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家長注意:3—15歲孩子應該養成這些習慣,真的很重要!

成功教育從習慣養成開始。 最近,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指出:“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如果是好習慣,

將會終身受益,

簡單來說,就是習慣決定命運。孩子以後的學習習慣,對待事業的態度,都會受影響。

如果你的孩子正處在3-15歲這個年齡段,請花5分鐘看看,因為我們只要稍加引導,孩子將會終身受益,父母一定不要錯過了這個習慣養成的絕佳時期。

那麼作為家長,

應該教育孩子形成哪些習慣呢?

1、自學預習的習慣

提前預習,會讓孩子上課時輕鬆很多,能輕鬆跟著老師的思維走。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找資料,發現疑難問題,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這樣聽課才會更加具有針對性。

2、專心上課的習慣

很多孩子做作業和上課時,都容易開小差。一會發呆,一會玩弄手指。這其實是很不好的習慣。哪怕是孩子提前學習預習過了,

也應該認真聽課。

要把教師的思路、其他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並在這過程中,儘量多理解一些東西。

3、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

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環節。

不僅是在學習上做題需要認真仔細,在社會上也是一樣。察言觀色,也是我們生存在社會上的必備技能。每一位同學都應當學會觀察 、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

4、善於提問的習慣

善於提問,說明孩子會認真思考。有自己的思維和能力,要鼓勵孩子質疑問題,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提問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能提出問題的學生是學習能力最強的學生,

是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5、仔細審題的習慣

很多孩子每次在考試後,都會懊惱自己看題看錯了。讓自己丟了很多分,這說明了很多孩子審題不夠仔細,只有讓孩子

認真推敲,反復琢磨,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上的內涵與外延。才能得到高分。

6、練後反思的習慣

一般說來,習題做完之後,要從五個層次反思:

第一,怎樣做出來的?想解題方法;

第二,為什麼這樣做?想解題原理;

第三,為什麼想到這種方法?想解題的思路;

7、複習歸納的習慣

複習就是消化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達到舉一反三。不然等到下次遇到類似知識點,還是不會做。複習歸納使零碎的知識,分散的記憶得到一個串聯。每天儘量把當天的東西都複習一遍,每週再做總結,一章學完後再總的複習一下。這樣對知識點才會鞏固的更牢固。

8、整理錯題集的習慣

平時要把有什麼疑問或是弄錯的地方整理成本子,下次考試前拿出來再複習一遍。

明確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意義並瞭解哪些學習習慣是好習慣、哪些學習習慣是不良習慣以後,就應該自覺地培養好習慣,克服壞習慣。

培養習慣,就像走路一樣,發現走的路線不對,及時調整到對的軌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條小路就踩出來了。

還是不會做。複習歸納使零碎的知識,分散的記憶得到一個串聯。每天儘量把當天的東西都複習一遍,每週再做總結,一章學完後再總的複習一下。這樣對知識點才會鞏固的更牢固。

8、整理錯題集的習慣

平時要把有什麼疑問或是弄錯的地方整理成本子,下次考試前拿出來再複習一遍。

明確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意義並瞭解哪些學習習慣是好習慣、哪些學習習慣是不良習慣以後,就應該自覺地培養好習慣,克服壞習慣。

培養習慣,就像走路一樣,發現走的路線不對,及時調整到對的軌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條小路就踩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