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覺醒來發現自己高血壓?你可能也中招了!事關每個江西人!

高血壓是目前比較常見的疾病

近日,美國修改了高血壓的標準

重新定義了高血壓及其分類

原來標準:140/90mmHg

現在標準:≥130/80 mmHg

一覺醒來自己竟然

被納入高血壓了?

近半數美國人患有高血壓

美國最新發佈的高血壓指南,將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前移。根據之前的定義,美國三分之一(32%)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壓,而這一新定義將會導致近一半(46%)的美國成年人診斷為高血壓。

此外,新指南刪除了高血壓前期(120-139/80-89 mmHg)的分類,根據診室血壓分為正常血壓、血壓升高、高血壓Ⅰ期、高血壓Ⅱ期。

根據最新分類,120-129 /<80 mmHg為正常血壓,而130-139 /<80-89 mmHg為高血壓1期,140/90 mmHg則被列為高血壓2期。

美版新指南中關於高血壓的定義

別慌!

其實美國的這個標準,

不一定適合中國人。

但心血管疾病,

的確是中國人首位疾病致死原因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孫甯玲教授認為,

診斷高血壓指南的標準前移,即≥130/80 mmHg。這基於美國10年來高血壓的患病人數增加13.7%,接受藥物治療的僅增加了1.9%這樣一個特點。早期血壓管理對美國改善高血壓所導致的器官損害和疾病具有一定的意義。但是,我國應依據中國高血壓特性,制定自己的防治策略,參考國際指南的變化,但不能一味的跟隨。

河北省人民醫院的郭藝芳教授則認為,指南的制定不僅僅是一個學術問題,

更是一個臨床問題。這種飄忽不定的做法會使臨床醫生無所適從。中國指南應成為我國臨床實踐的唯一依據。

雖然中國診斷高血壓指南的

標準前移的可能性較小

但血壓較高並且伴有冠心病、腦卒中的患者

要特別注意疾病的綜合管理和早期預防

高血壓有什麼危害?

高血壓會在不知不覺中損害全身的大、中、小血管,損害心、腦、腎等多個器官的功能,血壓控制得越早,能越早保護血管,預防心、腦、腎損害。

高血壓四大誤區

誤區一

高血壓是用血壓計量出來的,不是感覺出來或估計出來的。跟著感覺走”是高血壓患者的常見誤區。血壓的高低與症狀的輕重不一定有關係,但沒有不適,並不代表血壓不高。

誤區二

不願意過早服藥。很多年輕患者被診斷為高血壓後,擔心耐藥性而不願意服藥。其實,降壓藥不會產生耐藥性。

誤區三

血壓正常了就停藥。高血壓和傷風感冒不同,高血壓不能治癒,只能通過綜合治療被控制,這就需要長期、甚至終生服降壓藥。停藥後,血壓會再次升高,血壓波動過大,對心、腦、腎靶器官的損害更嚴重。

誤區四

只要服藥就萬事大吉,不定期測量血壓。這樣不能保證血壓長期平穩達標。瞭解需要用多大劑量或怎樣聯合用藥,才能使血壓穩定在理想水準。

提醒:40歲以上人群都應定期監控血壓

成人超過40歲後最好每半年到一年測一次血壓,如果是男性、或有高血壓家族史、或女性50歲以上絕經後,最好3-6個月就測一次。

年齡在50歲以上,尤其是60歲以上的人,都面臨味覺退化這種正常的生理變化,吃菜容易偏向於“重口味”,更應注意低鹽飲食。低鹽飲食最考驗的其實是家庭中的掌勺者,他們決定著一家人的鹽攝入量,因此掌勺人一定要有控鹽意識。

此外,肥胖、吸煙、飲酒、缺乏運動等對血壓的影響也很大,改變生活方式至關重要。

預防高血壓,謹記三個三

下面這幾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預防高血壓、穩定血壓的作用,但也需要配合按時按醫囑服用藥物,把血壓控制於平穩的範圍內。

三個動作

1. 聳聳肩

兩肩同時抬起,按前上後下的順序,做環轉運動,每分鐘40~50次,共2分鐘。這個小小的“聳肩”動作可以放鬆頸部肌肉,擴張頸部動脈,提高腦部的供血量,對預防高血壓、穩定血壓很有好處。

2. 摩摩腹

將雙手相疊,以肚臍為圓心,緊壓腹部,慢慢摩動腹部以每分鐘30次左右的頻率進行,腹內有熱感為宜,共5分鐘。按摩腹部可以增加腹腔內臟血運,促進腹內微循環,令更多的血液流向外周,緩解主動脈的過大壓力,穩定血壓。

3. 捏捏腿

用雙手柔和地捏揉雙腿肌群,以大腿、小腿為主;之後再雙手握拳,敲擊雙大腿,以酸脹熱感為適宜,每次2分鐘,共4分鐘。捏腿可以使下肢的肌肉更豐厚,血液分佈更多,刺激下肢肌肉能更有效地分擔中樞過多的血液,平穩血壓。

三個穴位

1. 揉內關

內關穴位於腕內側距腕3橫指處(見下圖)。以一側拇指指腹按住內關穴,輕輕揉動,以酸脹感為宜,每側1分鐘,共2分鐘。內關是全身穴位中治療心臟疾患效果最明顯的穴位之一,揉內關能擴張心臟冠狀動脈,增加心肌供血,抗缺氧。

2. 擦湧泉

湧泉穴於雙足底部,卷足時於足前部凹陷處,約第2、3趾趾指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擦湧泉能引火下行,能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促進血液向外周流動,緩解高血壓帶來的頭昏眼花、煩躁、踩棉感。

3. 開天門

天門穴又名攢竹穴,是兩眉頭連線中點至前髮際一線。用雙手拇指指腹交替自下而上抹,往返2分鐘。開天門不僅能放鬆緊張的神經,還能夠起到輔助降壓,緩解頭痛頭暈的症狀。

三個保健法

1. 飲茶

降血壓還可以喝點松針茶,松針是松樹藥用的代表部位,味苦、無毒,一般藥店就可以買到。松針具有降血壓的作用。

松針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水煮,將洗淨松針切成三段,放水600毫升,在砂鍋或不銹鋼器皿裡煮,煮至300毫升水即可(大約需10~15分鐘)。無需煎得太濃,用量與茶葉差不多即可。

2. 刮痧

刮痧治療也是防治高血壓效果不錯的輔助療法之一。刮拭部位以患者背部及雙下肢肌肉豐厚部為主。刮拭方法由上向下,力度要緩和,以舒適為佳。

3. 拔罐

拔罐時,最好用玻璃火罐。拔罐部位以背部兩側膀胱經及雙下肢肌肉豐厚處為重點。目的是擴張血管,增加肌肉的血運,分擔過多血液對中樞大動脈的壓力。

你被納入高血壓了嗎?

趕緊把這份指南轉給身邊人

預防從現在做起

江南都市報綜合整理

編輯:陳陳

小編工資已與此贊掛鉤,一贊一分錢,求!打!賞!

瞭解需要用多大劑量或怎樣聯合用藥,才能使血壓穩定在理想水準。

提醒:40歲以上人群都應定期監控血壓

成人超過40歲後最好每半年到一年測一次血壓,如果是男性、或有高血壓家族史、或女性50歲以上絕經後,最好3-6個月就測一次。

年齡在50歲以上,尤其是60歲以上的人,都面臨味覺退化這種正常的生理變化,吃菜容易偏向於“重口味”,更應注意低鹽飲食。低鹽飲食最考驗的其實是家庭中的掌勺者,他們決定著一家人的鹽攝入量,因此掌勺人一定要有控鹽意識。

此外,肥胖、吸煙、飲酒、缺乏運動等對血壓的影響也很大,改變生活方式至關重要。

預防高血壓,謹記三個三

下面這幾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預防高血壓、穩定血壓的作用,但也需要配合按時按醫囑服用藥物,把血壓控制於平穩的範圍內。

三個動作

1. 聳聳肩

兩肩同時抬起,按前上後下的順序,做環轉運動,每分鐘40~50次,共2分鐘。這個小小的“聳肩”動作可以放鬆頸部肌肉,擴張頸部動脈,提高腦部的供血量,對預防高血壓、穩定血壓很有好處。

2. 摩摩腹

將雙手相疊,以肚臍為圓心,緊壓腹部,慢慢摩動腹部以每分鐘30次左右的頻率進行,腹內有熱感為宜,共5分鐘。按摩腹部可以增加腹腔內臟血運,促進腹內微循環,令更多的血液流向外周,緩解主動脈的過大壓力,穩定血壓。

3. 捏捏腿

用雙手柔和地捏揉雙腿肌群,以大腿、小腿為主;之後再雙手握拳,敲擊雙大腿,以酸脹熱感為適宜,每次2分鐘,共4分鐘。捏腿可以使下肢的肌肉更豐厚,血液分佈更多,刺激下肢肌肉能更有效地分擔中樞過多的血液,平穩血壓。

三個穴位

1. 揉內關

內關穴位於腕內側距腕3橫指處(見下圖)。以一側拇指指腹按住內關穴,輕輕揉動,以酸脹感為宜,每側1分鐘,共2分鐘。內關是全身穴位中治療心臟疾患效果最明顯的穴位之一,揉內關能擴張心臟冠狀動脈,增加心肌供血,抗缺氧。

2. 擦湧泉

湧泉穴於雙足底部,卷足時於足前部凹陷處,約第2、3趾趾指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擦湧泉能引火下行,能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促進血液向外周流動,緩解高血壓帶來的頭昏眼花、煩躁、踩棉感。

3. 開天門

天門穴又名攢竹穴,是兩眉頭連線中點至前髮際一線。用雙手拇指指腹交替自下而上抹,往返2分鐘。開天門不僅能放鬆緊張的神經,還能夠起到輔助降壓,緩解頭痛頭暈的症狀。

三個保健法

1. 飲茶

降血壓還可以喝點松針茶,松針是松樹藥用的代表部位,味苦、無毒,一般藥店就可以買到。松針具有降血壓的作用。

松針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水煮,將洗淨松針切成三段,放水600毫升,在砂鍋或不銹鋼器皿裡煮,煮至300毫升水即可(大約需10~15分鐘)。無需煎得太濃,用量與茶葉差不多即可。

2. 刮痧

刮痧治療也是防治高血壓效果不錯的輔助療法之一。刮拭部位以患者背部及雙下肢肌肉豐厚部為主。刮拭方法由上向下,力度要緩和,以舒適為佳。

3. 拔罐

拔罐時,最好用玻璃火罐。拔罐部位以背部兩側膀胱經及雙下肢肌肉豐厚處為重點。目的是擴張血管,增加肌肉的血運,分擔過多血液對中樞大動脈的壓力。

你被納入高血壓了嗎?

趕緊把這份指南轉給身邊人

預防從現在做起

江南都市報綜合整理

編輯:陳陳

小編工資已與此贊掛鉤,一贊一分錢,求!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