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女人處理問題的智慧,決定著婚姻的幸福

婚姻裡,最善良的人,為何怨言最多?

曾觀摩過一位國外老師做個案。

一位妻子哭訴自己的先生多年來對家庭疏於照顧,讓自己生活非常辛苦,她問老師:他為什麼可以一直那樣對我,良心何在呢?

老師好奇地看著她:他那樣對你已經很久了,你卻依然那麼好,為何你有這麼多良心呢?

妻子說:我對他好,只是希望他能醒悟,即使他不明白,他的父母、親人、同事、朋友應該明白,我都找過他們,他們也知道我對他好,按理說應該幫幫我啊!可是大家都不幫我,

難道他們也看不清是非黑白嗎?

在妻子的觀念裡,只有一個想法:只要我沒有錯,總會有人來為我討回公道。她把自己的婚姻衝突,鬧得人人皆知,卻把自己變成了一個祥林嫂式令人生厭的女人。

這印證了一句話:婚姻裡,看起來最不講道理的,往往是那些最善良的人。他們不會保護自己,一遇到問題就只得求助他人,卻因此不斷放大了問題。

這會讓我想到,

小時候,在外受了欺負,總想著找父母,因為他們會替自己撐腰;上學時,遇到問題,總希望找老師,因為他們能公正處理委屈。只是,當這位妻子已經是一個成人,在婚姻裡因小事感到無助時,還有誰能夠保護她呢?

如果你期望道理能保護自己,你就會受盡委屈

像前面的這位妻子一樣,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不公平,有時候明知道自己很有道理,可是卻沒有一個人能幫到自己。

我第一次覺得道理無用,是在上六年級。班裡分了兩個大組,輪流負責大掃除,老師要求我們組大掃除都是獨自完成,到另一個組大掃除時,老師卻讓我們組去幫忙。

第一次感覺到不公平,就去跟老師講道理,老師說:多大的事兒啊,都是同班同學,

幫忙一下為什麼不可以呢?

老師有她的道理,我們也有自己的道理,只是老師的權威讓我們的道理沒有任何優勢。於是,大家都聽老師安排去幫忙了,除了我們三個小組長沒有動。

那是第一次跟老師對著幹,我是被另外兩個小組長拉上的,當時我內心是橫豎都不堅定,心裡七上八下的。

結果自然被懲罰了,那個50多歲的班主任,沒有罵,沒用體罰,沒有請家長,只是和藹地給了我們一個臺階下:不服從安排,

掃地三天。

這件事情讓我明白,在任何關係裡遇到不公平時,你可以拼命講自己的道理,但永遠也不要指望別人支持你的道理,或許寄期待于道理能優先保護你,唯有看見規則的不合理,然後做出自己的選擇,並承擔選擇帶來的後果。

例子中的這位妻子,在和先生相處中,她有自己的道理,先生也有他的道理。但她只想等到有人替自己做主,用他人的手幫忙懲罰先生,在沒人幫忙時,她就會陷入抱怨的無助模式。這樣僵化被動的模式,顯然讓她無法面對關係中的諸多挑戰。

在她的投射裡,她不是妻子,而是一個弱小的孩子,所以需要一個公正的角色來保護自己。只是,她很快就會發現,在許多關係裡,能替自己說話的人只有自己。當她放棄自己的聲音和堅持,在關係裡就會受盡委屈。

你想要別人的建議,就永遠無法活出自己

後來,這位妻子頓了頓說:他的同事和朋友不幫忙,我都覺得無所謂。我最恨的就是他的父母,一開始我就跟他的父母講了他的問題,他父母讓我不要離婚,說會幫我說服他改變,可是這又過了多少年,他們卻有臉跟我說“兒子大了,管不了”。是他們讓我不離婚的,現在他們又不負責了,我該怎麼辦呢?

妻子有她的苦,因為聽從了丈夫父母的建議,所以才沒有離婚,自然覺得父母應該替自己負責。可是現實生活的真相卻是:無論你聽從了誰的主意,最終對自己人生負責的人只有自己。

這讓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段經歷。

我初中畢業時,成績不好不壞,本可以上高中,但是父母聽從親戚的建議,硬是費了九年二虎之力,調配檔案讓我上了師範,她們覺得教師是一個好職業,有一個好工作,就可以嫁個好老公,然後有個安穩的人生。

那時的我,隨著他們,覺得反正自己不這麼想,這一切就跟我無所謂,哪會思考未來有什麼樣的變化。

直到上了師範,到了一個無比寬鬆的環境,看著大家無心學習,自習課看電視,公開談戀愛,心裡很不是滋味,覺得這是壞學生才幹的事情,感歎自己掉進了一個糟糕的大染缸,逃也逃不掉。

那時候,我心裡最怨的人就是父母和那些給建議的親戚,認為我的一輩子都該由他們來負責。於是,我天天躲進圖書室,不想變得跟大家一樣。

那時候,我的班主任是個單身的厲害女人,總喜歡找各種理由誇我,處於叛逆期的我,覺得反正也不如意,一切都無所謂,覺得沒人在意我最好。

為了讓老師對我失去信心,我考試時還專門寫作文詆毀老師,可是她不僅沒有怪我,還給了我一個蠻高的分數,並把那個學年的獎學金名額給了我。

老師給我的的脆弱一個出口,似乎在告訴我,你的情緒是可以被理解的。我心裡厚厚的那堵牆嘩地碎了一地。

我做了錯事,老師都不需要我負責,我的親人都是為我著想,為何我要苦苦地埋怨他們不對我的人生負責呢?或許,我是時候對自己負責了,畢竟是因為我的無所謂,才讓自己走上這樣一條路。

那一刻,我才知道對自己負責是另一個樣子,無論怎樣做出的決定,只要決定是關於我的,最終都需要由我自己來負責。

那次經歷給我教訓是,聽取別人的建議最容易,不需要經歷任何內心矛盾的煎熬,但一定會經歷另一種煎熬,就是一直活在一種不如意的人生裡。

或許例子中的那位妻子,當她聽從了父母的建議,活得痛苦又憋屈時,就像當時氣得橫衝直撞的我,她也終有一天會明白:所有把人生的不如意歸罪於他人的人,都是在某一個重要的時刻,對自己的人生選擇投了棄權票。

當僵化的規則無法再保護你時,打破規則就是活出自我的開始

在我們每個人心裡,進入任何一段關係,都有一個期待的標準:父母應該是怎麼的?朋友應該是怎麼的?伴侶應該是怎樣的?

這些標準會成為你內在的一個規則,它們就像一個網,當你用這個網去捕魚,一開始或許會有些收穫,但最後也只能空手而歸。

因為,從沒有人能完美地符合自己想像的樣子。大多數時候這張網沒有錯,但你把它視為唯一留住關係的途徑,你就會因為留不住而痛苦。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聽到人們的各種抱怨,人性、道德、制度,似乎什麼都不好,那麼這些抱怨的人,最痛恨什麼呢?他們恨那些可以從這些網裡遊出去的魚,又不屑於變得跟他們一樣,只能自己留在網裡。

也就是說,在婚姻裡無助的人,最期待是一張無形的網往能約束別人保護自己,可最終卻不僅沒有保護自己,反被這張網約束。他們希望別人能給到自己建議,希望有人能替自己的人生做主,可正是這些建議讓他們一直活在痛苦之中。

在這個滿是關係的世界裡,其實沒有別人,所有你看到的現實,都是你精神現實的呈現,你用規則織的網,最容易網住的人不是你想要改變的人,而是你自己。當你被自己網住時,擺脫痛苦也唯有從自己開始。

所以,當你被父母傷害時,你選擇改變父母,還是成長自己?當你在關係中感到不舒服時,你選擇埋怨別人,還是覺察自己?當你在婚姻裡委屈無助時,選擇跟另一半講道理,還是修復自己的邊界?

你無法決定別人怎麼對你,但你的選擇會決定著你是在失效的規則中一直痛苦,還是可以從僵化的規則中長大,活出自己。

每個人從生理年齡上來說,都有小孩和成人的分水嶺。

20歲之前,遇到問題只需要有人支持、陪伴、替自己出氣就天下太平,這是小孩的依賴模式。

20歲之後,就需要建立自己的洞察性思維,對自己的過去和當下有雙重的覺察,才能更成熟地面對成人世界裡的各種問題,這是成人的獨立模式。

真實,或許並非你想像的那麼好,也沒有你害怕的那麼糟糕。你可以跟全世界講道理,只是最吃虧的人卻是自己。

對於過去,你可以痛恨,可以埋怨,但唯有你開始承擔,才能讓你在每一次選擇時看見自己,走好眼前的路。

作者:羅近月,心理諮詢師,專欄撰稿人,堅持用簡單的語言和獨特的視角,深入剖析兩性關係,讓每一位女性活出最好的自己。微信公眾號:美靈心生活(ID:meilingxinli)。

用他人的手幫忙懲罰先生,在沒人幫忙時,她就會陷入抱怨的無助模式。這樣僵化被動的模式,顯然讓她無法面對關係中的諸多挑戰。

在她的投射裡,她不是妻子,而是一個弱小的孩子,所以需要一個公正的角色來保護自己。只是,她很快就會發現,在許多關係裡,能替自己說話的人只有自己。當她放棄自己的聲音和堅持,在關係裡就會受盡委屈。

你想要別人的建議,就永遠無法活出自己

後來,這位妻子頓了頓說:他的同事和朋友不幫忙,我都覺得無所謂。我最恨的就是他的父母,一開始我就跟他的父母講了他的問題,他父母讓我不要離婚,說會幫我說服他改變,可是這又過了多少年,他們卻有臉跟我說“兒子大了,管不了”。是他們讓我不離婚的,現在他們又不負責了,我該怎麼辦呢?

妻子有她的苦,因為聽從了丈夫父母的建議,所以才沒有離婚,自然覺得父母應該替自己負責。可是現實生活的真相卻是:無論你聽從了誰的主意,最終對自己人生負責的人只有自己。

這讓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段經歷。

我初中畢業時,成績不好不壞,本可以上高中,但是父母聽從親戚的建議,硬是費了九年二虎之力,調配檔案讓我上了師範,她們覺得教師是一個好職業,有一個好工作,就可以嫁個好老公,然後有個安穩的人生。

那時的我,隨著他們,覺得反正自己不這麼想,這一切就跟我無所謂,哪會思考未來有什麼樣的變化。

直到上了師範,到了一個無比寬鬆的環境,看著大家無心學習,自習課看電視,公開談戀愛,心裡很不是滋味,覺得這是壞學生才幹的事情,感歎自己掉進了一個糟糕的大染缸,逃也逃不掉。

那時候,我心裡最怨的人就是父母和那些給建議的親戚,認為我的一輩子都該由他們來負責。於是,我天天躲進圖書室,不想變得跟大家一樣。

那時候,我的班主任是個單身的厲害女人,總喜歡找各種理由誇我,處於叛逆期的我,覺得反正也不如意,一切都無所謂,覺得沒人在意我最好。

為了讓老師對我失去信心,我考試時還專門寫作文詆毀老師,可是她不僅沒有怪我,還給了我一個蠻高的分數,並把那個學年的獎學金名額給了我。

老師給我的的脆弱一個出口,似乎在告訴我,你的情緒是可以被理解的。我心裡厚厚的那堵牆嘩地碎了一地。

我做了錯事,老師都不需要我負責,我的親人都是為我著想,為何我要苦苦地埋怨他們不對我的人生負責呢?或許,我是時候對自己負責了,畢竟是因為我的無所謂,才讓自己走上這樣一條路。

那一刻,我才知道對自己負責是另一個樣子,無論怎樣做出的決定,只要決定是關於我的,最終都需要由我自己來負責。

那次經歷給我教訓是,聽取別人的建議最容易,不需要經歷任何內心矛盾的煎熬,但一定會經歷另一種煎熬,就是一直活在一種不如意的人生裡。

或許例子中的那位妻子,當她聽從了父母的建議,活得痛苦又憋屈時,就像當時氣得橫衝直撞的我,她也終有一天會明白:所有把人生的不如意歸罪於他人的人,都是在某一個重要的時刻,對自己的人生選擇投了棄權票。

當僵化的規則無法再保護你時,打破規則就是活出自我的開始

在我們每個人心裡,進入任何一段關係,都有一個期待的標準:父母應該是怎麼的?朋友應該是怎麼的?伴侶應該是怎樣的?

這些標準會成為你內在的一個規則,它們就像一個網,當你用這個網去捕魚,一開始或許會有些收穫,但最後也只能空手而歸。

因為,從沒有人能完美地符合自己想像的樣子。大多數時候這張網沒有錯,但你把它視為唯一留住關係的途徑,你就會因為留不住而痛苦。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聽到人們的各種抱怨,人性、道德、制度,似乎什麼都不好,那麼這些抱怨的人,最痛恨什麼呢?他們恨那些可以從這些網裡遊出去的魚,又不屑於變得跟他們一樣,只能自己留在網裡。

也就是說,在婚姻裡無助的人,最期待是一張無形的網往能約束別人保護自己,可最終卻不僅沒有保護自己,反被這張網約束。他們希望別人能給到自己建議,希望有人能替自己的人生做主,可正是這些建議讓他們一直活在痛苦之中。

在這個滿是關係的世界裡,其實沒有別人,所有你看到的現實,都是你精神現實的呈現,你用規則織的網,最容易網住的人不是你想要改變的人,而是你自己。當你被自己網住時,擺脫痛苦也唯有從自己開始。

所以,當你被父母傷害時,你選擇改變父母,還是成長自己?當你在關係中感到不舒服時,你選擇埋怨別人,還是覺察自己?當你在婚姻裡委屈無助時,選擇跟另一半講道理,還是修復自己的邊界?

你無法決定別人怎麼對你,但你的選擇會決定著你是在失效的規則中一直痛苦,還是可以從僵化的規則中長大,活出自己。

每個人從生理年齡上來說,都有小孩和成人的分水嶺。

20歲之前,遇到問題只需要有人支持、陪伴、替自己出氣就天下太平,這是小孩的依賴模式。

20歲之後,就需要建立自己的洞察性思維,對自己的過去和當下有雙重的覺察,才能更成熟地面對成人世界裡的各種問題,這是成人的獨立模式。

真實,或許並非你想像的那麼好,也沒有你害怕的那麼糟糕。你可以跟全世界講道理,只是最吃虧的人卻是自己。

對於過去,你可以痛恨,可以埋怨,但唯有你開始承擔,才能讓你在每一次選擇時看見自己,走好眼前的路。

作者:羅近月,心理諮詢師,專欄撰稿人,堅持用簡單的語言和獨特的視角,深入剖析兩性關係,讓每一位女性活出最好的自己。微信公眾號:美靈心生活(ID:meilingxin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