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專題丨「關注山東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⑥」疏堵結合,推進辦學行為規範化

十八大以來,山東省委、省政府認真落實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戰略,針對山東人口多、區域經濟發展差異較大的省情,明確了“總體規劃,統籌城鄉,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的原則,

以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為抓手,以強化教育督導為手段,不斷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創新機制、強化管理,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2013—2016年底,全省中小學校際差異係數小學由0.63降低到0.44,初中由0.56降低到0.37,縣域內城鄉之間、校際之間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差距進一步縮小,日趨均衡。目前,我省有114個縣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國家評估認定,占全省137個縣的83.2%。本月中旬,國務院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將對我省尚未通過認定的23個縣(市、區)進行檢查驗收,
如通過,我省將全面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全省全面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我省教育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教育戰線“砥礪奮進的五年”標誌性成就。本期推出山東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系列報告之六。

山東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報告之六:

堅持疏堵結合,推進辦學行為規範化

堅持實打實、硬碰硬,一手抓規範,一手抓引導,規範學校辦學行為。

一是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四有教師”的要求,把“師德學養”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貫穿于教師准入、培訓和管理的全過程,確定考評指標和“紅線要求”,

對學術不端、師德不端行為實行一票否決。

從省級層面建立教師宣誓制度,覆蓋了各級各類教育,開展“齊魯最美教師”“教書育人楷模”等推選活動,樹立典型,擴大宣傳面,在全社會營造“重師德尊師教”的氛圍,增強教師的責任感、使命感和職業榮譽感。開展“樹師德、正師風”治理教師有償補課專項活動,依法依規嚴肅查處有禁不止的學校和教師,並追究學校領導責任和相關部門的監管責任。

二是規範學校招生行為

在義務教育階段,全面落實免試就近入學制度。

小學一律免試就近入學,初中實行對口劃片招生。所有義務教育學校,不得採取考試方式選拔生源,民辦學校全部採取隨機派位元、面談交流、活動考察方式招生,

考察的重點是學生的身心正常發育水準。

禁止學校以各類競賽、考試證書、榮譽證書或學習等級等作為招生入學的依據或參考,減輕學生壓力。規範民辦中小學跨市招生行為,實現省級統籌、納入平臺、規範運轉,對於搶拉生源等違規行為進行嚴肅處理。

三是規範中小學教學行為

制定出臺了《山東省中小學教學基本規範》,就中小學課程管理、教學實施、課外指導、教學評價、教學研究及保障等工作作出規範要求,在學校網站、公示欄或區域教育網站等實行教學管理制度、學校課程方案、學科教學計畫、學科評價方案、課外活動方案、教師教學研究和學科研究、教師教學活動評價、學校考試安排、學生節假日安排、學生作業和作業量“十公開”,推進課程教學規範化、制度化。

三是規範中小學教學行為

制定出臺了《山東省中小學教學基本規範》,就中小學課程管理、教學實施、課外指導、教學評價、教學研究及保障等工作作出規範要求,在學校網站、公示欄或區域教育網站等實行教學管理制度、學校課程方案、學科教學計畫、學科評價方案、課外活動方案、教師教學研究和學科研究、教師教學活動評價、學校考試安排、學生節假日安排、學生作業和作業量“十公開”,推進課程教學規範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