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人寫了本書,國人棄之不看,一小國得此書後,卻走上富強之路

清朝晚期,雖然國勢衰落,但仍湧現出不少傑出人才,文臣武將不乏有高瞻遠矚之人,現在比較著名的,文有李鴻章、鄭觀應、張之洞等;武有曾國藩、左宗棠、劉錦棠等。其實,在晚清有一個被忽視的牛人,

其視野超前,撰寫了富國強兵的著作闡述自己的思想,本可讓晚清提前近代化。但是卻因得不到支持與認同,導致這筆財富被一小國拿走利用,十分可惜。

此人便是魏源。在第一次鴉☆禁☆片戰爭時,清王朝雖然輸得很慘,但大部分國人卻認為大清的失敗純屬意外,

大清作為地大物博的大國,完全有能力抵禦下一次外辱。而魏源等人卻不這麼認為,魏源在鴉☆禁☆片戰爭中發現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西方近代文明已成主流,中國向西方學習已是大勢所趨。為了喚醒國人,實現國家富強,魏源、林則徐等人便撰寫了《海國圖志》一書。

《海國圖志》作為中國近代一部劃時代的著作,其深遠意義就不必贅述了。難能可貴的是,《海國圖志》在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西方先進器物技術的同時,還提出了興辦實業、革新圖強等具有啟蒙特徵的思想,魏源在書中讚歎了西方近代制度的優越性。在傳統思想仍佔優勢的局面下,作為封建士大夫階層的魏源,能提出如此具有遠見卓識的思想,

實在難能可貴。

可惜,由於時代局限性,《海國圖志》並沒有得到清王朝的重視與認可。該書出版後,各級官員的批判謾駡紛至遝來,朝廷中的頑固派勢力大罵此書“敗壞祖宗之法”,提出要將此書列為禁書。社會中的讀書人也普遍不認同書中的觀點。

朝廷頑固勢力的打壓,廣大文人的不理解,導致《海國圖志》在中國只印了1000本左右,而且很多都被丟棄。

在清王朝將此書棄之不顧的同時,一個小國卻將此書視若珍寶,此國便是日本。1854年,日本因列強“黑船事件”陷入危機之中,日本人急於尋求拯救國家的辦法,

當3本《海國圖志》出現在日本時,日本如同盼來了救星。日本在得到《海國圖志》後,一面高價從中國收購其他軼本,一面快馬加鞭的翻譯出版,以至於該書兩年內價格翻了4倍,成為日本軍界、政界、商界的必備教科書。

後來日本通過普及《海國圖志》,學習了先進的知識與經驗,開闊了視野與目光,日本高層通過書中的指導思想進行明治維新,最終實現了國家的崛起,走上了亞洲列強的道路。而同時期的清朝呢?還在渾渾噩噩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浪費了20年的寶貴時間,直到第二次鴉☆禁☆片戰爭的慘敗,才如夢初醒:原來我已經落後了這麼多!

學習了先進的知識與經驗,開闊了視野與目光,日本高層通過書中的指導思想進行明治維新,最終實現了國家的崛起,走上了亞洲列強的道路。而同時期的清朝呢?還在渾渾噩噩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浪費了20年的寶貴時間,直到第二次鴉☆禁☆片戰爭的慘敗,才如夢初醒:原來我已經落後了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