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藍單車員工自曝公司解散 拖欠供應商款項近2億!

11月14日,有小藍單車員工在職場社交平臺脈脈上發佈消息,稱小藍單車宣佈解散,拖欠員工的工資,繼續拖欠至2018年2月10日。

據媒體報導,小藍單車內部員工透露,公司昨天已經解散了大部分員工,可能會留一小部分產品技術,轉至別的公司。

近段時間,小藍單車難退押金的事情一直被廣泛關注。此前,拖欠用戶押金的酷騎單車,已經窮途末路。有業內人士稱,小藍單車似乎是在重蹈覆轍。要知道,小藍單車曾經被認為是行業內僅次於OFO和摩拜,

排名第三的共用單車企業。

互聯網分析師張旭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曾感歎到,沒想到共用單車的洗牌來得比想像中更加嚴重。

“共用單車的戰場最終只會剩下OFO和摩拜,”早前,互聯網分析師於斌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曾斷言。

共用單車押金難退

除了小藍單車員工自曝公司解散,還稱,小藍單車的HR已經在朋友圈轉賣辦公傢俱了。

11月15日,《證券日報》記者多次致電小藍單車人工電話,

想求證關於公司的種種傳聞,無奈電話均無法接通。

還有用戶指出,小藍車單車官方APP中的還款資訊失蹤了,小藍單車APP中的“押金”一欄,已從“退款中”變成了“未交押金”的狀態。

早前,酷騎單車要求只能在北京總部進行押金的退款,這也出現了一些“黃牛黨”,因為酷騎單車的押金為298元,這在整個共用單車中是比較高,黃牛黨們聲稱會收取一定的費用,

幫助其申請退款。

《證券日報》記者在百度貼吧看到,有酷騎單車用戶利用黃牛党成功退回298元的押金,黃牛收取了90元的手續費。後來,為了阻擊黃牛黨,酷騎單車開出了更加嚴厲的限制。

目前,小藍單車押金難退,《證券日報》記者也在一些公開平臺上發現了一些黃牛党利用退押金牟利。

在淘寶二手交易平臺閑魚上,《證券日報》記者找到了一名閑魚使用者,他發佈了資訊可幫忙申請退回小藍單車押金。

隨即,記者私信聯繫該使用者,該使用者表示,需要提供小藍單車的帳號,以及支付時使用的帳號,要確保支付帳號未更改,還需要支付50元的手續費,便可幫忙代理申請退回押金。

拖欠供應商款項達2億元

11月15日,有媒體報導,目前,小藍單車公司僅剩下部分技術人員。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小藍單車供應商負責人在等待。

該媒體稱,目前小藍單車拖欠供應商款項高達2億元,

涉及70余家供應商,大部分供應商的拖欠款項在100萬元左右,部分供應商被拖欠款高達80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五顏六色的共用單車充斥著街頭的時候,小藍單車曾經憑藉其輕便、好騎的優勢,得到了很多用戶的青睞。互聯網分析師張旭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的採訪時表示,小藍單車是幾家共用單車企業中,騎行體驗比較好。

然而,僅有用戶的美好體驗是完全不夠的,小藍單車終究未能抵住來自巨頭的壓力。

不少業內人士都認為,小藍單車落到如此地步,是資金方面出了問題。據瞭解,小藍單車自從2017年1月完成了A輪4億元的融資之後,就再無後續融資。

張旭表示,小藍單車對於資金面的控制有一定的問題。過度的依賴於投資,自己並沒有積極去維護自我造血機能。

於斌也曾在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些共用單車企業接連出現危機,主要是沒有後續的投資,盈利遙遙無期,而且市場佔有率不斷與第一梯隊拉大。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小藍單車落到如此下場不僅僅是因為融資不順利。微創新研究院龔進輝曾發表公開言論,稱這是以李剛為首的小藍單車管理層誤判形勢一手造成的,根本原因是團隊還是太年輕,與摩拜、ofo豪華團隊相比,其行業資歷和管理經驗相對較淺。從過往小藍單車高管表態來看,會發現小藍單車弱勢已露。

(本文編輯:魏園園)

小藍單車終究未能抵住來自巨頭的壓力。

不少業內人士都認為,小藍單車落到如此地步,是資金方面出了問題。據瞭解,小藍單車自從2017年1月完成了A輪4億元的融資之後,就再無後續融資。

張旭表示,小藍單車對於資金面的控制有一定的問題。過度的依賴於投資,自己並沒有積極去維護自我造血機能。

於斌也曾在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些共用單車企業接連出現危機,主要是沒有後續的投資,盈利遙遙無期,而且市場佔有率不斷與第一梯隊拉大。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小藍單車落到如此下場不僅僅是因為融資不順利。微創新研究院龔進輝曾發表公開言論,稱這是以李剛為首的小藍單車管理層誤判形勢一手造成的,根本原因是團隊還是太年輕,與摩拜、ofo豪華團隊相比,其行業資歷和管理經驗相對較淺。從過往小藍單車高管表態來看,會發現小藍單車弱勢已露。

(本文編輯:魏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