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驢肉之于高唐意味著什麼?沒吃過的人不會懂驢肉的精髓!

說到驢,除了在張果老和阿凡提的胯下,被美化為“黑毛粉唇、神俊寶駒”,剩下的不是虛張聲勢的“黔之驢”被老虎吃掉,就是蒙上眼睛在磨坊裡日復一日圈複一圈地拉磨了。就連形容人的“驢脾氣”,

“尥蹶子”,甚至“禿驢”,都不是什麼好詞。

但驢,其實真的是個好同志。出外可以供人驅使騎行,在家可以拉磨套犁,就算是死了,皮還可以做阿膠,滋補入藥,肉就更不用說,香嫩筋道,比牛肉纖維細,沒有豬肉的肥膩,也沒有羊肉的膻味,所謂“天上龍肉,

地上驢肉”嘛。什麼春蠶到死絲方盡,什麼蠟炬成灰淚始幹,都白搭,驢,才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才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嘛。

驢肉火燒最有名的在河北,一種是保定的,一種是河間的。但兩家的差別實在是大。

首先打眼從外形一看就能分辨出來,保定的是圓火燒,

是面劑抹油後揉搓成團,用擀麵杖壓擀再烙而成,而河間的是長方形的火燒,是面劑抹油後抻長方片,左右向中間折兩次,用面杖擀薄再烙。

再說夾的驢肉,保定的用的是太行驢,河間的為渤海驢,保定的是鹵的熱驢肉,也不會在火燒中夾配菜;而河間的夾的是醬的涼驢肉,

會在裡面夾些青椒香菜等輔料,還會夾一種用肉東加澱粉熬制的燜子佐食,也好吃。

但不管是保定的還是河間的驢火,不管是太行驢還是渤海驢,都講究的是要用肉質細嫩的幼驢肉驢為佳,要是出了大力的拉磨套犁的驢,那可就得磨的後槽牙都倒了,而且驢身上最好吃的最為細嫩的是以驢臉部的肉最好。

肉要好,而湯要老,一鍋老鹵才是驢肉好吃的關鍵。

而火燒呢,講究的是做面劑要用驢油起酥,用植物油或是其他油,一則香味不足,二則起酥不夠,火燒就不夠酥香了。

有一頭好驢,有一鍋老鹵水,醬鹵出一鍋好驢肉,再取一個剛出爐的酥香的火燒,揮利刃,橫刀將火燒從中間剖開,到底卻不破底,夾上剁好的驢肉,澆少許老湯在內,一個香噴噴的驢肉火燒便大功告成,趁熱,大口咬下,火燒酥脆而驢肉鮮嫩醇香,

回味無窮,這,才是一個好的驢肉火燒。

在濟南,賣保定和河間驢火的各有不少,老虎兩種都吃過,相比較而言,還是喜歡保定的驢火多一些。老虎家附近,有一家山東高唐人開的驢肉店,也做驢肉火燒,和保定的驢火很相似,貪圖離家近,就經常去,山東好吃的驢肉也不少,東營廣饒的和聊城高唐的,最為有名,還有一件有趣的事,因驢的相貌醜陋,像封建迷信中的牛頭馬面,所以高唐俗稱驢為鬼,所以稱驢肉為“鬼子肉”,不知驢們聽到有此稱呼,會不會大呼冤枉據理力爭。

老虎家附近的這家高唐驢肉店,驢肉鹵的很不錯,買來下酒很是過癮,要是事急時間緊,就在他的小店裡,要個火燒夾些驢肉,老虎愛吃腸子,再要些驢板腸夾上,最是過癮,再配一碗高唐老豆腐,澆上厚厚的辣椒油,吃的很是痛快來哉!

吃上這麼一個“驢火”,胃舒服了,自己剛才的“驢火”也就消了。就像郭德綱說的那樣,“懲惡揚善,藿香正氣。”於是決定再打包兩個,回家再聽一遍郭德綱的相聲,再吃兩個驢火!

所以高唐俗稱驢為鬼,所以稱驢肉為“鬼子肉”,不知驢們聽到有此稱呼,會不會大呼冤枉據理力爭。

老虎家附近的這家高唐驢肉店,驢肉鹵的很不錯,買來下酒很是過癮,要是事急時間緊,就在他的小店裡,要個火燒夾些驢肉,老虎愛吃腸子,再要些驢板腸夾上,最是過癮,再配一碗高唐老豆腐,澆上厚厚的辣椒油,吃的很是痛快來哉!

吃上這麼一個“驢火”,胃舒服了,自己剛才的“驢火”也就消了。就像郭德綱說的那樣,“懲惡揚善,藿香正氣。”於是決定再打包兩個,回家再聽一遍郭德綱的相聲,再吃兩個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