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用鼻子飲水,殺長子吃肉,欽州這個古代部族竟如此生猛

先來段燒腦的文字:

“濫兮抃草濫予?昌桓澤予?昌州州湛。

州焉乎秦胥胥。縵乎昭澶秦逾滲。惿隨河湖。”

沒看懂對不對?沒看懂就對了。它不僅是古文,還是兩千多年前一個古代部落語言的音譯。如果翻譯成現代漢語的話,大概是這樣的:

“今晚是個什麼樣的夜晚啊,我駕著小船在江上漂流。今天是個什麼樣的日子啊?我竟然與王子同舟。”

如果你記憶夠好的話,你可能還記得,前些年的大片《夜宴》中,周迅就曾輕輕地吟唱過:“今夕何夕兮,

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夕,得與王子同舟。”

沒錯,它們都是同一個東東。事實上,它出自《詩經》,叫作《越人歌》。

很少有人知道,遠古時代,那些用難懂的古代方言唱這首歌的越人,竟然與廣西欽州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越人的歷史說法是百越,但百越並不是一個單一的民族,而是先秦時北方對長江以南地區眾多部落的泛稱。以百加在越之前,極言其多。一般來說,大體可分吳越,甌越,

閩越,揚越,南越等。

百越的來源,肇自西元前306年楚懷王(就是後來很屈辱地作了秦國俘虜那位)發兵伐越,越亡,越人紛紛遷往南方,形成眾多支系,後來發展為不同的部族或民族。

在欽州,曾經生活過一個古老的部族,叫作烏滸,它就是越人的一支,也就是百越之一越。

《後漢書》中有關於烏滸的最早記載,一條說的是170年的事:“建甯三年,郁林太守谷永以恩信招降烏滸人十余萬內屬,皆受冠帶,開置七縣。”一次就能招降十萬人,說明烏滸人口不少。郁林就是今天玉林,在欽州北面並與欽州接壤。當時所置七縣,包括了如今的欽州靈山和浦北一帶。

另一條說的是178年的事:“光和元年,交趾、合浦烏滸蠻反叛。”今天的合浦是個縣,但漢朝時卻是合浦郡,

管轄包括如今的北部灣城市群外加海南島和雷州半島這麼廣闊的地方,郡治在浦北縣的舊州鎮。

其時,烏滸人一部分生活在今天的靈山、浦北以及與其接壤的玉林境內的山區,過著原始生活,依靠打獵、採集為生,也有少量原始農業。他們的衣服大多用鳥毛織成,房屋築得如同鳥巢。

生活在欽州灣海邊的另一部分烏滸人由於有大海的豐富物產,生活要輕鬆些。他們不僅從事近海捕撈,還下海採集珍珠。自古以來,合浦珍珠就有名,不知和烏滸人有無關係?

烏滸人的生活很簡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無親戚,重寶貨”。每遇節日或有喜事,便敲擊銅鼓,相聚在一起歌舞飲酒,通宵達旦。

在浦北縣博物館,陳列著幾面碩大的銅鼓,銅鼓的主人應該就是烏滸人。

史書上關於烏滸人的記載不多,但隻言片語中透露出的烏滸人的兩大習俗,讓人恐怖且不可思議。

第一,鼻飲。鼻飲,顧名思議,就是用鼻子飲水。關於烏滸人及其它南方人鼻飲的習俗,歷代多有記載。其中正史如《漢書》和《資治通鑒》都有。大致說來,鼻飲方法如下:

用瓢盛少量的水,往水中加入鹽和山薑汁。瓢上有小洞,用一根小管插入瓢中,小管另一端插入鼻孔。瓢舉過頭頂,水便慢慢流入鼻中。這種用於鼻飲的瓢,也是身份的象徵:土豪用銀制,次一等用錫制,屌絲們只好用陶器或木制。鼻飲的好處,據說特別能“涼腦快膈”——我勸大家還是不要去試為好。

據考證,如今的越南康族,還有老年人保留著鼻飲的習慣。欽州地近越南,山水相連,習俗相互影響,也是完全可能的。

第二,殺長子。有句俗話叫“皇帝愛長子,百姓痛么兒”,但烏滸人生了第一個孩子後,竟然是把他殺死並食用。他們認為,只有這樣做了,以後生的孩子才會又多又健康。

這一恐怖的習俗見之於《後漢書》:“生首子輒解而食之,謂之宜弟。味旨,則以遺其君,君喜而賞其父。”味道好的話,還要送一碗給領導嘗嘗鮮,領導高興了有賞呢。

如今,早已沒了烏滸人,烏滸人去哪裡了呢?雖然有不少猜測,但沒有人知道他們真正的下落。

北部灣中心城市欽州一帶,歷史上曾有多個民族或部落雜居,如果把他們的歷史往事都挖掘出來並建一座博物館,想必能吸引眾多好奇的遊客。

銅鼓的主人應該就是烏滸人。

史書上關於烏滸人的記載不多,但隻言片語中透露出的烏滸人的兩大習俗,讓人恐怖且不可思議。

第一,鼻飲。鼻飲,顧名思議,就是用鼻子飲水。關於烏滸人及其它南方人鼻飲的習俗,歷代多有記載。其中正史如《漢書》和《資治通鑒》都有。大致說來,鼻飲方法如下:

用瓢盛少量的水,往水中加入鹽和山薑汁。瓢上有小洞,用一根小管插入瓢中,小管另一端插入鼻孔。瓢舉過頭頂,水便慢慢流入鼻中。這種用於鼻飲的瓢,也是身份的象徵:土豪用銀制,次一等用錫制,屌絲們只好用陶器或木制。鼻飲的好處,據說特別能“涼腦快膈”——我勸大家還是不要去試為好。

據考證,如今的越南康族,還有老年人保留著鼻飲的習慣。欽州地近越南,山水相連,習俗相互影響,也是完全可能的。

第二,殺長子。有句俗話叫“皇帝愛長子,百姓痛么兒”,但烏滸人生了第一個孩子後,竟然是把他殺死並食用。他們認為,只有這樣做了,以後生的孩子才會又多又健康。

這一恐怖的習俗見之於《後漢書》:“生首子輒解而食之,謂之宜弟。味旨,則以遺其君,君喜而賞其父。”味道好的話,還要送一碗給領導嘗嘗鮮,領導高興了有賞呢。

如今,早已沒了烏滸人,烏滸人去哪裡了呢?雖然有不少猜測,但沒有人知道他們真正的下落。

北部灣中心城市欽州一帶,歷史上曾有多個民族或部落雜居,如果把他們的歷史往事都挖掘出來並建一座博物館,想必能吸引眾多好奇的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