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伯朗特再提增發 尹榮造誓要做屢敗屢戰的曾國藩?!

原標題:伯朗特再提增發,湖南人尹榮造誓要做屢敗屢戰的曾國藩?!

業績劇增,伯朗特交靚麗答卷

公開信息顯示,伯朗特(430394)採取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經營模式,產品主要有:注塑機械手、壓鑄機械手、衝壓機械手、工業機器人。

公司終端客戶主要來源於製造業,涉及領域廣泛,如:電子、汽車、家電、化妝品、日用、3C、陶瓷、制鞋、包裝、食品等行業。從3月3日公佈的該公司2016年度報告業績來看,2016年該公司業績劇增。

報告顯示,截止2016年12月31日,該公司2016年營收達到2.0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8.36%;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更是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20.70%,達到2980.91萬元;基本每股收益為0.86元,

較上年同期增長也高達120.51%。其他資料也同樣亮麗,譬如資產方面,截止2016年12月31日,伯朗特資產總計為2.34億元,較上年期末增長91.46%;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上年同期783.80萬元,本期激增至5243.23萬元。

對於這樣一份靚麗的報表,伯朗特給出的解釋是,主要原因有:1、伯朗特品牌知名度提高以及應用商的銷售額增加;2、新產品銷售增加;3、本期通過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新增華成工控9-12月的銷售額。

挾業績再提定增

面對這樣一份靚麗的報表,坊間便開始傳言,一貫不甘寂寞的尹榮造肯定會挾業績再有所動作的。果不其然,在年度報告公佈11天后即3月14日,伯朗特再拋公告。這份題為《伯朗特:2016年股票發行方案(一)修訂》的公告,保留了2016年11月15日發佈的題為《伯朗特:2016年股票發行方案(一)》的核心內容:預定向發行13,

700,000股股票,預備募集13,700萬元。公告進一步指出,本次募集到的資金主要用於:1、補充流動性;2、用於研發及試產投入;3、租賃新廠房租金及裝修;4、購買生產設備擴充產能。具體的資金安排見下表:

其中,東莞市榮造智造一號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擬以1.05億元的現金認購1050萬股,

尹榮造擬以3200萬元現金認購320萬股。值得注意的是,榮造投資是伯朗特實際控制人尹榮造自己設立的投資公司。

屢敗屢戰的伯朗特

事實上尹榮造的這套運作思路,早於2015年年底就已成型。在該年年底伯朗特發佈了一份重大資產重組預案。這個重組預案有兩項內容,第一項是發行股份收購資產,第二項是向榮造投資發行不超過3.5億股,

募集資金不超過105億元。資金用途:1、擴充公司流動資金;2、佈局全球銷售管道;3、研發投入及擴大產能。當時,尹榮造的計畫時,打算通過榮造投資發行35檔基金,每檔基金200人,共由7000名投資人每人認購150萬元,以此湊夠105億元。

事實上,早於這105億大計前,伯朗特就在搞增發募資2.1億元的計畫。2015年4月伯朗特公佈該募資計畫,8月的時候獲得了證監會的許可。8月24日,伯朗特還發佈了股票發行認購公告,要求投資方在9月要完成匯款程式。但相關政策規定,掛牌公司前一次股票發行新增股份沒有登記完成前,不得啟動下一次股票發行的董事會決策程式。這就意味著,伯朗特想要進行105億元的募資計畫,就必須得停止這筆即將完成的2.1億元募資。也就是說,尹榮造的大嘴巴和他那105億的大計畫,讓他的增資計畫接連受挫。但尹榮造到底是湖南人,深受曾國藩的影響。雖然連連受挫,但絕不言棄,雖然屢敗但仍屢戰。只是這次學了個乖,尹榮造不再搞105億這樣的夶計畫,而是定了個更容易達成的小目標:先募集它1.37個億先。

募集資金意欲何為

在前面我們提到,在他這次定增預案中,就本次募集到的資金用途,他給出了幾個流向:1、補充流動性;2、用於研發及試產投入;3、租賃新廠房租金及裝修;4、購買生產設備擴充產能。但事實真是這樣的嘛?他再搞定增,募集資金的真實意圖是啥?

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或還得從伯朗特的那份年度報告裡找。正如伯朗特自己所解釋的,2016年度其年報之所以如此靚麗,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並購,從而新增了華成工控去年9-12月的銷售額。

故事還得回溯到2015年,話說伯朗特早就瞄上了華成工控,到該年7月,它便主動拋出了橄欖枝:它預備以每股20元的價格,向華成工控的全體股東發行600萬份股份,收購華成工控100%的股權,此次交易價格為1.2億元。交易成功後,華成工控將變身成為伯朗特的全資子公司。但可惜的是,當時伯朗特的股價不給力,一直在8元附近徘徊。於是,華成工控的股東們以“市場環境不穩定”為由,將它的這一收購建議給拒絕了。不得已,伯朗特只好發公告,終止了此次股份交易。

但尹榮造到底是曾國藩的同鄉,敗了也沒啥,大不了再戰過。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裡,伯朗特又像灰太狼一樣——它回來了。只是這次它改口了,說“你們不要股份是吧,那我就給現金吧。”就這樣,伯朗特給了華成工控3600萬的現金,收購了它51%的股份。

在收購協議中,伯朗特還與華成工控搞了個時下頗為流行的玩法:對賭。根據對賭協定,華成工控2016年、2017年度經審計的淨利潤,分別不得低於1040萬元和1352萬元,如果該項指標達不到雙方約定的目標,華成工控就要以支付現金的方式,向伯朗特進行相應的補償。

華成工控到底沒有讓伯朗特失望,2016年9-12月合併進伯朗特報表的營收,就高達2245萬元;淨利潤也有652萬元之多,占到伯朗特全年利潤增幅的40%,為伯朗特實現年淨利潤大增121%,進而可向市場交出一份靚麗的報表,立下了絕對的汗馬功勞。

事實上,近兩年來伯朗特在並購方面可謂動作頻頻。據新三板智庫瞭解,除成功控股華成工控外,2015年至今伯朗特還成功參控股其他3家機器人公司:

2015年,伯朗特以300萬元,收購了東莞市暢利萊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60%的股權;

2016年,伯朗特又以50萬元的代價,收購了寧波力匠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5%的股權;

其後又以1元的價格、外加承擔50萬元的出資義務的代價,成功收購廣東造裕智慧裝備機器人有限公司5%的出資份額。

綜合以上資訊,我們似不難窺出尹榮造再提融資的真實戰略意圖了,那就是先募集一些資金,好以現金形式持續並購,朝著他制的“2026年參控百家智慧製造企業”的戰略目標踏步進行。而從其兩年四起並購的節奏來看,只要他能夠融到足夠的資,沒準兒他的這個2026年參控100家公司的夢想還真能實現。

當然,無數例證也告訴我們,於一家企業而言,吃進容易消化難。也正是因此,無論是于尹榮造本人,還是于伯朗特這家新三板掛牌企業而言,未來如何將這些收編的企業予以有效整合,無疑將是一個重大的現實課題。

要求投資方在9月要完成匯款程式。但相關政策規定,掛牌公司前一次股票發行新增股份沒有登記完成前,不得啟動下一次股票發行的董事會決策程式。這就意味著,伯朗特想要進行105億元的募資計畫,就必須得停止這筆即將完成的2.1億元募資。也就是說,尹榮造的大嘴巴和他那105億的大計畫,讓他的增資計畫接連受挫。但尹榮造到底是湖南人,深受曾國藩的影響。雖然連連受挫,但絕不言棄,雖然屢敗但仍屢戰。只是這次學了個乖,尹榮造不再搞105億這樣的夶計畫,而是定了個更容易達成的小目標:先募集它1.37個億先。

募集資金意欲何為

在前面我們提到,在他這次定增預案中,就本次募集到的資金用途,他給出了幾個流向:1、補充流動性;2、用於研發及試產投入;3、租賃新廠房租金及裝修;4、購買生產設備擴充產能。但事實真是這樣的嘛?他再搞定增,募集資金的真實意圖是啥?

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或還得從伯朗特的那份年度報告裡找。正如伯朗特自己所解釋的,2016年度其年報之所以如此靚麗,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並購,從而新增了華成工控去年9-12月的銷售額。

故事還得回溯到2015年,話說伯朗特早就瞄上了華成工控,到該年7月,它便主動拋出了橄欖枝:它預備以每股20元的價格,向華成工控的全體股東發行600萬份股份,收購華成工控100%的股權,此次交易價格為1.2億元。交易成功後,華成工控將變身成為伯朗特的全資子公司。但可惜的是,當時伯朗特的股價不給力,一直在8元附近徘徊。於是,華成工控的股東們以“市場環境不穩定”為由,將它的這一收購建議給拒絕了。不得已,伯朗特只好發公告,終止了此次股份交易。

但尹榮造到底是曾國藩的同鄉,敗了也沒啥,大不了再戰過。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裡,伯朗特又像灰太狼一樣——它回來了。只是這次它改口了,說“你們不要股份是吧,那我就給現金吧。”就這樣,伯朗特給了華成工控3600萬的現金,收購了它51%的股份。

在收購協議中,伯朗特還與華成工控搞了個時下頗為流行的玩法:對賭。根據對賭協定,華成工控2016年、2017年度經審計的淨利潤,分別不得低於1040萬元和1352萬元,如果該項指標達不到雙方約定的目標,華成工控就要以支付現金的方式,向伯朗特進行相應的補償。

華成工控到底沒有讓伯朗特失望,2016年9-12月合併進伯朗特報表的營收,就高達2245萬元;淨利潤也有652萬元之多,占到伯朗特全年利潤增幅的40%,為伯朗特實現年淨利潤大增121%,進而可向市場交出一份靚麗的報表,立下了絕對的汗馬功勞。

事實上,近兩年來伯朗特在並購方面可謂動作頻頻。據新三板智庫瞭解,除成功控股華成工控外,2015年至今伯朗特還成功參控股其他3家機器人公司:

2015年,伯朗特以300萬元,收購了東莞市暢利萊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60%的股權;

2016年,伯朗特又以50萬元的代價,收購了寧波力匠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5%的股權;

其後又以1元的價格、外加承擔50萬元的出資義務的代價,成功收購廣東造裕智慧裝備機器人有限公司5%的出資份額。

綜合以上資訊,我們似不難窺出尹榮造再提融資的真實戰略意圖了,那就是先募集一些資金,好以現金形式持續並購,朝著他制的“2026年參控百家智慧製造企業”的戰略目標踏步進行。而從其兩年四起並購的節奏來看,只要他能夠融到足夠的資,沒準兒他的這個2026年參控100家公司的夢想還真能實現。

當然,無數例證也告訴我們,於一家企業而言,吃進容易消化難。也正是因此,無論是于尹榮造本人,還是于伯朗特這家新三板掛牌企業而言,未來如何將這些收編的企業予以有效整合,無疑將是一個重大的現實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