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又一個孩子被嚴重燙傷了,你會放任孩子在公共場所奔跑嗎?

在點點媽準備寫燙傷、燒傷的文章的時候,又一個孩子被燙傷了。江蘇無錫的一家人去吃烤魚。在飯店的拐角處,孩子與店員端的烤魚鍋相撞,多處被燙傷。

點點媽最先看到孩子的照片,

打上了大大的馬賽克,但還是看得出孩子傷的不輕,額頭上已經沒有皮了,整張臉都特別紅,家長索賠39萬。目前還在爭執中!

孩子受傷了,作為媽媽的我們,光聽聽都覺得很痛心,但是卻有一點不得不反思!

在公共場所,能放任孩子獨自奔跑(玩耍)嗎?

這其實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在國內大多數就餐(購物)環境中,無論高中低檔,中餐、西餐、火鍋,無論身處街邊蒼蠅小店、還是地處繁華商場酒樓,都能看到沒有大人在旁的孩子在自己奔跑!

每一年孩子受傷、燙傷的案例特別多,都是孩子在“無人管控”的情況下發生的。

除了受傷,還有很多經濟糾紛也是熊孩子搗蛋的結果。

什麼是無人管控狀態?就是當孩子處於危險家長無法馬上採取有效措施的狀態!無論在家裡、戶外、還是在公共場所,這都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狀態。

一眨眼孩子摔傷了,一眨眼孩子手被電梯“吃”了,一眨眼孩子手被切了,一眨眼孩子出車禍了,一眨眼孩子被燙傷了……太多一眨眼就發生了悲劇的情況,這真的是非常危險的一種狀態!

這一次,放任孩子單獨在餐廳裡跑(看視頻截圖,媽媽應該在孩子五步之外的距離)又沒有制止造成了悲劇。點點媽推測日常生活中估計也經常處於這種危險的狀態!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反思,是不是經常讓孩子處於“無人管控狀態”?

家長真的需要時刻盯著寶貝,孩子的天性就是愛自由,奔跑、玩耍、追逐、探索、發現,但是他並不能區分什麼是危險場景,什麼時候要收斂,注意安全,哪些情況下做同樣的動作會導致不可預料的可怕後果!

這就需要作為家長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灌輸“安全意識”,時刻進行安全場景演練,當然我們自己就要有發現安全隱患的能力,才能把這種能力交給孩子,

當孩子逐步長大之後能判斷自己所處的環境,採取合適的行為舉止,防止自己受傷。

舉個例子:在學校操場奔跑、玩球、追打、玩耍比較安全,但是同樣的動作放在公路上、樓頂、樓梯、商鋪、店鋪、餐館,就不那麼安全了,還很危險!不要心存僥倖,而是一定要制止孩子的危險行為!

在以前的文中也說過很多次“安全意識”這個概念,點點媽再語重心長重申一次,爸爸媽媽們,安全意識真的非常重要!

最後,我們來說說燙傷\燒傷吧!燒燙傷是生活中常見的意外傷害,分熱液燙傷、化學灼傷、接觸性燙傷、火焰灼傷和電灼傷幾種類型。燒傷燙傷程度與溫度、接觸時間、孩子皮膚嬌嫩程度等因素有關。

燒燙傷的急救原則,分五個步驟:沖、脫、泡、蓋、送,根據受傷程度不同採取不同的方法。

沖:沖冷水可以讓皮膚立即降溫以降低傷害,沖的時間越早越好,此外要避免用冰塊直接敷在傷口上,這樣容易造成組織受傷。可以浸泡在冷水中,或者用流動的自來水沖15-30分鐘降溫。

脫:充分泡濕後小心去除衣物,可用剪刀剪開衣服。在這裡一定要注意,對於粘連部分的衣服要暫時保留,千萬不能強力剝脫衣物,好多爸爸媽媽著急起來一下把孩子衣服扯掉,還有媽媽把孩子燙傷的頭皮扯下來的情況!

泡:繼續浸泡在冷水中以減輕疼痛,但不要泡太久,以免體溫下降過度造成休克,如果寶寶出現了意識不清,要立即送醫。

蓋:用乾淨或無菌紗布、布條或棉質衣物(不含毛料)覆蓋傷處加以固定。

送:送到有燒傷科的醫療機構就診。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注意,對於嚴重燙傷的情況要送大醫院就診,千萬不要在小診所治療。點點媽前幾天看到的新聞就是家長把孩子送到小診所醫治延誤最佳治療時期,等送到大醫院的時候只說看發燒(因為家裡沒錢了),當醫生發現孩子嚴重燙傷強行留院醫治;這位媽媽對孩子的傷口處理不當(著急的情況下脫衣服把孩子的皮都扯下來了,對,就是上面寫的把孩子頭皮扯下來的媽媽),新聞中的圖片點點媽都不敢看第二次。

另外,點點媽還提醒幾點需要注意的地方:

1、燙傷後的水泡千萬不能挑破,完整的皮膚是天然的保護屏,可以防治細菌入侵。

2、燙傷之後傷口表面不可擅自塗抹任何東西,包括醬油、牙膏、外用藥膏、紅藥水、紫藥水等,保持傷口清潔完整並及時送醫。

3、對於受傷嚴重的寶寶,可以躺下並墊高患處減少腫脹。

如果寶寶真的遇到燒傷燙傷,爸爸媽媽們一定不要慌張,不要著急撕掉衣物,注意給患處清潔和降溫,及時送醫!希望所有的寶寶都健康快樂成長!

【特別說明:圖片來自網路,由點點媽整理發佈,如果您有更好的建議或者內容,請聯繫點點媽,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在以前的文中也說過很多次“安全意識”這個概念,點點媽再語重心長重申一次,爸爸媽媽們,安全意識真的非常重要!

最後,我們來說說燙傷\燒傷吧!燒燙傷是生活中常見的意外傷害,分熱液燙傷、化學灼傷、接觸性燙傷、火焰灼傷和電灼傷幾種類型。燒傷燙傷程度與溫度、接觸時間、孩子皮膚嬌嫩程度等因素有關。

燒燙傷的急救原則,分五個步驟:沖、脫、泡、蓋、送,根據受傷程度不同採取不同的方法。

沖:沖冷水可以讓皮膚立即降溫以降低傷害,沖的時間越早越好,此外要避免用冰塊直接敷在傷口上,這樣容易造成組織受傷。可以浸泡在冷水中,或者用流動的自來水沖15-30分鐘降溫。

脫:充分泡濕後小心去除衣物,可用剪刀剪開衣服。在這裡一定要注意,對於粘連部分的衣服要暫時保留,千萬不能強力剝脫衣物,好多爸爸媽媽著急起來一下把孩子衣服扯掉,還有媽媽把孩子燙傷的頭皮扯下來的情況!

泡:繼續浸泡在冷水中以減輕疼痛,但不要泡太久,以免體溫下降過度造成休克,如果寶寶出現了意識不清,要立即送醫。

蓋:用乾淨或無菌紗布、布條或棉質衣物(不含毛料)覆蓋傷處加以固定。

送:送到有燒傷科的醫療機構就診。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注意,對於嚴重燙傷的情況要送大醫院就診,千萬不要在小診所治療。點點媽前幾天看到的新聞就是家長把孩子送到小診所醫治延誤最佳治療時期,等送到大醫院的時候只說看發燒(因為家裡沒錢了),當醫生發現孩子嚴重燙傷強行留院醫治;這位媽媽對孩子的傷口處理不當(著急的情況下脫衣服把孩子的皮都扯下來了,對,就是上面寫的把孩子頭皮扯下來的媽媽),新聞中的圖片點點媽都不敢看第二次。

另外,點點媽還提醒幾點需要注意的地方:

1、燙傷後的水泡千萬不能挑破,完整的皮膚是天然的保護屏,可以防治細菌入侵。

2、燙傷之後傷口表面不可擅自塗抹任何東西,包括醬油、牙膏、外用藥膏、紅藥水、紫藥水等,保持傷口清潔完整並及時送醫。

3、對於受傷嚴重的寶寶,可以躺下並墊高患處減少腫脹。

如果寶寶真的遇到燒傷燙傷,爸爸媽媽們一定不要慌張,不要著急撕掉衣物,注意給患處清潔和降溫,及時送醫!希望所有的寶寶都健康快樂成長!

【特別說明:圖片來自網路,由點點媽整理發佈,如果您有更好的建議或者內容,請聯繫點點媽,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