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用科技創新為航太強國建設盡責擔當

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為我國航太事業做出突出貢獻

離子電推進系統裝配現場

“中國航太日”公眾開放活動邀請中學生近距離感受航太魅力

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其中明確,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專案,為建設科技強國、品質強國、航太強國、網路強國、交通強國、數位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

航太技術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水準的重要標誌。蘭州作為我國一直以來的科技工業的戰略高地,祖國最西邊的航太科研院所——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五院510所)就坐落於此。該所研製生產的航太壓力容器、空間電子儀器、原子頻標等上百種產品成功應用於我國從東方紅一號到最近發射的100多顆衛星、“神舟”系列飛船以及導彈武器上,
始終保持著一次飛行成功率100%的記錄,為中國航太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作為我省十九大代表,510所所長張偉文表示:“十九大報告對創新型國家的論述為航太科技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也發出了號召。作為航太工作者,我們將用釘子精神,以科技創新為航太強國建設和現代化的國防建設盡責擔當,實現我國航太技術領域的新跨越,
再創航太事業的新輝煌。”

科研產品為我國航太事業保駕護航

1962年,肩負“發展中國真空科學技術”的國家使命,510所的前身——蘭州物理研究所應運而生,隸屬於中國科學院系統,以真空科學技術及其工程應用為主攻方向。1968年,在我國大力發展人造衛星的關鍵時期,中央決定組建空間技術研究院,錢學森任院長,基於真空技術在航太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和獨到的科研優勢,

510所正式歸入航太序列,研究所從此成為發展我國空間科學技術的核心力量。“一進入航太序列,我們就迎來了艱巨的任務,針對東方紅一號需求,我們所的科研人員通過攻關,率先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台直徑1米的超高真空空間環境類比設備KM-1。與此同時,又研製成功多種類型的環模設備,包括直徑3.6米的KM-3、7米的KM-4,以及我國第一台太空人模擬訓練艙,取得了一批豐碩成果。
”510所所長張偉文告訴記者。

伴隨著航太事業的快速發展,510所承擔了一大批國家重大創新專案。張偉文告訴記者,依託深厚的技術實力,研究所承擔了973、863、探索一代、國家重大科學儀器專項等數百項科研項目,取得了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等400余項科研成果,制定國家、行業標準380余項,獲得發明專利800余項。制定了國家及行業標準350多項。開發出了空間電推進系統、空間探測載荷、空間高性能原子鐘、星船儀器儀錶、空間斯特林製冷機、熱控材料、貯箱氣瓶、二次電源等數十種關鍵產品,為我國載人航太、北斗導航、深空探測等重大工程做出了突出貢獻。

除了為航太工程做出科學技術支援之外,510所還堅持開展多種形式的航太科普活動,組織專家走進蘭州市大、中、小學堂,開展了數十次科普講座,傳播航太知識,普及航太文明,號召學生愛航太,鼓勵他們將來投身中國的航太事業。連續兩年開展“中國航太日”公眾開放活動,邀請蘭州市各校學生到蘭州航太科技園參觀體驗,近距離感受航太魅力,瞭解中國航太的輝煌成就和發展歷程。由於航太企業在地方的影響力和帶動力,研究所被授予“甘肅省科普教育基地”的稱號,近兩年累計為全省4000多人次開展了航太科普。研究所註冊成立的省國防系統唯一的“飛天逐夢青年志願服務隊”,因服務地方社會發展成績突出,榮獲2017年第三屆甘肅省青年志願者優秀組織獎。

產品多次打破國際技術壟斷

2017年4月12日,510所研製的LIPS-200離子電推進系統搭載實踐十三號衛星發射升空,實現了電推進產品正式裝備應用的“中國第一”,標誌著中國衛星動力技術躋身世界一流水準,同時也打破了美俄對該種技術的壟斷。多種規格的電推進系統產品已開始在通信衛星平臺、高軌遙感平臺以及微小衛星上獲得廣泛應用。張偉文告訴記者,研究所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聚焦國際前沿技術,在國內率先開展電推進技術研究。歷經四十餘年的潛心鑽研,相繼研發了離子電推進和霍爾電推進系統產品,成為國內首個獨立掌握兩大產品技術的單位。目前,510所是國際上唯一一家同時開展離子電推進和霍爾電推進在軌點火驗證和應用的單位。

張偉文告訴記者,除了成功研製電推進系統之外,510所持續開展關鍵通用產品開發研製和升級換代,是我國宇航和防務領域多種專業產品的著名製造單位。其中不少產品都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國際技術壟斷。比如該所研製的銣原子鐘物理部分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準,滿足了北斗導航星座、遙感、防務等領域的產品需求。銫原子鐘成功實現了應用,為我國獨立自主的時頻系統核心產品國產化奠定了基礎。衛星燃料貯箱、二次電源、儀器儀錶以及光學、熱控、潤滑等表面工程產品,技術先進、性能優異、廣泛應用於我國發射的各類星、船任務,為載人航太、探月工程、北斗導航等國家工程任務的實施做出了突出貢獻。

此外,510所還聚焦新時期航太發展戰略要求,把空間環境及效應探測類載荷研究列為另一重大發展方向,聚焦“空間電場、磁場、重力場和環境效應”領域,依託深厚的物理學底蘊和測量科學、工程實踐等方面的優勢,先後研製成功電場儀、靜電懸浮加速度計、磁力儀、火星能量粒子分析儀等新型載荷,空間質譜計、月塵測量儀、月壤封裝裝置等一批載荷產品實現型號應用,同時承擔了火星探測、地震監測、重力場測量等重大工程主載荷任務,已經成為探測空間科學、研製空間探測載荷的重要力量。

開啟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在十九大報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部分中,明確提出“更加注重軍民融合”。在報告“既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要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部分中,軍民融合與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並列為七大戰略,作為“大國方略”。在報告“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部分,提出“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作為“新時代使命任務”。這也意味著像510所這樣大的軍工單位迎來了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的重大戰略機遇。

“服務航太、服務國防、服務國民經濟是我們的使命和責任,在履行強軍使命的同時,510所也發揮了自身優勢,積極投身于國民經濟建設的發展。按照技術同源、隊伍共用、產業共生的思路,積極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個研發總部、兩個產業基地的發展佈局。”作為我省十九大代表的張偉文自豪的說。

510所通過並購蘭州真空設備有限公司,以股權的方式構建起“一所一廠、廠所聯動”的全新發展格局,打破了同城同行業的兩個單位間的體制壁壘,實現了要素的統一配置,使蘭州真空在重組後的3年裡實現了快速發展。深度對接先進製造的市場需求,融入產業鏈條,成立無錫泓瑞公司,打造研究所表面工程產品技術轉化、成果孵化和產業升級的橋頭堡。借助地方優勢,在蘭州東部科技新城真空裝備產業基地以高端真空裝備為龍頭,建立了研發、設計、製造、銷售、服務全產業鏈。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全面深化改革,依託深厚的技術底蘊和積澱,形成了集真空、低溫與服務業並舉的產業發展平臺,構建起技術轉化、產品孵化與產業化發展模式。快速形成了以高端真空裝備、低溫裝備為代表的多個億元規模的主導產品,培育了一批以表面工程產品與LNG容器性能檢測設備開發為代表的產業化項目,開創了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新局面。

除了將繼續加大研究所在軍民融合方面的力度之外,510所還將繼續幹好自己的“老本行”,為我國2020年空間站建設承擔新開拓的複雜產品載荷適配器、機械臂操作臺、主動電位控制系統、雲台投光裝置、儀錶照明、結構機構分系統設備等產品的研製任務。“十九大報告對創新型國家的論述為航太科技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也發出了號召。作為航太工作者,我們將心無旁騖、全力以赴地去拼搏創新。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建設航太強國,用釘子精神,以科技創新為航太強國建設和現代化的國防建設盡責擔當,實現我國航太技術領域的新跨越,再創航太事業的新輝煌。”張偉文告訴記者。作者:蘭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孫理文/圖

為我國載人航太、北斗導航、深空探測等重大工程做出了突出貢獻。

除了為航太工程做出科學技術支援之外,510所還堅持開展多種形式的航太科普活動,組織專家走進蘭州市大、中、小學堂,開展了數十次科普講座,傳播航太知識,普及航太文明,號召學生愛航太,鼓勵他們將來投身中國的航太事業。連續兩年開展“中國航太日”公眾開放活動,邀請蘭州市各校學生到蘭州航太科技園參觀體驗,近距離感受航太魅力,瞭解中國航太的輝煌成就和發展歷程。由於航太企業在地方的影響力和帶動力,研究所被授予“甘肅省科普教育基地”的稱號,近兩年累計為全省4000多人次開展了航太科普。研究所註冊成立的省國防系統唯一的“飛天逐夢青年志願服務隊”,因服務地方社會發展成績突出,榮獲2017年第三屆甘肅省青年志願者優秀組織獎。

產品多次打破國際技術壟斷

2017年4月12日,510所研製的LIPS-200離子電推進系統搭載實踐十三號衛星發射升空,實現了電推進產品正式裝備應用的“中國第一”,標誌著中國衛星動力技術躋身世界一流水準,同時也打破了美俄對該種技術的壟斷。多種規格的電推進系統產品已開始在通信衛星平臺、高軌遙感平臺以及微小衛星上獲得廣泛應用。張偉文告訴記者,研究所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聚焦國際前沿技術,在國內率先開展電推進技術研究。歷經四十餘年的潛心鑽研,相繼研發了離子電推進和霍爾電推進系統產品,成為國內首個獨立掌握兩大產品技術的單位。目前,510所是國際上唯一一家同時開展離子電推進和霍爾電推進在軌點火驗證和應用的單位。

張偉文告訴記者,除了成功研製電推進系統之外,510所持續開展關鍵通用產品開發研製和升級換代,是我國宇航和防務領域多種專業產品的著名製造單位。其中不少產品都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國際技術壟斷。比如該所研製的銣原子鐘物理部分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準,滿足了北斗導航星座、遙感、防務等領域的產品需求。銫原子鐘成功實現了應用,為我國獨立自主的時頻系統核心產品國產化奠定了基礎。衛星燃料貯箱、二次電源、儀器儀錶以及光學、熱控、潤滑等表面工程產品,技術先進、性能優異、廣泛應用於我國發射的各類星、船任務,為載人航太、探月工程、北斗導航等國家工程任務的實施做出了突出貢獻。

此外,510所還聚焦新時期航太發展戰略要求,把空間環境及效應探測類載荷研究列為另一重大發展方向,聚焦“空間電場、磁場、重力場和環境效應”領域,依託深厚的物理學底蘊和測量科學、工程實踐等方面的優勢,先後研製成功電場儀、靜電懸浮加速度計、磁力儀、火星能量粒子分析儀等新型載荷,空間質譜計、月塵測量儀、月壤封裝裝置等一批載荷產品實現型號應用,同時承擔了火星探測、地震監測、重力場測量等重大工程主載荷任務,已經成為探測空間科學、研製空間探測載荷的重要力量。

開啟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在十九大報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部分中,明確提出“更加注重軍民融合”。在報告“既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要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部分中,軍民融合與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並列為七大戰略,作為“大國方略”。在報告“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部分,提出“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作為“新時代使命任務”。這也意味著像510所這樣大的軍工單位迎來了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的重大戰略機遇。

“服務航太、服務國防、服務國民經濟是我們的使命和責任,在履行強軍使命的同時,510所也發揮了自身優勢,積極投身于國民經濟建設的發展。按照技術同源、隊伍共用、產業共生的思路,積極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個研發總部、兩個產業基地的發展佈局。”作為我省十九大代表的張偉文自豪的說。

510所通過並購蘭州真空設備有限公司,以股權的方式構建起“一所一廠、廠所聯動”的全新發展格局,打破了同城同行業的兩個單位間的體制壁壘,實現了要素的統一配置,使蘭州真空在重組後的3年裡實現了快速發展。深度對接先進製造的市場需求,融入產業鏈條,成立無錫泓瑞公司,打造研究所表面工程產品技術轉化、成果孵化和產業升級的橋頭堡。借助地方優勢,在蘭州東部科技新城真空裝備產業基地以高端真空裝備為龍頭,建立了研發、設計、製造、銷售、服務全產業鏈。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全面深化改革,依託深厚的技術底蘊和積澱,形成了集真空、低溫與服務業並舉的產業發展平臺,構建起技術轉化、產品孵化與產業化發展模式。快速形成了以高端真空裝備、低溫裝備為代表的多個億元規模的主導產品,培育了一批以表面工程產品與LNG容器性能檢測設備開發為代表的產業化項目,開創了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新局面。

除了將繼續加大研究所在軍民融合方面的力度之外,510所還將繼續幹好自己的“老本行”,為我國2020年空間站建設承擔新開拓的複雜產品載荷適配器、機械臂操作臺、主動電位控制系統、雲台投光裝置、儀錶照明、結構機構分系統設備等產品的研製任務。“十九大報告對創新型國家的論述為航太科技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也發出了號召。作為航太工作者,我們將心無旁騖、全力以赴地去拼搏創新。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建設航太強國,用釘子精神,以科技創新為航太強國建設和現代化的國防建設盡責擔當,實現我國航太技術領域的新跨越,再創航太事業的新輝煌。”張偉文告訴記者。作者:蘭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孫理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