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AI(人工智慧)引發的中國經濟新動能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無論發達經濟體,還是發展中經濟體,都期望尋找到一種或多種新動能,促進經濟重回到高速、健康增長的軌道。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近年來也從10%以上的高速度逐漸降速為6%至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顯然,如果找不到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中國經濟增長只能繼續降速,因為依靠廉價勞動力、廉價資本、廉價資源、寬鬆環境已經無法持續。所幸,新動能不僅存在,而且還非常豐沛,特別是AI、5G和物聯網引發的資訊革命,將為中國乃至世界帶來強勁的經濟增長。限於時間和主題關係,今天只講一講AI(人工智慧)引發的中國經濟新動能問題。

1.AI的由來與爆發。AI由多種技術組成,它們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組合起來,教會機器感知、理解、行動和學習。大家比較一致的認為,AI經過50多年的研究和發展,終於在2016年出現了大爆發。這年一月,全球首款無人駕駛公車在荷蘭投入運營;三月,AlphGO以4:1戰勝李世石;四月,

微軟和ING的機器系統成功複刻倫勃朗畫作,公益性“OpenAI Gym”公共平臺上線……十二月,亞馬遜開啟無人零售業務。關於AI本身不是本項研究的主題,我們更關注的是AI到底能帶來多大的經濟新動能。

2.埃森哲報告的結論。該報告顯示,到2035年,AI有潛力使公司的盈利能力平均提高38%,到2035年使12個經濟體在16個行業的產出提高14萬億美元。AI在2035年將會增加3.8萬億美元的GVA,與正常情況相比增加了近45%。

2035年,在16個產業中,AI有可能將經濟增長率提高到1.7個百分點情況下,資訊通信業、製造業和金融服務業是年度總增長值(GVA)增長率最高的三個行業,到2035年分別達到4.8%、4.4%和4%。

3.AI對中國經濟的意義。AI的大爆發,對中國來說如飲綢繆,特別是在中國青壯年勞動力出現嚴重缺口時,AI可以提供大量機器勞動力,可以有效地消弭路易斯拐點。隨著生育率的降低和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深,中國國內勞動力人口總數不斷下滑,

“人口紅利”消失,路易斯拐點已經到來。根據國家統計局,2015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總數為91096萬人,連續第4年保持下滑的趨勢,同比下降0.7%;同時,2015年勞動年齡人口占比達到66.3%,較2014年73.4%下降約7個百分點。AI的爆發,不僅可以創造出“虛擬勞動力”,而且將在未來大幅度節約醫療、養老等社會成本。這樣“一增一減”,完全可以使中國逃掉“路易斯拐點”。

4.中國在AI領域已經具備相當強大競爭力。

中國2010年開始出現AI方面的專利申請,目前在該領域的人才儲備、研究成果上已占了全球人工智慧科研實力的半壁江山。2015年全球頂尖期刊上發表的人工智慧論文裡,華人/中國人作者的比例達到了43%;2014年中國AI專利申請19197項,2015年為28022項,2016年為29023項;烏鎮智庫去年發佈的報告顯示,中國人工智慧的專利申請數、授權數在2012年就已經超過美國。

5.AI作為新動能之一,已經入軌中國經濟戰略。第一,人工智慧已入中國官方主軌,國家聚力發力箭已上弦。熟悉中國政府運作模式的人都知道,一個事項是否重要,第一個發端點往往是社會賢達的慧眼識珠並力薦于相關決策者,決策者認為重要後往往會指令職能部門調研或主辦,職能部門成竹在胸之後則會力主大力為之,更上層決策機構及決策者拍板後,則指令相關職能部門牽頭組織戰略研究和規劃編制。以此觀之,2017年通過實施的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說明中國官方已經完成了共識階段,接下來應該是聚力發力了。

第二,人工智慧娩出的技術支援全面成熟。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發端的資訊革命,已經歷經三個浪潮並正在形成三浪合流之勢,人工智慧所需要的全部支援技術要素均已俱備。資訊革命的第一浪是資訊處理,近五十年的發展,特別是超算和雲計算的快速發展,人工智慧所需要的複雜、海量資訊處理能力已經不再是個難事。資訊革命的第二浪是資訊傳輸,從最初的窄頻到今天的3G、4G以及即將商用的5G,人工智慧所需的全網資訊都可以毫秒速度完成傳速。資訊革命的第三浪是以物聯網為主體的資訊採集,大量高性能、低功耗感測器的商用,萬物互聯,萬物有靈已成現實。正是由於資訊革命的三浪合流,人工智慧的順利娩出已是不可阻擋的了。

第三,人工智慧將引發全社會的再構運動。自文明社會始,人的智慧一直碾壓其他生物,而今人工智慧將對人的智慧提出巨大挑戰,特別是人工智慧的自學習能力,已經敲掉了人類自尊、自傲的最後一塊範本,人類如何與智慧型機器共存共容不再是天方夜譚。人工智慧對財富創造,財富配置亦提出了嚴峻挑戰,傳統理論認為勞動創造財富的勞動價值論,如何解釋人工智慧的價值創造?人工智慧對人類已形成的產業模式、生活模式、管理模式,都將或快或慢地進行顛覆。

第一,人工智慧已入中國官方主軌,國家聚力發力箭已上弦。熟悉中國政府運作模式的人都知道,一個事項是否重要,第一個發端點往往是社會賢達的慧眼識珠並力薦于相關決策者,決策者認為重要後往往會指令職能部門調研或主辦,職能部門成竹在胸之後則會力主大力為之,更上層決策機構及決策者拍板後,則指令相關職能部門牽頭組織戰略研究和規劃編制。以此觀之,2017年通過實施的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說明中國官方已經完成了共識階段,接下來應該是聚力發力了。

第二,人工智慧娩出的技術支援全面成熟。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發端的資訊革命,已經歷經三個浪潮並正在形成三浪合流之勢,人工智慧所需要的全部支援技術要素均已俱備。資訊革命的第一浪是資訊處理,近五十年的發展,特別是超算和雲計算的快速發展,人工智慧所需要的複雜、海量資訊處理能力已經不再是個難事。資訊革命的第二浪是資訊傳輸,從最初的窄頻到今天的3G、4G以及即將商用的5G,人工智慧所需的全網資訊都可以毫秒速度完成傳速。資訊革命的第三浪是以物聯網為主體的資訊採集,大量高性能、低功耗感測器的商用,萬物互聯,萬物有靈已成現實。正是由於資訊革命的三浪合流,人工智慧的順利娩出已是不可阻擋的了。

第三,人工智慧將引發全社會的再構運動。自文明社會始,人的智慧一直碾壓其他生物,而今人工智慧將對人的智慧提出巨大挑戰,特別是人工智慧的自學習能力,已經敲掉了人類自尊、自傲的最後一塊範本,人類如何與智慧型機器共存共容不再是天方夜譚。人工智慧對財富創造,財富配置亦提出了嚴峻挑戰,傳統理論認為勞動創造財富的勞動價值論,如何解釋人工智慧的價值創造?人工智慧對人類已形成的產業模式、生活模式、管理模式,都將或快或慢地進行顛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