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三國時期,遼東有一割據勢力周旋于魏吳之間,歷經三世近五十年

刀光劍影映山河,三國時期百戰多。

遼東割據公孫氏,

四十八年唱挽歌。

在東漢末年,遼東地區有一個割據勢力,創始人名叫公孫度。

西元189年,公孫度被董卓任命為遼東太守。公孫度性情殘暴,到任後,採取高壓政策,將當地很多豪門望族整得家破人亡,使當地人對他都十分懼怕。公孫度在遼東站穩腳跟之後,西元190年,董卓又在京都發起禍端,中原一片大亂,再無人能顧及遼東地區。

於是公孫度趁機自立為平州牧、遼東侯。接下來的幾年,

公孫度不斷開疆擴土,威行海外,發展成為稱霸一方的割據勢力。

西元204年,公孫度病逝,長子公孫康繼位。公孫康任職期間的主要事蹟是,207年擒殺了袁尚、袁熙二兄弟,將頭顱獻給了曹操,曹操封其為左將軍、襄平侯。209年,公孫康攻破高句麗國都,使割據勢力進一步強大。

公孫康死後,兩個兒子年紀尚小,就由弟弟公孫恭繼位,結果公孫恭因為生病失去了生育能力,而且也無力執政。

西元228年,公孫康的兒子公孫淵長大成人,將叔叔逼迫退位囚禁。魏明帝拜公孫淵為揚烈將軍、遼東太守。

公孫淵一邊和魏國保持著聯繫,另一邊和吳國也密切往來。西元233年,孫權派使者攜帶金銀珠寶來立公孫淵為燕王。公孫淵覺得還是離魏國近而離吳國遠,害怕魏國有意見,但又垂涎孫權送來的珍寶,於是起了謀財害命之心,竟殺了吳國使者,留下珍寶,將吳使的首級獻給魏明帝請功。

魏明帝又封公孫淵為大司馬、樂浪公。

這一下可把孫權氣炸了,就想御駕親征,但孫權不像劉備,他還是很能聽取手下意見的,最終他被手下勸阻,隱忍沒發。

孫權沒發,但魏明帝是要發的。不管公孫淵表現得再親近,那也是身邊的一顆定時炸彈,不除掉是不行的。西元237年,魏明帝安排妥其他事後,派幽州刺史毌丘儉去征討公孫淵,結果這一次被公孫淵打敗了。

既然撕破了臉,公孫淵也沒有什麼好顧慮的了。於是公孫淵自立為燕王,積極拉攏邊疆的少數民族,並誘使鮮卑人侵襲北方,同時再次向孫權稱臣,希望得到孫權的幫助。真是兩面三刀,臉皮極厚。

西元237年,魏明帝再派司馬懿率兵4萬征討遼東,薑還是老的辣,這一次,公孫淵全軍覆沒,公孫淵父子也被魏軍斬殺。遼東割據勢力三世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