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煤礦工人再“換裝”

 華北奕豐生態園工人正在移栽樹苗。白雪峰攝

黃葉亮麗,

紅葉醉人。扛著鐵鍬,穿行在詩意的冬日美景中,一身軍綠,張潤兵步伐鏗鏘。

昔日的採煤沉陷區,如今有了個好聽的名字——華北奕豐生態園。今年是張潤兵和工友們在這兒的第七個年頭,面色黝黑,雙手老繭,1萬多畝的沉陷區因他們而草長鶯飛、姹紫嫣紅。

張潤兵告訴記者,幾年前,為適應企業轉型,時年48歲的他脫下厚重的井下服,和1200名工友換上軍綠色的工裝,開始了採煤沉陷區的“墾荒”。

彼時,石店煤業,盂縣60多年的國有老礦面臨生存困境:焦化、洗煤、金屬鎂等全部虧損,煤礦接近服務年限。“找飯吃”成為企業轉型的直接動能。

搬離村莊,採煤沉陷區治理,建設“綠色銀行”。拿慣了鎬頭的手拿起鐵鍬,說到過去,張潤兵收住了笑容,“好不容易從農民變成工人,現在又轉回伺弄土地,當時情感上不好接受。”

欣喜的是,而今“綠色銀行”有了回報。

和工人師傅同行,

倘佯在園區的小道上,萬畝苗圃基地、千畝蔬菜基地、千畝鮮果採摘園、雙百畝花卉觀賞園,辛苦的汗水換來大自然無私的饋贈,工人師傅們幸福的笑臉上是收穫的滿足。

高興的事情不止這些。工人師傅們一邊勞作,一邊和記者談起生態園的未來。黨的十九大後,生態園再次吹響了轉型發展的衝鋒號,這也意味著他們中間又有一部分人將再一次“換裝”,即將轉換成旅遊管理者,

這也讓張潤兵心生嚮往。

從生態經濟轉入旅遊經濟,石店煤業再出發。

前幾天,生態園舉辦了首屆忠義文化彩燈美食節,短短幾天時間吸引了20多萬的人流,旅遊收入580萬元。

“一個晚上,幾塊錢的拉麵就賣了1萬多元,拉遊客的小電瓶車收入1萬多元,”50歲的王彥貴告訴記者,“第一次懂得了什麼叫旅遊經濟,對‘如期實現經濟轉型’有了最真切的體會。”

和工人們同樣興奮的還有58歲的趙建銘。

走路風風火火,說話嗓大聲高。作為石店煤業的黨委書記,這兩天,他正為即將上馬的六大工程忙得不可開交。去年,依託獨特地勢、秀美山川、茂密植被,生態園在鄉村旅遊上已經建設了農家小院、畜禽觀賞中心、遊樂場、動物樂園、垂釣中心、滑草場。之前,對於用不用繼續投入、投入多少,班子意見並不一致。

“建設生態園,每畝800元流轉村民土地,期限二十年,現在已經剩下十幾年,

繼續投入必然有顧慮。現在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十九大上習總書記說了,要再延長三十年,這給我們吃了定心丸。不但要幹,而且要大幹!”趙建銘說。

100畝人工湖開工,200畝花海種植、大型游泳館、動物園、足球場、美食一條街等工程漸次鋪開,冬日的生態園,隆隆機聲、歡快的笑語交織成一曲動聽的交響樂。

和張潤兵一起的600多名建設工人,有400多人已經“換裝”,目前已充實到旅遊項目的相關崗位。如果說上一次的“換裝”,還有一絲悲傷和無奈,這次的“換裝”則急切而興奮。

如果說上一次的“換裝”,還有一絲悲傷和無奈,這次的“換裝”則急切而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