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娛樂圈中那些小鎮青年的逆襲之路,趙麗穎北漂7年,王寶強啃饅頭

娛樂圈中很多耀眼的明星要麼是星二代,要麼是家庭富裕,從小琴棋書畫耳濡目染,薰陶了藝術氣息。但是也有很多“小鎮青年”,沒有任何資源優勢,沒有雄厚的家庭背景,憑藉著自己的努力,

一路摸爬滾打,終於成為閃耀的巨星,也是娛樂圈中“勵志”的代表。

1.張傑

張傑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學的是旅遊與酒店管理專業,在學校晚會上,他唱了一首英文歌曲《此情可待》,結果女生們紛紛打電話到他的宿舍想要和他交朋友。張傑意識到自己在音樂方面是有天賦的。

後來張傑利用在西餐廳勤工儉學的機會,下午當服務員,晚上就在餐廳唱歌,還努力爭取讓服務的客人來聽他唱。2004年,他去參加了《我型我秀》,當時的評委是張學友。見面後,張學友對他說“你好,張傑。”而張傑太過緊張,脫口出的是:“你好,張學友。”

比賽時,張傑唱了他的第一首原創歌《北斗星的愛》,一句拿下冠軍,出了第一張唱片,取名就叫做《第一張》。一切看似很順利,但張傑慢慢發現,想要得到一個純粹唱歌的舞臺,沒有那麼簡單。

因為公司高層的變動,張傑的事業也大受影響,

他沒有收入,也沒有地方唱歌。於是他自己到二手市場去買了音響,在家裡開個人演唱會。有時也會去歌迷網站錄一些歌,給歌迷們聽,讓歌迷知道他在堅持唱,沒有放棄。

後來的張傑,去到了北京,認識了何炅和謝娜,在他們的幫助下,張傑得到了一些唱歌的機會。

但他仍然想憑藉自己的實力去贏得自己要的舞臺,所以決定重新開始,他去參加了另一檔選秀,就是《快樂男聲》。《快樂男聲》之後,張傑重新獲得關注,歌唱時期開始了第二春。在歌迷的支持下,張傑萌生了想要做全球巡演的夢想,可是那時連開一場演唱會都是奢望。

可是他依然沒有放棄,十年的時間裡,他婉拒了很多影視劇的邀約,專心唱歌,不僅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獎項,而且演唱了《古劍奇譚》等熱門影視劇的歌曲。而且,他真的開了全球巡迴演唱會,以“我想”為主題,在紐約、洛杉磯、倫敦多個城市巡演,成為正能量的勵志代表。

2.謝娜

和張傑同為四川老鄉的謝娜,也是一名“小鎮青年”。當年她15歲不到,就出演了黃鶴翔的MV《九妹》,那時候她還十分文靜內向。

而她的演藝事業也是歷經波折。15歲時,謝娜參加“全國推新人”大賽,結果落選。後來謝娜憑藉著自己專業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四川師範大學電影電視學院。

畢業後,謝娜繼續藝考之路,第一次考“軍藝”,失敗;第二次報考“中戲”,失敗;第三次,報考北京電影學院,結果面試時不但忘了准考證還遲到了,被當時身為考官的黃磊訓斥道:“你人怎麼沒丟?”依然失敗。

即使這樣,謝娜仍然沒有放棄,堅持在北京“北漂”,哪怕是在劇組跑龍套,最艱難的時候甚至別人吃完泡面的麵湯她也拿過來喝掉。因為在《少年方世玉》裡出演丫鬟“小麗”而得到了關注,一時間很多人找她演丫鬟,她成了“丫鬟專業戶”。

現在的謝娜不僅是《快樂大本營》的當家女主持,而且有了自己的節目,形成了自己鮮明的風格,成為全國知名的主持人,也即將成為幸福的媽媽,也算是苦盡甘來。

3.佟麗婭

佟麗婭是一個新疆錫伯族的女孩兒,從小就能歌善舞,據說小時候摔個跤都跳個舞起來,而且她膽子大不嬌氣,勇於挑戰,總是被人稱為“兒子娃娃”。看著柔柔弱弱,卻是吃鹿肉、喝鹿血酒長大的,特別剛強。

12歲時,她坐著大伯父開的卡車翻山越嶺從伊寧到了烏魯木齊,那是第一次離家。1999年,佟麗婭被選中參加建國50周年的閱兵式,坐了3天3夜的火車到了北京,這也是她第一次到首都。當閱兵的彩車路過天安門時,佟麗婭暗下決心,:將來一定要來北京。

於是佟麗婭在2003年辭掉了穩定的工作,扛著一包饢到北京參加藝考。用帶著孜然味的普通話,念了席慕蓉的《一顆開花的樹》,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

但是畢業後,佟麗婭卻因為長相問題而屢受挫折。她一個戲一個戲爭取,跑一個又一個劇組,嘗試了古裝美女、現代軍旅等各個題材的戲劇,只是為了打破大家對她的刻板印象。《平凡的世界》中,她飾演“田潤葉”。這個角色是她努力爭取的,拍攝時間長,條件艱苦,但是她特別欣賞原著中這樣一句:“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奮鬥。”所以,所有拍攝中的苦,她都一一笑納。

現在的佟麗婭,美麗自信又從容,演藝事業也蒸蒸日上,活成了她自己所說的“兒子娃娃”。

4.趙麗穎

趙麗穎的故事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父親是派出所的民警,母親是百貨售貨員,趙麗穎唯讀到了中專,沒有亮眼的學歷。所學專業是“空乘”,別以後想考空姐,但是因為家裡條件不允許,所以也放棄了。在畢業後,她做過服務員、公司文員等。

2006年,趙麗穎獲得雅虎搜星比賽馮小剛組冠軍,從此進入演藝圈。

不是科班出身也沒有人脈資源的趙麗穎,一開始只能在一些影視劇中飾演丫鬟、妹妹之類的角色,整整跑了七年的龍套。

而且因為圓臉,趙麗穎被認為不能演主角。但通過她的堅持和努力,得到了《陸貞傳奇》這樣的機會。《陸貞傳奇》播出後,大受好評,趙麗穎因為圓圓的臉更具有辨識度也被觀眾接受和認可。後來的趙麗穎持續發力,依靠一部有一部的作品將自己送上了一線花旦的位置。趙麗穎說,“我當時不明白為什麼一個演員的價值要因為臉型而被定義?”現在,她終於以自己的實力為“圓臉”正名了。

5.楊迪

楊迪來自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雖然出身於小鎮,但是當明星是他從小的夢。在學校裡,他就相當欣賞阿雅、吳宗憲等搞笑藝人,熱愛表演小品,喜歡唱歌給別人聽,有著強烈的表現欲。2005年時,他剛上大學,那個時候,縣城裡的年輕人上網還只能去網吧,對於更多的人來說,網路世界還是個陌生的概念。楊迪在網上看到了“後舍男生”的視頻,覺得他們特別能豁得出去,覺得自己如果模仿,可能會做得更好,就和發小周翔宇用“羌族雙煞”的名號在網上發佈了“白蛇傳”、“愛情大魔咒”等眾多誇張搞笑的網路視頻,一下子風靡網路。

2009年,名為“羌族小煞”楊迪又以創意十足的另類搞笑的視頻複出,並頻繁地活躍在各大電視臺的選秀舞臺。2010年,他受邀參加了《中國達人秀》節目,在節目中跟著歌曲的旋律對口型,坐著誇張的表情,出場只有一分鐘,卻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己也得到了“表情帝”這一稱號。伊能靜對他的評語是:《達人秀》上有很多讓人流淚的選手,讓人笑的,好像只有楊迪。楊迪算是從那裡正式出道。

之後楊迪不斷鍛煉著自己的搞笑實力,認真做著各種功課,把搞笑的梗記在小本本上,認真對待每一次工作機會。不管是《年代秀》、《非正式會談》還是《火星情報局》,他都不遺餘力地接梗拋話,搞笑扮醜,成功逗笑觀眾。

按照傳統的審美,楊迪絕對不是帥哥,甚至在一些人眼中還屬於“醜”。因為顏值,楊迪還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在一次頒獎禮上,獲獎的楊迪卻遲遲沒被叫到臺上領獎。主辦方的理由是,因為楊迪顏值太低。

那個時候,謝娜聽到了,為楊迪打抱不平,說楊迪我一定幫你。謝娜和楊迪都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電影電視學院,算起來兩人還是校友。仗義的謝娜可能也是想到了自己當年打拼的不易,給楊迪提供了各種機會,在自己的節目裡都邀請楊迪作為嘉賓。

在《快樂大本營》中,楊迪還成為“不讓團”的團長,每期都和到場的嘉賓進行PK。

周星馳在看了楊迪《中國達人秀》、《快樂大本營》等節目中的表演後,便邀請他去了香港,讓他演一個健美大賽參賽者。但是因為楊迪瘦得要命,身上並沒有肌肉,因此這次合作,也並沒有成功。

但是峰迴路轉,後來周星馳再次邀請他出演《西遊降魔篇》的“噴血哥”,讓他的搞笑功力在銀幕上放大。

現在的楊迪紅了,有了自己的節目《爽食行天下》《奇妙見面會》等,也出演了《絕世高手》、《悟空傳》等多部影片,並且成為綜藝節目中的搞笑達人,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

6.王寶強

王寶強堪稱是娛樂圈中勵志的代表。他出生在河北省邢臺市的一個貧寒家庭,小時候穿的衣服都是他哥哥姐姐穿剩下的。但後來看了李連傑的《少林寺》,小小的王寶強萌發了想要演電影的想法。

他6歲開始習武,8歲至14歲在少林寺做俗家弟子,冬季淩晨5時起床跑步,夏季提早至4時,對一個小孩子來說,這需要極大的自律。在少林寺的6年中,王寶強只在過年的時候回過家。

學成之後,王寶強到北京闖天下。第一站就是北京電影製片廠門口,在北影廠門口等戲,在各個劇組當群演。窮得一度涼水就饅頭解決溫飽。

但王寶強無疑是幸運的,不久他被導演挑中,出演了影片《盲井》,還因此獲得第4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

真正讓大家認識他的,還是馮小剛的《天下無賊》,“傻根”的形象深入人心。

當時很多人質疑,王寶強的角色限定很強,可能只能演“傻根”之類的角色,但是後來王寶強憑藉《士兵突擊》中許三多一角成功突圍。

後來在《人在囧途》、《泰囧》、《唐人街探案》等影片中都有非常精彩的發揮。甚至還做了導演,執導影片《大鬧天竺》。從一個跑龍套的小演員到今天的導演,王寶強的奮鬥史真的是醜小鴨變白天鵝的現實版。

俗話說英雄不問出處,在靠作品說話的娛樂圈中尤為如此。小鎮青年的逆襲之路,也是每個人值得學習的典範。

那時候她還十分文靜內向。

而她的演藝事業也是歷經波折。15歲時,謝娜參加“全國推新人”大賽,結果落選。後來謝娜憑藉著自己專業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四川師範大學電影電視學院。

畢業後,謝娜繼續藝考之路,第一次考“軍藝”,失敗;第二次報考“中戲”,失敗;第三次,報考北京電影學院,結果面試時不但忘了准考證還遲到了,被當時身為考官的黃磊訓斥道:“你人怎麼沒丟?”依然失敗。

即使這樣,謝娜仍然沒有放棄,堅持在北京“北漂”,哪怕是在劇組跑龍套,最艱難的時候甚至別人吃完泡面的麵湯她也拿過來喝掉。因為在《少年方世玉》裡出演丫鬟“小麗”而得到了關注,一時間很多人找她演丫鬟,她成了“丫鬟專業戶”。

現在的謝娜不僅是《快樂大本營》的當家女主持,而且有了自己的節目,形成了自己鮮明的風格,成為全國知名的主持人,也即將成為幸福的媽媽,也算是苦盡甘來。

3.佟麗婭

佟麗婭是一個新疆錫伯族的女孩兒,從小就能歌善舞,據說小時候摔個跤都跳個舞起來,而且她膽子大不嬌氣,勇於挑戰,總是被人稱為“兒子娃娃”。看著柔柔弱弱,卻是吃鹿肉、喝鹿血酒長大的,特別剛強。

12歲時,她坐著大伯父開的卡車翻山越嶺從伊寧到了烏魯木齊,那是第一次離家。1999年,佟麗婭被選中參加建國50周年的閱兵式,坐了3天3夜的火車到了北京,這也是她第一次到首都。當閱兵的彩車路過天安門時,佟麗婭暗下決心,:將來一定要來北京。

於是佟麗婭在2003年辭掉了穩定的工作,扛著一包饢到北京參加藝考。用帶著孜然味的普通話,念了席慕蓉的《一顆開花的樹》,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

但是畢業後,佟麗婭卻因為長相問題而屢受挫折。她一個戲一個戲爭取,跑一個又一個劇組,嘗試了古裝美女、現代軍旅等各個題材的戲劇,只是為了打破大家對她的刻板印象。《平凡的世界》中,她飾演“田潤葉”。這個角色是她努力爭取的,拍攝時間長,條件艱苦,但是她特別欣賞原著中這樣一句:“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奮鬥。”所以,所有拍攝中的苦,她都一一笑納。

現在的佟麗婭,美麗自信又從容,演藝事業也蒸蒸日上,活成了她自己所說的“兒子娃娃”。

4.趙麗穎

趙麗穎的故事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父親是派出所的民警,母親是百貨售貨員,趙麗穎唯讀到了中專,沒有亮眼的學歷。所學專業是“空乘”,別以後想考空姐,但是因為家裡條件不允許,所以也放棄了。在畢業後,她做過服務員、公司文員等。

2006年,趙麗穎獲得雅虎搜星比賽馮小剛組冠軍,從此進入演藝圈。

不是科班出身也沒有人脈資源的趙麗穎,一開始只能在一些影視劇中飾演丫鬟、妹妹之類的角色,整整跑了七年的龍套。

而且因為圓臉,趙麗穎被認為不能演主角。但通過她的堅持和努力,得到了《陸貞傳奇》這樣的機會。《陸貞傳奇》播出後,大受好評,趙麗穎因為圓圓的臉更具有辨識度也被觀眾接受和認可。後來的趙麗穎持續發力,依靠一部有一部的作品將自己送上了一線花旦的位置。趙麗穎說,“我當時不明白為什麼一個演員的價值要因為臉型而被定義?”現在,她終於以自己的實力為“圓臉”正名了。

5.楊迪

楊迪來自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雖然出身於小鎮,但是當明星是他從小的夢。在學校裡,他就相當欣賞阿雅、吳宗憲等搞笑藝人,熱愛表演小品,喜歡唱歌給別人聽,有著強烈的表現欲。2005年時,他剛上大學,那個時候,縣城裡的年輕人上網還只能去網吧,對於更多的人來說,網路世界還是個陌生的概念。楊迪在網上看到了“後舍男生”的視頻,覺得他們特別能豁得出去,覺得自己如果模仿,可能會做得更好,就和發小周翔宇用“羌族雙煞”的名號在網上發佈了“白蛇傳”、“愛情大魔咒”等眾多誇張搞笑的網路視頻,一下子風靡網路。

2009年,名為“羌族小煞”楊迪又以創意十足的另類搞笑的視頻複出,並頻繁地活躍在各大電視臺的選秀舞臺。2010年,他受邀參加了《中國達人秀》節目,在節目中跟著歌曲的旋律對口型,坐著誇張的表情,出場只有一分鐘,卻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己也得到了“表情帝”這一稱號。伊能靜對他的評語是:《達人秀》上有很多讓人流淚的選手,讓人笑的,好像只有楊迪。楊迪算是從那裡正式出道。

之後楊迪不斷鍛煉著自己的搞笑實力,認真做著各種功課,把搞笑的梗記在小本本上,認真對待每一次工作機會。不管是《年代秀》、《非正式會談》還是《火星情報局》,他都不遺餘力地接梗拋話,搞笑扮醜,成功逗笑觀眾。

按照傳統的審美,楊迪絕對不是帥哥,甚至在一些人眼中還屬於“醜”。因為顏值,楊迪還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在一次頒獎禮上,獲獎的楊迪卻遲遲沒被叫到臺上領獎。主辦方的理由是,因為楊迪顏值太低。

那個時候,謝娜聽到了,為楊迪打抱不平,說楊迪我一定幫你。謝娜和楊迪都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電影電視學院,算起來兩人還是校友。仗義的謝娜可能也是想到了自己當年打拼的不易,給楊迪提供了各種機會,在自己的節目裡都邀請楊迪作為嘉賓。

在《快樂大本營》中,楊迪還成為“不讓團”的團長,每期都和到場的嘉賓進行PK。

周星馳在看了楊迪《中國達人秀》、《快樂大本營》等節目中的表演後,便邀請他去了香港,讓他演一個健美大賽參賽者。但是因為楊迪瘦得要命,身上並沒有肌肉,因此這次合作,也並沒有成功。

但是峰迴路轉,後來周星馳再次邀請他出演《西遊降魔篇》的“噴血哥”,讓他的搞笑功力在銀幕上放大。

現在的楊迪紅了,有了自己的節目《爽食行天下》《奇妙見面會》等,也出演了《絕世高手》、《悟空傳》等多部影片,並且成為綜藝節目中的搞笑達人,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

6.王寶強

王寶強堪稱是娛樂圈中勵志的代表。他出生在河北省邢臺市的一個貧寒家庭,小時候穿的衣服都是他哥哥姐姐穿剩下的。但後來看了李連傑的《少林寺》,小小的王寶強萌發了想要演電影的想法。

他6歲開始習武,8歲至14歲在少林寺做俗家弟子,冬季淩晨5時起床跑步,夏季提早至4時,對一個小孩子來說,這需要極大的自律。在少林寺的6年中,王寶強只在過年的時候回過家。

學成之後,王寶強到北京闖天下。第一站就是北京電影製片廠門口,在北影廠門口等戲,在各個劇組當群演。窮得一度涼水就饅頭解決溫飽。

但王寶強無疑是幸運的,不久他被導演挑中,出演了影片《盲井》,還因此獲得第4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

真正讓大家認識他的,還是馮小剛的《天下無賊》,“傻根”的形象深入人心。

當時很多人質疑,王寶強的角色限定很強,可能只能演“傻根”之類的角色,但是後來王寶強憑藉《士兵突擊》中許三多一角成功突圍。

後來在《人在囧途》、《泰囧》、《唐人街探案》等影片中都有非常精彩的發揮。甚至還做了導演,執導影片《大鬧天竺》。從一個跑龍套的小演員到今天的導演,王寶強的奮鬥史真的是醜小鴨變白天鵝的現實版。

俗話說英雄不問出處,在靠作品說話的娛樂圈中尤為如此。小鎮青年的逆襲之路,也是每個人值得學習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