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種糧戶注意:2018年小麥、水稻最低收購價公佈,是漲還是跌?

2017年只剩下兩個月,關於2018農業相關的補貼、農產品價格等變動政策資訊也基本已經出臺。其中,關於主糧方面的最低收購價變化較大,那麼2018年小麥、水稻等農產品最低收購價將會如何調整?

1、小麥最低收購價再度調整

根據2017年10月25日公佈的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來看:2018年全國小麥的最低收購價調整至1.15元/斤,較今年的小麥最低收購價相比下調了0.03元/斤

2、取消部分水稻的最低收購價

從2018年開始,大家在挑選水稻的種植品種時要多加注意。

變化一:早秈稻的最低收購價被取消,完全由市場本身定價;

變化二:粳稻最低收購價調整為1.4元/斤,每斤下調0.1元;

變化三:中晚秈稻最低收購價調整為1.3元/斤,每斤下調0.06元;

另外,2019年將會繼續對水稻品種價格做進一步調整,大家要持續關注相關動態

3、我國農產品最低收購價近幾年的調整歷程

2014年:全國棉花、大豆的最低收購價開始進行首次調整,首次取消了大豆的收購政策

2015年:全國玉米收儲制度進行調整,棉花收購政策取消

2016年:全面取消玉米收購政策;對大豆、玉米、棉花、大豆採取以市場為主體定價,給予種植補貼的模式

2018年國家再次下調水稻和小麥的最低收購價,不知道2019年會不會也取消其最低收購價?

多位業內專家表示,

本次小麥最低收購價格調整,更多地是在釋放一種價格市場化的信號。曹慧告訴經濟觀察報,下調對農民和市場主體來講,代表國家會繼續支持這個產業,但是會進行改革的趨向。

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王秀東則認為,這次調整傳遞了兩個信號,一是小麥最低收購價格政策保持不變,二是收購價格是根據市場情況進行調整,目的是保證糧食市場穩定,

保護種糧農戶的利益。

事實上,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格的調整,應該放在整個農產品價格機制調整的背景中看待。農產品最低收購價下調的背景是,從2014年開始,國家開始調整重要農產品的價格形成和收儲制度。2014年棉花、大豆最低收購價開始調整,2015年玉米最低收儲制度調整,2016年開始取消,改為市場收購和補貼共存的模式。

“其實玉米、水稻、小麥之間是有比價關係的,

玉米價格下調之後,如果水稻和小麥不調,會直接影響到作物之間的比價,從而影響種糧農民的利益。中國的水稻庫存也很大,且比玉米更不耐儲存,所以稻穀的價格必須要首先調整。”曹慧告訴記者,小麥也是一樣的,小麥、水稻、玉米不管在生產,還是消費都有一定的替代關係。後兩者的價格調整後,小麥也必然會調。

三大主糧收購價格下調,更多地被認為是在釋放一個信號,一方面避免生產的進一步擴張,另一方面穩中略調的做法可以防止市場出現滑坡。有關方面透露,稻穀、小麥後續是否像玉米一樣進行價格機制改變,要依據後續市場的反應和變化。

從玉米到小麥,再到水稻,國家對於主糧作物從保護支持到完全將其交由市場,這每一步走的讓咱們的很多農民覺得捉摸不定,大家不禁要問:農民以後還怎麼種地?

這幾年,美歐等發達國家和我國現階段的農業支援發展路徑剛好相反。我國現階段的農業是通過逐漸放開政府的保護手,讓農產品自主走進市場,政府給予價格支持;而美歐韓等國家則是由以前完全由市場決定農產品價格到現在給予補貼支持;相向而行的路徑背後都有著同樣的目的:就是幫助國家農業得到更好的,政策的變動和這個國家現階段農業的整體發展水準有著直接的關聯。

一方面避免生產的進一步擴張,另一方面穩中略調的做法可以防止市場出現滑坡。有關方面透露,稻穀、小麥後續是否像玉米一樣進行價格機制改變,要依據後續市場的反應和變化。

從玉米到小麥,再到水稻,國家對於主糧作物從保護支持到完全將其交由市場,這每一步走的讓咱們的很多農民覺得捉摸不定,大家不禁要問:農民以後還怎麼種地?

這幾年,美歐等發達國家和我國現階段的農業支援發展路徑剛好相反。我國現階段的農業是通過逐漸放開政府的保護手,讓農產品自主走進市場,政府給予價格支持;而美歐韓等國家則是由以前完全由市場決定農產品價格到現在給予補貼支持;相向而行的路徑背後都有著同樣的目的:就是幫助國家農業得到更好的,政策的變動和這個國家現階段農業的整體發展水準有著直接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