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今年前10月,中梁、祥生銷售金額在浙江房企中僅次於老大哥綠城

過去,杭州本土房企綠城和濱江長時間佔據著浙江房企的龍頭地位,而今年,來自溫州的中梁和來自諸暨的祥生異軍突起。

在克爾瑞前10月全國房企銷售金額榜單中,綠城以1065.1億元排名第12位,中梁和祥生以590.6億元和405.7億元,分列第24位和34位,而濱江以365.4億元排名第39。尤其是祥生,2014年全年銷售額僅90億元,如今僅10個月銷售額就超過400億元,規模擴張之迅猛令人咋舌。

在三四線城市瘋狂掠地中梁、祥生異軍突起

對杭州購房者來說,對於中梁和祥生這兩家房企並不太熟悉。

但近兩年,這兩家公司的業績可謂突飛猛進。

中梁近10年的發展速度驚人,2008年,這家誕生在溫州的房企銷售額僅僅過了30億元,2015年規模發展到168億元,隨後迎來了2016年的爆發,銷售額為336.8億元。而今年上半年,中梁銷售業績就超過去年全年,前10月更是達到590.6億元,將泰禾、首開、中鐵建、遠洋等全國性品牌房企甩在身後。

中梁地產戰略發佈會的一紙PPT今年更是刷屏,

聲稱用5年時間實現3000億目標,説明高層財務自由,收入過億;幫助中高層實現富裕之家,收入過千萬;幫助中層實現住洋房開豪車,收入過百萬;幫助基層有房有車……

起家于紹興諸暨的祥生,2014年銷售規模僅為90億元,2015年109億元,去年全年的銷售金額才180億元,今年前10月卻狂飆至405.7億元。年初,祥生總裁趙紅衛“高調”喊出了今年要實現600億元銷售目標,從目前來看也有可能實現。

為了繼續擴大規模,

這兩家房企在土地市場上也分外活躍,今年前10月,中梁和祥生新增土地面積分別為921萬m2和517萬m2,在全國房企中分列第18和29位。

雖然在杭州都有項目,但這兩家房企的重心卻在全國的三四線城市。浙江土地網資料顯示,今年1~10月,祥生地產在浙江省內拿地約245.3萬m2,平均拿地樓面價6883元/m2。

溫州中梁去年將總部搬至上海,開始向全國三四線城市進軍。中梁投資部負責人甚至提出2018年要佈局20個三四線城市,

每個城市30億元的規模,佈局5~8個一二線城市,每個城市規模50億~80億元。對於一家企業而言,土地儲備擴張意味著公司規模也要同步擴張。去年,中梁只有10個區域公司,而截至今年7月,其已經擁有30個區域公司。

隨著區域公司的大量增加,中梁成立了八大區域集團。中梁鼓勵八大集團之間相互競爭,在公司已經進入的九省一市,八大集團全部可以進入,誰先拿到地就歸誰,

從而充分刺激區域集團的“狼性”。

弱肉強食規模之爭亦是生存之爭

業績的猛增,跟房企戰略有關。趙紅衛說:“中小房企必須找到一條有自己特色的路才有存活可能,但如果找不到,那只有不斷做大。”

浙報傳媒地產研究院院長丁建剛曾經給錢報記者做過一個比喻:“和3個瓶子、2個蓋子相比,300個瓶子和200個蓋子的騰挪空間更大,相對風險較小,這也是為什麼開發商拼命想要做大規模的原因。”

對於中梁和祥生這樣的非上市房企來說,土地儲備的快速增加,需要資金的支援。除了在融資上有一手,這兩家房企也強調以高周轉滾動資金。2017年祥生提出了“25710”的快周轉策略,即2個月內動工、5個月內開盤、開盤當日銷售去化70%、10個月內現金流歸正。去年,中梁提出了“456”模式,即4個月開盤、5個月現金流回正、6個月資金進行第二次投入。

“這些激進的房企,利潤還是其次,充裕的現金流才是王道,因此,他們去三四線城市做一個項目,資金回籠非常快,像碧桂園在三四線城市的一個30萬m2的樓盤,可能開三次盤就清光了。但是通過三四線城市快速擴大規模,也存在風險,畢竟萬一遇上政策調整,這些城市也是最先受到波及的。”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感受到被追趕的壓力綠城、濱江加快擴張速度

過去,杭州本土房企向來以穩健著稱。但今年以來,濱江也通過拿地、合作、並購、舊城改造等多種手段,加快了擴張步伐,或許也是因為感受到了省內其他房企的強勁增長勢頭。

畢竟今年前10月,中梁與祥生的銷售金額已經超過濱江,而在2014年和2015年,他們均未進入TOP100榜單,被濱江遠遠甩在身後。在濱江計畫中,2019年也要加入千億軍團。

“這兩年省內的民企擴張速度驚人,很多也是因為融資管道豐富,融資成本低,才能形成這樣的高周轉,而且,這兩年杭州、上海土地市場的飽和,也將部分價值外溢到周邊城市。”一位本土房企行銷負責人深感憂慮,“以前是積極學習龍湖這樣的公司做行銷,現在是要向這些‘激進’的公司學拿地。”

雖然已是千億級銷售額的水準,本土大佬綠城前10月的拿地金額只有256億元,甚至不如中梁和祥生。不過,綠城今年投資目標為700億元,並且在年底實施反週期拿地策略。於是,我們可以看見綠城最近開始頻繁拿地,大力補倉。短短半個月時間,綠城在寧波、杭州、北京三地先後拿下7幅地塊,合計地塊總價200多億元。

對於中梁和祥生這樣的非上市房企來說,土地儲備的快速增加,需要資金的支援。除了在融資上有一手,這兩家房企也強調以高周轉滾動資金。2017年祥生提出了“25710”的快周轉策略,即2個月內動工、5個月內開盤、開盤當日銷售去化70%、10個月內現金流歸正。去年,中梁提出了“456”模式,即4個月開盤、5個月現金流回正、6個月資金進行第二次投入。

“這些激進的房企,利潤還是其次,充裕的現金流才是王道,因此,他們去三四線城市做一個項目,資金回籠非常快,像碧桂園在三四線城市的一個30萬m2的樓盤,可能開三次盤就清光了。但是通過三四線城市快速擴大規模,也存在風險,畢竟萬一遇上政策調整,這些城市也是最先受到波及的。”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感受到被追趕的壓力綠城、濱江加快擴張速度

過去,杭州本土房企向來以穩健著稱。但今年以來,濱江也通過拿地、合作、並購、舊城改造等多種手段,加快了擴張步伐,或許也是因為感受到了省內其他房企的強勁增長勢頭。

畢竟今年前10月,中梁與祥生的銷售金額已經超過濱江,而在2014年和2015年,他們均未進入TOP100榜單,被濱江遠遠甩在身後。在濱江計畫中,2019年也要加入千億軍團。

“這兩年省內的民企擴張速度驚人,很多也是因為融資管道豐富,融資成本低,才能形成這樣的高周轉,而且,這兩年杭州、上海土地市場的飽和,也將部分價值外溢到周邊城市。”一位本土房企行銷負責人深感憂慮,“以前是積極學習龍湖這樣的公司做行銷,現在是要向這些‘激進’的公司學拿地。”

雖然已是千億級銷售額的水準,本土大佬綠城前10月的拿地金額只有256億元,甚至不如中梁和祥生。不過,綠城今年投資目標為700億元,並且在年底實施反週期拿地策略。於是,我們可以看見綠城最近開始頻繁拿地,大力補倉。短短半個月時間,綠城在寧波、杭州、北京三地先後拿下7幅地塊,合計地塊總價200多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