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瞭解這場影響歷史進程的政變,才知道當皇帝需要多麼冷酷無情!

和同樣是以次子身份篡位成功的楊廣相比,李世民遇到的困難卻大得多。

李世民的謀略未必弱于楊廣,可是他的競爭對手李建成遠遠強過楊勇。而父皇李淵的英明也勝過晚年的楊堅。李世民仗著自己雄才大略,想照著表叔楊廣的模式再玩一遍奪嫡,沒想到最後卻玩脫了。在楊文幹事件後,李世民的小心思已經被李淵看的通通透透,一切都攤到了桌面上,想要再學楊廣那樣,靠栽贓奪嫡的做法再也不可能奏效。

甚至,

到此刻,李世民仍舊能做他的秦王,唯一原因僅僅是李淵心軟而已。

是的,直到此刻李淵還是捨不得對李世民下狠手。

在楊文幹謀反的第二年,李淵先是把李世民調往蒲州。這是一個比並州更小,更靠近長安的地方。不久,又下令讓李世民去做中書令。中書令相當於俗稱的“宰相”,職位極高,卻是一個文職。李世民一直以武功著稱,李淵這麼做,意思很明顯,就是希望李世民能夠棄武從文,

不要再總想著和哥哥爭權奪力。希望他從此就像周公那樣,安心做一個賢相,利用自己的才能好好的輔佐大哥。

作為一個同時深愛著兩個兒子的父親,這麼做是李淵能想到的最好的安排了。

但是,在皇位面前,父子親情、兄弟血緣全都不值一錢。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最重要的,既不是兄弟關係也不是君臣關係,而是你死我活的競爭關係!

李世民一而再再而三的謀害建成,

一旦建成繼位,李世民絕對不會有好下場。

這場奪嫡戰爭既然已經走到這裡,李世民只有全力進行下去,哪怕希望渺茫,哪怕傷天害理。於是李世民做了最絕情的選擇。

洛陽是李世民的大本營,是李淵層層削奪他的權力後,剩下的最後的據點。李世民偷偷在洛陽集結了千余心腹,投入大筆的金錢收買當地豪傑,迅速擴張自己的軍事實力——他要武裝政變。(《舊唐書》卷六十九:“會建成、元吉將起難,

太宗以洛州形勝之地,一朝有變,將出保之。遣亮之洛陽,統左右王保等千餘人,陰引山東豪傑以俟變,多出金帛,恣其所用。”)

可惜這根本瞞不過李淵的眼睛。

李淵徹底失望了。他沒想到,自己雖然是虎毒不食子,誰知卻是養虎為患。一次次的給兒子幡然悔悟的機會,沒想到李世民卻一次次的變本加厲。

但是李淵還是不忍心痛下狠手。李元吉知道李世民要武裝政變的消息後,

曾建議李淵殺掉世民以絕後患,李淵卻心軟拒絕。(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一:“元吉曰:‘秦王初平東都,顧望不還,散錢帛以樹私恩,又違敕命,非反而何!但應速殺,何患無辭!’上不應。”)

李淵只希望能在最後的時刻給兒子、給自己、給大唐留下一點點顏面。

所以,還是不要撕破臉吧。

自從沒了地方實權後,李世民便居住在首都長安城,去當他所謂的“中書令”。長安城的防衛力量全部掌握在李淵和李建成的手裡,李世民的身邊只剩下少數仍舊效忠於他的私人部屬。李淵下令調走了包括房玄齡、杜如晦在內的大部分人,把李世民的手下剔除殆盡。李淵又利用突厥犯邊的藉口,讓李元吉徵調李世民身邊僅有的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秦叔寶等大將,又徵調世民王府裡的士兵。這是李世民最後一點家底,一旦被征走,除了遠在洛陽的那群亡命之徒外,李世民就只剩下光杆一人,再也無力回天了。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李世民卻仍舊不願意悔改。接到徵調遲敬德等人的命令後,李世民決定拒絕交人,發動政變,殊死一搏。

的確是殊死一搏。因為整個長安除了防衛軍忠於李淵和李建成外,建成和元吉還有兩千多人的私人衛隊。而李世民這邊,只剩下少數家將和衛隊,總數約八百人,勢力已經懸殊到極點。為了彌補人數劣勢,李世民甚至臨時把監獄裡的囚犯組成部隊(《舊唐書》卷六十五:“六月四日,士廉率吏卒釋系囚,授以兵甲,馳至芳林門,備與太宗合勢。”),可見倉促。

在發動政變的前夕,李世民的精神處於極端緊張之中,一向不相信占卜的他破天荒的命人占卜吉凶。

這場豪賭,不勝利,就得死。

李世民的政變形同火中取栗,他必須在同一時間,把所有的政敵首腦——其實就是他全家,還有那些支持李建成的大臣——全部一網打盡。而且這個過程要快,要在長安城守衛部隊反應過來之前迅速拿下,否則死在刀斧之下的一定是他自己了。

為了能讓所有的目標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出現,李世民使用了最陰險的一招:誣告。

在政變的前一天,李世民進宮面見李淵,誣告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後宮”,又說他們要謀殺自己。這兩個誣告都極嚴重,“淫亂後宮”說白了就是“與母通☆禁☆姦”,這在封建時代是最高等級的大罪。至於謀殺的指控,是為了顯得事情緊急,讓李淵不得不做出回應。

李淵的反應是“愕然”——本來完全就是沒影的事,反應當然是“愕然”。但是李世民哭訴甚急,大有李淵不解決問題,明天他就有性命之憂的架勢。李淵沒有辦法,只好同意第二天召李建成、李元吉和近臣,一起和李世民當面對峙(《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一:“於是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亂後宮,且曰:‘臣于兄弟無絲毫負,今欲殺臣,似為世充、建德報讎。臣今枉死,永違君親,魂歸地下,實恥見諸賊!’上省之,愕然,報曰:‘明當鞫問,汝宜早參。’”)。

可憐李淵一世梟雄,他能洞察到一切,只是沒有洞察到親生兒子的陰險和狠毒。對兒子的信任和親情葬送了他自我挽救的最後機會,李世民利用父親的信任,終於把全家送上了不歸路。

聽到明天要進宮對峙的消息,李建成和李元吉同樣沒有多想。李建成性格敦厚,從沒想過要有和李世民動手的那一天。史書記載,李建成有好幾次機會只要點點頭就能殺掉李世民,都因為心軟沒能動手。大概在李建成的內心深處,他覺得無論如何親情還是要勝過皇權那麼一點點的。

李建成以己度人,對李世民沒有絲毫防備。第二天,他和李元吉只帶了少數衛隊進入皇宮,兩個人走到一半的時候,發現了事先埋伏好的李世民部隊。建成和元吉慌忙逃避,李世民毫不留情,一上來直接就是亂箭射殺。李世民不愧是一代豪傑,他身先士卒,先是一箭殺死了自己的親哥哥,又在馬下和自己的親弟弟貼身肉搏。李元吉絕望之下拼命往自己家裡跑,卻被李世民的手下追上射死。

李世明贏了,贏得千鈞一髮。就在李世民和建成、元吉混戰的時候,建成和元吉的兩千私人衛隊已經聞訊趕到。這些人聽到建成被害的消息,悲憤至極,為了報答建成的知遇之恩奮勇拼殺,擔任掩護任務的世民部屬眼看就要抵擋不住。關鍵時刻,李世民手下的尉遲敬德向援兵出示了建成和元吉的首級,才呵退援兵。

這時,戰鬥還沒有結束,最大的政敵——李淵還沒有搞定。退掉建成和元吉和援兵後,李世民立刻帶人殺向李淵所在的內廷,在消滅了李淵的近衛部隊以後,尉遲敬德手持利刃,把李淵和他身邊的大臣全部拘捕。

至此,李世民的驚險政變行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他在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當機立斷,以小博大,竟然打出了一個絕地大反擊。

李世民的身邊只剩下少數仍舊效忠於他的私人部屬。李淵下令調走了包括房玄齡、杜如晦在內的大部分人,把李世民的手下剔除殆盡。李淵又利用突厥犯邊的藉口,讓李元吉徵調李世民身邊僅有的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秦叔寶等大將,又徵調世民王府裡的士兵。這是李世民最後一點家底,一旦被征走,除了遠在洛陽的那群亡命之徒外,李世民就只剩下光杆一人,再也無力回天了。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李世民卻仍舊不願意悔改。接到徵調遲敬德等人的命令後,李世民決定拒絕交人,發動政變,殊死一搏。

的確是殊死一搏。因為整個長安除了防衛軍忠於李淵和李建成外,建成和元吉還有兩千多人的私人衛隊。而李世民這邊,只剩下少數家將和衛隊,總數約八百人,勢力已經懸殊到極點。為了彌補人數劣勢,李世民甚至臨時把監獄裡的囚犯組成部隊(《舊唐書》卷六十五:“六月四日,士廉率吏卒釋系囚,授以兵甲,馳至芳林門,備與太宗合勢。”),可見倉促。

在發動政變的前夕,李世民的精神處於極端緊張之中,一向不相信占卜的他破天荒的命人占卜吉凶。

這場豪賭,不勝利,就得死。

李世民的政變形同火中取栗,他必須在同一時間,把所有的政敵首腦——其實就是他全家,還有那些支持李建成的大臣——全部一網打盡。而且這個過程要快,要在長安城守衛部隊反應過來之前迅速拿下,否則死在刀斧之下的一定是他自己了。

為了能讓所有的目標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出現,李世民使用了最陰險的一招:誣告。

在政變的前一天,李世民進宮面見李淵,誣告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後宮”,又說他們要謀殺自己。這兩個誣告都極嚴重,“淫亂後宮”說白了就是“與母通☆禁☆姦”,這在封建時代是最高等級的大罪。至於謀殺的指控,是為了顯得事情緊急,讓李淵不得不做出回應。

李淵的反應是“愕然”——本來完全就是沒影的事,反應當然是“愕然”。但是李世民哭訴甚急,大有李淵不解決問題,明天他就有性命之憂的架勢。李淵沒有辦法,只好同意第二天召李建成、李元吉和近臣,一起和李世民當面對峙(《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一:“於是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亂後宮,且曰:‘臣于兄弟無絲毫負,今欲殺臣,似為世充、建德報讎。臣今枉死,永違君親,魂歸地下,實恥見諸賊!’上省之,愕然,報曰:‘明當鞫問,汝宜早參。’”)。

可憐李淵一世梟雄,他能洞察到一切,只是沒有洞察到親生兒子的陰險和狠毒。對兒子的信任和親情葬送了他自我挽救的最後機會,李世民利用父親的信任,終於把全家送上了不歸路。

聽到明天要進宮對峙的消息,李建成和李元吉同樣沒有多想。李建成性格敦厚,從沒想過要有和李世民動手的那一天。史書記載,李建成有好幾次機會只要點點頭就能殺掉李世民,都因為心軟沒能動手。大概在李建成的內心深處,他覺得無論如何親情還是要勝過皇權那麼一點點的。

李建成以己度人,對李世民沒有絲毫防備。第二天,他和李元吉只帶了少數衛隊進入皇宮,兩個人走到一半的時候,發現了事先埋伏好的李世民部隊。建成和元吉慌忙逃避,李世民毫不留情,一上來直接就是亂箭射殺。李世民不愧是一代豪傑,他身先士卒,先是一箭殺死了自己的親哥哥,又在馬下和自己的親弟弟貼身肉搏。李元吉絕望之下拼命往自己家裡跑,卻被李世民的手下追上射死。

李世明贏了,贏得千鈞一髮。就在李世民和建成、元吉混戰的時候,建成和元吉的兩千私人衛隊已經聞訊趕到。這些人聽到建成被害的消息,悲憤至極,為了報答建成的知遇之恩奮勇拼殺,擔任掩護任務的世民部屬眼看就要抵擋不住。關鍵時刻,李世民手下的尉遲敬德向援兵出示了建成和元吉的首級,才呵退援兵。

這時,戰鬥還沒有結束,最大的政敵——李淵還沒有搞定。退掉建成和元吉和援兵後,李世民立刻帶人殺向李淵所在的內廷,在消滅了李淵的近衛部隊以後,尉遲敬德手持利刃,把李淵和他身邊的大臣全部拘捕。

至此,李世民的驚險政變行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他在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當機立斷,以小博大,竟然打出了一個絕地大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