小型辦公場所,路上走著有遊客、上班族、逛街的本地妹子、上學的孩子和接送的家長、拍婚紗照的新人和後援團,有煙火氣而不嘈雜。店鋪錯落,有連鎖店如優衣庫,也有獨立小店,不像大多數“文藝街區”那樣密密麻麻、摩肩接踵,也就不顯得那麼急吼吼、那麼aggressive、好像恨不得榨幹每一寸地皮來吸金。我超喜歡這裡的二手服裝店,裡面有些衣服真有一種復古的優雅,甚至我還翻出來一件希臘女神風的婚紗!另外此地的小吃店、尤其是Falafel也是心頭好啊!

推薦指數:5

用時參考:我去了兩次,每次逛了2-3小時,如果不算 買衣服試衣服什麼的時間,大致走一圈應該2小時就可以了吧

聖旺跳蚤市場

據說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跳蚤市場的始祖。但是,如果你也是個妹子,尤其是單身出行沒有男人保護的妹子!請三思好嗎!地鐵往這個地方去的路上,你會發現車上的人漸漸變成了阿拉伯人+黑人的組合,而且看上去都有點吊兒郎當(可能是我種族歧視了)。等一下地鐵出來,沖著跳蚤市場走的路上,你會看到無數黑人/阿拉伯人小哥身上掛著七八個單反在叫賣,這真的不是盜竊團夥的銷贓嗎?!而且市場裡我也沒看到啥特別的,無非是衣服、鞋子、工藝品,看上去都挺廉價的,當然,也可能是我在一眾小哥的注視下戰戰兢兢,實在欣賞不來了。

推薦指數:1(真的!如果你是沖著二手貨去的,瑪萊區的小店好多了,至少逛起來安心!)

用時參考:我逛了不到一小時就閃了....不知道裡面有多大

盧浮宮

沒有人會不來盧浮宮吧。建議去之前稍微研究一下路線,哪怕只逛2小時,也有必要稍微研究一下,因為盧浮宮實在是太大了!相信我,如果你毫無準備一頭紮進去,迷路簡直是必然的!研究的途徑包括:百度“盧浮宮參觀路線”(有各種版本),上盧浮宮官網研究地圖和畫作,在APP STORE搜索“盧浮宮”找導覽APP,或者、直接copy一條盧浮宮館藏經典90分鐘路線。此外,去之前可以讀兩本西方藝術的書,比如《蔣勳的盧浮宮》、蔣勳的《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很好讀,幾乎就是圖畫書。

然而,盧浮宮真的是“必去”嗎?真的適合所有人嗎?

在大畫廊裡,看到很多中國的叔叔阿姨坐在走廊中心的沙發上,面對名畫,卻一臉疲憊,有人甚至默默睡去。印象尤其深刻的一個場景是,下午三四點的時候,我在一對五十來歲的夫妻旁邊坐著,他們看上去逛了一天,非常疲憊。這時他們的帶隊導遊走來說:“叔叔阿姨,蒙娜麗莎就在前面房間裡,你們過去看一眼吧。”夫妻兩搖搖頭:“走不動啦。”導遊小夥子帶點懇求地說:“排隊人也不是很多的。”夫妻兩尷尬地笑了,但還是搖了搖頭。

這個場景發生在拉斐爾的聖母像前,讓我感觸很深。我想,旅遊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無非是為了開心,而不是為了吃苦受累。如果真的對西方藝術不感冒,何必勉強自己去接受所謂的薰陶呢?我想這些叔叔阿姨們,如果在陽光燦爛的塞納河上泛舟,是否能夠度過一個更加美好的下午?如果在巴黎的精品店裡購物,是否能夠度過一個更加愉悅的下午?

儘管盧浮宮聲名在外,但平心而論,對於對藝術不感興趣的人來說,它無非是一座讓人精疲力盡、頭昏腦脹的大迷宮。如果你不喜歡,請儘管捨棄它吧。作為遊客,也可以有我judge景點而非景點judge我的自信啊!

推薦指數:5(如果你對藝術品有興趣的話)

用時參考:2小時(只看最經典的),7-8小時(普通藝術細胞、普通體力的我,基本全館走了3/4)

奧賽

說實話,從參觀體驗來看,相比盧浮宮,奧賽這樣的規模顯得更為宜人。奧賽以印象派為主,我感覺可能更貼近當代人的審美一些?況且,這裡的藝術家們,跟巴黎的聯繫也更緊密一些,不像盧浮宮,好些東西都是從別處搶來的。不可錯過的有安格爾的《泉》(一樓),以及二樓梵古、高更展廳。

推薦指數:5

用時參考:2-3小時

橘園

相比奧賽,我覺得橘園反而比較不讓人印象深刻。最精華是睡蓮廳,莫内的一圈睡蓮確實震撼,但架不住人實在很多,全然破壞了畫中意境。其他展品在盧浮宮和奧賽都可以看到類似風格的,時間緊張可以不去。

推薦指數:3

用時參考:1-2小時

集美

集美是我私心很喜歡的一個博物館,主要收藏亞洲文物。此地收藏有大量吳哥窟的文物,其中有一座巨型佛頭雕像,擺放在一樓入口大廳正中間,微笑俯視著遊客。就這一間屋子就可以值回票價啊!其他日本、中國、西藏印度尼泊爾的展品也很值得一看。況且,這裡遊客不多,大多數展廳都安安靜靜的,在各種神佛雕像中間,好像穿越在神話裡。

推薦指數:4(很喜歡,但確實不是巴黎經典風味)

用時參考:2-3小時

羅丹美術館

建議找一個晴朗的日子來這裡,且不急著逛“美術館”,先逛一逛散落著雕塑的花園。這裡還有一個小餐館,喝著茶、吃著霜淇淋或馬卡龍,面對春色滿園,愜意不就是說的這一刻嘛。而美術館的展品,也是含金量頗高的,有羅丹的多件名作,當然也有一些草稿。個人不太懂欣賞羅丹,只是感覺他作品裡面很多人都有一種從石頭裡掙脫出來、剛掙脫到一半的感覺,怎麼形容呢......就有點像汪峰唱的“怒放的生命”那種感覺。

推薦指數:4

用時參考:2-3小時

羅丹美術館後面應該沒機會單獨出鏡,貼兩張喜歡的圖吧:

榮軍院

我去榮軍院的主要目的,是瞻仰拿破崙棺木。看到紅棺的一刻,確實還有點小震撼。但是基本上,就和瞻仰毛主席棺木差不多的體驗吧.....這裡還展出一些古代的武器盔甲,包括以前貴族的紋章之類,之前網上看到有大神在這裡逛了七個小時,而俗人如我,走馬觀花,1個小時就逛完了,興趣一般般。所以,如果你對這些器物不是特別有研究和興趣,應該不會逛特別久的。

推薦指數:3

用時參考:1-2小時

凡爾賽

如果想看歐洲宮殿的“富麗堂皇”,來凡爾賽就夠了;如果想看歐洲園林的“精緻恢弘”,來凡爾賽就夠了。然而,總體來說,無論是富麗堂皇還是精緻恢弘,都比不上中國的呀。

推薦指數:4

用時參考:4-5小時

楓丹白露

說實話,如果去過了凡爾賽,又不是對拿破崙有什麼特別的興趣,這裡完全可以不來。是一個樸素的宮殿和樸素的花園。當然,如果喜歡拿破崙,就不容錯過了。

推薦指數:3(如果對拿破崙沒興趣)

用時參考:3-4小時

先賢祠 & 巴黎歌劇院

這兩個我都只是在外面看了看,沒進去。據說巴黎歌劇院內部還是很值得一看的,然而,我去的時候是10點,它卻閉門謝客,不知為何。感興趣的同學一定要做好功課哈,不要和我一樣吃閉門羹。

巴黎速寫:巴黎的符號與座標

對於這個有太多過去和太多元素的城市來說,那座曾經飽受詬病的鐵塔毫無疑問是它最廣為人知的符號。在去巴黎之前,曾經看過無數鐵塔的照片,那時就在詫異,為什麼一座鋼筋水泥構成的建築,居然會展現出這樣一種剛柔兼濟的美來?也曾經想不明白,為何人們把“浪漫”二字和這座鋼鐵建築聯繫到一起?

當我真正到了巴黎,看到鐵塔之後,嘆服這真是建築的傑作。它和這座城市如此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而那種“浪漫”的感受,並不是特地站在鐵塔之下、仰望鋼結構時產生的,而是當你穿梭在巴黎的大街小巷,無意間一回身、一抬頭,發現鐵塔就在某座教堂或是某片樹蔭之後的會心一笑。

晨曦,旅店附近,15區Charles Michels地鐵站

仰望,戰神公園,綠樹藍天掩映下的鐵塔

法蘭西的炮聲,榮軍院,鐵塔與大炮的合影

塞納河,亞歷山大三世橋與鐵塔的合影

協和廣場,回首望見鐵塔

忘了是哪條路上,瞥見那熟悉的挺拔身影

直入雲端

夏約宮前,鐵塔夜色

除了鐵塔之外,能夠最快描繪出巴黎模樣的,是兩條坐標軸:協和廣場-香榭麗舍-凱旋門,以及橫貫巴黎的塞納河。

協和廣場,是我此行巴黎見到最蒼涼的地方:最早是精緻宏大的“路易十五廣場”;然後成了殺人場“革命廣場”;接著改名“協和廣場”,安置著革命掃蕩後的遺跡、異域埃及送來的方尖碑、以及整個法國的傷疤。在最後成了無數旅遊大巴和遊客團熙熙攘攘之所,有拉著圍擋的施工現場、成群結隊拍照打卡的遊客、大巴雲集的路邊集散處,也有朝陽裡閃著光的噴泉、姿態端凝神色沉靜的雕塑、以及空氣裡彌漫著的歷史。這樣雜糅的協和廣場上,巴黎的今生和若干個前世陳列在一起,混亂得讓人感慨茫然。

廣場邊緣的雕塑

那個著名的方尖碑

站在協和廣場,向香榭麗舍大街另一頭望去,是截然不同的印象。修剪得整齊的樹冠,筆直的大道,遙遙看見凱旋門。一切在一轉身間,變得如此有序。

從協和廣場到凱旋門,中間筆直的一條大道就是著名的香榭麗舍。這條街的兩頭風格迥然不同。協和廣場到大小皇宮附近的這一段,路兩邊是草坪、樹林,其中偶有噴泉、雕像,安逸如同狹長的街心公園。我在某個清晨走到這裡,筆直整齊的樹沐浴著初秋淡金色的陽光,周圍安靜到可以聽見自己踩在落葉上的簌簌聲響,偶爾有晨跑的人經過,完全沒有巴黎中心的喧囂。而靠近凱旋門的這一段,就仿佛上海的淮海路或是南京路,兩邊是各種並不多麼高大上的商店,熙熙攘攘的半是本地人半是遊客,是一條大都市城市中心購物街的標準模樣。無論哪一段都似乎不太“浪漫”,恐怕浪漫的只有徐志摩翻譯街名時的這個神來之筆。

香街旁,初秋晨曦

香街附近的小路

香街旁的噴泉

凱旋門附近的香街

熙熙攘攘的遊人,各種摩的、小三輪和旅遊大巴


就在這樣一片購物街的氛圍中,抬眼就可以望見凱旋門矗立。

其實凱旋門一直在我心裡有一絲浪漫的色彩,不是那種“巴黎”的浪漫,而是英雄主義的浪漫。凱旋門是屬於拿破崙的。它的建造者拿破崙,曾許諾士兵們從凱旋門下榮歸故里,這一有著羅馬凱旋儀式般英雄情懷的許諾從未實現,多年後,從凱旋門下經過的是拿破崙的棺槨。如今它煢煢孑立,在環島中央的一小片地方,周圍是川流不息的汽車。我通過地下通道,走到它下方,仰頭而望,正是這片穹頂,俯視著一代梟雄魂歸故里。

通過狹窄的螺旋樓梯登上凱旋門,向下俯視,你會發現整個巴黎像一朵綻放的花,放射狀地圍繞凱旋門展開層層花瓣。規劃城市時,這裡定是曾經的中心。

巴黎的日常

如果要選出最能代表我眼中巴黎人日常生活的地方,我會選咖啡館、公園和Vintage店。

其實如果說咖啡館,上海也有很多,可是到了巴黎一看,咖啡館分佈之密集、客流之巨大,實在讓人驚訝。走在隨便哪條稍微大些的馬路上,都可以看見無數咖啡館或是餐廳兼營咖啡館。如果是天氣好的日子,咖啡館外的桌椅必然佔據了大半條人行道,而且必然坐得滿滿當當。坐著的人大多一杯咖啡或是一杯酒,也並不像是為了吃什麼、喝什麼,獨自一人看書或是三兩成群聊天,男女老少都有。尤其是老人很多,或者是夫妻,或者是閨蜜,慢悠悠地坐著聊天曬太陽。熱熱鬧鬧的,每一家都像是上海週末市中心商圈的星巴克。咖啡館的服務員大多身手矯健優雅,在排得密密麻麻的桌椅之間,用託盤托著幾杯飲料來回穿梭。

還有一類咖啡館更老派。比如我住的青旅一樓的門面就兼營咖啡館。大多沒有多少座位。一個吧台,一台咖啡機,一個老闆兼老友。來的多數是熟客,早上七八點鐘就來了,大概是在去上班的路上順路來喝杯咖啡。點的大多是Espresso,就站在吧台前,一邊喝,一邊與老闆或其他客人聊聊天。大概停留十分鐘,就走了。這有點中國人早上去豆漿油條店的味道。

青旅同屋有個俄羅斯妹子,超興奮地和我說,這副情景簡直就像是在電影裡一樣。是啊。我不禁想我們過去的生活也有過電影一樣的畫面,卻為了追趕城市越來越快的節奏而慢慢消失。只是在這裡,儘管都市繁華轟轟烈烈,還有人過著幾十年前一樣的生活,怡然自得。他們衣衫普通,面容樸素,並不是電影裡的紳士淑女,只不過是市井常人。不去追求“成功”,是胸無大志嗎?還是其實是對生命本身的一種自信?

與咖啡館類似的是麵包房和熟食店,也是人氣十足,而且煙火氣十足,是巴黎人民的菜市場,二者也常常合二為一。下班時分,常常看見麵包房和熟食店裡排起了長隊,這些店鋪鋪面都不大,所以往往一排就排到了街上。大多數人買的並不是多麼精緻的食物,無非是各種口味的法棍、打包的沙拉意面、火腿熏肉乳酪之類。有時也有中餐日餐打包,比如我在青旅附近的街區看到很多中餐自選菜的小店,按品種稱重計價,大多是改良版的家常菜,還有些炒麵炒粉炸丸子之類的。這些店裡有的也賣甜品,看上去很精緻,不輸高檔甜品店,讓平常人們在平常的一天裡,給自己一點獎勵。順便說一句,很多街邊小店的甜品真的很好吃很划算,比如我曾在一家小店吃到2歐4個的馬卡龍,與某些著名熱門店2歐1個的比起來,反正我是吃不出差異。

公園又是巴黎人聚集的一大熱門去處。尤其是陽光燦爛的週末。歐美的歪果仁去公園無非是這幾樣:野餐、聊天、看書、曬太陽、曬恩愛,還有小孩兒各種瘋玩。這種休閒模式其實在中國也流行起來,至少上海的各大公園,一到週末,那也是人頭攢動。可是巴黎的公園美啊。比如盧森堡公園,有雕塑錯落,有水池噴泉,藝術氣息滿滿;比如杜樂麗花園,背靠盧浮宮,鄰近塞納河,遙望奧賽美術館,逼格一下就上去了;比如孚日廣場,四周各種美麗的歷史建築,還有雨果故居。

而中國的公園,很多是大草坪+花園了事。這也不能責怪中國市政府沒有審美情趣。以我淺見,“公園”文化,本就來自西方。中國之“園”都是私人園林,講究的是曲折、幽靜,是三五好友小酌的feel,是廊下徘徊望月吟詩的feel,更是個人情趣的表達。中國人建園子是當做一篇文章、一首詩來做的,比如何園的片石山房,就是石濤的一篇散文詩自傳。要把中國園林之美融入公園,其實挺難的。單就園林來說,很多西方的“園”放到中國審美下,是要被吐槽死的,各種對稱、各種修建齊整,在中國審美下,顯得稚拙、死板。

但到了如今,大多數時候,個人體驗看來,遊西方的公園體驗遠遠優於中國的園林,是因為西方公園裡到處都是“生活”,而中國園林不可避免地到處都是遊客。巴黎的公園,美的恰到好處,不讓人覺得無趣,但也不讓人覺得有什麼到此一遊打卡的必要,因此所有人都自得其樂地享受著閒暇,這氛圍讓你覺得,不坐下發會兒呆,才是對生命的浪費。

巴黎的Vintage店其實數量並不算多,但令我印象深刻。很多Vintage店賣的衣服其實很有品味,復古范兒、但又不至於復古到不日常,正是我心中的“巴黎優雅”。品種、風格包羅萬象,在有家店鋪裡,甚至我還找到一件婚紗!

淘Vintage的樂趣在於,幾乎每一件都是孤品,因此遇到喜歡又剛好尺碼合適的衣服,會有一種“好有緣分”的欣喜。而且雖然是二手的,但品質都很不錯,許多都是made in France,也不過十幾二十歐。

我去過的每一家Vintage都人滿為患,大家排著隊去試衣、付款,所有貨架前都是埋頭淘貨的姑娘。

有時候我不禁小題大做地想,喜歡“舊”的法國人,和喜歡“新”的大多數中國人,這樣對比起來,真的很微妙,讓人想起這兩個國家的城市、建築、生活方式、發展方式。

巴黎其實是一座很舊很老的城市,或者如開頭所說,一座有著太多過去的城市。站在巴黎的中心,不管你如何定義,是西岱島的巴黎聖母院也好,是凱旋門或者協和廣場也好,是埃菲爾鐵塔也好,這些“過去”都在你眼前。而巴黎的餐館、咖啡館、地鐵,無一不舊。

而我生活的上海,是一座很新很年輕的城市。其實上海也有過去,也有很多屬於“老上海”的部分,也有南京路和外灘的萬國建築,也有舊舊的餐館、社區,但這座城市的眼光是嚮往著未來的。只要你站在陸家嘴金融中心的天橋上放眼一望,這種未來感就會鋪面而來。

上海的基礎設施變化得很快,城市景觀變化得很快,街邊店鋪變化得很快,商店裡一季一季的衣服變化得很快。就像陸家嘴天橋的電子螢幕上的納斯達克指數一樣。

這些都不是壞事。

可能城市也有生命的週期,從快速變化的青少年,到逐步穩定的中年(比如東京,個人意見),再到積澱深厚的老年,這時有些城市走向衰敗(比如香港,個人意見),有些城市死亡成為美麗的標本(比如威尼斯,個人意見),有些城市則機緣巧合、邁入新的生命週期,比如巴黎。

巴黎也經歷過奧斯曼改造。巴黎也有過醜陋的時刻。但它依然頑強地保留住了自己的神韻和優雅,生機盎然地、有特色地活了下去。

希望我們的城市也能保留著優雅、特色、生機,要美麗,也要向前。

本來想更新,結果突然發現換了一台電腦,手邊沒有圖,讓我哭一會

青旅附近的二手店,外面擺著二手書和二手CD

雙偶咖啡館

文藝的花鳥市場

櫥窗

廣告也是蠻拼的

盧森堡公園,雕像與綠樹

孚日廣場

不知名的優雅

——————————————廣告分割線—————————————————

journey_of_lianna(夢游少女李安娜)

旅行時間

一般而言,夏季(6-8月)是歐洲旅行旺季,巴黎這種大熱目的地,估計就是人人人人人。而冬季呢,歐洲大部分地方都是冷+陰天+蕭瑟,旅遊體驗大打折扣。因此這回我選擇9月底、10月初的秋季,9月24日-10月1日。

從實際體驗來看,我去了8天,一半以上日子都是大晴天,萬里無雲、天空湛藍,非常怡人。此前4月底去阿姆斯特丹,被當地一會太陽一會冰雹的天氣生生整成重感冒,一直對歐洲春秋天氣心有餘悸,但這回巴黎之行天氣很舒服,基本T恤+薄外套即可。

此外,秋天的巴黎真的很美,在金黃落葉中漫步香榭麗舍、漫步盧森堡公園,是一種別樣的浪漫。而且巴黎的人也沒那麼多,雖然熱門景點依然熙熙攘攘,但是此行除了盧浮宮和凡爾賽排隊略長——略長也就是半小時以內——其他景點的排隊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聖母院鐘樓和埃菲爾登頂這兩個排長隊的地方我沒去,沒有發言權。)

機票

出行計畫醞釀很久,因此會在沒事時順手刷刷機票價格。座標魔都。基本上我看到上海-巴黎往返的正常(最低)價格在7000左右。因此,某個周日早上,我躺在被窩順手一刷阿裡旅行(現在改名叫飛豬了...囧),看到5500塊的往返機票,立刻不顧簽證還沒簽的風險、果斷下單。

去程:CA833 9月24日00:15浦東 - 9月24日06:40戴高樂(直飛)

返程:CA934 10月1日20:00 戴高樂 - 10月2日16:40虹橋 (在北京轉機)

這裡插點題外話,其他前往歐洲比較便宜的航班基本都是俄羅斯航空,一直聽人說俄航怎麼怎麼不好,我之前去阿姆斯特丹就是坐的俄航,和此次國航對比之下,不得不說,我覺得俄航還要好一些...對我來說,長途飛機上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是洗手間的清潔程度,俄航完勝。至於飛機餐啦,座位空間啦,服務態度啦,我覺得俄航和國航差不多,作為一個經常乘坐國內航班出差的人,覺得完全OK。至於飛行安全,作為一個相信科學的人,我覺得飛機總體而言都挺安全的,出事故都是小概率事件。俄航唯一噁心的是在莫斯科機場轉機,這個機場給人的感覺就是竭盡所能地塞滿了免稅店,而各種資訊提示、服務設施卻毫不用心,以至於轉機體驗非常之差。

住宿

此次在巴黎住了6晚,都在15區的一家叫做“Hostel Efiffel"的青旅,房間乾淨、設施比較新,包早餐,交通方便,周圍有水果店、麵包房、便宜小餐館、比較好的咖啡館和餐廳,比較推薦。而且,重點是,真的出門就可以看到埃菲爾鐵塔哦。

唯一不爽的是,我之前在booking上訂是35歐左右一晚,住了幾天之後發現少訂了一晚,現場加訂,老闆只收我23歐......這差價,心碎啊。巴黎的住宿真的蠻貴的,青旅也沒有比這個便宜很多了。所以如果是兩人及以上出行,推薦直接Airbnb,會划算很多。

青旅門外的街道,真的可以望見鐵塔。

飲食

去巴黎之前看到鋪天蓋地各種美食推薦,去了之後才發現......呃......這次沒有去吃正經的法餐,覺得一個人去吃實在是太虐心(其實還不是因為窮?!),各種甜點、街邊小吃到是嘗試了不少,簡單做個點評,供後來者參考。

法棍:很香脆,很抗餓(我會說我有一天吃了一根法棍度過了十小時完全不餓麼),但是,真的很硬啊!而且沒有味道啊!酒店早餐會有現烤的法棍,我一定要配黃油或者乳酪或者果醬才能吃下去。不過據我一位曾去過巴黎很多次的同事說,他覺得法棍特別特別好吃。所以......眾口難調這種事,是存在的吧。

馬卡龍:火的不能再火,少女的酥☆禁☆胸!好有逼格!可是......真的沒有特別好吃啊。當然也不難吃就是了。我嘗過Angelina的1.5歐一個的馬卡龍,也嘗過羅丹花園裡小推車上2歐4個的馬卡龍,不得不說,完全沒有吃出區別來,當然了,和麥當勞裡馬卡龍還是有區別的......在Angelina時,懷著期待的心情一口咬下去,頓時覺得好失望;但在羅丹花園曬著太陽賞著花,隨意地吃著馬卡龍,還覺得蠻愜意的。所以,這就是一平常點心,在你餓了、想歇腳了的時候懷著平常心去吃就好了,犯不著朝聖似的排著長隊去吃。

Angelina下午茶:我是去的凡爾賽宮那一家。點了馬卡龍(上面已評價)和一壺摩洛哥&¥#茶。不得不說,都很一般。相反,我以前去過上海連卡佛的Angelina,記得當時的一壺可哥茶香味別致、令人難忘。而且環境比起巴黎的那些店,不知高到哪裡去了,所以,座標魔都的同志們,去連卡佛好了呀。

可麗餅:終於寫到一樣值得推薦的了!這次吃了兩三回可麗餅,鹹口的、甜口的都很好吃,隨便哪條街上的小攤子也很好吃!有一種黑麥的可麗餅,餅身咬下去濃濃的麥香,那叫一個贊!

Falafel:猶太小吃,是一種炸的素丸子。在瑪萊區有很多做Falafel的店。便宜,量足,而且真的很好吃。對於我這種素食者來說,就是天堂呀。

閃電泡芙:我吃的是L'eclair de Genie這家,在瑪萊區附近,點了店員推薦的香草和焦糖松子口味。確實很好吃,甜而不膩、恰到好處。

葡萄酒:在巴黎沒有嘗試,不過在蘭斯喝了一次香檳,在盧瓦爾河谷買了當地的桃紅葡萄酒。香檳口感馥鬱、複雜微妙,而且那種綿密的氣泡在口腔中會產生一種難以言傳的味覺影響,確實名不虛傳。盧瓦爾的桃紅葡萄酒則是非常直白的酸甜可口,價格也十分可愛,值得嘗試。

那麼在巴黎這個揮金如土的城市,怎麼吃的便宜呢?以我這幾天的經驗來看,有以下幾種選擇:Kebab, Falafel, 亞洲人開的那種自選菜、按分量算錢的小店、麵包房、熟食店,還有,自己做。是不是瞬間被這殘酷的現實擊倒了?

交通

巴黎的交通我要推薦兩樣東西:一個是RATP(大巴黎地鐵官方APP),一個是Navigo(巴黎交通周票)。

RATP可以幫你查詢大巴黎範圍內的交通方案、轉乘路線、班次時間等資訊,非常方便。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迷路了。

Navigo可以用於大巴黎範圍內(zone 1 - zone 5)的任何交通,生效時間固定是週一到周日的7天,價格22.25歐,辦卡需要5歐工本費,另外需要一張1寸照片。要知道,從戴高樂到市區,單程票價將近10歐,而且是不能用天票(Mobilis)的;去一趟凡爾賽,來回將近10歐;去一趟楓丹白露,來回16歐。所以,hin值得啊!而且有了它,地鐵隨便坐啊!唯一要注意的是,生效日期固定是某一周的週一到周日這7天,所以,如果你的行程很不幸地是週六-週二這種,Navigo就幫不了你了。

很多人說巴黎的交通系統複雜,其實我覺得還好。雖然大多數站只有法文標記,但是你只要認得Entree(入口)、Sortie(出口)、Billet(車票),然後其他方面和在上海坐地鐵沒區別,就是認清你要坐的線路(阿拉伯數字)、方向(一般是用終點站來表示,雖然法文不認識,但是認准那幾個字母就好)、目的站(同樣,認准那幾個字母,而且法文和英文在語法上還是有點像的,看多了就摸出規律來,沒那麼難記)。有些站雖然比較大、轉乘多,但是標記都很清楚啊,而且不像上海的人民廣場、上海火車站、靜安寺、徐家匯這種有茫茫多的人讓你暈頭轉向,基本是easy模式。

然後就是大家口口相傳的老式地鐵車廂門。我這次體驗到的車廂門有三種。一種是和國內一樣的自動門,到站即開;一種是門上有個按鈕,到站後如果你要上下車,就按按鈕;還有一種是門上有個把手,把把手向上轉動一下,門就開了。剛開始緊張,可以跟著別人上下車,乘機觀察一下。

人身及財產安全

這一部分我要著重提醒大家啊!因為這次巴黎簡直是我最驚心動魄的一次出遊!遭遇搶劫未遂+偷竊!

之前去的歐洲是荷蘭和北歐,特別是北歐,簡直就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這次巴黎之行,差異簡直太大了。此次在巴黎發生了兩起安全事故,是我“旅遊生涯”中性質最為惡劣的。

巴黎的安全隱患其實網上總結很到位了,大致是:綁紅繩的黑人(這個我沒遇到,此次遇見的黑人都只是上來推銷自拍杆...囧),做調研的吉普賽女孩,交通工具上偷竊。

我遇到的第一次安全事故是在從奧賽美術館走去橘園美術館的路上,走到靠近橘園美術館背面的一個拐角處,人比較少,迎面走來一群大概五六個吉普賽女孩,圍著我讓我在她們的板子上簽名。我想走開,她們有人拉住我的胳膊,有人直接就來拉我背包的拉鍊,幸好我發現的快,立刻很凶地大喊,遠處兩個坐在長椅上的遊客轉頭過來,她們才撒手。雙方糾纏時,我包外側的拉鍊被拉開,外面口袋裡的零碎東西散落在地上。其中有個女生還拿了我的一支口紅,仔細看了看牌子,結果恰好是超平價的露華濃,我當時不知哪來的氣勢,一把就從她手上奪過來,她們也就散了。然後我趕緊收拾了地上的東西,一路跑進橘園美術館。這才驚魂稍定。

事後回想還是很後怕的。第一,如果我背包外側口袋有什麼貴重物品,她們拿了就跑,我肯定很難追回。第二,當時我一個人對她們五六個,雖然我表現得很凶,如果她們強勢一點硬搶,估計我也不是對手。

這裡要提醒大家,這些吉普賽女孩通常在景點周邊出現,所以大家在景點周邊儘量跟著其他遊客附近一起走,不要落單。如果孤身一人,看到成群的吉普賽女孩,儘量躲避。另外,最好把貴重物品放在不那麼容易拿到的地方。

第二次安全事故是在從巴黎去圖爾的火車上。當時懷著離開了巴黎、終於安全了的心情,在火車上灰常輕鬆,把行李箱直接放在了大件行李處,過程中也沒怎麼關注。結果等我下車時候,發現行李箱不見了,好在貴重物品都是隨身的。事後去報案,也是然並卵。

後來反思,過程中有幾點大意了:第一,事實上很多法國本地人也不會把行李放在大件行李處、而是放在自己頭頂或腳邊、除非真的很大件,所以遊客最好還是把箱包放在視線範圍內;第二,如果在大件行李處放了東西,每次火車到站時候,一定要去看一眼自己的箱子,不要覺得這樣很傻,很多小偷都是這時候下手;第三,行李箱上的登機牌務必撕掉,否則就是宣揚我是遊客快來偷;第四,貴重物品一定一定隨身攜帶。另外,如果火車上有詭異的人和你搭訕,一定要提高警覺啊,看看行李啊、隨身包啊是否有問題,我這次回想起來,半路確實有個後座的男人問了我一句法語,我直接回答“我不會法語”,說不定就是小偷試探來的,也是蠢啊。

不過好在,這種不安全更多是財產安全問題,只要在遊客區域內通常不涉及人身安全。所以即使是單身妹子,提高警惕,去巴黎還是可行的。倒是成群結隊的小夥伴,反而更要注意,很多案例都是聊得開心時財物被盜。

巴黎街頭的騎士,不知是否能抓小偷?

景點測評

這部分我會把我去過的景點簡單點評一下,並附上用時參考(網上遊記裡,同一個地方有人2小時,有人7小時,我去之前真是茫然無措啊)。至於具體的路線安排,我不會做任何推薦,只是提醒一下除了考慮天氣(晴天逛街陰天博物館)方位遠近、以及最大化利用各種pass之外,記得還要考慮審美疲勞的問題,盡可能穿插安排各種不同類型的景點。如果從方位和最大化利用pass來看,你大可以逛完奧賽逛橘園,逛完橘園進盧浮宮,但是......你真的會在一幅幅油畫面前崩潰的呀少年。

出行前安排景點時可以參考窮遊錦囊的景點地圖和軌道交通圖,非常夠用了。到了巴黎之後可以在機場拿一份巴黎軌道交通圖。

關於各種PASS,大家出行前可以研究一下,我知道比較常用的是Paris Museum Pass和Paris Pass。博物館通票還是很好用的,如果你行程裡面博物館數量比較多,絕對推薦,除了省錢、減少排隊,還方便多次進出啊,還方便路過哪個地方進去隨便看看也不心疼門票錢啊!

儘量先上純文字乾貨

埃菲爾鐵塔

還能說什麼呢,經典中的經典。觀賞它的角度很多,如遊記中所說,在巴黎很多地方不經意間一抬頭,就能看到鐵塔的身影。最經典的觀賞位置是戰神公園和夏約宮,戰神公園適合上午、仰觀細節,夏約宮適合黃昏和晚上、平視落日與夜色裡的鐵塔。

推薦指數:5

用時參考:如果只是拍張照片10分鐘即可,如果想在戰神公園曬曬太陽、或在夏約宮平臺上小坐,大概可以待1-2小時不等

凱旋門

又一經典。凱旋門登頂還是很值得一去的,你會看到奧斯曼的巴黎,像花朵一樣圍繞著你綻放。需要注意的是樓梯陡而窄,如果是老人或者小朋友要特別當心。

推薦指數:5

用時參考:登頂+俯瞰半小時

香榭麗舍大街

其實香榭麗舍大街很長,靠近協和廣場的一段,兩側都是草坪、公園,非常寧靜美麗,我在早晨(8點多的樣子)走過這裡,秋日晨光下那種安逸靜謐讓人心醉。靠近凱旋門的一段,則完全是一條(毫無特色的)商業街,不推薦在這裡花時間,除非你要購物(但又不高級又沒特色又不便宜,圖啥),但是中國人嘛(我也是),往往會陷入一個魔咒,叫做“來都來了”。

推薦指數:協和廣場段4,凱旋門段1

用時參考:兩邊都只需要稍微走一段體驗一下,全走下來沒必要,大概兩側各花1小時足夠了。

協和廣場

有帝政時代的雕塑,有大革命時期已被拆除的斷頭臺的幽靈,有傷痕撫平後突兀聳立的方尖碑。當看到晨光在兩座普通的噴泉噴出的水珠上熠熠生輝時,我還是有一瞬間的感動。協和廣場並不美,但足夠引人深思。來這裡要趁早上,否則會被旅行團佔領。

推薦指數:3

用時參考:半小時

塞納河

遊覽塞納河要趁天氣晴朗的時候,倒映著藍天白雲的塞納河水格外美麗。不必執著於要看某某橋,甚至不必特意安排遊覽哪一段,塞納河蜿蜒綿長,你從某個協和廣場、聖母院、盧浮宮出來都會看到它,任何一段都值得駐足。如果一定要特意安排,推薦聖母院附近有箱式書攤的那段,太有巴黎的味道。

推薦指數:5

用時參考:箱式書攤的那段,大概半小時到1小時

盧森堡公園

記得當初下定決心秋天來巴黎,是被對盧森堡公園的一句話勾引,“一葉落而知巴黎秋”。這是個愜意的地方,曬太陽的本地人,蔥蘢的樹木,美麗的雕像,還有秋天金黃金黃的陽光。如果你的行程有些時間需要打發,這是一個好地方。如果你想要在這裡尋找something to see,那麼你恐怕要失望了。

推薦指數:3

用時參考:半小時到1小時

巴黎聖母院

決不可錯過之地。巴黎聖母院值得你入內參觀(只看教堂排隊很快),也值得你繞行一圈,仔細欣賞它的外立面。去之前建議稍微百度或者穀歌一下巴黎聖母院的介紹,尤其關於外立面上那些雕塑背後的故事。

推薦指數:5

用時參考:1-2小時

皇家禮拜堂

在西岱島上,隱藏在法院旁邊。比起聖母院,這裡人氣沒那麼旺。剛進門時,你覺得平平無奇,可當你上到二樓,那鋪天蓋地的彩繪玻璃一定會讓你當場石化。如果要仔細欣賞,推薦帶一副微型望遠鏡。

推薦指數:5

用時參考:半小時(普通參觀),2小時(仔細看彩繪)

孚日廣場

號稱巴黎最美的廣場。不知為何。這是一個四面被建築物包圍的小廣場,有樹,有噴泉,有孩子玩的沙坑。很多本地人在這裡度週末。很舒適的地方,但若沖著“最美”而來,恐怕會有些失望。

推薦指數:3

用時參考:半小時(簡單感受),半天(像本地人一樣野餐)

蒙馬特高地

有可能是我的玩法不對,也有可能是剛落地比較疲憊,反正呢,我對蒙馬特高地的印象一般般。當然了,聖心教堂還是很美的,仰望見的第一眼也有震撼的感覺。至於俯瞰巴黎、教堂前的藝人等等,感覺就很普通了。整個區域商業化很厲害。

推薦指數:2

用時參考:1小時

老佛爺和巴黎春天

我去這兩個地方的初衷是為了打發掉天黑前的一段時光以便去看鐵塔亮燈。簡單逛了逛感覺和一切大商場沒啥分別,還特別擁擠。老佛爺那個知名的穹頂不過如此,反倒是巴黎春天沿街的櫥窗佈置頗有點時尚之都的風範。

推薦指數:2(沖著不錯的櫥窗給2分)

用時參考:半小時(到此一遊),半天(買買買)

瑪萊區

根據我過往的旅遊經驗,凡是攻略上大推的“文藝街區”,我逛下來都是不大感冒的。但瑪萊區真的是例外。老街老房子,有學校、教堂、商店、餐廳、小型辦公場所,路上走著有遊客、上班族、逛街的本地妹子、上學的孩子和接送的家長、拍婚紗照的新人和後援團,有煙火氣而不嘈雜。店鋪錯落,有連鎖店如優衣庫,也有獨立小店,不像大多數“文藝街區”那樣密密麻麻、摩肩接踵,也就不顯得那麼急吼吼、那麼aggressive、好像恨不得榨幹每一寸地皮來吸金。我超喜歡這裡的二手服裝店,裡面有些衣服真有一種復古的優雅,甚至我還翻出來一件希臘女神風的婚紗!另外此地的小吃店、尤其是Falafel也是心頭好啊!

推薦指數:5

用時參考:我去了兩次,每次逛了2-3小時,如果不算 買衣服試衣服什麼的時間,大致走一圈應該2小時就可以了吧

聖旺跳蚤市場

據說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跳蚤市場的始祖。但是,如果你也是個妹子,尤其是單身出行沒有男人保護的妹子!請三思好嗎!地鐵往這個地方去的路上,你會發現車上的人漸漸變成了阿拉伯人+黑人的組合,而且看上去都有點吊兒郎當(可能是我種族歧視了)。等一下地鐵出來,沖著跳蚤市場走的路上,你會看到無數黑人/阿拉伯人小哥身上掛著七八個單反在叫賣,這真的不是盜竊團夥的銷贓嗎?!而且市場裡我也沒看到啥特別的,無非是衣服、鞋子、工藝品,看上去都挺廉價的,當然,也可能是我在一眾小哥的注視下戰戰兢兢,實在欣賞不來了。

推薦指數:1(真的!如果你是沖著二手貨去的,瑪萊區的小店好多了,至少逛起來安心!)

用時參考:我逛了不到一小時就閃了....不知道裡面有多大

盧浮宮

沒有人會不來盧浮宮吧。建議去之前稍微研究一下路線,哪怕只逛2小時,也有必要稍微研究一下,因為盧浮宮實在是太大了!相信我,如果你毫無準備一頭紮進去,迷路簡直是必然的!研究的途徑包括:百度“盧浮宮參觀路線”(有各種版本),上盧浮宮官網研究地圖和畫作,在APP STORE搜索“盧浮宮”找導覽APP,或者、直接copy一條盧浮宮館藏經典90分鐘路線。此外,去之前可以讀兩本西方藝術的書,比如《蔣勳的盧浮宮》、蔣勳的《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很好讀,幾乎就是圖畫書。

然而,盧浮宮真的是“必去”嗎?真的適合所有人嗎?

在大畫廊裡,看到很多中國的叔叔阿姨坐在走廊中心的沙發上,面對名畫,卻一臉疲憊,有人甚至默默睡去。印象尤其深刻的一個場景是,下午三四點的時候,我在一對五十來歲的夫妻旁邊坐著,他們看上去逛了一天,非常疲憊。這時他們的帶隊導遊走來說:“叔叔阿姨,蒙娜麗莎就在前面房間裡,你們過去看一眼吧。”夫妻兩搖搖頭:“走不動啦。”導遊小夥子帶點懇求地說:“排隊人也不是很多的。”夫妻兩尷尬地笑了,但還是搖了搖頭。

這個場景發生在拉斐爾的聖母像前,讓我感觸很深。我想,旅遊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無非是為了開心,而不是為了吃苦受累。如果真的對西方藝術不感冒,何必勉強自己去接受所謂的薰陶呢?我想這些叔叔阿姨們,如果在陽光燦爛的塞納河上泛舟,是否能夠度過一個更加美好的下午?如果在巴黎的精品店裡購物,是否能夠度過一個更加愉悅的下午?

儘管盧浮宮聲名在外,但平心而論,對於對藝術不感興趣的人來說,它無非是一座讓人精疲力盡、頭昏腦脹的大迷宮。如果你不喜歡,請儘管捨棄它吧。作為遊客,也可以有我judge景點而非景點judge我的自信啊!

推薦指數:5(如果你對藝術品有興趣的話)

用時參考:2小時(只看最經典的),7-8小時(普通藝術細胞、普通體力的我,基本全館走了3/4)

奧賽

說實話,從參觀體驗來看,相比盧浮宮,奧賽這樣的規模顯得更為宜人。奧賽以印象派為主,我感覺可能更貼近當代人的審美一些?況且,這裡的藝術家們,跟巴黎的聯繫也更緊密一些,不像盧浮宮,好些東西都是從別處搶來的。不可錯過的有安格爾的《泉》(一樓),以及二樓梵古、高更展廳。

推薦指數:5

用時參考:2-3小時

橘園

相比奧賽,我覺得橘園反而比較不讓人印象深刻。最精華是睡蓮廳,莫内的一圈睡蓮確實震撼,但架不住人實在很多,全然破壞了畫中意境。其他展品在盧浮宮和奧賽都可以看到類似風格的,時間緊張可以不去。

推薦指數:3

用時參考:1-2小時

集美

集美是我私心很喜歡的一個博物館,主要收藏亞洲文物。此地收藏有大量吳哥窟的文物,其中有一座巨型佛頭雕像,擺放在一樓入口大廳正中間,微笑俯視著遊客。就這一間屋子就可以值回票價啊!其他日本、中國、西藏印度尼泊爾的展品也很值得一看。況且,這裡遊客不多,大多數展廳都安安靜靜的,在各種神佛雕像中間,好像穿越在神話裡。

推薦指數:4(很喜歡,但確實不是巴黎經典風味)

用時參考:2-3小時

羅丹美術館

建議找一個晴朗的日子來這裡,且不急著逛“美術館”,先逛一逛散落著雕塑的花園。這裡還有一個小餐館,喝著茶、吃著霜淇淋或馬卡龍,面對春色滿園,愜意不就是說的這一刻嘛。而美術館的展品,也是含金量頗高的,有羅丹的多件名作,當然也有一些草稿。個人不太懂欣賞羅丹,只是感覺他作品裡面很多人都有一種從石頭裡掙脫出來、剛掙脫到一半的感覺,怎麼形容呢......就有點像汪峰唱的“怒放的生命”那種感覺。

推薦指數:4

用時參考:2-3小時

羅丹美術館後面應該沒機會單獨出鏡,貼兩張喜歡的圖吧:

榮軍院

我去榮軍院的主要目的,是瞻仰拿破崙棺木。看到紅棺的一刻,確實還有點小震撼。但是基本上,就和瞻仰毛主席棺木差不多的體驗吧.....這裡還展出一些古代的武器盔甲,包括以前貴族的紋章之類,之前網上看到有大神在這裡逛了七個小時,而俗人如我,走馬觀花,1個小時就逛完了,興趣一般般。所以,如果你對這些器物不是特別有研究和興趣,應該不會逛特別久的。

推薦指數:3

用時參考:1-2小時

凡爾賽

如果想看歐洲宮殿的“富麗堂皇”,來凡爾賽就夠了;如果想看歐洲園林的“精緻恢弘”,來凡爾賽就夠了。然而,總體來說,無論是富麗堂皇還是精緻恢弘,都比不上中國的呀。

推薦指數:4

用時參考:4-5小時

楓丹白露

說實話,如果去過了凡爾賽,又不是對拿破崙有什麼特別的興趣,這裡完全可以不來。是一個樸素的宮殿和樸素的花園。當然,如果喜歡拿破崙,就不容錯過了。

推薦指數:3(如果對拿破崙沒興趣)

用時參考:3-4小時

先賢祠 & 巴黎歌劇院

這兩個我都只是在外面看了看,沒進去。據說巴黎歌劇院內部還是很值得一看的,然而,我去的時候是10點,它卻閉門謝客,不知為何。感興趣的同學一定要做好功課哈,不要和我一樣吃閉門羹。

巴黎速寫:巴黎的符號與座標

對於這個有太多過去和太多元素的城市來說,那座曾經飽受詬病的鐵塔毫無疑問是它最廣為人知的符號。在去巴黎之前,曾經看過無數鐵塔的照片,那時就在詫異,為什麼一座鋼筋水泥構成的建築,居然會展現出這樣一種剛柔兼濟的美來?也曾經想不明白,為何人們把“浪漫”二字和這座鋼鐵建築聯繫到一起?

當我真正到了巴黎,看到鐵塔之後,嘆服這真是建築的傑作。它和這座城市如此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而那種“浪漫”的感受,並不是特地站在鐵塔之下、仰望鋼結構時產生的,而是當你穿梭在巴黎的大街小巷,無意間一回身、一抬頭,發現鐵塔就在某座教堂或是某片樹蔭之後的會心一笑。

晨曦,旅店附近,15區Charles Michels地鐵站

仰望,戰神公園,綠樹藍天掩映下的鐵塔

法蘭西的炮聲,榮軍院,鐵塔與大炮的合影

塞納河,亞歷山大三世橋與鐵塔的合影

協和廣場,回首望見鐵塔

忘了是哪條路上,瞥見那熟悉的挺拔身影

直入雲端

夏約宮前,鐵塔夜色

除了鐵塔之外,能夠最快描繪出巴黎模樣的,是兩條坐標軸:協和廣場-香榭麗舍-凱旋門,以及橫貫巴黎的塞納河。

協和廣場,是我此行巴黎見到最蒼涼的地方:最早是精緻宏大的“路易十五廣場”;然後成了殺人場“革命廣場”;接著改名“協和廣場”,安置著革命掃蕩後的遺跡、異域埃及送來的方尖碑、以及整個法國的傷疤。在最後成了無數旅遊大巴和遊客團熙熙攘攘之所,有拉著圍擋的施工現場、成群結隊拍照打卡的遊客、大巴雲集的路邊集散處,也有朝陽裡閃著光的噴泉、姿態端凝神色沉靜的雕塑、以及空氣裡彌漫著的歷史。這樣雜糅的協和廣場上,巴黎的今生和若干個前世陳列在一起,混亂得讓人感慨茫然。

廣場邊緣的雕塑

那個著名的方尖碑

站在協和廣場,向香榭麗舍大街另一頭望去,是截然不同的印象。修剪得整齊的樹冠,筆直的大道,遙遙看見凱旋門。一切在一轉身間,變得如此有序。

從協和廣場到凱旋門,中間筆直的一條大道就是著名的香榭麗舍。這條街的兩頭風格迥然不同。協和廣場到大小皇宮附近的這一段,路兩邊是草坪、樹林,其中偶有噴泉、雕像,安逸如同狹長的街心公園。我在某個清晨走到這裡,筆直整齊的樹沐浴著初秋淡金色的陽光,周圍安靜到可以聽見自己踩在落葉上的簌簌聲響,偶爾有晨跑的人經過,完全沒有巴黎中心的喧囂。而靠近凱旋門的這一段,就仿佛上海的淮海路或是南京路,兩邊是各種並不多麼高大上的商店,熙熙攘攘的半是本地人半是遊客,是一條大都市城市中心購物街的標準模樣。無論哪一段都似乎不太“浪漫”,恐怕浪漫的只有徐志摩翻譯街名時的這個神來之筆。

香街旁,初秋晨曦

香街附近的小路

香街旁的噴泉

凱旋門附近的香街

熙熙攘攘的遊人,各種摩的、小三輪和旅遊大巴


就在這樣一片購物街的氛圍中,抬眼就可以望見凱旋門矗立。

其實凱旋門一直在我心裡有一絲浪漫的色彩,不是那種“巴黎”的浪漫,而是英雄主義的浪漫。凱旋門是屬於拿破崙的。它的建造者拿破崙,曾許諾士兵們從凱旋門下榮歸故里,這一有著羅馬凱旋儀式般英雄情懷的許諾從未實現,多年後,從凱旋門下經過的是拿破崙的棺槨。如今它煢煢孑立,在環島中央的一小片地方,周圍是川流不息的汽車。我通過地下通道,走到它下方,仰頭而望,正是這片穹頂,俯視著一代梟雄魂歸故里。

通過狹窄的螺旋樓梯登上凱旋門,向下俯視,你會發現整個巴黎像一朵綻放的花,放射狀地圍繞凱旋門展開層層花瓣。規劃城市時,這裡定是曾經的中心。

巴黎的日常

如果要選出最能代表我眼中巴黎人日常生活的地方,我會選咖啡館、公園和Vintage店。

其實如果說咖啡館,上海也有很多,可是到了巴黎一看,咖啡館分佈之密集、客流之巨大,實在讓人驚訝。走在隨便哪條稍微大些的馬路上,都可以看見無數咖啡館或是餐廳兼營咖啡館。如果是天氣好的日子,咖啡館外的桌椅必然佔據了大半條人行道,而且必然坐得滿滿當當。坐著的人大多一杯咖啡或是一杯酒,也並不像是為了吃什麼、喝什麼,獨自一人看書或是三兩成群聊天,男女老少都有。尤其是老人很多,或者是夫妻,或者是閨蜜,慢悠悠地坐著聊天曬太陽。熱熱鬧鬧的,每一家都像是上海週末市中心商圈的星巴克。咖啡館的服務員大多身手矯健優雅,在排得密密麻麻的桌椅之間,用託盤托著幾杯飲料來回穿梭。

還有一類咖啡館更老派。比如我住的青旅一樓的門面就兼營咖啡館。大多沒有多少座位。一個吧台,一台咖啡機,一個老闆兼老友。來的多數是熟客,早上七八點鐘就來了,大概是在去上班的路上順路來喝杯咖啡。點的大多是Espresso,就站在吧台前,一邊喝,一邊與老闆或其他客人聊聊天。大概停留十分鐘,就走了。這有點中國人早上去豆漿油條店的味道。

青旅同屋有個俄羅斯妹子,超興奮地和我說,這副情景簡直就像是在電影裡一樣。是啊。我不禁想我們過去的生活也有過電影一樣的畫面,卻為了追趕城市越來越快的節奏而慢慢消失。只是在這裡,儘管都市繁華轟轟烈烈,還有人過著幾十年前一樣的生活,怡然自得。他們衣衫普通,面容樸素,並不是電影裡的紳士淑女,只不過是市井常人。不去追求“成功”,是胸無大志嗎?還是其實是對生命本身的一種自信?

與咖啡館類似的是麵包房和熟食店,也是人氣十足,而且煙火氣十足,是巴黎人民的菜市場,二者也常常合二為一。下班時分,常常看見麵包房和熟食店裡排起了長隊,這些店鋪鋪面都不大,所以往往一排就排到了街上。大多數人買的並不是多麼精緻的食物,無非是各種口味的法棍、打包的沙拉意面、火腿熏肉乳酪之類。有時也有中餐日餐打包,比如我在青旅附近的街區看到很多中餐自選菜的小店,按品種稱重計價,大多是改良版的家常菜,還有些炒麵炒粉炸丸子之類的。這些店裡有的也賣甜品,看上去很精緻,不輸高檔甜品店,讓平常人們在平常的一天裡,給自己一點獎勵。順便說一句,很多街邊小店的甜品真的很好吃很划算,比如我曾在一家小店吃到2歐4個的馬卡龍,與某些著名熱門店2歐1個的比起來,反正我是吃不出差異。

公園又是巴黎人聚集的一大熱門去處。尤其是陽光燦爛的週末。歐美的歪果仁去公園無非是這幾樣:野餐、聊天、看書、曬太陽、曬恩愛,還有小孩兒各種瘋玩。這種休閒模式其實在中國也流行起來,至少上海的各大公園,一到週末,那也是人頭攢動。可是巴黎的公園美啊。比如盧森堡公園,有雕塑錯落,有水池噴泉,藝術氣息滿滿;比如杜樂麗花園,背靠盧浮宮,鄰近塞納河,遙望奧賽美術館,逼格一下就上去了;比如孚日廣場,四周各種美麗的歷史建築,還有雨果故居。

而中國的公園,很多是大草坪+花園了事。這也不能責怪中國市政府沒有審美情趣。以我淺見,“公園”文化,本就來自西方。中國之“園”都是私人園林,講究的是曲折、幽靜,是三五好友小酌的feel,是廊下徘徊望月吟詩的feel,更是個人情趣的表達。中國人建園子是當做一篇文章、一首詩來做的,比如何園的片石山房,就是石濤的一篇散文詩自傳。要把中國園林之美融入公園,其實挺難的。單就園林來說,很多西方的“園”放到中國審美下,是要被吐槽死的,各種對稱、各種修建齊整,在中國審美下,顯得稚拙、死板。

但到了如今,大多數時候,個人體驗看來,遊西方的公園體驗遠遠優於中國的園林,是因為西方公園裡到處都是“生活”,而中國園林不可避免地到處都是遊客。巴黎的公園,美的恰到好處,不讓人覺得無趣,但也不讓人覺得有什麼到此一遊打卡的必要,因此所有人都自得其樂地享受著閒暇,這氛圍讓你覺得,不坐下發會兒呆,才是對生命的浪費。

巴黎的Vintage店其實數量並不算多,但令我印象深刻。很多Vintage店賣的衣服其實很有品味,復古范兒、但又不至於復古到不日常,正是我心中的“巴黎優雅”。品種、風格包羅萬象,在有家店鋪裡,甚至我還找到一件婚紗!

淘Vintage的樂趣在於,幾乎每一件都是孤品,因此遇到喜歡又剛好尺碼合適的衣服,會有一種“好有緣分”的欣喜。而且雖然是二手的,但品質都很不錯,許多都是made in France,也不過十幾二十歐。

我去過的每一家Vintage都人滿為患,大家排著隊去試衣、付款,所有貨架前都是埋頭淘貨的姑娘。

有時候我不禁小題大做地想,喜歡“舊”的法國人,和喜歡“新”的大多數中國人,這樣對比起來,真的很微妙,讓人想起這兩個國家的城市、建築、生活方式、發展方式。

巴黎其實是一座很舊很老的城市,或者如開頭所說,一座有著太多過去的城市。站在巴黎的中心,不管你如何定義,是西岱島的巴黎聖母院也好,是凱旋門或者協和廣場也好,是埃菲爾鐵塔也好,這些“過去”都在你眼前。而巴黎的餐館、咖啡館、地鐵,無一不舊。

而我生活的上海,是一座很新很年輕的城市。其實上海也有過去,也有很多屬於“老上海”的部分,也有南京路和外灘的萬國建築,也有舊舊的餐館、社區,但這座城市的眼光是嚮往著未來的。只要你站在陸家嘴金融中心的天橋上放眼一望,這種未來感就會鋪面而來。

上海的基礎設施變化得很快,城市景觀變化得很快,街邊店鋪變化得很快,商店裡一季一季的衣服變化得很快。就像陸家嘴天橋的電子螢幕上的納斯達克指數一樣。

這些都不是壞事。

可能城市也有生命的週期,從快速變化的青少年,到逐步穩定的中年(比如東京,個人意見),再到積澱深厚的老年,這時有些城市走向衰敗(比如香港,個人意見),有些城市死亡成為美麗的標本(比如威尼斯,個人意見),有些城市則機緣巧合、邁入新的生命週期,比如巴黎。

巴黎也經歷過奧斯曼改造。巴黎也有過醜陋的時刻。但它依然頑強地保留住了自己的神韻和優雅,生機盎然地、有特色地活了下去。

希望我們的城市也能保留著優雅、特色、生機,要美麗,也要向前。

本來想更新,結果突然發現換了一台電腦,手邊沒有圖,讓我哭一會

青旅附近的二手店,外面擺著二手書和二手CD

雙偶咖啡館

文藝的花鳥市場

櫥窗

廣告也是蠻拼的

盧森堡公園,雕像與綠樹

孚日廣場

不知名的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