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悠悠二環,曾經威震北京的十三郎如今何在?

北京有條五環最有名。因為嶽雲鵬唱道:啊,五環,你比四環多一環;還因為有詩人寫道: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你在五環,我也在五環。

但在一個北京人心裡,五環沒什麼親切感。那是北京城不斷擴張但遠去的背影和鄉愁,

是城市不停變大的見證。先有三環,後有四環,再有五環,更有六環。如我一般的北京土著,被趕向五環之外。北京可能會建到25環,那時候海南島也是北京的一部分。

北京人最愛的路,還是二環。二環沿著護城河走,

二環是這座城市建設最初始的分割線。二環裡邊,是真正的四九城。我有位姨奶奶,當年住在新興社區勁松。我爸去她家,叫去城外大姨兒家。那是老北京的邊界,二環以外,都算城外。

二環,就是這樣一條特殊的存在,這讓我記憶中的某些事情,變得更加有趣。二環有多長呢?32.7公里。我為什麼知道這麼清楚呢?因為當年有這麼一條新聞,有一群臭小子晚高峰時間在二環飆車,其中最快的那個,

用時13分鐘,在長達32.7公里的二環上飛繞一圈,領袖群倫。

那是2006年,江湖人稱,二環十三郎。

11年後,二環十三郎陳震坐在我面前。在見到他之前,我難以想像他的模樣。準確地說,是難以想像他少年時的模樣。那一年,他24歲。我雖然天天開車,但我不懂車,

也不玩車。我對現實世界裡的飆車,僅僅限於秋名山彎道的場景。傍晚時分的二環,如同罐頭般的停車場,復興門阜成門西直門,我無法想像他是怎麼飛過去的。陳震淡淡地說,特別簡單,膽兒大。

他還說,二環十三,就挺好。加一郎,多俗。

這是陳震的故事的開始。車圈兒的人都知道陳震。他如今也創業了,跟我一樣賣T恤賣各種產品,也做跟車有關的各種視頻。他的公司做得挺棒,估值2個億了。

正因為這些,讓我覺得規規矩矩地坐在那兒,聽陳震講他的故事,是一件神奇的事情。他讓你意識到,有些人的生活方式和哲學,完全在另一個維度上。

在二環上瘋狂飆車,最後被員警叔叔生擒去關拘留所之前,陳震在他人生裡的飆車早就開始了。

上高中的時候,父母要出6萬塊擇校費讓他上好高中,被他拒絕了;接著上到高二,乾脆退學。退學以後,在超市賣過東西,去程式公司當過碼農,然後開始倒騰車。去過汽車之家工作,被開了;於是自己立了個公司,幹成了今天的模樣。

說到退學這段的時候,我瞪著小眼兒看著他:為什麼非得退學啊?

他瞪倆大眼兒看著我:學不下去了,你說怎麼著?

我說:我成績再次,再學不下去的時候,這仿佛都是我想像力之外的事情。

我的意思是,你看,陳震的每一步,都像是在車流裡狠狠的打輪,加速,想往哪兒,就往哪兒。我不知道各位是怎樣的——我,一個比陳震大5歲,也在這座城市裡長大的北京孩子,完全沒有想像過這樣的生活。我審視他,像審視自己生活的反面。我想,如果我爸媽出得起那個擇校費,我有好高中上,我肯定會去的;上好高中是為了上好大學;上好大學能學到什麼嗎?不知道,但我知道,我身邊所有的朋友都要上大學,這就是你的世界給你安排好的路徑。你上大學,起碼本科畢業,有了文憑,才能進爸媽認為最穩定的,不錯的,旱澇保收的那種單位。有了一定積蓄和經驗,再做新的選擇。我們都是這麼過來的,我仿佛從沒思考過,是否有另一條路徑存在。

在那天的某一瞬間,我突然覺得我的人生,是鐵軌上緩緩前進的火車,是否太無趣了。儘管我知道,我接受不了陳震生活裡的那種速度和時刻未知的眩暈感。

我的人生格言是諸葛亮的,亮平生從不弄險。有可能出事兒的事兒,我從來不幹。我從不飆車,我的車非常非常穩。我媳婦坐慣了我的車,坐別人的車都覺得不舒服。這就是我。

陳震說,那多沒意思?

陳震現在成了。沿著他的生活,飛流直下,左沖右突,然後成了。立了公司,有了錢,娶媳婦,生孩子,厲害極了。我問陳震:有什麼可總結的經驗嗎?

陳震說:沒有。

陳震說:誰知道能有今天?你看所有那些出來講成功學的,所有出來講自己怎麼成了的人,那都是先成了,再講他自己。他成了,說什麼都有理,所有的事兒好像都成了經驗了,別人都能總結和模仿了。其實哪兒跟哪兒?各人有各人的路。他這麼走,你也這麼走一試試?

陳震,13分鐘繞二環一圈。你也上三四五六環飆一圈,你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這是我聽過的,最有現實意義的成功學經驗。沒有人知道,他當初選擇的那條路能通向何方。北京諺語說,別讓傻逼騙了。

二環十三,沒有郎,點擊瞭解更多,聽陳震的故事,盡在本期《有毅思》。

有意思的人,都在這裡。

這仿佛都是我想像力之外的事情。

我的意思是,你看,陳震的每一步,都像是在車流裡狠狠的打輪,加速,想往哪兒,就往哪兒。我不知道各位是怎樣的——我,一個比陳震大5歲,也在這座城市裡長大的北京孩子,完全沒有想像過這樣的生活。我審視他,像審視自己生活的反面。我想,如果我爸媽出得起那個擇校費,我有好高中上,我肯定會去的;上好高中是為了上好大學;上好大學能學到什麼嗎?不知道,但我知道,我身邊所有的朋友都要上大學,這就是你的世界給你安排好的路徑。你上大學,起碼本科畢業,有了文憑,才能進爸媽認為最穩定的,不錯的,旱澇保收的那種單位。有了一定積蓄和經驗,再做新的選擇。我們都是這麼過來的,我仿佛從沒思考過,是否有另一條路徑存在。

在那天的某一瞬間,我突然覺得我的人生,是鐵軌上緩緩前進的火車,是否太無趣了。儘管我知道,我接受不了陳震生活裡的那種速度和時刻未知的眩暈感。

我的人生格言是諸葛亮的,亮平生從不弄險。有可能出事兒的事兒,我從來不幹。我從不飆車,我的車非常非常穩。我媳婦坐慣了我的車,坐別人的車都覺得不舒服。這就是我。

陳震說,那多沒意思?

陳震現在成了。沿著他的生活,飛流直下,左沖右突,然後成了。立了公司,有了錢,娶媳婦,生孩子,厲害極了。我問陳震:有什麼可總結的經驗嗎?

陳震說:沒有。

陳震說:誰知道能有今天?你看所有那些出來講成功學的,所有出來講自己怎麼成了的人,那都是先成了,再講他自己。他成了,說什麼都有理,所有的事兒好像都成了經驗了,別人都能總結和模仿了。其實哪兒跟哪兒?各人有各人的路。他這麼走,你也這麼走一試試?

陳震,13分鐘繞二環一圈。你也上三四五六環飆一圈,你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這是我聽過的,最有現實意義的成功學經驗。沒有人知道,他當初選擇的那條路能通向何方。北京諺語說,別讓傻逼騙了。

二環十三,沒有郎,點擊瞭解更多,聽陳震的故事,盡在本期《有毅思》。

有意思的人,都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