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坦白講,我已經很久沒做那件事了

別誤會,我說的是看書

原創文 | 林子

(清風浪港手寫鋪原創文,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昨天,我弟發短信問我:姐,怎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大程度看懂一本書?

今天,室友來我這搜羅想看的書……

這兩天,似乎每個人都在提醒我:你該看書了,你已經很久沒有像樣地看過一本書了。

我從小喜歡看書。小學開始看《紅樓夢》,初中把《傲慢與偏見》當作言情小說看;高中以後開始看各種雜書。

看書的好處,我想自不必我多說,你們肯定懂。因為我就是從書裡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知道了自己可以有更大的可能。也因為想去外面看看,所以高考填志願的時候,六個志願都填了外省。

看書讓我學會了平靜和從容,獅子座的女生素來以脾氣火爆著稱,但是從來沒有人說過我的脾氣差。室友感歎:“一個連來大姨媽,都平靜地跟沒事人一樣的人,脾氣能差到哪裡去。”

所以,我深知看書能給人帶來多大的能量。

當然,我更喜歡買書。

有人喜歡舊書的泛黃氣味兒,而我則喜歡新書的鉛墨味兒。所以,從小到大我用來買書的錢比我買護膚品化妝品的錢多的多。

也因此,家裡到處都是我隨手擺放的書,大學時候我的寢室就像一個小型圖書館,附近寢室的同學常來借書。

有人問我,

為什麼一定要買書呢?現在很多書都有電子版,手機、kindle比實體書更方便而且更實惠,買書不是浪費錢嗎?有買書的錢不如去吃一頓火鍋來的划算。

是啊,買書很費錢,但是不買書我不會想到要去看書。這是我從小積累下來的壞毛病,但是好在我還可以通過買書來解決。

所以,我很久沒有買過一本書了,說明我也很久沒有像樣的看過一本書了。我很恐慌。

有人問我,別人三年不看一本書,

也能活得好好的,月入過萬。你一個22歲的小姑娘,因為沒看書而恐慌是不是有點誇張?

不,不誇張。

我是從高曉松那裡知道“匱乏感”這個名詞的,而這個詞在我看來用在長久不看書不去經歷的人身上再合適不過了。而現在的我,就深感自己正在被匱乏感包圍。

說一個朋友的故事吧。

她也是一個會試圖逼自己看書的姑娘,不過她沒有我看書必須買書的毛病。她在大二的時候糾結了很久,

最終買了一台kindle,而且還是價值一千多的升級版。她想著這樣她可以隨時隨地看書,利用一切閒暇的時間把自己想看的書看完,這麼算下來,一千多花的也算物有所值了。

可是到現在為止,她保存在kindle裡的書單一直沒有更新過,因為最初買kindle的熱情消退之後,她就幾乎沒有動過它。偶爾想看書,也是看的實體書。到了大四忙著實習的她,更是再也沒碰過書。

上個月她去一家公司面試,面試官問她:“最近看了什麼專業書?”

她被問得啞口無言,她告訴我她當時心裡想的是:專業書?是指我大學學的那些課本嗎?

但是她沒敢這麼反問她的面試官,因為她覺得事情應該沒那麼簡單。然後,她又獲得了一次去名企面試的經驗,僅此而已。

後來她鬱悶地跟我抱怨:“我一個學會計的,我要看什麼專業書嘛。”

我不知道怎麼回答她,因為看書這件事現在似乎成為一種態度。在大家的普遍印象中,一個願意在平時多看書的人,一定是積極進取的人,一定是一個不甘墮落的人。

而,當你去求職的時候,面試官問你看書,無非想通過這個側面來看看你是否具備學習能力和態度。

但是往往,我們準備好了所有面試官可能涉及到的專業知識甚至其他相關細節,卻忽略了讀書這一塊。

在這個人人都有權利接受教育,且互聯網開放的時代,能夠讀書並不是一件多麼值得驕傲的事情。

但是,能夠堅持讀書,能夠有意識地去看書,保持閱讀習慣且一年完成一定閱讀量的人,是值得敬佩的。

我想,我該開始著手買書了。

那麼,你呢?2017年已經過了四分之一,看了幾本書?

注:

上個月她去一家公司面試,面試官問她:“最近看了什麼專業書?”

她被問得啞口無言,她告訴我她當時心裡想的是:專業書?是指我大學學的那些課本嗎?

但是她沒敢這麼反問她的面試官,因為她覺得事情應該沒那麼簡單。然後,她又獲得了一次去名企面試的經驗,僅此而已。

後來她鬱悶地跟我抱怨:“我一個學會計的,我要看什麼專業書嘛。”

我不知道怎麼回答她,因為看書這件事現在似乎成為一種態度。在大家的普遍印象中,一個願意在平時多看書的人,一定是積極進取的人,一定是一個不甘墮落的人。

而,當你去求職的時候,面試官問你看書,無非想通過這個側面來看看你是否具備學習能力和態度。

但是往往,我們準備好了所有面試官可能涉及到的專業知識甚至其他相關細節,卻忽略了讀書這一塊。

在這個人人都有權利接受教育,且互聯網開放的時代,能夠讀書並不是一件多麼值得驕傲的事情。

但是,能夠堅持讀書,能夠有意識地去看書,保持閱讀習慣且一年完成一定閱讀量的人,是值得敬佩的。

我想,我該開始著手買書了。

那麼,你呢?2017年已經過了四分之一,看了幾本書?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