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基因編輯技術被用來治療病患;美國新法案對學生課以重稅

► 跟蹤前沿進展,掌握最新動態

撰文 | 劉天霖、郝春暉

責編 | 葉水送

知識份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

No.1 基因編輯技術開始用來治療病患

現年44歲的Brian Madeux是代謝性罕見病——Hunter綜合征患者。最近,他終於鼓起勇氣向Hunter綜合征進行挑戰,通過美國加州一家基因治療公司Sangamo Therapeutics,他將成為率先利用基因編輯技術ZFN來矯正自己基因缺陷的患者。

Hunter綜合征患者由於身體中缺乏一種酶,無法正常代謝糖,身體攝取的糖會引起器官、大腦受損。與其他基因治療不同的是,Sangamo公司將不會對問題基因進行矯正,而是在患者的基因組中,植入一個新的基因,從而控制病情。正如其他體內實驗一樣,脫靶仍舊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No.2 人類的財富不平等因何而始?

近日,美國一科研團隊在《自然》發表文稱,新石器時代之後,歐洲和亞洲的財富不平等現象比北美和中美洲更加嚴重,而這種不平等起源於人類對動物和植物的馴化。在古代,房屋的面積可作為財富的象徵。因此,研究者參考了考古資料,分析了北美洲、中美洲、歐洲和亞洲的古代社區房屋的面積。結果顯示,財富不平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加劇,

而歐洲和亞洲的不平等的加劇速度遠超於北美洲和中美洲。論文稱這種不平等可以歸因於歐洲和亞洲人類對動物的馴化:動物可耕種、運輸,還可以作為戰爭中的坐騎。而北美幾乎不存在被馴化的大型動物。

No.3 美國新法案對學生課以重稅

美國的高等教育資源極為豐富,對全球學生都有一種難以抗拒的誘惑力,不過最近共和黨公佈了“Tax Cuts and Jobs Act”法案,

可能令這種熱情大打折扣。對於一名普通的PhD學生來說,按照之前的稅法,繳納的稅只需對工資和醫保部分的收入進行納稅,不到總收入的1/10,而現在除了這部分需要納稅外,學費部分也被納入在交稅的範疇,大大增加了他們的稅賦,讓原本經濟收入拮据的學生雪上加霜。對科研群體來說,尤其是對年輕的學生來說,該法案非常不利,至於對美國基礎科研的影響,也有可能將會是長遠的。

No.4 國家越開放,科研越有影響力?

人們普遍認為,國家對科研經費的投入力度將決定這個國家的科研影響力的大小。然而,最近,美國研究者在《自然》發表文章稱,來自政府的科研經費支持僅僅和論文產出的數量有關聯,而和科研的影響力沒有什麼關聯。與科研影響力有關聯的則是一個國家的開放程度。作者分析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所記錄的科研人員的流動資料,通過這些資料建立了“開放指數”,並對33個國家進行了評分。評分顯示,新加坡、英國和大部分西歐國家,都在開放指數和論文引用數量上得到了高分;美國的論文引用數量也很高,但是開放度得分平平;韓國、中國、日本、俄羅斯、和東歐公國家的開放度和引用率都較低。

No.5 黑猩猩如何感覺噁心?

在自然狀態中,黑猩猩會從糞便中撿食種子,籠養黑猩猩更是存在食糞行為。它們撿食種子的糞便或者吃下去的糞便一般都來自于自己或親屬。最近,一篇發表在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雜誌上的研究發現,黑猩猩會通過視、嗅和觸覺來判斷和決定是否取食被糞便、血液或精液污染的食物。黑猩猩在沾有真糞便的食物面前比沾有沒氣味的假糞便的食物面前更猶豫,不過最後它們也可能會吃掉這些不潔的食物。相比視覺、嗅覺,觸覺帶來的噁心感可能更“觸目驚心”,讓黑猩猩摸不透明箱子裡的沾有濕麵團的食物,它們會立即縮手作罷,跟人的反應很相似。“當然,這不能直接說明黑猩猩的感覺跟我們人是一樣的。”文章的通訊作者Andrew MacIntosh說,“這一研究的亮點在於,它展示了人和黑猩猩在不潔食物面前的相似反應”。這一系列的研究也為人類噁心感的演化提供了啟示。

No.6 如何將溫室氣體變燃料?

最近,來自英國薩里大學的研究者發明出了一種新的催化劑,可將甲烷和二氧化碳兩種溫室氣體轉變為燃料。研究者使用一種鎳基催化劑並用錫和二氧化鈰對其催化效果進行加強。之後,他們利用這種新型催化劑將二氧化碳和甲烷轉變為一種可被用作燃料或生產其他有用化學品的合成氣體。雖然大氣碳攝取技術已有很多,但它們普遍成本高昂,同時需要極端並且精確的反應條件。新的技術可使大氣碳攝取變得簡單又廉價,使得大規模的工業大氣碳攝取成為可能。研究者稱,該項技術可真正改變碳排放現狀,使得對環境有害的溫室氣體可以被人類利用,並解決能源問題和溫室效應問題。

製版編輯: 常春藤|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知識份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與科研影響力有關聯的則是一個國家的開放程度。作者分析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所記錄的科研人員的流動資料,通過這些資料建立了“開放指數”,並對33個國家進行了評分。評分顯示,新加坡、英國和大部分西歐國家,都在開放指數和論文引用數量上得到了高分;美國的論文引用數量也很高,但是開放度得分平平;韓國、中國、日本、俄羅斯、和東歐公國家的開放度和引用率都較低。

No.5 黑猩猩如何感覺噁心?

在自然狀態中,黑猩猩會從糞便中撿食種子,籠養黑猩猩更是存在食糞行為。它們撿食種子的糞便或者吃下去的糞便一般都來自于自己或親屬。最近,一篇發表在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雜誌上的研究發現,黑猩猩會通過視、嗅和觸覺來判斷和決定是否取食被糞便、血液或精液污染的食物。黑猩猩在沾有真糞便的食物面前比沾有沒氣味的假糞便的食物面前更猶豫,不過最後它們也可能會吃掉這些不潔的食物。相比視覺、嗅覺,觸覺帶來的噁心感可能更“觸目驚心”,讓黑猩猩摸不透明箱子裡的沾有濕麵團的食物,它們會立即縮手作罷,跟人的反應很相似。“當然,這不能直接說明黑猩猩的感覺跟我們人是一樣的。”文章的通訊作者Andrew MacIntosh說,“這一研究的亮點在於,它展示了人和黑猩猩在不潔食物面前的相似反應”。這一系列的研究也為人類噁心感的演化提供了啟示。

No.6 如何將溫室氣體變燃料?

最近,來自英國薩里大學的研究者發明出了一種新的催化劑,可將甲烷和二氧化碳兩種溫室氣體轉變為燃料。研究者使用一種鎳基催化劑並用錫和二氧化鈰對其催化效果進行加強。之後,他們利用這種新型催化劑將二氧化碳和甲烷轉變為一種可被用作燃料或生產其他有用化學品的合成氣體。雖然大氣碳攝取技術已有很多,但它們普遍成本高昂,同時需要極端並且精確的反應條件。新的技術可使大氣碳攝取變得簡單又廉價,使得大規模的工業大氣碳攝取成為可能。研究者稱,該項技術可真正改變碳排放現狀,使得對環境有害的溫室氣體可以被人類利用,並解決能源問題和溫室效應問題。

製版編輯: 常春藤|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知識份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