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嶴嶺古道,十八步難尋,五十嶺依舊

作者 坦克

小嶴嶺古道,亦稱五十嶺古道,系民間古通道,古道發于蒼南縣大漁鎮漁嶴村,過龍潭瀑布,止于金鄉鎮十八步村。古道全長2500米許,累計爬升270米許,塊石為基,是當年金鄉等地村民去往漁嶴村的梅峰古道的一段。

古道沿五十嶺迂回五折而上,沿途溪水潺潺,瀑布成群,石橋縱橫,鳥語花香,人文遺跡頗豐,風光旖旎,一個半小時可至,當去!

漁嶴,原名小嶴,舊時也寫作小嶨、小濩,漁嶴村三面環山,一面臨海,是鑲嵌在蒼南環海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在離村不遠的觀景臺上有高聳的文輝塔矗立,

臨顛可觀廣袤的東海,聯排的紫菜田,一望無垠。

在漁嶴村中公路橋西側(左手邊)沿溪北行入村

行不久,遠方山峽便是小嶴嶺,當地人稱“五十”嶺,瀑水飛奔

約行半裡許,至村中已被水泥硬化的古道,右行去往涼亭方向

依涼亭後建有東林庵,始建于北宋元豐八年(1085),清順治十八年遷界時被焚,清光緒十一年(1885)重建,解放初又毀於白蟻,1979年秋再度重建,現名東龍道觀。

過古庵,右邊下古道,左邊亦可直線而上,是民國期間陳家堡人陳吉虎老婆傾一生積蓄修建的新路。

右行道沿溪而行,

行百米徐,上嶺。古道迂回盤旋五折,故當地人又稱五折嶺。而此嶺“蒲門”人稱之為東溪嶺,江南垟的人稱之為“烏賊嶺”,當地人叫“五十嶺”,說是蠻話“五十”與“烏賊”諧音,叫偏了。

行走在五折嶺上,你可駐足遠眺飛瀉而下的百米瀑布和瀑布上方的神秘龍井,水聲如雷。當年天旱祈雨顯靈!

水豐圖

回眸來時路,漁嶴矗立山窪平原中,

上行半裡許,至岔口,右邊上古道。

至龍口的古道之上,峻石奇岩連綿,古道依崖上行。

不久便至瀑布之上,回眸五折嶺,更顯陡峻。

臨顛過小橋直行,居然回首見東海,其中意境,妙不可言。

沿溪行一路流水歡奔,碧潭雙龍吐水,墜潭有生。

複行百余米,至水庫,乃本世紀初修建的攔水壩,是小嶴村生活用水取水處。

水豐圖

壩內溪水碧綠,波光瀲灩,

沿溪直行,過小橋,遠山突兀

複行一裡許,有石板橋橫亙溪澗,便是雲露橋,乃清嘉慶二十年(1815)仲秋金鎮(金鄉)信士柴惠連建。雲露橋由三塊石板構成,東西走向,石橋兩側均有題刻。南邊為:嘉慶二十年雲露橋金鎮信士柴惠連助錢七兩仲秋月吉旦。北邊有"廿三都"等字,但多數模糊難辯。

複行,溪澗流水潺潺,碧水成潭,繞行其間,心曠神怡也!

過橋一裡許,遠方山坳,有新居高聳,便是十八步村。

道有岔口,左行入村,右行去往梅嶺頭。

右邊宛轉便見道旁有一廊亭,乃古道休憩之地。

複行半裡許,至公路,去往梅嶺頭的古道,大部被公路覆蓋。

出口右行不久,便見有“梅峰古道”四個大字題刻其上,若行只能沿公路行,遺憾也!

十八步村去往梅嶺頭的茶山崗緊倚絕壁,險峻異常,舊時造路,曾在十八步(舊時1步等於5尺)長的峭壁上打下十八根石樁,才築成此段道路,故名十八步。2002年修建公路,這十八根石樁被發現,地名之謎也被解開。

在十八步村口遠眺高山虎踞雄偉,氣勢磅礴。

漁嶴古村中古樹,古堡

部分圖文來自陳明湧老師 感謝作者

江南垟的人稱之為“烏賊嶺”,當地人叫“五十嶺”,說是蠻話“五十”與“烏賊”諧音,叫偏了。

行走在五折嶺上,你可駐足遠眺飛瀉而下的百米瀑布和瀑布上方的神秘龍井,水聲如雷。當年天旱祈雨顯靈!

水豐圖

回眸來時路,漁嶴矗立山窪平原中,

上行半裡許,至岔口,右邊上古道。

至龍口的古道之上,峻石奇岩連綿,古道依崖上行。

不久便至瀑布之上,回眸五折嶺,更顯陡峻。

臨顛過小橋直行,居然回首見東海,其中意境,妙不可言。

沿溪行一路流水歡奔,碧潭雙龍吐水,墜潭有生。

複行百余米,至水庫,乃本世紀初修建的攔水壩,是小嶴村生活用水取水處。

水豐圖

壩內溪水碧綠,波光瀲灩,

沿溪直行,過小橋,遠山突兀

複行一裡許,有石板橋橫亙溪澗,便是雲露橋,乃清嘉慶二十年(1815)仲秋金鎮(金鄉)信士柴惠連建。雲露橋由三塊石板構成,東西走向,石橋兩側均有題刻。南邊為:嘉慶二十年雲露橋金鎮信士柴惠連助錢七兩仲秋月吉旦。北邊有"廿三都"等字,但多數模糊難辯。

複行,溪澗流水潺潺,碧水成潭,繞行其間,心曠神怡也!

過橋一裡許,遠方山坳,有新居高聳,便是十八步村。

道有岔口,左行入村,右行去往梅嶺頭。

右邊宛轉便見道旁有一廊亭,乃古道休憩之地。

複行半裡許,至公路,去往梅嶺頭的古道,大部被公路覆蓋。

出口右行不久,便見有“梅峰古道”四個大字題刻其上,若行只能沿公路行,遺憾也!

十八步村去往梅嶺頭的茶山崗緊倚絕壁,險峻異常,舊時造路,曾在十八步(舊時1步等於5尺)長的峭壁上打下十八根石樁,才築成此段道路,故名十八步。2002年修建公路,這十八根石樁被發現,地名之謎也被解開。

在十八步村口遠眺高山虎踞雄偉,氣勢磅礴。

漁嶴古村中古樹,古堡

部分圖文來自陳明湧老師 感謝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