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隻小龍蝦變4億!這個“另類”的北大高材生成了年輕人的教科書

“你說,你們北大畢業的是不是都有病?”

作為一個“北大人”被問到這樣犀利的問題,想必無論是多麼牛B的人都會愣住吧,原本悠悠地在稻田裡吹風的段德峰也遲疑了:該怎麼回答,

才能不給母校丟臉呢?

“前有北大畢業賣豬肉的,後有北大畢業捉蝦子的;放著北京的房子、車子不要,守著一畝小水田,真有出息!”

段德峰就是那個捉蝦的,最初兩年,他剛剛開始挖起褲腳捉蝦的時候,就有人戳著脊骨念叨。這兩年來,村裡的農民天天猜甚至還有人下了個賭局,

賭他什麼時候撂挑子不幹。

今天的主人公段德峰,江蘇盱眙人。從北京大學法學院畢業後,當過《第一財經日報》北京新聞部主任,在北京有車有房,有自己的公司,客戶則是阿裡巴巴、滴滴、百度、微軟、中糧集團、加多寶……

光輝歷史卻並不能讓他滿足。

在他心裡總有種按耐不住的武俠情懷,畢竟是學法律的,總想伸張正義,“執劍”闖江湖,以一己之力匡扶正義。

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正義”什麼是做“大事”?比如,用一隻小龍蝦改變社會的潛規則。作為“逃離北上廣”的先驅者。他更與眾不同,別人都跑去了大理麗江西藏,只有他回了農村。即便大家都不相信,他能夠在村子裡真正待下來。畢竟,所有的人都在設法離開農村,

而他卻堅信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

從北大法學院畢業以後,他作為“大”記者幾乎跑遍了整個中國,見過挺過很多“大”的事情。

作為瑞森德企業社會責任機構總裁,出席公益論壇,探討低碳

看的越多,想的越多,就越疑惑:“這個世界‘聰明人’越來越多,每個人都在絞盡腦汁地爭取自己的利益,為什麼大家過得越來越好,卻越來越不開心呢?”

挖掘自己本身的特點,他發現媒體和公益,兩種都是理想主義特別重的行當,但這理想主義卻常常是以妥協告終。

在花了很多時間去做公益、救災扶貧,還搞了個社會責任諮詢公司之後,

他“覺醒”了,江湖比我們想像的更殘酷,不然為什麼幾乎所有的大俠都隱退了呢?

他的“隱退”是這樣的:每年讀一兩百本書,看無數的電影,跑到全世界旅行,單西藏就一口氣去了八次,開車開到膝蓋都受不了。

別人覺得特羡慕嗎?段德峰自己卻覺得特難受。難受是因為感覺悲涼,段譽的六脈神劍只能用來給王語嫣摘花,淩波微步只能用來遛狗,心慌慌。

讓他不再“瞎”流浪,而為“蝦”忙,是在2015年7月。

那天他的家鄉,江蘇盱眙縣。因為龍蝦剛有了些名聲,卻又因為那些“假盱眙龍蝦”養殖者,面臨著崩塌。北大畢業十年,他曾想過很多種改變當下的方法,就是沒想過當農民。

紅彤彤的番茄卻寡淡無味,青菜少了清甜味,草莓也成了空心的;每天下鍋的米,顏色白地滲人;喝的水裡,人們都說毒素太多……每一次食品出問題的時候,段德峰都只能幹著急。

這時他香道:假如我回到江蘇盱眙,那個“關心糧食和蔬菜”的願望,是不是就可以有了一個實實在在的著力點?

剛回盱眙的時候

那裡已經不是他認識的家鄉了

80%的人都離開了農村

剩下的人也都用上了智慧手機開起了車

到處閃爍著霓虹燈

映著碩大的字“蝦王”、“X氏小龍蝦”

新修的主幹道旁

還塑了個小龍蝦的雕像

來往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到

“瞧見沒?活動著的人民幣!”

小時候,村子裡的水溝或池塘到處都是龍蝦,不過那時候它的社會聲譽似乎並不是太好。背負了個罵人的詞彙叫“大麻蝦”。而現在他變成了“活動的人民幣”,不少人打起了小算盤。其實盱眙沒多少人養龍蝦的,供應特別不足,市面上打著盱眙龍蝦的牌子,真正的可能30%都沒有。

市場不能亂,規則不能亂,家鄉的名譽不能被毀……既然別人不想守規矩,段德峰就自己來。於是,2015年8月,只有5畝的第一塊試驗田在我的農場裡誕生了。

農民生活的開始,

就伴隨著我們簽名提到的質疑和否認。

父母、親戚,熟的不熟的人都說,

段德峰幹不好農民這活。

其實他比圍觀的人更緊張,

北大可從沒教過怎麼養小龍蝦。

可是北大教會了如何學習

在美國南方盛行“蝦稻共作”的養殖方式

簡單說,就是把小龍蝦養在稻田裡

小龍蝦雖然是雜食動物可稻秧這東西,真不是它的菜

小龍蝦,可是保護水稻的“戰士”

吃掉田裡的雜草,又幫助稻田鬆土

小龍蝦的排泄物還能做稻苗的“補品”

就這樣有好龍蝦,又能產好米

好一個一箭雙雕,一舉兩得

每天盯著龍蝦和稻子

就像注視著自己孩子的長大

每天記錄著“龍蝦成長日記”

第10天,它們的大紅鉗子就鋒利地

足夠夾斷雜草

第12天,不管怎麼在田裡倒騰

這些傢伙總有辦法讓自己的紅戰衣

一點兒泥土都不沾

看上去鋥亮鋥亮的

他養的蝦都是紅彤彤的,秘訣就是蝦池,每個蝦池都是挖到一米多深4.5米寬,小龍蝦呆在池子底部,即使天氣很熱,也不會被曬黑。

那年9月份,

第一批五畝稻田中的小龍蝦養殖結束,

就產出了約450斤小龍蝦和3000斤水稻。

上市銷售之後,

轟動了整個江蘇省政府。

那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

每天農場都會有大量農委,種植戶來參觀,

最多的時候,每天來的人有幾個大巴車。

緊接著10月份,他租下了第一塊地500畝

到如今,他已經有1550畝農田和400畝水田了

卻沒想到一場劫難即將到來

農家的事兒還是要看天的,16年夏天的深夜,大雨磅礴,段德峰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盯著農場的監控,發現大壩開始漏水了。當時已經是淩晨兩點,他緊急召集所有人搶修。雨滴串連成線,在昏黃的路燈映射下,像一個個尖釘刺向傘上。每往前走一步,雨靴後面都濺起一片泥濘,拖緩了每個人的步速。

對抗暴雨5個小時,怎麼熬過來的,他已經記不清了,留下記憶是之後的雨勢轉小,聽著溫柔的雨打聲,望著外面寧靜的村莊,想起一兩個月之後的豐收,就覺得“歲月靜好”這個詞,好像也不是很遠。

從2015年10月,到2017年6月,

從0到800萬到今年的4億,

說起來幾乎一句話就能概括。

可是就像你在前面看到的,

這裡面的每一步都不簡單。

“在盱眙,要是他們那兒拿不到蝦,那別人肯定都沒蝦了。”如今,段德峰養的龍蝦已經覆蓋盱眙原產地70%的蝦量。那些農戶都知道,他建設的盱眙最大的龍蝦基地——小河農場。

精明的上海老闆跑來盱眙考察,進了小河農場一呆就是3天,出來後,嚷著就要小河農場獨家特供。

甚至,村裡有些專門捕野生龍蝦的人,專門去小河農場買蝦自己吃,自己捕的呢,則放到市場上去賣。沒辦法,誰讓小河農場的龍蝦又乾淨又新鮮呢?

把小龍蝦養得好,是第一步

無論是做農業還是做記者、做公益

最關鍵的,是做人

被別人信任,最重要

小河農場裡的蝦

是我們一手培養起來的“經紀人”來收貨的

團隊不止補貼汽油費、送藍牙耳機

只要他們開口說他們今天收蝦虧了兩百塊

我們就直接補貼兩百塊

信任就是如此一層一層塑造出來的

只要我們付出了足夠的信任

那麼別人就會感受到

現在,這些“經紀人”的歸屬感都很強

要是不給他們發小河農業的工作服

他們是會生氣的

段德峰說

現在再有人問我“你會種地嗎?”

我可以大手一揮,指指眼前的稻田,

和田裡的龍蝦,

反問一句:“你說呢?”

我不能確定我是不是在蚍蜉撼大樹

我只是知道,如果我不這麼做的話

可能離我們所有人吃上完全乾淨的米和菜

還要再多50年

有人寂靜守候路旁

用盡所有歲月,等待

而另一些人目光炯炯,晝夜跋涉

為心中那座並不存在的“香格里拉”

吱嘎君覺得,“種”小龍蝦是要靠能力的

吃小龍蝦確是要靠手活的~

我們不能把小龍蝦變成4億

可是我們會扒蝦呀↓

難受是因為感覺悲涼,段譽的六脈神劍只能用來給王語嫣摘花,淩波微步只能用來遛狗,心慌慌。

讓他不再“瞎”流浪,而為“蝦”忙,是在2015年7月。

那天他的家鄉,江蘇盱眙縣。因為龍蝦剛有了些名聲,卻又因為那些“假盱眙龍蝦”養殖者,面臨著崩塌。北大畢業十年,他曾想過很多種改變當下的方法,就是沒想過當農民。

紅彤彤的番茄卻寡淡無味,青菜少了清甜味,草莓也成了空心的;每天下鍋的米,顏色白地滲人;喝的水裡,人們都說毒素太多……每一次食品出問題的時候,段德峰都只能幹著急。

這時他香道:假如我回到江蘇盱眙,那個“關心糧食和蔬菜”的願望,是不是就可以有了一個實實在在的著力點?

剛回盱眙的時候

那裡已經不是他認識的家鄉了

80%的人都離開了農村

剩下的人也都用上了智慧手機開起了車

到處閃爍著霓虹燈

映著碩大的字“蝦王”、“X氏小龍蝦”

新修的主幹道旁

還塑了個小龍蝦的雕像

來往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到

“瞧見沒?活動著的人民幣!”

小時候,村子裡的水溝或池塘到處都是龍蝦,不過那時候它的社會聲譽似乎並不是太好。背負了個罵人的詞彙叫“大麻蝦”。而現在他變成了“活動的人民幣”,不少人打起了小算盤。其實盱眙沒多少人養龍蝦的,供應特別不足,市面上打著盱眙龍蝦的牌子,真正的可能30%都沒有。

市場不能亂,規則不能亂,家鄉的名譽不能被毀……既然別人不想守規矩,段德峰就自己來。於是,2015年8月,只有5畝的第一塊試驗田在我的農場裡誕生了。

農民生活的開始,

就伴隨著我們簽名提到的質疑和否認。

父母、親戚,熟的不熟的人都說,

段德峰幹不好農民這活。

其實他比圍觀的人更緊張,

北大可從沒教過怎麼養小龍蝦。

可是北大教會了如何學習

在美國南方盛行“蝦稻共作”的養殖方式

簡單說,就是把小龍蝦養在稻田裡

小龍蝦雖然是雜食動物可稻秧這東西,真不是它的菜

小龍蝦,可是保護水稻的“戰士”

吃掉田裡的雜草,又幫助稻田鬆土

小龍蝦的排泄物還能做稻苗的“補品”

就這樣有好龍蝦,又能產好米

好一個一箭雙雕,一舉兩得

每天盯著龍蝦和稻子

就像注視著自己孩子的長大

每天記錄著“龍蝦成長日記”

第10天,它們的大紅鉗子就鋒利地

足夠夾斷雜草

第12天,不管怎麼在田裡倒騰

這些傢伙總有辦法讓自己的紅戰衣

一點兒泥土都不沾

看上去鋥亮鋥亮的

他養的蝦都是紅彤彤的,秘訣就是蝦池,每個蝦池都是挖到一米多深4.5米寬,小龍蝦呆在池子底部,即使天氣很熱,也不會被曬黑。

那年9月份,

第一批五畝稻田中的小龍蝦養殖結束,

就產出了約450斤小龍蝦和3000斤水稻。

上市銷售之後,

轟動了整個江蘇省政府。

那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

每天農場都會有大量農委,種植戶來參觀,

最多的時候,每天來的人有幾個大巴車。

緊接著10月份,他租下了第一塊地500畝

到如今,他已經有1550畝農田和400畝水田了

卻沒想到一場劫難即將到來

農家的事兒還是要看天的,16年夏天的深夜,大雨磅礴,段德峰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盯著農場的監控,發現大壩開始漏水了。當時已經是淩晨兩點,他緊急召集所有人搶修。雨滴串連成線,在昏黃的路燈映射下,像一個個尖釘刺向傘上。每往前走一步,雨靴後面都濺起一片泥濘,拖緩了每個人的步速。

對抗暴雨5個小時,怎麼熬過來的,他已經記不清了,留下記憶是之後的雨勢轉小,聽著溫柔的雨打聲,望著外面寧靜的村莊,想起一兩個月之後的豐收,就覺得“歲月靜好”這個詞,好像也不是很遠。

從2015年10月,到2017年6月,

從0到800萬到今年的4億,

說起來幾乎一句話就能概括。

可是就像你在前面看到的,

這裡面的每一步都不簡單。

“在盱眙,要是他們那兒拿不到蝦,那別人肯定都沒蝦了。”如今,段德峰養的龍蝦已經覆蓋盱眙原產地70%的蝦量。那些農戶都知道,他建設的盱眙最大的龍蝦基地——小河農場。

精明的上海老闆跑來盱眙考察,進了小河農場一呆就是3天,出來後,嚷著就要小河農場獨家特供。

甚至,村裡有些專門捕野生龍蝦的人,專門去小河農場買蝦自己吃,自己捕的呢,則放到市場上去賣。沒辦法,誰讓小河農場的龍蝦又乾淨又新鮮呢?

把小龍蝦養得好,是第一步

無論是做農業還是做記者、做公益

最關鍵的,是做人

被別人信任,最重要

小河農場裡的蝦

是我們一手培養起來的“經紀人”來收貨的

團隊不止補貼汽油費、送藍牙耳機

只要他們開口說他們今天收蝦虧了兩百塊

我們就直接補貼兩百塊

信任就是如此一層一層塑造出來的

只要我們付出了足夠的信任

那麼別人就會感受到

現在,這些“經紀人”的歸屬感都很強

要是不給他們發小河農業的工作服

他們是會生氣的

段德峰說

現在再有人問我“你會種地嗎?”

我可以大手一揮,指指眼前的稻田,

和田裡的龍蝦,

反問一句:“你說呢?”

我不能確定我是不是在蚍蜉撼大樹

我只是知道,如果我不這麼做的話

可能離我們所有人吃上完全乾淨的米和菜

還要再多50年

有人寂靜守候路旁

用盡所有歲月,等待

而另一些人目光炯炯,晝夜跋涉

為心中那座並不存在的“香格里拉”

吱嘎君覺得,“種”小龍蝦是要靠能力的

吃小龍蝦確是要靠手活的~

我們不能把小龍蝦變成4億

可是我們會扒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