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分享|進階農技:果園種草有著你想不到的好處

一般情況下,大多數果農都會認為雜草會與果樹爭肥,因而使用除草劑將草消滅。但這種做法使得果園在數年後面臨了可持續生產的挑戰,例如水土流失的問題,無法控制的病蟲害等等,

這說明了果園保留雜草的必要性。

而果園生草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果園土壤管理方法,19世紀中葉始於美國,到了20世紀40年代中期,由於開溝旋耕割草機問世,解決了割草問題,以及果園噴灌系統的發展,這種土壤管理模式在美國才得到大面積推廣,

隨後,世界果品生產發達國家紐西蘭、日本、義大利、法國等國果園土壤管理大多採用生草模式,並取得了良好的生態及經濟效益。

據研究表明,草的存在會增加土壤孔隙、減少土壤流失、維持土表溫度恒定、自動調節濕度,從而可以加速果樹根系的健康生長,增強吸收養分的能力。

與此同時,草還能夠增加土壤有機質、截留土中的礦物質,從而提升果實甜度風味。

總而言之,草的保留能夠同時兼顧經濟和生態效應。

“現在的天候動不動就來一陣急驟雨,表土不斷被淋洗流失,水溝都淤積了。”業內專家認為,“野草就像大地的皮膚。”如果沒了草,土地就少了第一層的保護機制。農人若能不噴除草劑,雨一下來,地上的植物們會接力儲水,

從雜草到果樹,由淺而深的根系形成綿密完整的“地錨”,將水份吸附涵養在土層之中,等到枯水期再慢慢釋放。

而大雨過後,綠草豐美、土壤鬆軟的果園完全無崩塌也無積水,就是雜草護土最好的證明。果樹需要土壤儲水保肥,而土壤需要草的保護。留草不僅護土,還可以讓果樹樹不會浮根、俗稱“抬腳”,而是一直往下深紮,如此一來,在遭遇逆境時會更強健。

不過生草對土壤水分的影響程度因草種及各地氣候狀況而有所不同。旱地果園應當選擇耗水量少或者暖季枯死的草種,實行行間生草並注意及時灌溉。而在降水量少於400mm並無灌溉條件的地區,則不宜推廣果園生草栽培模式。

也有部分果農擔心果園留草會增加蟲害的可能性。

對此,“不覺得有這個問題耶,吃草的蟲和吃樹葉的蟲不一樣,而且草裡會有螳螂,就是害蟲的天敵。”專家如此說道。生草一方面促進果樹健壯生長,提高抗病力;另一方面健全果園生態多元化,有利於寄生天敵的生長繁殖,利於控制蟲害,是生物防治的有效措施,減少了病蟲害防治的農藥用量。

雜草之所以被視為“雜”草,是因為它看似對人類“無用”,徒增栽培過程的干擾。不過草之無用,實為大用,果園內生草不光減少了農藥、化肥的用量,而且會因多年免耕,使人工投入減少,降低了蘋果生產的成本,提高了效益。

雜草之所以被視為“雜”草,是因為它看似對人類“無用”,徒增栽培過程的干擾。不過草之無用,實為大用,果園內生草不光減少了農藥、化肥的用量,而且會因多年免耕,使人工投入減少,降低了蘋果生產的成本,提高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