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們不是難纏,是真的有病,抑鬱症!

案例一:他,最近一個半月沉默寡言,經常歎氣,性格變得內向,

越來越不合群,反應冷淡。平時喜歡的聚會也不參加,喜歡獨處,但工作仍能順利完成,上班出勤準時。

案例二:自從家裡人催我生孩子之後,我覺得自己性情大變,以前是很開朗活潑的人,現在變得特別不愛說話不愛出門,甚至連親戚電話也不願意接,總是找藉口說自己沒聽見或者忙。在家除了玩手機就是看電腦,連爸媽我也不願意多交流。

案例三:………………

抑鬱症的發病率、治癒率

研究表明:在所有精神疾病中,

抑鬱症的發病率最高。抑鬱障礙的疾病負擔在所有神經精神疾病中位居首位;預期到2020年,將位居所有慢性疾病負擔的第二位。

根據我國衛生部門的抽樣調查,1/5的中國人心理健康有問題,5%的人處於心理疾病狀態,每年的自殺者達到幾十萬。其中,抑鬱症是“大部隊”,從發病率看,女性約為10%,男性約為7%~8%。

據估算,中國的抑鬱症患者數量在一億左右。

有資料顯示,抑鬱症患者的自殺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2/3抑鬱症患者曾有自殺想法與行為,15%—25%抑鬱症患者最終自殺成功。

作為一種常見心理疾病,抑鬱症並非“精神癌症”,是可防、可治的“心靈感冒”,只要及時、合理、規範治療,90~95%的患者都能被治癒(例如:主持人崔永元、白岩松等)。

怎麼判斷一個人患上抑鬱症?

抑鬱症最核心的症狀有三個,第一個是情緒低落,就是他的情緒特別差,總是高興不起來,每天無論有沒有好事,他都不會高興,不會開心,這是第一點症狀。

第二點就是興趣明顯減退,甚至於消失,比如他原來喜歡逛商場,原來喜歡運動,原來喜歡喝酒,所有的這些事情他都不再喜歡。

第三個就是精神運動阻滯,就是他基本不愛動,

甚至於整天都可以躺著。有的病人甚至於可以在家連續躺幾個月不起床,不出門。

當然,還可以出現很多軀體症狀,比如出現明顯的睡眠障礙,而且抑鬱症病人的睡眠障礙是全程的,就從一開始睡不著,好不容易睡著又做夢,睡眠很淺,而且容易被驚醒,叫睡眠表淺,多夢。

第二大軀體症狀是食欲,抑鬱症病人食欲是嚴重減退的,所以他幾乎不想吃東西,因為他整個身體機能都很差很低,

所以他不吃東西,或很少吃東西,這個帶來的結果就體重明顯下降。第三個軀體症狀,就是大便乾燥,這樣的人便秘很嚴重,性功能也下降。

冬春是抑鬱症高發季節

抑鬱症的發病跟季節有關係,往往冬春季是高發季節。因為冬春季日照時間少,光線少,容易得抑鬱症。

另外就是冬春季容易導致感冒,懷孕的時候容易引起一些異常,所以在冬春季出生的孩子得抑鬱症的風險是高的。

抑鬱症也會有遺傳的可能

抑鬱症有一定的遺傳可能。當然抑鬱症的發病,絕不僅僅是遺傳單方面的因素,一定是綜合因素。但是,一般父母如果患有抑鬱的問題,子女患病的風險肯定要高的,比其他人群要高。

第二就是一個人之所以會出現抑鬱,一定是存在腦功能方面的損害,尤其是像5-羥色胺、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這些單胺類的神經遞質的濃度在下降的時候,會導致他的情緒不高,或者其他的一些抑鬱症狀。還有一些就是心理和性格因素,比如他的性格相對內向,對很多事情比較敏感,比較在意,然後對自己要求過高,另外他自己化解心理壓力的能力很差,甚至於他都不知道有什麼方法能夠幫自己放鬆一下,這些因素都會導致抑鬱的發生。

尋找適合自己的、正確的釋壓途徑最重要

每個人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在壓力不能緩解和釋放時,就有可能導致精神疾病的發生。對於民眾而言,最重要的是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正確的釋放壓力的途徑、方法和自我心理保健的措施。

如果出現半月以上的情緒悲觀、壓抑、失望、興趣喪失、恐懼、緊張、焦慮以及軀體症狀比如失眠、頭痛、全身酸痛、食欲不振等情況,尤其是在檢查別的外科、內科未發現異常的情況下,建議儘早去尋找精神科醫生。

對於像抑鬱症、焦慮症這些輕微的精神疾病,醫生可以通過藥物的、心理的、物理的及其他的治療方式和方法,在短期內讓患者康復和治癒。

光線少,容易得抑鬱症。

另外就是冬春季容易導致感冒,懷孕的時候容易引起一些異常,所以在冬春季出生的孩子得抑鬱症的風險是高的。

抑鬱症也會有遺傳的可能

抑鬱症有一定的遺傳可能。當然抑鬱症的發病,絕不僅僅是遺傳單方面的因素,一定是綜合因素。但是,一般父母如果患有抑鬱的問題,子女患病的風險肯定要高的,比其他人群要高。

第二就是一個人之所以會出現抑鬱,一定是存在腦功能方面的損害,尤其是像5-羥色胺、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這些單胺類的神經遞質的濃度在下降的時候,會導致他的情緒不高,或者其他的一些抑鬱症狀。還有一些就是心理和性格因素,比如他的性格相對內向,對很多事情比較敏感,比較在意,然後對自己要求過高,另外他自己化解心理壓力的能力很差,甚至於他都不知道有什麼方法能夠幫自己放鬆一下,這些因素都會導致抑鬱的發生。

尋找適合自己的、正確的釋壓途徑最重要

每個人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在壓力不能緩解和釋放時,就有可能導致精神疾病的發生。對於民眾而言,最重要的是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正確的釋放壓力的途徑、方法和自我心理保健的措施。

如果出現半月以上的情緒悲觀、壓抑、失望、興趣喪失、恐懼、緊張、焦慮以及軀體症狀比如失眠、頭痛、全身酸痛、食欲不振等情況,尤其是在檢查別的外科、內科未發現異常的情況下,建議儘早去尋找精神科醫生。

對於像抑鬱症、焦慮症這些輕微的精神疾病,醫生可以通過藥物的、心理的、物理的及其他的治療方式和方法,在短期內讓患者康復和治癒。